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VMware vSphere Hypervisor(ESXi)
vSphere 5後,不再有ESX,只有ESXi,功能上有分免費和付費的版本,免費版本如何取得序號,ESXi單機設定、管理、操作,虛擬機器的建立、使用和安裝Guest OS。
網路Newtwork
網路在虛擬化環境傳輸佔有很大的重要性,除了介紹vSwitch不同類型的建立及設定外,還有如何使用NIC Teaming達成網路永不中斷的架構。
儲存設備Storage
儲存設備也是虛擬化環境影響效能最重要的一個關鍵,採用免費的Microsoft iSCSI Software Target 3.3建立iSCSI儲存設備環境,說明如何選擇經濟又實惠的儲存環境。
vCenter Server集中式管理
眾多的ESXi主機就要靠vCenter Server統一管理,也是實現虛擬化高可用性重要的一環,舉凡vMotion、SvMotion、DRS和FT等高階虛擬化技術都是需要搭配vCenter Server,達到永續不斷運作的雲端環境。
VMware High Availability(HA)高可用性
VMware vSphere提供了vSphere Client管理設定虛擬化環境,更提供vSphere Web Client讓你無所不在的管理,雖然沒有vSphere Client功能完善,vSphere Web Client不管身在何地都可以輕鬆管理監控虛擬化環境。
VMware vSphere Web Client
VMware vSphere提供了vSphere Client管理設定虛擬化環境,更提供vSphere Web Client讓你無所不在的管理,雖然沒有vSphere Client功能完善,vSphere Web Client不管身在何地都可以輕鬆管理監控虛擬化環境。
備份(Backup)
不管什麼的環境架構下,備份是資料保護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儘管虛擬化環境規劃的再強大,定時定期的備份動作還是不可或缺,在此介紹使用為VMware vSphere量身訂做的Acronis vmProtect 7,輕鬆在虛擬化環境備份,但絲毫不影響虛擬機器運作。
作者简介
周伯恆, 台灣唯一微軟Virtual Machine MVP
著作:
Hyper-V R2叢集虛擬化技術:容錯移轉、線上備份、集中管理(附DVD)
Hyper-V虛擬化技術101問:最小支出、最大獲利的IT部門生存之道
Windows Server 2008 R2容錯移轉叢集技術:高可用性、叢集、負載平衡、永不停機
CentOS 6.x企業現場實戰寶典(附光碟DVD*2)
内页插图
目录
§ Chapter 1.VMware vSphere Hypervisor (ESXi)
1-1 虛擬化歷史
1-2 何謂虛擬化
1-3 為何要虛擬化
1-4 何謂虛擬機器
1-5 虛擬基礎架構
1-6 VMware vSphere Hypervisor 硬體需求
1-7 VMware vSphere Hypervisor(ESXi) 安裝
1-8 設定網路和主機名稱
1-9 修改密碼
1-10 開啟SSH 服務
1-11 VMware vSphere Client 管理工具1-12 關機或重新開機
1-13 VMware vSphere Hypervisor 輸入序號
1-14 建立虛擬機器
1-15 虛擬機器安裝作業系統
1-16 VMware Tools 安裝
1-17 移除和刪除虛擬機器
1-18 從Datastore 將VM 掛載到ESXi 主機
1-19 Snapshot 快照
§ Chapter 2. 網路(Networking)
2-1 vNetwork Standard Switch
2-2 Virtual Machine 虛擬機器通訊埠
2-3 VMkernel 核心通訊埠
2-4 Management Network 管理通訊埠
2-5 修改vSwitch 連接埠數
2-6 雙網路介面卡備援
§ Chapter 3. 儲存設備(Storage)
3-1 Microsoft iSCSI 軟體目標(iSCSI Target) 概觀
3-2 Microsoft iSCSI Software Target 3.3 新功能
3-3 Microsoft iSCSI Software Target 3.3 支援安裝的作業系統
3-4 Microsoft iSCSI Software Target 3.3 下載安裝
3-5 建立虛擬磁碟
3-6 iSCSI Software Adapter 建立設定
3-7 設定iSCSI 目標
3-8 建立iSCSI 目標
3-9 虛擬磁碟指定
3-10 新增iSCSI 磁碟
§ Chapter 4.VMware vCenter Server(VC)
4-1 VMware vSphere 5 簡介
4-2 VMware vSphere 5 功能
4-3 VMware vSphere 5 版本差異
