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设计-(第2版)

形象设计-(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京姬 著
图书标签:
  • 形象设计
  • 个人形象
  • 服装搭配
  • 色彩搭配
  • 时尚
  • 造型
  • 着装
  • 职业形象
  • 第二版
  • 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发图书网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
ISBN:9787518013654
商品编码:1654390928
出版时间:2015-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形象设计-(第2版)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6-01
作者:李京姬 译者:韩锦花 开本: 16开
定价: 49.80 页数:190 印次: 1
ISBN号:9787518013654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形象设计(第2版)》一书是形象设计领域里的基础教材。作者是韩国釜山大学服装系教授,通过总结多年来在服装和时尚形象设计类教学实践中的教案,带领读者认识形象设计的构成要素、色彩诊断等理论知识,并在实战训练中教会大家从当今的流行趋势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元素,再把它们紧密地融入个体中,并成功实现塑造良好形象的目标。
本书适合作为服装类院校的形象设计专业教材、艺术类院校的综合公共选修课教材以及广大时尚爱好者的自学参考书。

内容提要

《形象设计(第2版)》是形象设计领域里的基础教材。作者是韩国釜山大学服装系教授,通过总结多年来在服装和时尚形象设计类教学实践中的教案,带领读者认识形象设计的构成要素、色彩诊断等理论知识,并在实战训练中教会大家从当今的流行趋势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元素,再把它们紧密地融入个体中,并成功实现塑造良好形象的目标。
本书适合作为服装类院校的形象设计专业教材、艺术类院校的综合公共选修课教材以及广大时尚爱好者的自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作者系韩国釜山大学服装系教授,通过总结多年来在服装和时尚形象设计类教学实践中的教案,带领读者认识形象设计的构成要素、色彩诊断等理论知识,并在实战训练中教会大家从当今的流行趋势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元素,再把它们紧密地融入个体中,并成功实现塑造好形象的目标。

目录

第一篇 形象设计的理解
一、形象设计的理解
二、形象设计的社会作用
1.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2.打造完美的第一印象
3.个性表达
4.信息传递
5.助推事业
6.提升经济效应
三、形象设计的过程及构成要素
练习1 创造全新自我

第二章 自我的专属色彩
一、了解色彩
1.色彩分类及其三个属性
2.色彩表现
3.色彩的视觉效果
二、寻找属于自己的色彩
1.三基色理论
2.季节色彩理论
练习2 寻找自己专属的色彩类型

第二篇 形象设计的构成
第三章 头部形象设计
一、脸型
二、发型
1.女性发型
2.男性发型
三、化妆
1.化妆品的种类
2.化妆技巧
3.面部的修正技巧
四、皮肤
1.皮肤构造
2.皮肤类型
3.季节和皮肤
4.男性皮肤
5.洁面技巧
练习3 寻找自己的面部魅力

第四章 形体型象设计
一、女性形体
1.长方型体型
2.正三角型体型
3.倒三角型体型
4.沙漏型体型
5.菱型体型
6.圆型体型
二、男性形体
1.T 型体型
2.H 型体型
3.O 型体型
三、形体弥补
1.颈部
2.肩部
3.胸部
4.手臂
5.腰部
6.臀部
7.腿部
练习4 分析自己的体型特征及修正方法

第五章 服饰形象设计
一、女装
1.夹克
2.裙
3.女衬衫
4.连身裙
5.裤
6.背心
7.外套
二、男装
1.夹克
2.裤子
3.衬衫
4.背心
5.外套
三、饰品
1.领带
2.围巾和头巾
3.项链
4.眼镜
5.腰带和吊裤带
6.鞋子和袜子
7.帽子
练习5 打开自己的衣柜

第三篇 形象设计
第六章 服装搭配
一、单品搭配
1.夹克配夹克
2.外套配背心
3.衬衫配衬衫
4.衬衫配裙子
5.裙子配裙子
6.裙子配裤子
7.连身裙配裤子
8.外套相互搭配
二、点睛搭配
三、交叉搭配
1.不同形态的交叉搭配
2.不同色彩的交叉搭配
3.不同面料的交叉搭配
4.不同感觉的交叉搭配
四、色彩搭配
1.色调重合搭配
2.同色调搭配
3.对比色搭配
4.强调色搭配
练习6 开启时尚秀

第七章 服装形象
服装形象的类别
1.经典式形象
2.前卫式形象
3.阴柔式/ 浪漫式形象
4.阳刚式形象
5.典雅式形象
6.活跃式形象
7.现代式形象
8.民族式形象
练习7 为自己向往的形象进行服装设计

第八章 表情管理和礼仪
一、充满魅力的表情
1.微笑
2.行礼
二、充满魅力的声音
三、得体的礼仪
1.交换名片礼仪
2.握手礼仪
3.餐桌礼仪
练习8 发掘自己2% 隐藏的美

