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有些音乐不仅仅是旋律,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故事的讲述。而肖邦的音乐,对我来说,恰恰是如此。他的钢琴作品,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无论是那深沉的忧郁,还是那热烈的浪漫,都仿佛是我自己内心某个角落的回响。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聽見蕭邦》这本书时,我毫不犹豫地把它带回了家。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艺术的想象力,它不是简单地让你“听”肖邦,而是让你“聽見”肖邦,这暗示着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悟。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肖邦的生平介绍,更可能是一本解读他音乐灵魂的钥匙。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肖邦的创作世界,去了解那些旋律诞生的灵感来源,去探寻那些音符背后所承载的细腻情感。附带的CD让我更是觉得物超所值,这意味着我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就能沉浸在他的音乐之中,让文字和旋律相互辉映,形成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肖邦音乐的独特魅力,不仅仅是为它的美而感动,更能理解它为何能触动如此多的灵魂。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音乐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存在,它能够直接触动灵魂,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而肖邦,无疑是古典音乐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钢琴曲,时而如潺潺流水般细腻温婉,时而又如狂风暴雨般激情澎湃,总能精准地捕捉到人类复杂而细腻的情感。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肖邦音乐的魅力所在,而“聽見蕭邦”这个书名,恰恰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它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像是一个邀请,邀请我去倾听,去感受,去理解。我猜想,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肖邦作品的简单介绍,而是会深入探讨他音乐的创作灵感、他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以及那些隐藏在音符背后的个人经历。附带的CD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这意味着我可以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同步聆听那些我可能还不太熟悉的肖邦作品,将书中的文字描述与实际的音乐感受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学习体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欣赏肖邦的音乐,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去探寻、去品味,去感受音乐家心灵深处的律动。
评分书名《聽見蕭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种充满艺术气息的邀请。我本身就是一位古典音乐的爱好者,而肖邦的音乐,更是我常听常新的精神食粮。他的作品,无论是宏大的叙事,还是细致入微的情感描摹,总能引起我深深的共鸣。然而,对于音乐理论的了解尚浅,我总觉得对肖邦音乐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无法触及到更深层次的意境。因此,当看到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吸引。我相信,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音乐普及读物,更可能是一扇通往肖邦内心世界的窗口。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去发掘肖邦音乐中那些隐藏的故事,去理解那些旋律背后所承载的情感,去感受他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附带的CD更是让我惊喜,这意味着我可以在阅读时,即刻享受肖邦那美妙绝伦的音乐,让文字的描述与声音的感受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肖邦,不仅仅是欣赏他的才华,更能体会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生命体验,从而让每一次聆听都变得更加富有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聽見蕭邦”,仿佛一下子就能将人带入那个充满旋律与情感的时代。我一直对古典音乐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自己音乐理论的匮乏,很多时候只能浅尝辄止,无法深入体会音乐背后的故事与情感。所以,当我在书店无意间看到这本书时,我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了。书名中的“蕭邦”二字,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肖邦的音乐,以其独特的忧郁、浪漫和深刻,总是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亲切的向导,带领我走进肖邦的音乐世界,让我不仅仅是“听到”他的音乐,更能“听见”他音乐背后流淌的故事,他指尖下倾泻的情感,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氛围。附带的CD更是让我感到惊喜,这意味着我可以在阅读的同时,立即沉浸在肖邦美妙的旋律中,让文字与音乐交织,达到一种更深层次的共鸣。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系统地了解肖邦的生平、他的创作背景,以及那些被奉为经典的乐章是如何诞生的。它会不会讲述肖邦那些动人的爱情故事,或是他在政治动荡中内心的挣扎?我猜测,这本书一定能够填补我在古典音乐知识上的空白,让我以一个更懂行的视角去欣赏那些美妙的音符,让每一次的聆听都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眼就被那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吸引住了——“聽見蕭邦”。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书名,它仿佛是一个无声的邀请,邀请我去聆听,去感受,去穿越时空,与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我对肖邦的音乐一直情有独钟,那些如泣如诉的夜曲,那些充满民族风情的玛祖卡,以及那些激情澎湃的练习曲,都曾在我无数个孤独的夜晚,给予我无尽的慰藉和力量。然而,我一直觉得,对肖邦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听”的层面,而这本书的出现,似乎给了我一个机会,去“聽見”他音乐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肖邦的音乐世界?是会从他的生平轶事入手,还是会深入剖析他的作曲技巧?亦或是会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解读,来揭示音乐的情感内涵?附带的CD更是让我期待不已,我相信,在文字的引导下,再配合原汁原味的音乐,定能让我对肖邦的音乐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和领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不仅能欣赏他的旋律,更能理解他的情感,感受他创作时的心境,仿佛置身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与他一同呼吸,一同感受。
评分肖邦一家在1810年搬到了华沙。肖邦在波兰被视为神童,1815年6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相继由他的姐姐和母亲教授钢琴演奏。肖邦是个音乐天才,从小就展现出他惊人的音乐天赋,7岁时便能作曲,他的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创作于1817年,体现出肖邦不同寻常的即兴创作能力,他在华沙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
评分等了好久了。总算有货了。。。
评分内容不错,价格和服务也不错。
评分102买的,有点贵了,活动价格居然涨到207,鄙视京东
评分内容不错,价格和服务也不错。
评分 只是這無所不能的浪漫王子,卻心甘情願為鋼琴貢獻一生;而鋼琴也忠實回報演奏藝術的一切秘密,將靈魂與蕭邦合而為一。蕭邦創作無法與鋼琴分離,若要真正認識蕭邦,也就必須要了解鋼琴演奏技法,輔以鋼琴發展歷史,才能清楚聽見蕭邦的歷史地位及非凡成就,以及人與樂器之間的心靈互通。
评分肖邦1810年(清嘉庆十五年)出生在波兰中部小镇热拉佐瓦-沃拉(Zelazowa Wola,位于波兰首都华沙附近)[1]。他
评分1822年起肖邦师从约瑟夫•艾尔斯内(Józef Elsner,1769年—1854年)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Ferdinand Ries,1784年—1838年)的作品。1826年从中学毕业后,肖邦在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艾尔斯内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肖邦作曲相当勤奋,他发表的第二部作品是B大调钢琴和管弦乐变奏曲(Là ci darem la mano,Op. 2,1827年),来自莫扎特的歌剧唐•乔望尼(Don Giovanni),几年后在德国引起了轰动,1831年罗伯特•舒曼作为音乐评论家在莱比锡的一份19世纪最重要的音乐报纸中,以《作品二号》为题(德语:Ein Werk II.)写道:“先生们,向天才脱帽致敬吧”,对肖邦的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
评分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2010年为肖邦诞辰200周年,被波兰命名为“肖邦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