中公教育 国考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 公考一本通 通用版

中公教育 国考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 公考一本通 通用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考
  • 公务员考试
  • 教材
  • 2019年
  • 中公教育
  • 一本通
  • 通用版
  • 备考
  • 学习
  • 考试用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公教育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05668
商品编码:1503956682
品牌:中公教育
丛书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

具体描述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应试攻略(2)

第一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9)

第一节数学运算常考题型(9)

一、几何问题(9)

二、工程问题(16)

三、利润问题(19)

四、行程问题(21)

五、排列组合(25)

六、概率问题(29)

七、函数问题(31)

第二节数学运算扩展题型(34)

一、等差数列(34)

二、浓度问题(37)

三、容斥问题(38)

四、zui不利原则(40)

五、其他经典题型(42)

第三节数学运算快解技巧(48)

一、整数特性(48)

二、比例性质(49)

三、同余特性(51)

四、代入排除(52)

五、设特殊值(53)

六、盈余亏补(54)

七、均值不等式(56)

第二章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58)

第一节分析对应关系(58)

一、解释关系对应(58)

二、反对关系对应(59)

三、并列关系对应(60)

四、递进关系对应(61)

五、顺承关系对应(62)

第二节辨析词语差异(64)

一、词义辨析的角度(64)

二、相异语素分析法(70)

三、扩展组词法(71)

四、反义推导法(72)

第三章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表达(74)

第一节语句排序题(74)

一、根据首尾句(74)

二、根据关联词语(75)

三、根据指代词(76)

四、根据逻辑顺序(77)

五、根据承启关系(78)

第二节语句填充题(79)

一、话题统一(79)

二、前后照应(80)

三、句式一致(80)

第四章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理解(82)

第一节主旨观点题(82)

一、关注提示信息(82)

二、梳理行文结构(86)

三、排除错误选项(88)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90)

一、偷换概念(90)

二、无中生有(90)

三、表述绝对(91)

四、混淆逻辑(91)

五、颠倒黑白(92)

第三节词句理解题(92)

一、遵循就近原则(92)

二、分析句子结构(93)

三、注意修辞手法(94)

四、代入验证法(94)

第四节推断下文题(95)

一、关注尾句(95)

二、排除三种信息(97)

第五节标题添加题(98)

一、拟定标题的原则(98)

二、提炼标题的方法(100)

第六节文章阅读(102)

一、细节类题目(102)

二、衔接类题目(104)

三、主旨类题目(107)

四、词句类题目(109)

五、筛选、比较与排除(110)

第五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114)

第一节必然性推理核心考点(114)

一、直言命题重基础(114)

二、复言命题重推理(117)

三、智力推理重方法(120)

第二节可能性推理核心考点(123)

一、论证分析(123)

二、题型介绍(133)

三、选项分析(138)

第六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143)

第一节图形推理题型概要(143)

一、分类分组型(143)

二、类比型(144)

三、顺推型(145)

四、九宫格型(145)

五、条件型(146)

第二节平面图形推理(147)

一、图形的位置性(147)

二、图形的叠加性(151)

三、图形的对称性(152)

四、图形的数量性(155)

五、图形的同一性(162)

第三节空间图形推理(164)

一、空间折叠(164)

二、立体拼接与切割(166)

三、立体截面(167)

四、三视图(168)

第七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169)

第一节定义判断核心考点(169)

一、定义特征分析(169)

二、定义特征归纳(171)

三、定义间关系判断(172)

四、特殊选项理解(174)

五、学科知识积累(175)

第二节定义判断快解技巧(176)

一、特征筛选法(176)

二、选项对比法(177)

第八章判断推理———类比推理(179)

第一节类比推理核心考点(179)

一、逻辑关系(179)

二、言语关系(181)

三、常识关系(184)

第二节类比推理快解技巧(186)

一、代入排除法(186)

二、遣词造句法(187)

三、横纵对比法(188)

第九章资料分析(189)

第一节核心统计概念(189)

一、基期与现期(189)

二、量与率(189)

三、百分数与百分点(190)

四、利润率与贡献率(191)

五、顺差与逆差(192)

第二节核心考查体系(193)

一、增长(193)

二、比重(197)

三、倍数与翻番(201)

四、平均数(204)

