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自私的基因 | 作者 | (英)道金斯,卢允中,张岱云, 陈复加,罗小舟 |
| 定价 | 68.00元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634159 | 出版日期 | 2012-09-01 |
| 字数 | 340000 | 页码 | 371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781Kg |
| 内容简介 | |
《自私的基因》是20世纪最经典的著作,这版三十周年纪念版,在前版本基础上有两章增补和修订。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自私的基因》充满想象力。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
| 作者简介 | |
| 理查德·道金斯,1941年3月26日生,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学家。200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05年英国《前景》杂志会同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络调查,评选出在世的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他是英国最重要的科学作家,几乎每本书都是畅销书,并经常在各大媒体引起轰动。他的畅销书中,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为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基因观念,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幻觉,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
| 目录 | |
| 三十周年珍藏版序 |
| 编辑推荐 | |
| 《自私的基因》一书,自诞生以来已经产生了许多回响,唤起了无数人对认识自身的渴望,甚至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它远离寻常人生的科学和我们自己密切相联。极具争议的话题(这一争论持续30多年,现在仍在持续):人生来自私,跟其他生物一样,不过是基因的生存工具。《自私的基因》解释动物行为,对社会行为也进行了颠覆式的解说,挑战你的世界观:人性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类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性别差异是否天生?兄弟相争为何永无宁日? 一夫一妻制是否违反自然?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文字力量是极其强大的,它有一种魔力,能将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生物学概念,转化为一种近乎哲学思辨的深度体验。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在构建论证链条时的严密性,那种滴水不漏的逻辑推演,简直就像精密的钟表构造一般,每一个齿轮都必须咬合得天衣无缝。然而,这种严谨性并未牺牲可读性,反而是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反复、多角度的解构与重塑,使得那些进化选择的残酷与精妙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坦白说,初读时我感到有些挑战,因为这本书要求读者付出专注,但一旦跟上作者的思维步伐,那种豁然开朗的智力愉悦感是无与伦比的。它迫使你跳出“物种中心”的传统视角,去体验一种全新的、以基因为驱动力的生命叙事,这种重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知识上的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深入一个你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领域。作者在构建理论框架时,展现出一种近乎于文学作品的细腻与优雅,每一个论点都不是干巴巴的教条,而是被精心编织进生动的观察和恰到好处的类比之中。特别是它对于复杂系统内部逻辑的剖析,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叙述节奏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亲眼目睹那些抽象的进化机制是如何在微观尺度上运作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复杂概念时的那种克制与精准,既不让读者感到信息过载,又能确保核心思想的穿透力。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发生了微妙的偏移,对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行为逻辑,有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审视。这不仅仅是一本科学读物,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理解生命本质的一扇新门。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带来的冲击感是持久而深刻的。它的行文风格带着一种近乎于不留情面的坦率,作者毫不避讳地揭示了生物世界中那些冰冷而高效的驱动力。这种坦率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源自对科学事实的忠诚。在阅读过程中,我数次停下来,不是因为不理解,而是因为被某个精准的观察或某个大胆的推论所震撼。书中对某些行为现象的解释,颠覆了我过去基于情感或目的论的理解,强迫我用更纯粹的、基于生存和复制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行为模式。这种“去人性化”的视角虽然在情感上可能带来一些不适,但在智识层面上却是一种极大的解放。它让那些纠缠不清的道德困境和行为动机,在基因博弈的宏大背景下,有了一个冷峻却清晰的落点。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带来的“心流”状态非常强烈。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音乐家,他手中的工具是科学概念,而他演奏出的乐章,是关于生命延续的宏大交响诗。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自私”这个核心概念被重新定义的过程,它不再是一个道德标签,而是一个纯粹的功能描述。作者的笔触时而细腻如描绘昆虫的微小互动,时而又宏大如俯瞰物种的千年演化史,这种尺度的自由切换,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画面感和沉浸感。最难得的是,作者在引入那些具有争议性的论点时,总是保持着一种冷静的、近乎于超然的姿态,让读者自己去消化和权衡,而不是强行灌输。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思辨的张力,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探险。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传统的教科书那样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螺旋上升的方式,不断地引入新概念,然后用更深层次的视角来反哺和解释前面提出的观点。这种编排方式有效地避免了读者产生审美疲劳。特别是当作者开始探讨群体行为与个体利益之间的张力时,那种论述的张弛有度让人拍案叫绝。文字的质感非常高,用词讲究,但绝不卖弄,每一个形容词和动词的选择都恰如其分地服务于其核心论点。它成功地在科普的广度与理论的深度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既能让非专业人士一窥堂奥,又能让资深研究者从中找到值得推敲的细节。读完后,我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高强度的智力马拉松,虽然疲惫,但收获巨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