4-4 vCenter Server 硬體需求
4-5 vCenter Server 和vSphere Client 環境硬體規劃建議
4-6 vSphere Client 軟體要求
4-7 vCenter 連接埠說明
4-8 VMware vCenter Server 支援資料庫
4-9 VMware vCenter Server 管理介面說明
4-10 VMware vCenter Server 安裝
4-11 vSphere Client 管理工具
§ Chapter 5.High Availability(HA) 高可用性
5-1. VMware vSphere Cluster 實作環境準備
5-2. vSphere 的DNS 伺服器安裝設定
5-3. Host(ESXi) 加入vCenter 管理
5-4. 主機名稱加入vCenter
5-5. VMware vSphere Hypervisor 無法加入管理
5-6. Cluster & High Availability (HA ) 建立
5-7. Host 加入Cluster
5-8. The number of vSphere heartbeat datastores for this host is 1,which is less than required:2 5-9. This host currently has no management network redundancy
5-10. Maintenance Mode( 維護模式)
5-11. Host 離開Cluster
5-12. 虛擬機器運作中加裝記憶體和CPU
5-13. 虛擬機器運作中增加磁碟空間
5-14. vMotion 功能開啟
5-15. Enhanced VMotion Compatibility(EVC)
5-16. vMotion 虛擬機器即時移轉
5-17. Storage vMotion(SvMotion) 目錄即時移轉
5-18. 工作時間排程器
5-19. 範本(Template) 使用
5-20. 虛擬機器建立範本
5-21. 虛擬機器轉換成Template 範本
5-22. 部署範本(Template)
5-23. 複製虛擬機器(Clone)
5-24. High Availability 高可用性功能介紹
5-25. vSphere HA (Leave Powered ON) 實機測試
5-26. 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duler(DRS) 功能介紹
5-27. 建構DRS 環境主機硬體等級
5-28. DRS Manual( 手動模式)
5-29. DRS Partially automated( 半自動化模式)
5-30. DRS Fully automated( 自動化模式)
5-31. vSphere HA 和 DRS
5-32. vSphere HA (Shut down)+ DRS 實機測試
5-33. Storage 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duler (SDRS)
§ Chapter 6.VMware vSphere Web Client
6-1 VMware vSphere Web Client 安裝
6-2 無法連線vCenter Inventory Service
6-3 VMware vSphere Web Client 功能介紹
6-4 建立、設定、安裝虛擬機器
6-5 vSphere Web Client 執行vMotion
§ Chapter 7.vSphere 虛擬化備份
7-1 Acronis vmProtect 7 簡介
7-2 Acronis vmProtect 7 功能
7-3 Acronis vmProtect 7 系統需求
7-4 Acronis vmProtect 7 安裝
7-5 設定授權
7-6 設定ESXi 主機
7-7 建立虛擬機器備份
7-8 Acronis vmProtect 7 備份設定
7-9 還原虛擬機器備份
7-10 Acronis vmProtect 7 還原設定
附錄Appendix
Appendix.A_ESXi 支援的網路介面卡
Appendix.B VMware vSphere 5 試用下載
Appendix.C VMware vSphere Hypervisor 5 免費下載
Appendix.D Acronis vmProtect 7 試用下載
Appendix.E iSCSI SAN 軟體
Appendix.F vSphere Cluster 關機流程
精彩书摘
完全發揮投資的使用率。
x86系統虛擬化需求