五、隔年增长(208)

六、年均增长(209)

第三节十大快解技巧(211)

一、数据定位法(211)

二、首数法(211)

三、尾数法(213)

四、有效数字法(214)

五、特征数字法(216)

六、运算拆分法(217)

七、同位比较法(217)

八、差分法(218)

九、错位加减法(220)

十、反算法(221)

第十章常识判断(222)

第一节新时期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222)

一、xijinping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22)

二、党的建设新征程(224)

三、中国外交新理念(225)

第二节法律(226)

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226)

二、法律谚语与法制史(233)

第三节经济(234)

一、经济学原理(234)

二、世界重要经济组织(235)

第四节历史与文化(236)

一、历史常识(236)

二、文化常识(239)

第五节地理与环境(246)

一、自然地理(246)

二、区域地理(247)

三、环境问题及防治(249)

第六节科技与生活(250)

一、科技常识(250)

二、物理常识(252)

三、化学常识(254)

四、生物常识(255)

五、医学常识(256)

六、安全常识(258)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应试攻略(260)

第一章申论考试依据(266)

第一节申论大纲(266)

一、透过大纲看国考(266)

二、大纲能力·自我评估(267)

第二节申论试卷(275)

一、题本(275)

二、答题卡(276)

三、草稿纸(276)

第三节阅卷标准(277)

一、要点(277)

二、结构(277)

三、格式(278)

四、分档(279)

五、语气(280)

六、字数(280)

七、文面(281)

第二章申论核心思维(283)

第一节问什么答什么(283)

一、问什么答什么(283)

二、审题五大要素(284)

第二节材料为王(287)

一、材料何以为“王”(287)

二、阅读材料与作答申论的关系(288)

第三章玩转申论材料(290)

第一节材料的来源(290)

一、来源于互联网(290)

二、来源于报纸杂志(291)

三、来源于官方文献(291)

第二节材料的作用(291)

一、体现主题(292)

二、反映问题(292)

三、包含原因(292)

四、暗含影响(293)

五、蕴藏对策(294)

第三节阅读材料的思维(295)

一、目的性阅读(295)

二、整体性阅读(296)

第四节阅读材料的方法(298)

一、标注关键词(298)

二、勾画核心句(299)

三、梳理材料逻辑(301)

第四章归纳概括题(306)

第一节题型概述(306)

一、考情分析(306)

二、题型分类(308)

三、作答基本要求(310)

第二节作答方法及真题点拨(314)

一、考场攻略(314)

二、典型题型讲解(322)

第三节实战特训(332)

第五章综合分析题(341)

第一节题型概述(341)

一、考情分析(341)

二、题型分类(342)

三、作答基本要求(344)

第二节作答方法及真题点拨(348)

一、词句理解阐释(348)

二、启示型分析(353)

三、评论型分析(358)

第三节实战特训(364)

第六章提出对策题(371)

第一节题型概述(371)

一、考情分析(371)

二、题型分类(372)

三、作答基本要求(373)

第二节作答方法及真题点拨(376)

一、考场攻略(376)

二、典型题型讲解(379)

第三节实战特训(391)

第七章贯彻执行题(397)

第一节题型概述(397)

一、考情分析(397)

二、题型分类(398)

三、作答基本要求(399)

第二节作答方法及真题点拨(403)

一、通用结构型文书(403)

二、灵活写作型文书(423)

第三节实战特训(433)

第八章文章论述题(444)

第一节题型概述(444)

一、考情分析(444)

二、题型分类(445)

三、作答基本要求(447)

第二节文章写作六大要素(454)

一、立意(454)

二、标题(459)

三、开头(462)

四、布局(467)

五、论证(476)

六、结尾(486)

第三节妙用修辞(488)

第四节零基础写作课堂(491)

第五节实战特训(503)


《中公版·2019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公考一本通》系统讲解了行测、申论两个考试科目的常见考点,并结合颇具代表性的典型真题讲述了各科目的解答步骤及技巧,帮助考生了解题型特点,掌握实用方法,实现轻松备考。


