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性病实用彩色图谱+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套装2本 诊断标准及治疗参考用书

皮肤病性病实用彩色图谱+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套装2本 诊断标准及治疗参考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贞富,李家文,黄长征,方险峰,吴艳 编
图书标签:
  • 皮肤病
  • 性病
  • 图谱
  • 诊断
  • 治疗
  • 医学
  • 参考书
  • 临床
  • 彩色
  • 医学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5267559
商品编码:15194052411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39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皮肤病性病实用彩色图谱》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8月1日)

精装: 431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5267559

条形码: 9787535267559

商品尺寸: 29.2 x 21.6 x 2.8 cm

商品重量: 1.7 Kg


《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9月1日)

外文书名: Dermatovenere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精装: 70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英语

开本: 16

ISBN: 9787535289131

条形码: 9787535289131

商品尺寸: 28.8 x 21.8 x 4.6 cm

商品重量: 2.1 Kg

内容简介

《皮肤病性病实用彩色图谱》

根据临床病历,以实物图片,对比较典型765种病种,包括常见病、多发病、少见和罕见病和近年新发现的病例,分别从病因、病损特征、诊疗要点,以及相关病理检查图片等,加以描述,对皮肤性病专业人员和医学院校学生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本书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少见病,以及罕见病和近年来新发现的病种,有的虽然是医学其他学科的疾病,因有皮肤损害我们也收集在内。每个病种都有配图和病因。皮损特征、好发部位以及治疗原则和简要说明。可使医务人员对本书所叙述的病种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在皮肤病、性病的诊治中有所借鉴。


《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

编著者参考了新大量国内外文献,分三十八章介绍了人体皮肤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皮肤性病的症状、数百余种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据/诊断标准与治疗、皮肤性病的内外用药物疗法和皮肤性病的物理与外科疗法等。重点且较为详细的介绍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主要依据/诊断标准及其治疗是本书的特色。

重点且较为详细的介绍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主要依据/诊断标准及其治疗是本书的特色。书末附有某些常见与罕见皮肤性病病例照片。该书内容涵盖了我国当今绝大部分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的发展水平和全新理念以及国外相关疾病先进的诊疗经验,尤其是编著者从医40余年来对皮肤性病的诊疗体会,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目录

《皮肤病性病实用彩色图谱》

第一章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第二章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第三章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第四章 动物所致皮肤病 

第五章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第六章 荨麻疹及药物不良反应 

第七章 神经精神障碍性皮肤病 

第八章 物理性皮肤病 

第九章 红斑类皮肤病 

第十章 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第十一章 结缔组织疾病 

第十二章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和小疱性无菌性脓疱性皮病 

第十三章 性传播疾病 

第十四章 色素性皮肤病 

第十五章 遗传性及先天性皮肤病 

第十六章 角化性皮肤病 

第十七章 萎缩性皮肤病 

第十八章 真皮胶原及弹性纤维病 

第十九章 皮下脂肪组织疾病 

第二十章 皮脂腺、汗腺疾病 

第二十一章 毛发疾病 

第二十二章 甲病 

第二十三章 黏膜疾病 

第二十四章 皮肤血管炎及脉管组织疾病 

第二十五章 内分泌、代谢、营养障碍性疾病 

第二十六章 皮肤囊肿 

第二十七章 表皮肿瘤 

第二十八章 皮肤附属嚣肿瘤 

第二十九章 结缔组织肿瘤 

第三十章 脂肪、肌肉、骨组织及神经组织肿瘤 

第三十一章 皮肤脉管组织肿瘤 

第三十二章 恶性黑素瘤及皮肤转移性肿瘤 

第三十三章 皮肤淋巴网状组织肿瘤与造血组织肿瘤 

第三十四章 组织细胞及肥大细胞增生性疾病 

第三十五章 其他疾病及肿瘤


《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

第一章 皮肤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 皮肤性病的症状

第三章 皮肤性病的诊断

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内用药物疗法

第五章 皮肤性病的外用药物疗法

第六章 皮肤性病的物理与外科疗法

第七章 皮炎与湿疹类疾病

第八章 荨麻疹类疾病

第九章 瘙痒性疾病

第十章 嗜酸粒细胞相关性疾病

第十一章 神经精神功能障碍性疾病

第十二章 真菌感染性疾病

第十三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十四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十五章 螺旋体与立克次体感染性疾病

