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准备着 9787535428127

时刻准备着 978753542812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军 著
图书标签:
  • 个人成长
  • 时间管理
  • 效率提升
  • 自我提升
  • 习惯养成
  • 职场技能
  • 人生规划
  • 目标设定
  • 积极心态
  • 行动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美美阳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28127
商品编码:1510951508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4-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时刻准备着

定价:19.00元

作者:朱军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9-01

ISBN:9787535428127

字数:200000

页码:2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电视荧屏上,谈笑风生,妙语连珠。这是朱军作为一个主持人展现在观众面前的风采。生活中的朱军有他的喜怒哀乐,有他的烦恼和困惑,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生活的向往。本书即是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把自己的成功经历,真诚地、不加掩饰地向读者袒露,记录了他怎样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一步艰难地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全过程。他的人生阅历,能给读者提供一些人生的启迪,使读者从中汲取提高和完整自我的有益养料。
朱军坚持选用《时刻准备着》这样一个看上去很“正”又很“嘎”的名字,是因为他觉得长期以来,面对命运的种种变化,自己的状态始终是“时刻准备着”,而机遇都是在积极“准备”中光顾的。在书中朱军毫不掩饰地揭自己的短:猴年春节晚会面对数亿观众的“重大”口误;“飞跃黄河”直播时观众的尖锐批评;与《无间道》大侠过招时网友们铺天盖地的评判等等,同时也直率地谈了自己的想法。

内容提要


朱军1964年生于兰州市,1981年入伍,由于受作为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首席单簧管演奏者的父亲的熏陶,自小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父亲手把手的教导下,在11岁时便开始学习单簧管演奏。凭着这一技之长,成了部队业余宣传队里的一名演员,从此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在业余宣传队,他由单簧管演奏,到唱歌、说相声、小品、快板、跳舞,他无所不干,无所不能,为此,战士们戏称他为“全活”。也是凭着这一特长他在84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参加了三十五周年国庆大典受到邓等党和人的检阅,并因此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荣立三等功。离开部队后,考入了甘肃省曲艺团,从此成了一名专业演员。1988年被特招进了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二次入伍又走进了他熟悉的军营。在战斗歌舞团的短短几年里,他走戈壁、爬雪山、趟大河,足迹遍布西北军营和西北各地,为西北的官兵和人民演出了500多场次,赢得了部队官兵和西北人民的赞誉多次受到上级机关的嘉奖并再度荣立三等功一次,他也由此走上社会,走进了甘肃省电视台,从1991年起,甘肃省所有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几乎都由他担任节目主持。1993年,经严格的考核,朱军如愿以偿顺利地进入了中央电视台,成了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节目主持人。
进入中央电视台的朱军尤如游进了大海的一条鱼,有了一个可以尽情畅游的天地。为了尽快适应中央电视台的要求,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和应酬,像小学生一样汲取新知识,充实自己,时时处处事事虚心向周围的艺术大家和同行们学习、请教,再加上编导们的悉心指导、教诲和帮助,使他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主持《东西南北中》这个栏目时,他一年四季与剧组东西南北跑个不停,忙得不亦乐乎,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一年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到四个月,与家人是聚少离多。但他从无怨言,认认真真、一心一意地作着每一期节目。为每一个节目他到底跑了多少里,吃了多少苦,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可他从不言苦不叫累,总是把好的节目奉献给观众。在他和剧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把《东西南北中》这个栏目办得是老少皆宜,妇孺喜闻乐见,办成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栏目,连续5年获栏目奖。
1995年3月,为真实反映西藏各族人民建设西藏的精神风貌,他几乎跑遍了西藏雪域高原的冰天雪地,去了许多电视记者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高爬到了5730米的喀如拉雪峰。经过在中央电视台几年的摔打日渐成熟的朱军,从1995年开始,除继续主持《东西南北中》这个栏目外,中央电视台的所有大型晚会和演出活动,都由他担纲主持。他连续四年主持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活动搞了21次,其中由他主持的就有15次,大部分的革命老区和偏远的贫困地区都留有他的足迹。1999年“心连心艺术团”到西藏慰问演出的前一天,他因病正在输液,可受领任务后,他二话没说,把针一拔,行李一提,随团上了西藏高原。到了西藏以后,由于病情本来就没好利索,再加上高原反应,他的病一下加重了许多。但为了不影响演出,他一边输液,一边坚持参加演出,受到了西藏人民和艺术团所有演职人员的赞誉。
1995年春节,当千家万户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他却只身到我国西边的高达4720米的闻名全国的红其拉甫哨所采访,把卫国戍边将士的祝愿和在边关过大年的情境传给了全国亿万个电视观众和人民。199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和世界反战争胜利50周年,在江西赣南作节目时,他走访了许多农家,当看到有些孩子因家境贫困而上不起学的情境,他当即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给了几个学龄儿童的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学堂,并与4个孩子结成了帮扶对子,资助这几个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1998年夏,我国长江和松花江流域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袭击,灾情传出后,朱军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到灾情重的九江、哈尔滨和大庆等抗洪线采访,并连续主持了3场由中央电视台和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大型赈灾义演晚会,个人捐款近万元。1999年10月,朱军的父亲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离开了人世,正在兰州奔丧的朱军,接到电视台要他到焦裕禄曾经战斗到的河南焦作录制节目的任务后,把巨大的悲痛,深埋在心底直奔焦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朱军是十分勤奋和敬业的,在中央电视台的七八年间,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由他主持、编辑的音乐电视专辑《乡风乡韵》,1997年在保加利亚举行的国际金天线电视节目大赛中,获音乐类节目名,这也是中央电视台音乐类节目在国际上获大奖;1999年在全国金话筒节目主持人评选中获银奖名。今年由他策划并主持的访谈栏目,艺术人生在第三套节目中播出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在播出第二期时就己创下了收视的好成绩并连续保持收视,目前他正着手和节目组的同志们一起为把艺术人生栏目办成一个精品栏目而努力。