當主從應用程式和便宜的x86伺服器和桌面平臺引領分散式運算的潮流後’虛擬化很快地在1980和1990年代被淘汰。由於大家廣泛採用Windows,再加上1990年代以Linux做為伺服器作業系統的風潮逐漸形成,都讓x86伺服器成為業界的標準。x86伺服器和桌面平臺部署不斷成長,也為IT基礎架構與運作帶來全新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基礎架構的利用率低落。根據市場調查公司IntemationalDataCorpotion(IDC)的調查:一般x86伺服器部署的平均利用率只佔總容量的10%至15%。組織一般只會在伺服器上執行一個應用程式,以避免某個應用程式的弱點影響到同個伺服器上其他應用程式的可用性。
實體基礎架構成本不斷增加。為了因應實體基礎架構的擴張,所投入的營運成本不斷增加。大多數運算基礎架構都必須隨時保持運作,也因此造成更多不會隨著利用率而變動的能源使用、散熱與設備成本。
IT管理成本持續攀升。隨著運算環境愈加複雜,基礎架構管理人員的專業教育訓練、經驗屆級以及這些人員耗費的成本也跟著增加。組織花費過多時間和資源在伺服器維護的手動工作上,因此需要更多人員才能完成這些作業。
容錯栘轉和災難保護不足。如果發生重要伺服器應用程式停機和無法使用重要使用者桌面平臺的情況,對組織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安全陸攻擊、自然災害、傳染病和恐怖主義等風險更突顯為桌面平臺和伺服器規劃業務續航力的重要性。
使用者桌面平臺難以維護。管理與保護企業桌面平臺帶來無數的挑戰。想在不妨害使用者有效工作的前提下,控制分散式桌面平臺環境並強化管理、存取和安全性原則,是個複雜又昂貴的過程。必須持續為桌面平臺環境套用修補程式和升級’才能降低安全性弱點。
VMware解決方案:X86硬體的完整虛擬化
VMware在1999年推出x86系統虛擬化以克服多項挑戰,並將x86系統轉換為一般用途、可共用硬體的基礎架構,能提供完整隔離性、機動性和應用程式環境的作業系統選項。
x86系統虛擬化的挑戰與障礙
x86機器與主機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的設計並不支援完整虛擬化,因此VMware必須克服困難的挑戰,才能在x86電腦上建立虛擬機。在主機或電腦中,大多數CPt的基本功能都在執行一連串的已儲存指令(如軟體程式)。但在x86處理器中,共有17個特定指令在虛擬化時會出現問題,作業系統會顯示警告、中斷應用程式、甚至直接當機。因此,這17個指令成為虛擬化x86電腦時最需先克服的重大障礙。為了處理x86架構中指令的問題,VMware開發了可調式虛擬化技術,當這些指令產生時,此技術會將指令『困住』,然後將其轉為可進行虛擬化的安全指令,同時讓其他指令能順利執行,不會發生中斷的情形。可以和主機硬體相比擬,同時保有高度軟體相容性的高效能虛擬機,便是此項技術的成果。此項創新技術的推出,證明VMware無庸置疑是虛擬化技術的領導者。
……
探索数据中心现代化的深度实践 本书聚焦于下一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构建、管理与优化,旨在为系统架构师、网络工程师和IT运维专业人员提供一套全面且实用的行动指南。 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成熟的虚拟化技术作为基石,结合新兴的软件定义(SDx)理念,构建一个具备高可用性、高弹性、高效率的现代化计算环境。 全书内容紧密围绕“转型”与“效率”两大核心主题展开,从底层硬件选型到顶层应用交付,系统地梳理了从概念到落地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第一部分:奠定基础——虚拟化技术的深入解析与最佳实践 本部分将从根本上审视虚拟化技术如何重塑传统IT架构的限制。我们不会停留在基础概念的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主流虚拟化平台的内核机制。 1. 虚拟化架构的演进与选择: 详细分析不同Hypervisor类型(Type-1与Type-2)的适用场景,重点对比当前企业级市场中的主流产品,评估其在性能隔离、资源调度以及安全模型上的差异。我们将提供一份详尽的评估矩阵,指导读者根据自身业务负载(如高IOPS数据库、低延迟应用、批处理任务)选择最合适的虚拟化平台。 2. 物理资源的精细化映射: 虚拟化并非简单地抽象硬件,而是需要智慧地分配和管理物理资源。本章将详述CPU、内存、存储和网络资源池的管理策略。 CPU调度机制: 剖析超线程(Hyper-Threading)在虚拟环境中的影响,讲解如何利用CPU亲和性(CPU Affinity)和 NUMA 拓扑感知(NUMA Awareness)来最大化计算性能,避免不必要的跨域访问延迟。 内存虚拟化进阶: 深入探讨内存过量订阅(Overcommitment)的技术细节,包括透明页共享(TPS)、内存气球(Ballooning)机制的工作原理及其对应用性能的潜在影响。提供精确的内存配置指南,平衡资源利用率与服务质量(QoS)。 存储虚拟化深度: 摒弃传统的文件共享概念,聚焦于块级存储虚拟化。详细介绍存储I/O路径的优化,如何利用SSD/NVMe技术构建高性能数据存储层,以及实现存储级的快照、复制和精简配置(Thin Provisioning)的最佳实践。 