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聽見蕭邦》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種充滿藝術氣息的邀請。我本身就是一位古典音樂的愛好者,而肖邦的音樂,更是我常聽常新的精神食糧。他的作品,無論是宏大的敘事,還是細緻入微的情感描摹,總能引起我深深的共鳴。然而,對於音樂理論的瞭解尚淺,我總覺得對肖邦音樂的理解還停留在錶麵,無法觸及到更深層次的意境。因此,當看到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所吸引。我相信,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音樂普及讀物,更可能是一扇通往肖邦內心世界的窗口。我期待這本書能帶領我,去發掘肖邦音樂中那些隱藏的故事,去理解那些鏇律背後所承載的情感,去感受他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附帶的CD更是讓我驚喜,這意味著我可以在閱讀時,即刻享受肖邦那美妙絕倫的音樂,讓文字的描述與聲音的感受融為一體,形成一種更深刻的理解。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認識肖邦,不僅僅是欣賞他的纔華,更能體會他作為一個音樂傢的生命體驗,從而讓每一次聆聽都變得更加富有意義。
評分我一直覺得,有些音樂不僅僅是鏇律,更是一種情緒的宣泄,一種故事的講述。而肖邦的音樂,對我來說,恰恰是如此。他的鋼琴作品,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無論是那深沉的憂鬱,還是那熱烈的浪漫,都仿佛是我自己內心某個角落的迴響。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聽見蕭邦》這本書時,我毫不猶豫地把它帶迴瞭傢。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藝術的想象力,它不是簡單地讓你“聽”肖邦,而是讓你“聽見”肖邦,這暗示著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體悟。我猜想,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肖邦的生平介紹,更可能是一本解讀他音樂靈魂的鑰匙。我期待它能帶我走進肖邦的創作世界,去瞭解那些鏇律誕生的靈感來源,去探尋那些音符背後所承載的細膩情感。附帶的CD讓我更是覺得物超所值,這意味著我可以在閱讀的同時,就能沉浸在他的音樂之中,讓文字和鏇律相互輝映,形成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肖邦音樂的獨特魅力,不僅僅是為它的美而感動,更能理解它為何能觸動如此多的靈魂。
評分拿到這本書,第一眼就被那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吸引住瞭——“聽見蕭邦”。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書名,它仿佛是一個無聲的邀請,邀請我去聆聽,去感受,去穿越時空,與這位偉大的音樂傢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我對肖邦的音樂一直情有獨鍾,那些如泣如訴的夜麯,那些充滿民族風情的瑪祖卡,以及那些激情澎湃的練習麯,都曾在我無數個孤獨的夜晚,給予我無盡的慰藉和力量。然而,我一直覺得,對肖邦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聽”的層麵,而這本書的齣現,似乎給瞭我一個機會,去“聽見”他音樂背後更深層次的東西。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以怎樣的方式來呈現肖邦的音樂世界?是會從他的生平軼事入手,還是會深入剖析他的作麯技巧?亦或是會通過對具體作品的解讀,來揭示音樂的情感內涵?附帶的CD更是讓我期待不已,我相信,在文字的引導下,再配閤原汁原味的音樂,定能讓我對肖邦的音樂有更加深刻的體驗和領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不僅能欣賞他的鏇律,更能理解他的情感,感受他創作時的心境,仿佛置身於他所處的那個時代,與他一同呼吸,一同感受。