目录


弟弟朱军
开篇
羊年的遗憾
男人四十
“”里的灵感
梦想的力量
当我的名字写在主持人冒号之后——
在兰州“触电”,电到了我一根麻木的神经
梦想可以改变人生
“原地不动,5年,你就没有太大发展了!”
北京有多远
机会不能坐等
“东西南北任你游”
漂在北京
自卑的剧务
改变命运的六句箴言
“就当兰州军区交给的任务”
——刘成栋部长说
“走到一起来”
——不认识的观众这样唱到
“这个小伙子是谁?”
——张晓海问
“凭你这个愣劲,我喜欢!”
——江命夏老师说

“主持成这样,还想和程前叫板?”
——李伟的酒后话
“不是台里正式的人不能上台主持节目!”
——孟欣在电话里说
穿着军装的花样年华
我是一名侦察兵
真实的谎言
抓了一个“犯”
郁钧剑的“金玉良言”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年事读书耕田”
军营让我“脱胎换骨”
临时插班生
亲历历史
我的人生“段子”
我的次主持经历
人生旅途的“桶金”
路在脚下
世界上爱我的人去了
我的兄弟姐妹
爱是什么
我是《艺术人生》大的受益者
聆听艺术人生
四十以后才明白
后记 鸣谢生活

作者介绍


朱军是十分勤奋和敬业的,在中央电视台的七八年间,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目前他正着手和节目组的同志们一起为把艺术人生栏目办成一个精品栏目而努力。