3. 网络虚拟化的核心——分布式交换机与策略驱动: 软件定义网络(SDN)是现代数据中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分布式虚拟交换机(DVS)的架构设计,它如何实现跨物理主机的策略一致性。我们将探讨VLAN、VXLAN等网络封装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并指导读者如何配置和管理网络安全组(Security Groups)和策略规则,实现微隔离(Micro-segmentation)。 第二部分:构建弹性——高可用性与灾难恢复架构设计 一个健壮的企业级虚拟化环境必须具备抵御单点故障的能力。本部分将提供构建“永不宕机”基础设施的蓝图。 1. 集群与资源管理策略: 系统讲解集群的构建原则,包括容错域(Fault Domain)的划分、资源池的隔离与限制。重点阐述自动化故障转移(Automated Failover)的触发条件、过程监控,以及如何配置优雅降级策略。 2. 负载均衡与资源调度: 超越简单的“轮询”式负载均衡,本章侧重于智能调度算法。深入分析资源竞争(Resource Contention)的识别与解决,如何利用先进的调度器确保关键业务虚拟机的SLA(服务等级协议)得到保障。讨论资源预留(Reservation)和限制(Limit)的科学设定。 3. 灾难恢复(DR)的策略制定与实战: 我们将对比不同级别的容灾方案,从基于存储阵列的镜像复制到应用层面的持续数据保护(CDP)。详细介绍异地灾备站点的建立、网络路由的切换演练,以及恢复点目标(RPO)和恢复时间目标(RTO)的实际测量与优化流程。重点提供一套详尽的、可演练的故障切换与恢复操作手册模板。 第三部分:运维效率——自动化、监控与性能调优 效率是衡量数据中心成熟度的重要指标。本部分旨在帮助运维团队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转向更具前瞻性的管理模式。 1. 自动化平台的集成与应用: 介绍如何通过API接口和配置管理工具(如Ansible、Puppet)将虚拟化平台与现有的IT服务管理(ITSM)流程无缝集成。提供构建“自服务门户”的实践步骤,允许业务部门按需申请资源,实现资源的快速部署与回收。重点解析基础设施即代码(IaC)在虚拟环境中的落地策略。 2. 全栈性能监控体系的构建: 深入探讨性能瓶颈的定位方法。从底层硬件的延迟(Latency)分析,到虚拟机内部的操作系统的调用链追踪,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排查方法论。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高级监控工具,建立关键性能指标(KPI)仪表板,实现对资源超额使用、I/O延迟尖峰的实时预警。 3. 虚拟环境的容量规划与生命周期管理: 容量规划不再是简单的“堆砌”硬件。本章指导读者如何基于历史使用趋势、业务增长预测模型,科学地制定采购和扩容计划。同时,讨论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安全补丁自动化、操作系统模板的维护与版本控制,确保环境的合规性与安全性。 第四部分:面向未来的集成——云就绪架构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将传统虚拟化环境平滑地过渡到混合云或多云架构。 1. 混合云连接的关键技术: 探讨如何安全、高效地连接本地虚拟化环境与公有云服务。重点分析专用连接(Direct Connect/ExpressRoute)的配置,以及数据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安全传输的加密策略。 2. 容器化技术的共存与协作: 理解容器(如Docker, Kubernetes)与虚拟机(VM)的互补关系。如何利用虚拟化平台提供的成熟I/O和网络管理能力来承载容器编排系统,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而非相互替代。 3. 安全边界的重构: 随着基础设施的扩展,安全边界变得模糊。本部分将讲解零信任(Zero Trust)模型在虚拟化环境中的应用,如何利用虚拟防火墙和软件定义的安全策略,实现对东西向流量的精细化控制,应对内部威胁。 --- 本书特色: 实战导向: 所有章节均包含大量从企业级项目中提炼出的配置截图、命令行示例和决策树。 深度剖析: 不停留在“如何点击”的层面,更注重解释“为什么这样配置”背后的原理。 面向未来: 视角始终关注下一代数据中心对弹性、自动化和混合云的要求。 适合读者: 数据中心架构师 系统集成工程师 IT运维经理 希望将现有基础设施升级至云就绪架构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