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董祖林、高泽正、杜志坚、伍有声编著的《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包括病虫害的定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生态系统与病虫害、植物病虫害的危害与经济阈值、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等。各论在突出实用性与可查性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在华南地区园林植物中常见、发生较严重的400余种病虫害,依植物类群来编排,分别介绍该植物种类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期、寄主范围、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等。我一直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我们在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时,也应该承担起保护它的责任。在我的小花园里,我尤其注重采用环保、绿色的方式来养护植物,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曾经尝试过一些关于有机园艺的书籍,但它们往往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缺乏足够详细的指导,导致我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卡脖子”的问题。这本书,则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在介绍各种病虫害时,不仅仅是强调“消灭”它们,而是会深入地分析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一系列预防性的措施,从改善土壤环境,到增强植物自身抵抗力,再到合理利用植物的共生关系,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讲解。书中关于“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技术的介绍,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看到了在病虫害防治领域,除了传统的化学手段之外,还有如此多绿色、可持续的选择。我曾经尝试过书中介绍的,利用瓢虫来捕食蚜虫的方法,效果非常好,不仅解决了蚜虫问题,还增加了花园的生物多样性。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园艺,不仅仅是种植,更是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和维护。
评分我是一名退休的老教师,虽然离开了讲台,但我对知识的追求从未停止。我喜欢在家里的阳台上种上一些花草,打发闲暇时光,也为我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视力和记忆力都有些下降,对于那些复杂的园艺知识,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我曾经尝试过一些园艺书籍,但它们的排版过于紧凑,字体太小,很多专业的术语也让我感到晦涩难懂。这本书,则完全不同。它的排版非常舒适,字体大小适中,而且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没有园艺基础的人,也能够轻松理解。书中对各种病虫害的介绍,都配有清晰的图片,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识别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防治方法,都是非常简单易行的,很多都是可以在家中轻松操作的。比如,针对叶片上出现的虫卵,书中会详细介绍如何用湿布擦拭,或者用肥皂水喷洒。这些方法,既安全又有效,非常适合我这样的老年人。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拾了对园艺的兴趣,更让我体会到了,学习新知识,永远都不嫌晚。我非常感谢这本书的作者,为我们老年人提供了一本如此贴心、实用的园艺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个资深园艺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家里的几盆绿萝、吊兰以及阳台上精心栽种的月季、绣球心心念念,但无奈技术有限,常常在发现叶片发黄、出现斑点,或是枝条枯萎时,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一天天衰败。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上网搜集各种信息,翻阅大量的园艺书籍,但往往信息碎片化,难以系统性地学习。很多时候,我只是知道“有问题”,却不知道“是什么问题”,更别提“如何解决”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专业和实在,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清晰的图文结合所吸引。那些放大到极致的病斑、虫害的形态,搭配细致入微的文字描述,让我瞬间有了“拨开迷雾见月明”的感觉。我曾经以为黄叶就只是缺水或者光照,但在这本书里,我才了解到,原来黄叶的原因可以如此复杂,有可能是真菌感染,有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甚至是某些特定虫害的初期表现。书中对各种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几乎达到了“秒杀”的级别,通过观察叶片、茎干、根部的细微变化,就能对照着书中的图片和描述,迅速锁定目标。这对于我这种“望文生义”的园艺小白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不再需要凭空猜测,而是有了科学的依据来判断。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诊断”层面,而是提供了“治疗”方案,而且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从物理防治到化学防治,从家庭自制药剂到专业药剂的选择使用,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并且会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和植物的种类,给出不同的建议。这让我觉得,这本书是真正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
评分我对园林植物的热爱,更多地体现在对它们“美”的追求上。我喜欢收集形态各异、花色迷人的植物,尤其钟爱那些能够为我的小院增添几分野趣和诗意的藤本植物和宿根花卉。然而,随着植物种类的增多,我也渐渐发现,要维持它们长久的健康和旺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曾经因为不了解某些植物对土壤、水分、光照的特殊需求,而导致它们生长不良,开花稀少,甚至无花。更令我沮丧的是,每当看到它们被不明原因的病虫害侵袭,叶片憔悴,花朵凋零,我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我的“园艺导师”。它没有那些空泛的理论,而是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书中对不同植物种类,甚至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长季节,可能面临的病虫害风险,都有非常细致的分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它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改善栽培环境、加强植株自身抵抗力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比如,它会教你如何正确修剪,以促进通风,减少病菌滋生;如何合理施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增强其免疫力。这些细节,是我在其他园艺读物中很少看到的。当我看到我的绣球叶片上出现褐色的斑点时,以往我会惊慌失措,但现在,我能够镇定地翻阅这本书,找到相似的症状描述,然后按照书中提供的防治方法,比如调整浇水习惯,使用合适的杀菌剂,非常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蔓延。
评分我是一个对家居环境有较高要求的人,我希望我的家不仅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小绿洲”。为此,我在家中摆放了大量的绿植,从客厅的琴叶榕,到书房的绿萝,再到卧室的空气凤梨,几乎每个角落都点缀着绿色。然而,随着植物数量的增加,我也渐渐发现,要维持它们的长久健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曾经因为不了解某些植物对土壤、水分、光照的特殊需求,而导致它们生长不良,叶片发黄,甚至出现枯萎。更让我头疼的是,当它们遭受病虫害侵袭时,我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市面上关于园艺的书籍很多,但我总觉得有些内容过于理论化,或者过于笼统,很难让我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以一种非常直观、实用的方式,讲解了各种植物可能遇到的病虫害。书中的插图非常精美,而且非常逼真,能够让我准确地识别出植物身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防治方法,都是非常具体且易于操作的。比如,针对我家的虎皮兰出现叶片软烂、有褐色斑点的问题,我能够很快地在这本书中找到对应的症状描述,并了解到这很可能是因为浇水过多导致根部腐烂,书中还提供了如何处理烂根,以及如何调整浇水频率的详细步骤。