文摘




序言



深入探索人类潜能的边界:当代心灵成长与自我实现指南 一书精选一系列关于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保持积极心态、实现个人价值、并构建坚韧生命力的深度洞察与实用策略。它并非一部简单的励志口号汇编,而是一部融合了心理学前沿理论、行为科学实践以及哲思沉淀的综合性指南,旨在引导读者进行一场深刻的内在革命。 本书的核心关注点在于“准备”的真正含义——它远超于表面的计划和物质的堆砌,而是一种根植于心智结构和情绪韧性之上的、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从容接纳与积极应对。全书围绕三大支柱展开叙述:心智的弹性构建、行动的精准锚定,以及意义的持续生成。 第一部分:心智的弹性构建——驾驭内在风暴 在信息爆炸与社会快速更迭的时代,焦虑与不确定性成为常态。本书的开篇即致力于解构我们对“控制”的执念,并引导读者转向构建更具适应性的“心智弹性”。 1. 重新定义“失败”与“不完美”: 传统观念往往将失败视为终点,本书则将其视为高价值的数据反馈。我们深入探讨了“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的深层机制,并辅以大量的案例分析,说明如何通过认知重构(Cognitive Reframing),将自我设限的信念转化为驱动前进的燃料。书中详细阐述了“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练习,强调在遭遇挫折时,如何像对待密友一样善待自己,这被认为是长期保持动力和心理健康的关键。我们探讨了“原谅的艺术”——不仅是原谅他人,更重要的是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从而释放被内疚和遗憾占据的心理资源。 2. 情绪的导航系统: 本书不提倡压抑负面情绪,而是将其视为重要的内部信号。其中一章专门剖析了“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四个维度,并提供了从识别、理解到调节情绪的系统性工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介绍了一套名为“情绪降温法”的即时干预技术,它结合了正念呼吸和身体扫描,帮助读者在高度压力情境下,迅速拉开与强烈情绪的距离,实现“反应”到“回应”的转变。此外,对于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决策疲劳”问题,本书也提供了基于神经科学的洞察,教导读者如何优化决策环境,保护宝贵的认知带宽。 3. 深度专注力的回归: 在碎片化时代的挑战下,深度工作(Deep Work)的能力正成为稀缺资源。本书批判性地分析了多任务处理的误区,并提出了建立“心流状态”(Flow State)的科学方法。这部分内容不仅仅是时间管理技巧,更是关于如何调动生理和心理资源以进入高度专注的“心流通道”。书中详细介绍了环境设计(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分离)、任务分解的“最小有效剂量”原则,以及如何利用“启动仪式”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的实操步骤。 第二部分:行动的精准锚定——从愿景到执行的桥梁 有了坚实的心智基础,下一步便是将内在的清晰度转化为有力的外部行动。本部分侧重于如何制定既具有前瞻性又脚踏实地的行动方案。 1. 愿景的具象化与价值对齐: “准备着”首先意味着你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本书主张从价值观出发,而非仅仅是目标。它提供了一套详尽的“价值观澄清练习”,帮助读者识别那些真正驱动自己人生的核心原则。随后,我们探讨了如何将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北极星指标”(North Star Metric),确保每一步行动都与长期愿景保持一致。书中还引入了“逆向规划法”,即从最终期望的结果开始,一步步回溯到当下需要采取的最小行动,极大地增强了行动的可执行性。 2. 风险的量化与管理: 真正的准备者不回避风险,而是懂得如何与之共舞。本书引入了“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的技术,指导读者系统性地思考“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怎么办?”以及“如果出现意想不到的机遇,我该如何快速抓住?”。这种前瞻性的准备,使得不确定性不再是阻碍,而是成为创新的催化剂。书中还强调了“最小可行性准备”(Minimum Viable Preparation, MVP),避免了过度规划导致的行动瘫痪,鼓励快速迭代和反馈驱动的调整。 3. 习惯的系统工程: 个人成长最终归结为习惯的复利效应。本书超越了简单的“坚持打卡”,而是从行为心理学层面拆解了习惯的养成机制——提示(Cue)、渴望(Craving)、反应(Response)、奖励(Reward)的闭环。重点介绍了“环境设计对习惯的决定性作用”,如何通过改变物理环境来让好习惯变得毫不费力,让坏习惯变得难以实施。此外,书中还探讨了“习惯堆叠”的艺术,以及如何设计“退出机制”,以应对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必然停滞期。 第三部分:意义的持续生成——构建持久的生命力 真正的“准备着”是一种持续的生命状态,它关乎个体如何在一个宏大的叙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从中汲取持久的意义感。 1. 建立个人韧性网络: 本书强调,任何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高质量的人际连接。它探讨了建立“支持性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包括良师益友、批判性盟友和情感支柱。书中提供了实用的“人脉投资模型”,指导读者如何识别和维护那些能够提供建设性反馈和无条件支持的关键关系。我们区分了“消耗型关系”和“滋养型关系”,并提供了设定健康界限的沟通策略。 2. 终身学习的动态模型: 在知识快速折旧的今天,停止学习即是倒退。本书提出了一种“T型人才”的升级版——“π型学习模型”,强调在两个或多个领域进行深度探索,同时保持广博的跨界视野。书中介绍了一套高效的信息筛选与知识内化系统,包括如何进行“费曼技巧”式的深度回顾,以及如何利用“社群交流”将个体知识转化为集体智慧。 3. 责任与贡献的交织: 最终,对“准备着”的最高诠释,在于个体如何将自身的准备转化为对更大群体的价值输出。本书以哲学的视角审视了“利他主义”与“自我实现”的辩证关系,指出真正的满足感往往来源于超越自我局限的贡献。它鼓励读者思考“我的独特能力可以解决哪些世界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引导读者从小处着手,将个人的准备转化为社区或行业内的积极影响,从而实现一种充实而有目的感的生活。 《深入探索人类潜能的边界》 是一份写给所有渴望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在喧嚣中听到内心声音的探索者的邀请函。它提供的是一套经过验证的框架,帮助您构建一个坚不可摧的内在堡垒,使您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能保持清醒、从容、且时刻准备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时刻准备着》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沉静力量。我至今为止,仅是大致翻阅了其内容梗概和部分章节的标题,但即便如此,我已经被它所散发出的气质所吸引。那种感觉,就像是站在一座古老而宏伟的建筑前,你知道它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承载了无数的故事,而你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去,一探究竟。我留意到,这本书似乎并没有采用非常华丽或激烈的叙事手法,而是以一种更加内敛、深邃的方式来呈现。这让我联想到许多经典作品,它们往往都是在平静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能够触及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静水流深”的写作风格。我预期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丰富,可能包含了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观察,也可能在描绘社会变迁中的个体命运。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种共鸣,一种对生命本质的理解,甚至是在迷茫时的一盏指路明灯。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带来一场不同寻常的阅读盛宴,一场能够涤荡心灵的旅程。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故事感,深邃的背景色搭配着醒目的书名“时刻准备着”,仿佛在预示着一场即将展开的冒险或者一段充满挑战的人生旅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它非常有分量,不仅是物理上的厚度,更是它所承载的某种厚重的信息。我至今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仅是翻阅了一下目录,就已经被那些充满哲学意味的标题所吸引。有些标题直抒胸臆,有些则含蓄内敛,引人深思,仿佛每一章都在诉说着一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故事。我常常会在通勤的路上,或者在安静的午后,静静地抚摸着这本书,想象着作者在创作时,脑海中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又是怀揣着怎样的心境,将这些文字一一呈现。我期待它能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和灵魂的洗礼。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无数种它可能带来的惊喜,它可能会是关于自我探索的指南,也可能是关于人生哲理的深刻解读,甚至可能是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叙事。总而言之,在正式翻开第一页之前,这本书已经在我心中播下了好奇的种子,并开始生根发芽。