第十六章 寄生虫感染与某些动物性疾病

第十七章 物理性疾病

第十八章 红斑丘疹鳞屑性疾病

第十九章 结缔组织/免疫性疾病

第二十章 无菌性脓疱性疾病

第二十一章 大疱水疱性疾病

第二十二章 营养、代谢与内分泌性疾病

第二十三章 皮下脂肪组织疾病

第二十四章 非感染性肉芽肿性疾病

第二十五章 皮肤血管炎与脉管性疾病

第二十六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

第二十七章 色素异常性疾病

第二十八章 角化异常性疾病

第二十九章 萎缩性疾病

第三十章 黏膜疾病

第三十一章 遗传性疾病

第三十二章 皮肤血管瘤与血管畸形

第三十三章 皮肤良性肿瘤

第三十四章 皮肤恶性肿瘤

第三十五章 皮肤淋巴瘤

第三十六章 其他皮肤疾病

第三十七章 部分内在疾病的皮肤病变

第三十八章 性传播疾病

部分疾病病例照片

中文病名索引

英文病名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皮肤病性病实用彩色图谱+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套装2本 诊断标准及治疗参考用书 一本面向临床实践的权威指南,全面革新皮肤性病诊疗模式 这套精心编撰的《皮肤病性病实用彩色图谱+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套装2本 诊断标准及治疗参考用书》,是专为皮肤科及相关领域医务人员量身打造的集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权威工具书。它不仅是诊断的“火眼金睛”,更是治疗的“定海神针”,旨在帮助广大临床工作者更精准、更高效地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皮肤性病挑战。 套装概述: 本套装由两本核心著作组成,分别侧重于直观的视觉诊断和系统的临床诊疗策略。 《皮肤病性病实用彩色图谱》:本书以海量、高质量的临床实景图片为基础,辅以精炼的文字描述,系统收录了常见的以及罕见的皮肤病和性病。它致力于提供最直观、最接近临床实际的视觉参考,让医者能够快速识别病灶特征,与脑海中的知识库进行比对,从而做出初步判断。图片的精细度、典型性以及涵盖的病种之广,使其成为鉴别诊断的强大助手。 《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诊断标准及治疗参考用书》:本书则深入挖掘皮肤性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最新的治疗指南以及药物选择等关键信息。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整合了国内外权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为临床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并针对不同分期、不同类型、不同患者群体,提供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建议。 内容亮点与深度解析: 一、 图像为王,直观诊断: 《皮肤病性病实用彩色图谱》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强大的图像数据库。本书收录的图片,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经过严格筛选和专业标注,力求真实、典型,能够充分展现各种皮肤病和性病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皮损类型下的表现。 全面覆盖,应有尽有: 从最常见的湿疹、银屑病、痤疮、带状疱疹、荨麻疹,到相对少见的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再到梅毒、淋病、艾滋病相关的皮肤表现,本书都进行了详尽的收录。无论是炎症性、感染性、肿瘤性、免疫性,还是遗传性、代谢性皮肤病,几乎囊括了皮肤性病的各个方面。 高清细节,洞察病机: 图片分辨率高,色彩还原度好,能够清晰展现皮损的形态(如丘疹、斑疹、水疱、脓疱、溃疡、结节、肿块等)、分布特点(如对称性、单侧性、线性、簇集性等)、表面特征(如鳞屑、痂皮、糜烂、萎缩等)以及伴随症状(如瘙痒、疼痛、发热等)。这些细致入微的图像信息,是精准诊断的基础。 鉴别诊断的视觉引导: 对于形态相似的疾病,本书会并列展示其典型图片,并辅以文字提示关键鉴别点,帮助医者在海量信息中快速聚焦,排除混淆。例如,在鉴别玫瑰糠疹、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时,图片对比尤为重要。 罕见病种的“稀客”呈现: 对于一些发病率较低,但临床上可能遇到的罕见病,本书也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拓宽医生的视野,避免因经验不足而漏诊。 二、 诊断为基,治疗为本: 《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诊断标准及治疗参考用书》则为图像诊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严谨的临床指引。 权威诊断标准,精细化定位: 本书严格遵循国际和国内最新的皮肤性病诊断标准,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性病诊断指南,以及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的相关诊疗规范。对于每一种疾病,都详细列出了诊断依据,包括: 流行病学史: 接触史、职业史、生活习惯等。 临床表现: 皮损的发生、发展、形态、分布、伴随症状等。 实验室检查: 涂片检查、培养、抗原抗体检测、PCR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并明确指出各项检查的意义和判读要点。 鉴别诊断: 与哪些疾病需要区分,区分的关键点是什么。 系统性治疗方案,个体化考量: 针对每一种疾病,本书提供了分层级的治疗建议,从一线药物到二线、三线选择,再到特殊情况下的个体化治疗。 药物治疗: 详细介绍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剂量、用法、疗程、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物理治疗: 如光疗(UVB、PUVA)、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电灼治疗等。 手术治疗: 针对某些皮肤肿瘤、囊肿等。 皮肤外科与美容治疗: 疤痕修复、色素脱失治疗、光老化治疗等。 性病特殊治疗: 强调性伴侣的筛查与治疗,以及预防措施。 循证医学理念,前沿进展追踪: 本书在内容编撰上,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的理念,引用了大量最新的临床研究和专家共识,确保所提供的治疗建议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对于一些尚无明确定论的疾病,也会探讨不同的观点和研究进展。 