《中公版·2019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公考一本通》本书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篇内容,具有以下几大特色:
1.“覆盖大量考点”:全书分为两篇共18章,涵盖了行测、申论的常见考点和解题技巧与方法,对真题的剖析均有文字视频双解读。
2.“考试复习指南”:复习指南从更高层次上对行测、申论考试的关键信息进行提炼,总结出整体应考策略及备考方向。
3.“科学应试攻略”:在每篇篇页后分别附有行测、申论应试攻略,既有对历年真题的深刻解读,也有对国考趋势的命题预测,帮助考生清晰把握考试走向,科学备考。
本教材为国家公务员考生量身定制,让考生明确复习方向,深入把握命题趋势,致力帮助您更快地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第一篇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全部为客观性试题,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五部分。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自2015年开始,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省级以上职位考生的行测试卷(以下简称省级卷)和市(地)级以下职位考生的行测试卷(以下简称地市卷)分开命制。四年以来,行测分级分类命题呈现稳中有变、力求创新的特点,彰显了国考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行测旨在通过有限的时间,用多样化、综合性的命题方式来考查报考者在应急状态下思维的敏捷度和准确度。2015—2018年省级/地市卷总题量稳定为135/130题,五大专项题量亦保持稳定不变的状态。
一、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从近几年的真题来看,数学运算的考查范围广,包含的题型多,强调知识与方法的综合使用。为了明确数学运算的考查方向和重难点,这里以省级卷为研究对象(省级卷题量为15道,市级卷题量为10道且与省级卷中的题目完全相同),分析近三年国考行测数学运算的考试情况。
根据上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国考行测数学运算的题型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常考题型——几何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的考查频率zui高,工程问题、函数图象、行程问题基本每年考查1道。这些题型考法灵活,占比大,是考生必会的重点内容。
扩展题型——周期循环、容斥问题、年龄推算、时钟问题等也属于数学运算中的经典题型,但该部分所包含的知识要点相对单一,难度也较低,只在每年考试中穿插出现。
快解技巧——常用的技巧方法中,比例性质、整数特性和设特殊值的使用频率zui高。在考查解题技巧的题目中,这三种方法占70%以上,是备考的重点。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
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的重点从一道题单独考查实词或成语,逐渐转向了一道题对二者进行综合考查。下图是2016—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的考查情况。
由上图可知:省级卷和地市卷从2017年开始有差别,省级卷减少了5道题;三类考查形式占比波动不大,2018年一道题单独考查成语的题目稍减,实词和综合考查题量微增。
从作答的角度来看,综合考查看似复杂,实际上降低了题目难度。综合考查在从多角度测查考生的同时,也给了考生避开自己短板的可能性,考生可以优先从自己熟悉的方面入手解题。
逻辑填空的考点主要有词义理解、语境分析和近义辨析。通过分析近三年真题,我们发现三类考点在实词和成语的考查中均有涉及,但占比均不相同。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情况如下:
由此可知,近义辨析在实词和成语考查中都居第二位,但语境分析和词义理解在两者中所处位置完全相反。这是因为国考中出现的实词多为常见词语,词义理解难度不大,解题的重点是分析其是否符合语境。但成语的解题基础是词义理解,很多成语的意义不是每个字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组合,如果望文生义,难免用错,如“身无长物”“一文不名”“文不加点”“差强人意”“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三、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表达
语句表达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题量不大,考情稳定。由于其难度较大,可将其定义为考试中的决胜题型之一。以下为2016—2018年语句表达的具体考查情况。
由上表可知,省级卷和地市卷在2017年开始出现差异,虽然题量差异较小,但也体现出了考查的侧重不同——地市卷中语句表达的考查力度比省级卷大。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理解
从国家公务员近三年的考试来看,两类试卷对阅读理解的题型考查并不完全一致,2016年两类试卷只考查片段阅读,2017年、2018年省级卷考查片段阅读和文章阅读两种题型,而地市卷仍只考查片段阅读。以下为2016—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理解的具体考查情况。
由上表可知,主旨观点题在片段阅读中占比zui大,而文章阅读中则多考查细节类题目、衔接类题目和主旨类题目。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应重点掌握这几类题目。
另外,主旨观点题既是备考重点,又是备考难点,主要体现在对文段的分析需要更加细致、全面,且耗时较长,有时还会碰到多个迷惑选项扰乱判断。对于此种情况,考生必须在平时进行相应的阅读练习,学习相关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五、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部分的题量较为稳定,近几年一直考查10道,由于其知识点繁杂,对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的要求较高,一直是众多考生难以突破的部分。为了让考生明确逻辑判断部分的考查侧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我们对2016—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部分的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图可以发现,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逻辑判断部分呈现以下特点:
(1)省级卷和地市卷的命题区分度逐年加大,从zui开始的毫无差别,到近两年的差异明显,体现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对不同岗位所需能力的针对性考查。
(2)省级卷侧重于考查可能性推理,其对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的考查比例稳定为3∶7。
(3)地市卷对必然性推理的考查力度有所增加,近两年必然性推理的占比均与可能性推理持平。
通过对地市卷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必然性推理之所以能够占据逻辑判断的“半壁江山”,是因为其对智力推理的考查出现了全新的形式,即一段材料带五个小题。也就是说,近两年的必然性推理其实都是对智力推理的考查,且都采用了这种新的考查形式,今后地市卷沿用这一风格的可能性极大。
六、判断推理—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必考题型,其考查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具体可分为分类分组型、顺推型、九宫格型、类比型和条件型五种。考查题量,从2010年起就稳定为10道,且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省级卷和地市卷的图形推理试题完全相同。2016—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部分的考查题型统计分析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图形推理题型以分类分组型和条件型为考查重点,两者总占比超过60%,应重点备考;其次是顺推型和九宫格型,每年均考查1~2道,属必考题型;zui后是类比型,近两年均有所涉及,但总体占比较小。
明确了图形推理的重点考查题型,我们再分析考点方面的具体情况。国家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部分主要分为平面图形推理和空间图形推理两类题目,其核心考点可归纳为九类——位置性、叠加性、对称性、数量性、同一性、空间折叠、立体拼接与切割、立体截面、三视图。2016—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部分的考点统计分析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图形推理考点呈现以下特点:
(1)考点分布渐趋均衡,覆盖范围广,但从整体来看,平面图形推理仍是考试的重点,占比超过70%,其所包含的五类考点几乎每年必考,而这其中又以数量性考点居多。
(2)空间图形推理以空间折叠、立体拼接与切割为必考考点,三视图和立体截面偶有涉及。
七、判断推理—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型,其考查题量一直稳定为10道,且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省级卷和地市卷的定义判断试题完全相同。尽管定义判断的整体难度不是很大,但其涵盖学科多、考查范围广,涉及行政、管理、经济、法律、社会、心理学等领域。下面我们对2016—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部分的考查情况进行分析,以帮助考生梳理考试的范围和重点,具体如下表:
分析上表可以发现,国家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部分呈现以下特点:
(1)总体上以单定义的考查为主,其占比超过60%。但多定义也是每年必考的类型,考查题量不固定,zui多时占到定义判断的50%,应引起考生的重视。
(2)定义判断涉及的学科较多,且除常规的行政、管理、经济、法律、社会、心理学之外,每年都会出现新的考查领域,这无疑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八、判断推理—类比推理
无论词项的数量或出题的形式如何变化,归根到底,类比推理仍然是对词语本身含义或词项之间关系的考查。类比推理常考的词项间关系包括逻辑关系、言语关系和常识关系三类,考查题量从2013年起就稳定为10道,且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省级卷和地市卷的类比推理试题完全相同。2016—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部分的考点及技巧统计分析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类比推理部分呈现以下特点:
(1)重点考查词项间的基本关系,即三大核心考点,且核心考点与快解技巧的占比约为2∶1。
(2)每年对词项间基本关系的考查侧重点不断变化,但常识、言语、逻辑三类核心考点基本都有涉及,且总体来看三者的分布相对均衡。
(3)遣词造句法堪称zui常用的快解技巧,代入排除法每年必考,横纵对比法则偶有涉及。
九、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作为行测考试的必考题型,近几年题量一直保持在20道。2016年省级、地市卷区别明显,省级卷中首次出现一带二、一带三型的考查形式,2017年开始取消这种特殊形式回归常态,统计材料类型以综合型为主。
资料分析涉及考点广泛,增长、比重仍是重点。2018年考点包括增长、比重、平均数、倍数与翻番、年均增长等,其中增长、比重为考查重点,占比70%以上。2016—2018年资料分析核心考点,具体分析如下:
十、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根据大纲给出的学科分类,我们结合真题特点进行了重新归类,并对2015—201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常识判断考点进行如下分析:
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及具体真题,我们发现常识判断具有以下命题规律:
(1)考查的学科范围广。常识判断常考学科有政治、经济、法律、历史与文化、地理与环境、科技与生活,其中历史与文化、科技与生活题目所占比例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地市试卷中,法律试题所占的比例也较大,并有题量增大的趋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决定。此后,