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音樂是一種超越語言的存在,它能夠直接觸動靈魂,喚起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而肖邦,無疑是古典音樂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鋼琴麯,時而如潺潺流水般細膩溫婉,時而又如狂風暴雨般激情澎湃,總能精準地捕捉到人類復雜而細膩的情感。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書,能夠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肖邦音樂的魅力所在,而“聽見蕭邦”這個書名,恰恰引起瞭我極大的興趣。它不僅僅是一個書名,更像是一個邀請,邀請我去傾聽,去感受,去理解。我猜想,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對肖邦作品的簡單介紹,而是會深入探討他音樂的創作靈感、他所處的曆史時代背景,以及那些隱藏在音符背後的個人經曆。附帶的CD更是讓我充滿瞭期待,這意味著我可以在閱讀文字的同時,同步聆聽那些我可能還不太熟悉的肖邦作品,將書中的文字描述與實際的音樂感受聯係起來,形成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生動的學習體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讓我能夠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去欣賞肖邦的音樂,不再隻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去探尋、去品味,去感受音樂傢心靈深處的律動。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就充滿瞭詩意和畫麵感,“聽見蕭邦”,仿佛一下子就能將人帶入那個充滿鏇律與情感的時代。我一直對古典音樂抱有濃厚的興趣,但苦於自己音樂理論的匱乏,很多時候隻能淺嘗輒止,無法深入體會音樂背後的故事與情感。所以,當我在書店無意間看到這本書時,我的好奇心瞬間被點燃瞭。書名中的“蕭邦”二字,更是讓我眼前一亮,肖邦的音樂,以其獨特的憂鬱、浪漫和深刻,總是能夠觸動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親切的嚮導,帶領我走進肖邦的音樂世界,讓我不僅僅是“聽到”他的音樂,更能“聽見”他音樂背後流淌的故事,他指尖下傾瀉的情感,以及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附帶的CD更是讓我感到驚喜,這意味著我可以在閱讀的同時,立即沉浸在肖邦美妙的鏇律中,讓文字與音樂交織,達到一種更深層次的共鳴。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係統地瞭解肖邦的生平、他的創作背景,以及那些被奉為經典的樂章是如何誕生的。它會不會講述肖邦那些動人的愛情故事,或是他在政治動蕩中內心的掙紮?我猜測,這本書一定能夠填補我在古典音樂知識上的空白,讓我以一個更懂行的視角去欣賞那些美妙的音符,讓每一次的聆聽都變得更加豐富和有意義。
評分肖邦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真實齣生日期目前有爭議,其拉丁文齣生文獻(齣生證明和教堂受洗紀錄)上記載為1810年2月22日,但其父母與傢人均以3月1日作為肖邦生日,音樂史學界的考證,傾嚮3月1日為其正確齣生日期,而2月22日為當年他的父親在報戶口時,誤算瞭齣生周數所緻(比實際齣生日期提早整整一星期)。肖邦自幼喜愛波蘭民族音樂,7 歲時就創作瞭波蘭舞麯,8 歲登颱演齣,不足20歲已齣名。 肖邦39歲時英年早逝,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國,創作瞭大量鋼琴作品,如4部敘事麯、十餘部波蘭舞麯包括《軍隊》、《英雄》,26 首鋼琴前奏麯包括《雨滴》,27 首鋼琴練習麯包括《離彆》、《革命》,4 部諧謔麯、3 部鋼琴奏鳴麯,至少32首夜麯,59 首馬祖卡,兩首鋼琴協奏麯,幻想麯和大提琴奏鳴麯等。 肖邦一生的創作大多是鋼琴麯,被譽為“鋼琴詩人”,一生都在創作。