评分

我还没有开始阅读《时刻准备着》,但光是它的书名,就足以让我产生无数的联想。 “时刻准备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是蓄势待发,迎接挑战?还是时刻警醒,不被命运的洪流所吞噬?我脑海中已经构思出了好几种可能性,它可能讲述的是一个在逆境中不断奋斗的人物故事,也可能是在探讨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我翻看了下目录,发现章节标题的设置也非常有意思,有些非常直接,有些则留有悬念,让我更加好奇。我个人对那些能够引发深刻思考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书的题目以及它给我的初步印象,都让我觉得它很有深度。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可能涉及一些关于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甚至是社会责任的话题。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规划,或者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拥有更坚定的信念。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这本书的世界,去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那些信息,去发现它可能隐藏着的那些闪光点。

评分

这本《时刻准备着》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可以随意翻阅的书,而是一本需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的作品。在还没有阅读正文之前,我只是匆匆浏览了一下书籍的简介和目录,但仅凭这些零散的信息,我就已经能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某种精神内核。我尤其喜欢书名所传达的那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这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尤为宝贵。我一直在思考,这本书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展开它的叙事,是娓娓道来的故事,还是充满哲理的思辨?我猜测它可能会涉及很多关于人生选择、自我认知以及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位置的主题。我期待它能带给我一种“顿悟”的感觉,让我能够从更高的维度去审视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这本书仿佛是一扇门,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推开它,去探索门后那个未知而又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去汲取它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

我前几天在书店闲逛,无意中看到了这本《时刻准备着》,它的装帧设计简洁却不失力量,书名也很有吸引力,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特意花了点时间在书店里翻阅了一下,虽然没有深入阅读,但其中零星几段的文字,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注意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沉稳,似乎在娓娓道来,却又字字珠玑,蕴含着某种深刻的道理。它不像市面上很多畅销书那样追求快餐式的阅读体验,而是更像一位智者在低语,引导读者去思考那些生命中真正重要的问题。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某些句子中使用的比喻,非常贴切,而且能够一下子触碰到内心深处。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跨度可能会很大,涉及的领域也很广,也许它会探讨关于人生选择的困境,也可能是在描绘某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命运。我期待它能让我放下浮躁的心情,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品味其中蕴含的智慧。我相信,这是一本值得慢慢品读的书,每一次翻阅,都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就像在挖掘宝藏一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