征途万里,智赢未来: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全方位解析 引言: 步入公职,服务人民,是无数青年才俊心中的崇高理想。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实现这一理想的关键阶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备考之路,漫长而充满挑战,需要科学的规划、扎实的知识储备以及精准的应试技巧。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教辅材料,而是为每一位怀揣公务员梦想的考生量身打造的一站式备考指南,旨在为您点亮前行的道路,助您从容应对考试,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第一部分:认知与定位——理解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前世今生” 在正式踏上备考征程之前,清晰地认识考试的本质、目标和要求至关重要。本书首先将为您深入剖析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宏观图景,让您对其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考试的使命与价值: 我们将探讨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何设立,其肩负的时代使命是什么。了解选拔优秀人才对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坚定您的报考信念。同时,我们将深入解析成为一名公务员所蕴含的职业价值与社会意义,帮助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 考试的概况与结构: 本部分将详尽介绍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组织形式、报考流程、岗位设置等基础信息。您将了解到考试的报名时间、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安排,对整个考试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考试的最新动态与趋势: 考情考务年年有变,紧跟最新政策和趋势是备考成功的关键。我们将为您梳理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在招录政策、考试大纲、题型设置、侧重点等方面的变化,并进行前瞻性分析,帮助您把握备考方向,避免走弯路。 报考岗位选择的策略: 茫茫岗位中,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碗饭”?本书将提供一套科学的岗位选择方法论,从个人兴趣、专业背景、能力特长、地域发展等多个维度,引导您进行理性分析,做出最明智的决策,从而提高报考成功率。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的深度耕耘——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 行测和申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两大门”。本书将针对这两个科目,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指导,帮助您打牢根基,全面提升。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 行测科目庞杂,涉及面广,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本书将按照行测的五大模块,为您逐一击破: 1. 常识判断: 知识版图的构建: 常识判断题虽然看似“杂”,实则有章可循。本书将为您梳理出常识判断的知识重点区域,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技、生活常识等八大板块,并提供高效的知识记忆方法。 热点新闻与时政要闻的关联: 紧跟时事,将常识知识与最新的社会热点、国家政策紧密结合,是提升常识判断得分的关键。我们将教您如何从新闻中提炼考点,如何理解政策背后的逻辑,如何将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 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 针对常识判断的常见题型,如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等,我们将详细讲解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帮助您快速识别考点,准确作答。 2.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词语辨析与语感培养: 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用法是言语理解的基础。本书将重点讲解近义词辨析、成语使用、俗语理解等,并通过大量例句和练习,帮助您提升词语敏感度和语感。 阅读理解的“读、思、选”: 阅读理解是行测中的“重头戏”。我们将教您如何快速抓住文章主旨,如何识别文段中的关键信息,如何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如何根据题干要求,精准定位答案选项。 逻辑填空与片段阅读的策略: 针对逻辑填空题,我们将讲解常用的语境分析法、搭配原则等。对于片段阅读,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题,如主旨概括题、细节理解题、代词指代题、推理判断题等,并传授相应的解题技巧。 表达准确性与语病辨析: 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言语理解能力的体现。本书将系统讲解常见的语病类型,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并通过对比分析,让您迅速掌握辨析和修改语病的方法。 3. 数量关系: 数学思维的重塑: 数量关系并非高数,而是对基本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察。本书将帮助您重塑数学思维,重点讲解计算、行程、工程、利润、概率、数列等经典题型的解题思路。 速算与巧算技巧: 掌握高效的计算方法,能大大节省答题时间。我们将传授加减乘除的速算技巧,以及方程法、特值法、排除法、代入法等常用解题方法,让您在数量关系部分游刃有余。 数据分析的解读能力: 数量关系中常常涉及图表题。本书将指导您如何快速读懂图表信息,提取关键数据,并结合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4.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的规律探索: 图形推理是考察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板块。