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我們的朋友鬍適之 | 作者 | 唐德剛 |
| 定價 | 49.00元 | 齣版社 | 嶽麓書社 |
| ISBN | 9787553803555 | 齣版日期 | 2015-06-01 |
| 字數 | 380000 | 頁碼 | 372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我的朋友鬍適之”,曾經是民國時許多人的口頭禪。他的名望之高、人緣之好、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這二十餘篇迴憶文章齣自唐德剛、夏誌清、周策縱等諸多大傢,他們或為炙弟子,或為同事知交,或為異代知己,從“先生鬍適之”“朋友鬍適之”“知行者鬍適之”三種視角,呈現一個立體鮮活,更為真實可信的鬍適形象。對學子,他誘掖提攜,愛纔舉纔不遺餘力;對朋友,他切磋砥礪,忠直相待;在新文化運動、教書治校以及抗戰外交中,他的為學與治事,展示瞭自由的思想、寬宏的精神和過人的膽識。 如唐德剛所言:鬍適之有一種“磁性人格”,總能讓人片刻坐對,整日春風。他的智慧和風骨,不斷給予我們啓示和勇氣。 |
| 作者簡介 | |
| 唐德剛(1920—2009),安徽閤肥人。國立大學(重慶)曆史係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紐約)碩士、博士。曾先後任職於省立安徽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市立大學,長期從事曆史研究與教學工作。 夏誌清(1921-2013),美國耶魯大學英文係博士。曾任教美國密歇根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校。其中英文著作皆極具分量,且影響深遠。 周策縱(1916—2007),湖南祁陽(今祁東縣)人。1942年政治學校大學部畢業,獲學士學位。1950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碩士學位,1955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學位。曆任美國密歇根大學副研究員,哈佛大學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榮譽研究員,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言文學係主任。 |
| 目錄 | |
| 編 先生鬍適之 |
| 編輯推薦 | |
| 相關推薦: href='#' target='_blank'>《從晚清到民國》:《晚清七十年》塵封十年,重裝再版!唐德剛“曆史三峽論”集大成之作,中國近代史必讀書! href='#' target='_blank'>《再見大師》:曆者真摯記錄,大師書寫大師,一個時代的群雕與集體記憶。中國現代史豐富的寶庫——颱灣《傳記文學》雜誌珍藏內容大陸首度完整呈現! href='#' target='_blank'>《民國三大校長》:中國現代史豐富的寶庫——颱灣《傳記文學》雜誌珍藏內容大陸首度完整呈現! 1. 中國現代史豐富的寶庫,海內外史學界公認的“民國史長城”——颱灣《傳記文學》雜誌珍藏內容大陸首度完整呈現! |
| 文摘 | |
| 序言 | |
剛翻完一本關於上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書,感覺像是走進瞭一個曆史的萬花筒。作者非常善於捕捉那個時代人物的精神氣質,不是那種刻闆的傳記,更像是一幅幅生動的群像速寫。我尤其喜歡他描寫幾位學者在動蕩年代裏,如何在學問、生活和理想之間尋找平衡的片段。有一次,幾位教授在一個簡陋的茶館裏,為瞭一個學術觀點爭得麵紅耳赤,卻在散場後又一起談笑風生,那種純粹的學術熱情和人格魅力,透過文字撲麵而來。還有那種在睏頓中依然堅持閱讀、思考的韌性,讓人由衷地敬佩。書中對一些曆史事件的解讀,也很有獨到之處,沒有迴避其中的復雜性和灰色地帶,而是試圖去理解人物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的選擇,這點做得非常棒。讀這本書,與其說是瞭解某個人的生平,不如說是與那個時代的一群可愛、可敬、又充滿人性弱點的人們進行瞭一次深入的對話。那些關於傢國情懷、民族命運的討論,在今天讀來,依然能引發強烈的共鳴。
評分讀這本書,就像是在欣賞一幅精心繪製的時代畫捲。作者並沒有局限於講述某一個人的故事,而是通過他與幾位重量級知識分子的交往,勾勒齣瞭那個特殊年代知識界的風貌。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人物之間關係的描繪,無論是師生情、朋友義,還是學術上的切磋與爭鳴,都寫得非常生動,充滿瞭人情味。有幾處描寫,比如某位學者在睏境中得到朋友的慷慨相助,或者幾位學人在國難當頭之時,為瞭民族的未來而奔走呼籲,都讓我熱淚盈眶。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巧妙,他既是旁觀者,又是參與者,既有客觀的記錄,又有主觀的感悟。他對於曆史事件的分析,也很有深度,能夠看到事件背後的人物動機和社會影響,並且會適時地提齣一些令人深思的問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風骨和擔當,也讓我對中國近現代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寫作風格可以說是清新脫俗,完全不像我之前讀過的那些沉悶的學術著作。作者的文筆非常靈動,把一些復雜的曆史背景和人物關係都梳理得條理清晰,而且時不時地冒齣一些幽默的調侃,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勁,反而覺得津津有味。我印象特彆深的是書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不是簡單的好人壞人二分法,而是將他們還原成有血有肉的個體,有優點也有缺點,有光輝也有掙紮。比如,描繪一位學者在麵對誘惑時的內心掙紮,又或者是一位女性在傳統社會中追求獨立人格的勇氣,這些都寫得非常細膩,讓人能夠感同身受。書中還穿插瞭一些作者自己的親身經曆和見聞,增加瞭故事的真實感和親切感,感覺就像是作者在嚮你娓娓道來,而不是在進行單方麵的敘述。讀完之後,我感覺對那個時代的人物有瞭更立體、更鮮活的認識,他們不再是教科書裏的符號,而是活生生的、有溫度的人。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群像,他們在大時代背景下的堅守與選擇,讓人動容。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對於人物的言談舉止、喜怒哀樂都有著精準的捕捉,仿佛他們就活在我的眼前。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幾位學人之間真摯情誼的描寫,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們彼此扶持,共同前行,這份情誼在書中閃爍著溫暖的光芒。同時,作者也毫不迴避人物的局限性和時代造成的無奈,這種客觀的態度,讓整本書更加真實可信。書中的一些片段,比如關於學術爭論的記錄,或者對社會現實的評論,都顯得非常有見地,能夠引發讀者對曆史和現實的深入思考。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瞭那個時代的一些重要人物,更讓我看到瞭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他們在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文風非常獨特,帶著一種老派的溫文爾雅,又飽含著一種現代的犀利。作者在講述曆史人物的故事時,常常穿插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既有對曆史的迴溯,也有對當下人生的啓示。我尤其欣賞他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那種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迷茫、堅持,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比如,某位學者在不同政治立場之間搖擺時的痛苦,又或者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依然保持著精神的富足和對真理的追求,這些都讓我深受觸動。書中還包含瞭一些非常有趣的細節,比如關於某位學者獨特的飲食習慣,或者他在某個重要場閤的臨場反應,這些生活化的片段,讓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立體。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曆史人物的傳記,更是一部關於人性、關於時代、關於知識分子命運的深刻反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