临床实践的“急救箱”: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疑难杂症或危急情况。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能够帮助医生快速回忆起相关知识,找到应对策略。例如,对于药物过敏反应、重症药疹、严重的感染性皮肤病等,都会提供紧急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多学科协作的视角: 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皮肤性病,可能需要与内科、外科、妇产科、泌尿科、免疫科、肿瘤科等其他学科协同诊治。本书在相关章节会提示需要注意的系统性疾病,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协作要点。 套装的协同效应: 这两本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所见即所得”的视觉诊断 + “知其所以然”的理论指导 = 更精准的临床决策。 当面对一个典型的皮损时,医者可以通过《图谱》快速锁定病种范围,并通过对比图片,初步判断疾病类型。 随后,再翻阅《诊断与治疗》一书,查阅该疾病的详细诊断标准、鉴别要点、实验室检查推荐以及最新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可以再次翻阅《图谱》回忆典型表现,或者查阅《诊断与治疗》中关于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目标读者: 本套装是皮肤科医生、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医学院校学生、以及所有对皮肤性病学感兴趣的医务人员的必备参考书。无论是刚入职的年轻医生,还是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实用的帮助。 总结: 《皮肤病性病实用彩色图谱+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套装2本 诊断标准及治疗参考用书》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皮肤性病临床实践中的一位得力助手,一位严谨的导师。它以其丰富的内容、直观的图谱、权威的诊断标准和系统的治疗方案,将助力每一位临床工作者,在守护患者皮肤健康、遏制性病传播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更自信的步伐。这套书凝聚了多位专家的智慧结晶,是现代皮肤性病学临床研究与实践的精华体现,必将成为您案头不可或缺的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拿到这套期待已久的皮肤性病书籍了,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皮肤科的疑难杂症,但对性病这部分知识一直很欠缺,这次买了这个套装,想着能全面系统地学习一下。这本书的图片质量是真的惊艳,那种高清的彩色图片,把各种皮肤病和性病的病灶细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很多我之前在网上搜或者看其他书上模糊不清的图片,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清晰的对应。翻了几页,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图片展示,在图片旁边都有详细的文字描述,从病因、发病机制到临床表现,都写得很透彻。而且,我发现它对一些少见病的图片收录也非常全,这对于我这种喜欢钻研的医生来说,绝对是宝藏。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好一门医学学科,图片和案例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种疾病都配有大量的彩色图片,而且图片的角度、光照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非常便于辨认。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附带了不少典型的病例分析。通过这些病例,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如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一些临床上容易混淆的疾病,书中的对比分析也非常清晰,能有效帮助我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评分

作为一名初入皮肤科领域的年轻医生,我对这套书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从基础的皮肤结构到复杂的病理生理,再到各种皮肤病和性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内容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我很喜欢它在描述疾病时,会详细介绍其发病机制,这对于理解疾病的本质非常有帮助,也更容易记住。而且,书中对一些治疗方案的详细阐述,包括药物的选择、剂量、疗程以及注意事项,都考虑得非常周全,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虽然内容很丰富,但一点也不显得拥挤,文字清晰,图片标注也很明确。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对一些常见病的介绍非常详尽,不仅有图片,还有详细的文字描述,包括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的皮肤病表现差异也有所提及,这对于临床实践非常有指导意义。此外,它对一些罕见病的收录也让我大开眼界,为我拓宽了知识面。

评分

这套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的诊断和治疗部分。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最需要的就是实用性强的参考资料。这本书在诊断标准上,引用了很多权威的指南和专家共识,这一点让我非常安心。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看起来像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判断,排除哪些鉴别诊断”。我特别喜欢它在治疗方案上的详尽程度,不仅列出了常规的治疗药物和方法,还提及了一些近年来发展的新疗法和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原则。这对于更新我的治疗理念,避免一些陈旧的治疗误区非常有帮助。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里的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