评分我是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正在学习关于植物保护的课程。对于我来说,一本好的专业书籍,能够极大地提升我的学习效率和知识储备。在众多的园艺书籍中,我特别看重那些内容详实、体系完整、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书籍。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著作。它不仅仅是对各种植物病虫害的简单介绍,而是深入地探讨了病虫害的发生机理、流行规律,以及科学的防治策略。书中对每一种病虫害的描述,都非常严谨,并且引用了大量的科学文献和研究成果。我尤其欣赏书中在介绍防治方法时,不仅提供了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还详细介绍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环保的防治技术,并且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比较。这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植物保护理念,培养科学的防治意识,非常有帮助。我曾经在书中学习到了一种关于如何利用特定植物提取物来防治某种病虫害的方法,这个知识点在我的课余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本书,无疑为我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对未来从事植物保护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一直认为,养护植物不仅仅是满足它们的基本生存需求,更是一种与自然交流,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我喜欢观察植物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感受它们从一粒种子到繁花似锦的转变。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病虫害的侵扰,往往是最大的阻碍。我曾经因为对病虫害的不了解,而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机,导致心爱的植物一蹶不振。也曾因为盲目使用农药,而对环境和植物造成了二次伤害。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植物医生”,为我提供了系统而专业的指导。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病虫害的名称和症状,而是会深入地剖析病虫害的发生机制,以及它们对植物生理机能的影响。书中对于不同病虫害的识别,有非常详细的图文对照,让我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问题所在。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综合防治”的理念,它强调多种防治手段的结合运用,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最优的组合方案。这让我明白了,防治病虫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细心观察,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当我看到书中关于如何利用天敌来防治害虫的介绍时,我感到非常惊喜,这是一种既环保又有效的方式,也让我对未来的园艺实践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琢磨着在院子里开辟一块小小的香草园,想象着手指拂过薄荷、罗勒的叶片,随之而来的阵阵清香,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然而,我对此领域的热情,似乎总是被现实的“技术壁垒”浇灭。每次尝试种植,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叶片上出现奇怪的孔洞,或者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出现奇怪的霉斑。我尝试过一些泛泛的园艺书,但它们往往过于笼统,对于我这种对病虫害一窍不通的初学者来说,根本无从下手。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块空白。它的章节设置非常合理,从基础的植物生理知识,到各类病虫害的详细解析,再到具体的防治措施,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病虫害时,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名称,而是会深入讲解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危害症状,甚至还会提到它们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表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症状只是表象,理解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书中对于植物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都给出了非常实操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当我的迷迭香出现叶尖干枯时,我以往只会觉得是缺水,但这本书告诉我,这有可能是根部通风不良,或者是土壤盐碱化,甚至可能是某种特定真菌的侵染。它提供了一系列排查和解决的方法,让我觉得非常有信心去处理这些问题。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喜欢DIY的人,对于家里的任何小问题,我都倾向于自己动手解决。在园艺方面,这一点也同样适用。我希望能够自己打理好我的小花园,让它们保持生机勃勃的状态,而不是依赖于请专业的园丁。然而,园林植物的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充满了各种未知和挑战,尤其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更是让我感到头疼。我曾经尝试过一些通用的园艺书籍,但它们往往内容庞杂,缺乏针对性,很难让我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本书,则完全不同。它仿佛是一本“植物医生诊断手册”,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各种病虫害时,附带的精美插图和照片。这些图片,几乎能够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找到对应的“罪魁祸首”。书中对每一种病虫害的描述,都非常具体,包括它们的外观特征、生活习性、危害方式,以及最关键的,如何识别它们。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太有帮助了。我曾经有过一次经历,我的玫瑰花叶片上出现了奇怪的白粉状物质,我上网搜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后来,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类似的描述,原来是白粉病,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改善通风、调整湿度、以及使用特定的药剂来防治。我按照书中的建议操作后,效果非常显著,这让我对这本书的信赖度大大提高。
评分我是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普通上班族,虽然没有大片的土地,但依然会在阳台和窗台上摆放一些绿植,点缀生活,净化空气。我喜欢那些易于打理,同时又能带来一些视觉享受的植物,比如绿萝、吊兰、虎皮兰,还有一些小型的多肉植物。然而,即便是这些被认为是“好养活”的植物,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比如,绿萝的叶片突然发黄,吊兰的叶尖干枯,虎皮兰上出现奇怪的斑点。每当遇到这些情况,我都会感到一丝焦虑,因为我担心这是某种疾病的征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让我的宝贝们“一命呜归”。市面上关于园艺的书籍很多,但我总觉得有些内容过于专业,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显得有些高不可攀。而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痛点。它以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讲解了各种植物可能遇到的病虫害。书中的图片非常清晰,能够让我准确地识别出植物身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防治方法,都是非常实用且易于操作的。比如,针对绿萝黄叶,它会分析出多种可能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调整浇水、光照,到检查是否有虫害,都有详细的指导。我曾经尝试过用书中介绍的,用辣椒水、大蒜水等天然方法来防治一些小虫子,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而且不用担心对植物和环境造成污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