本书将为您系统梳理图形推理的常见规律,如数量类、属性类、叠加类、求同求异类等,并通过大量例题,引导您掌握归纳、演绎、类比等推理方法。 逻辑判断的严谨分析: 逻辑判断题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极高。我们将深入讲解假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否定命题、模态命题等基本逻辑形式,并教授您如何识别和运用推理规则,如假言推理、朴素逻辑推理、集合推理等。 定义判断与类比推理的准确把握: 定义判断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书将教您如何抓住定义的关键要素,进行精准判断。类比推理则需要考生识别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我们将指导您如何从不同角度寻找类比点,进行准确类比。 5. 资料分析: 快速识别图表信息: 资料分析是行测中相对容易提分的模块。本书将教您如何快速浏览图表,明确信息类型(如文字、表格、图形),理解标题和图例的含义。 关键数据提取与计算技巧: 掌握定位关键数据的方法,并结合速算和估算技巧,是资料分析的关键。我们将指导您如何快速找到题目所求数据,并进行高效计算。 常见考点的分析方法: 掌握增长率、比重、平均数、倍数等常见考点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思路,是提升准确率的关键。本书将为您提供详细的讲解和练习。 二、申论 申论考察的是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本书将为您提供一套完整的申论备考体系: 1. 申论的本质与要求: 深入理解申论命题的意图,把握申论考察的核心能力,明确申论作答的“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2. 阅读理解与材料分析: “四看”读懂材料: 教您如何“一看题干定方向,二看材料找信息,三看归纳抓重点,四看要求提炼答案”。 信息筛选与归纳技巧: 掌握快速筛选与材料相关信息的方法,并学会将分散的信息进行逻辑归纳,形成条理清晰的观点。 热点背景的挖掘与运用: 引导您关注时政热点,并理解材料与热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在作答中恰当融入热点,提升立意的高度。 3. 观点提出与论证: 如何提出鲜明而深刻的观点: 学习如何从材料中提炼出具有价值和深度的观点,并确保观点的新颖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论证的逻辑与层次: 掌握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因果论证法等,并学会构建清晰的论证逻辑,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4. 文章结构与写作技巧: 多文体的结构解析: 针对归纳概括、贯彻执行、综合分析、提出对策、申发论述等五种常见的题型,详细解析其答题结构和写作要点。 优美文笔的塑造: 传授如何运用规范、准确、生动的语言,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学习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使文章更具文采。 5. 模拟演练与答题反馈: 提供高质量的申论模拟试题,并指导您如何对照标准答案进行批改,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升。 第三部分:应试技巧的精雕细琢——提升实战得分能力 理论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准确地完成答题,则需要精湛的应试技巧。本书将为您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应试策略。 时间管理: 科学规划每道题的答题时间,学会取舍,避免在难题上“死磕”,确保整体答题的流畅性。 答题策略: 针对不同题型,提供最优的答题顺序和方法。例如,行测中可以先易后难,申论中先审题后构思。 心态调整: 备考过程中难免遇到瓶颈和压力。本书将提供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考试。 模拟测试与错题分析: 定期进行全真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场环境,检测学习效果。建立完善的错题本,深入分析错题原因,避免重复犯错。 第四部分:备考路径的规划与展望 备考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科学的规划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本书将为您描绘清晰的备考路径,指引您走向成功。 备考周期规划: 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备考时间表,合理分配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 学习资源整合: 除了本书,我们还将为您推荐其他优质的学习资源,如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真题、相关政策文件等。 考后分析与反思: 即使考试结束,也并非终点。我们将引导您对考试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经验。 结语: 征途万里,智赢未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一场关于智慧、毅力与梦想的较量。本书旨在成为您备考路上一位值得信赖的伙伴,为您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愿您以此为基石,点燃斗志,脚踏实地,最终在公考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公务人员,为人民服务,为国家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使用这本教材的感受,那就是“体系化”。很多备考资料都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学完一个章节,到下一个章节时,前面的内容就忘得差不多了。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似乎从一开始就规划好了知识的复习和串联路径。它很巧妙地在不同章节之间设置了“知识点关联提示”,比如在学习行政能力测试中的法律常识时,它会引导你回顾申论中对依法治国理念的论述,这种横向的知识连接,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此外,我非常欣赏它在每单元末尾设置的“错题反思与归类”模块,它不是简单地让你重做错题,而是要求你分析自己“为什么会错”,是概念不清、审题失误还是计算疏忽。这种强调“反思性学习”的做法,真正帮助我找到了自己学习上的“阿喀琉斯之踵”,让后续的复习更有目的性,避免了低效的重复劳动。