評分1822年起肖邦師從約瑟夫•艾爾斯內(Józef Elsner,1769年—1854年)學習音樂理論和作麯,一年後公開演奏瞭德國作麯傢費迪南德•裏斯(Ferdinand Ries,1784年—1838年)的作品。1826年從中學畢業後,肖邦在音樂學院繼續跟隨約瑟夫•艾爾斯內學習鋼琴演奏和作麯。肖邦作麯相當勤奮,他發錶的第二部作品是B大調鋼琴和管弦樂變奏麯(Là ci darem la mano,Op. 2,1827年),來自莫紮特的歌劇唐•喬望尼(Don Giovanni),幾年後在德國引起瞭轟動,1831年羅伯特•舒曼作為音樂評論傢在萊比锡的一份19世紀最重要的音樂報紙中,以《作品二號》為題(德語:Ein Werk II.)寫道:“先生們,嚮天纔脫帽緻敬吧”,對肖邦的作品給予極高的評價。
評分蕭邦誕生,聆聽的藝術也自此昇華。他是天生的藝術傢,隻要鋼琴在手,浪漫、悲憤、壯烈、輕鬆、叛逆、夢幻,無不從絕妙音響中奔流入耳。他是史上最少露麵,卻又影響最大的?演奏作麯傢?,穿越時空到今日仍然魅惑眾生--但可別看他深情溫柔,蕭邦也是大膽銳利的革命傢:他的作品大多遵循既有麯式,卻讓原有格局獲得新生。重新定義又彼此融閤的形式與麯類,不隻是蕭邦作品的特色,更是劃時代的創意;而那創作努力是何其強悍,彈指就成音樂藝術的歷史新局。
評分102買的,有點貴瞭,活動價格居然漲到207,鄙視京東
評分 隻是這無所不能的浪漫王子,卻心甘情願為鋼琴貢獻一生;而鋼琴也忠實迴報演奏藝術的一切秘密,將靈魂與蕭邦閤而為一。蕭邦創作無法與鋼琴分離,若要真正認識蕭邦,也就必須要瞭解鋼琴演奏技法,輔以鋼琴發展歷史,纔能清楚聽見蕭邦的歷史地位及非凡成就,以及人與樂器之間的心靈互通。
評分肖邦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真實齣生日期目前有爭議,其拉丁文齣生文獻(齣生證明和教堂受洗紀錄)上記載為1810年2月22日,但其父母與傢人均以3月1日作為肖邦生日,音樂史學界的考證,傾嚮3月1日為其正確齣生日期,而2月22日為當年他的父親在報戶口時,誤算瞭齣生周數所緻(比實際齣生日期提早整整一星期)。肖邦自幼喜愛波蘭民族音樂,7 歲時就創作瞭波蘭舞麯,8 歲登颱演齣,不足20歲已齣名。 肖邦39歲時英年早逝,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國,創作瞭大量鋼琴作品,如4部敘事麯、十餘部波蘭舞麯包括《軍隊》、《英雄》,26 首鋼琴前奏麯包括《雨滴》,27 首鋼琴練習麯包括《離彆》、《革命》,4 部諧謔麯、3 部鋼琴奏鳴麯,至少32首夜麯,59 首馬祖卡,兩首鋼琴協奏麯,幻想麯和大提琴奏鳴麯等。 肖邦一生的創作大多是鋼琴麯,被譽為“鋼琴詩人”,一生都在創作。
評分齣生的時候,波蘭由於被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已不復為一個統一主權國傢(參見瓜分波蘭)。肖邦的母親是波蘭人,父親Nicolas Chopin(1771年—1844年)是波蘭籍的法國人,原本居住在洛林的一座從父輩繼承下來的葡萄園,1787年移居波蘭並加入波蘭籍,參加過1792年的俄波戰爭和1794年的科希丘什科起義(科希丘什科,Tadeusz Ko ciuszko,1746年—1817年,波蘭人民英雄),第二次瓜分波蘭後在貴族傢庭當法語傢庭教師,認識瞭一個雇主的親戚也就是後來肖邦的母親Justyna Krzy?anowska,他們在1806年結婚,肖邦的父親也得到瞭一份在中學教授法語的工作。
評分他十九歲時已經創作瞭兩首鋼琴協奏麯。1829年至1831年間,肖邦在華沙、維也納和巴黎各地舉行瞭多場音樂會,他的演齣受到瞭專業報刊的高度評價,“柔和的演奏,難以形容的流暢,能夠喚起最深感受的完美演繹。”,他是“音樂地平綫上最閃亮流星中的一顆”。1829年肖邦愛上瞭音樂學院的女同學Konstanze Gladkowska,但是這段秘密的愛情無疾而終。因為1830年波蘭爆發瞭反對外國勢力瓜分波蘭的起義,肖邦無法迴國,而肖邦的父親也建議肖邦暫時先留在國外,1831年肖邦最終忍痛離開故鄉波蘭移居到瞭法國巴黎,開始以演奏、教學和作麯為生。
評分書很不錯,紙質很好,配送時書磨損的嚴重,唉,有點可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