评分

这套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全面到令人发指”。我原本以为所谓的“通用版”可能会在某些特定科目上有所取舍,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比如在常识判断部分,知识点的覆盖面广得惊人,从最新的科技突破到晦涩的古代典故,似乎就没有它遗漏的角落。我记得有一次我随手翻到某一页,里面讲到一个关于国际组织架构的细节,这个知识点在其他任何我购买的辅导书中都未曾提及。这让我意识到,编纂团队在资料搜集和信息更新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它不仅仅是巩固已知的知识体系,更像是一本活的、不断进化的知识手册,紧跟时事脉搏。对于像我这种基础薄弱、希望通过大量阅读来建立知识框架的考生来说,这种地毯式的轰炸式教学法,效果显著。唯一的挑战或许就是,你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去消化这些海量信息,但从回报率来看,绝对物超所值。

评分

与市面上那些充斥着大量“伪创新”和“过时例题”的资料相比,这本教材的实战针对性强得让人佩服。它仿佛是为2019年的具体考试环境量身定做的。我重点对比了数学和判断推理部分,发现它对近几年国家考试中悄然兴起的“新型题型”进行了专门的建模和拆解。例如,图形推理中那些需要空间想象力和序列转换相结合的复杂题,它没有采用传统的单一解题路径,而是提供了一套多维度的分析矩阵,极大地提高了破解难题的效率。更难得的是,它在习题设计上做到了“梯度分明”。基础题让你快速建立信心和解题节奏,而后面的提升题则真正考验了你的临场应变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反复练习这些精心设计的题目,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单纯地在做题,而是在训练一种快速、准确的思维模式,这比死记硬背公式有效得多。

评分

说实话,我过去在准备公考时,最头疼的就是申论的逻辑构建和政策理解深度不够。很多教材只是罗列了范文,讲了一些空泛的写作技巧,但这本书在申论板块的处理上,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专业水准。它不是简单地堆砌材料,而是真正尝试去“模拟”考官的评分标准。我特别喜欢它对“热点问题分析”部分的梳理,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追溯到了政策背后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和治理难点。当我对照着书里的“深度解析”,再去看那些官方文件时,豁然开朗,感觉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一下子拔高了好几个层次。尤其是在材料组织和语言表达上,它提供了不同风格的模板,比如“理论论证型”和“问题导向型”,并配有详尽的适用场景说明,这比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写作套路要实用得多。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教会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搭建出一个结构严谨、论证有力的申论答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简直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肯定非常扎实。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划分上的细致入微,每个知识点都像被精心雕琢过一样,不会让人在浩如烟海的考点中迷失方向。初次翻阅时,我注意到它对历年真题的分析非常透彻,不仅仅是给出标准答案,更是深入剖析了出题人的思路和考察的重点,这对于我这种“应试型”考生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比如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对于那些看似模棱两可的选项,书里提供的“排除法”技巧和“语境还原”思路,确实比我之前看过的任何资料都要清晰明了。而且,我发现它在引入新的知识点时,总会先用一个简短的案例或者一个生动的比喻来铺垫,降低了学习的枯燥感。虽然整体内容厚重,但通过这样的设计,学习的曲线变得平缓了许多,让人更有信心啃下去。整体来说,这套教材的“硬件”和“软件”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是备考过程中非常可靠的“军师”。

评分

很好

评分

希望能考上,可是迟迟不来通知书

评分

物流杠杠的,

评分

最爱的一本通,666~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还不错,就是有点贵,希望以后能便宜些

评分

本来挺好的书,那么破的我包装直接把书压变形了,书都裂开了,快散架了,第一次这么不满意,鉴于发货速度挺快,给个中评吧!

评分

书皱皱巴巴的

评分

书的质量挺好,扫二维码讲解也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