第九章 TPO 形象管理
一、面试
二、职业
三、休闲
四、正式活动
练习9 适合TPO 的服装形象设计

参考文献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形象设计(第2版)》内容无关的图书简介,侧重于详细描述其内容,力求自然流畅: 书名:山海秘境探奇录:失落文明的考古新发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融合了人类学、地理学和考古学的前沿探索著作,深入剖析了近年来在地球上几处被世人遗忘的“地理孤岛”上取得的重大考古发现。我们摒弃了传统历史叙事的线性框架,转而聚焦于那些在地理屏障的保护下,独立发展数千年、最终戛然而止的独特文明形态。 第一部分:雾锁云端——安第斯山脉高处的冰封记忆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目光投向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人迹罕至的秘鲁北部,一个海拔四千多米的冰川边缘地带。我们的考察团队在一次意外的冰川消融事件中,发现了保存异常完好的“克丘亚前文明”遗址。这个被命名为“维拉科查之喉”的聚落,其年代早于印加帝国数百年,却展现出令人震惊的复杂社会结构和技术水平。 我们详细记录了对该遗址的结构分析,重点阐述了其独特的水利系统。不同于其他高海拔文明依赖梯田和灌溉渠,维拉科查人建立了一套基于地热能和冰雪融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精密程度足以媲美现代的生态工程。书中配有大量的现场测绘图和三维重建模型,直观展示了这些巧妙的地下管道和蓄水池是如何在极端气候下维持数百人生存的。 更引人注目的是对出土陶器艺术风格的解读。这些陶器不仅在烧制温度和坚固性上超越了同期其他文明,其纹饰也揭示了他们独特的宇宙观。我们首次破译了一种以几何图案和动物骨骼符号交织而成的“叙事符号系统”,它似乎记录了该文明如何应对一次突如其来的气候灾难,并最终选择集体迁徙或隐居的“最终决议”。这种基于物质遗存对社会行为进行推断的方法论,是本书在考古学方法论上的重要贡献。 第二部分:珊瑚礁深处的低语——太平洋中部的海洋帝国遗骸 跨越重洋,本书第二部分深入探讨了位于波利尼西亚腹地,被现代航海家长期忽略的一组火山群岛——“阿塔拉群岛”。这里的文明似乎完全依托海洋生存,形成了一种我们称之为“潮汐城市”的独特聚居模式。 重点描述了在水下考古中发现的巨石结构群。这些结构并非简单的码头或防波堤,而是由巨大的玄武岩块精确堆叠而成,形成复杂的网格状平台。通过对海底沉积物的同位素分析,我们推测这些平台可能用于大规模的海洋生物养殖或作为抵御海啸的缓冲带。书中详细介绍了我们如何利用深海遥控潜水器(ROV)对这些水下遗迹进行无损勘测,并首次公布了部分结构的全景声纳图像。 阿塔拉文明的航海技术是本书的另一核心内容。我们对几艘保存于火山灰下的独木舟残骸进行了碳十四测定和木材分析。数据显示,他们使用的船体材料具有极佳的抗盐度和抗腐蚀性。我们结合当地神话和对现代太平洋岛民航海经验的访谈,重建了他们可能利用的星象导航和洋流感知的复杂方法。这些发现颠覆了以往对史前太平洋航行能力的认知,暗示着一个比美洲大陆发现的更早的、跨洋交流的可能。 第三部分:极北之地:冰层下的生物工程奇观 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一个极具争议的发现: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深处,一处被冰封了至少四万年的古人类活动区域。这里的发现挑战了我们对更新世晚期人类适应能力的传统理解。 我们详尽分析了在冻土中发现的有机物质样本,这些样本并非来自我们已知的智人或尼安德特人,而是一种形态上与现代人类相似,但基因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的古人类亚种。书中详细描绘了他们简陋却高效的生存工具,尤其是他们在极寒环境下对植物和微生物的利用。我们发现了一种特殊的“低温培养皿”——由动物骨骼和某种苔藓混合制成的容器,其中含有发酵的植物纤维,这可能是一种极早期的人类“生物制剂”,用于在食物匮乏的冬季提供必要的营养补充。 此外,我们还对这些遗址周围的动物骨骼进行了病理学分析,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骨骼愈合痕迹,表明该群体可能掌握了某种原始的、对骨折进行固定和加速愈合的技术,其复杂程度远超同期已知的人类群体。 结论与展望 《山海秘境探奇录》不仅仅是对过去遗失文明的考古记录,更是一次对人类适应性、创造力和生存智慧的深度挖掘。通过对这三个地理上相互隔离、发展路径迥异的古代社会的考察,本书试图构建一个更为多元、充满可能性的古代世界图景,并探讨技术、环境与社会形态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相互作用。我们期待这些新发现能为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多样性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概念时,会引用一些生动的生活化例子,让我能够立刻理解并产生共鸣。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其中的一些观点已经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关于“自我认知”的章节,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内在信念对个人形象塑造的决定性作用。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局限,源于内心深处的一些固有想法。作者通过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读者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发掘那些潜藏的优点和魅力。这种由内而外的提升方式,我觉得比单纯的学习外在技巧要来得更加持久和有效。此外,书中对于“沟通”在形象塑造中的重要性也有详尽的阐述,这一点我也觉得非常切中要害。一个人的谈吐、举止,往往比华丽的服饰更能展现一个人的品味和修养。总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它让我看到了形象设计更深层次的意义,不再仅仅是追求外在的美丽,而是追求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与自我和谐一致的魅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本身就充满了艺术感,那种沉静而富有质感的色彩搭配,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直对“形象”这个概念充满了好奇,它不仅仅是外表的光鲜,更是一种内在气质的展现。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排版,让我感觉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每一个章节,但光是初步的浏览,就让我对作者在内容组织上的用心感受颇深。它似乎不仅仅是一本讲解理论的书籍,更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实践指南,一步步引导读者去发现和塑造自己的独特风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细节的关注,比如不同场合下的着装搭配建议,色彩心理学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自信等等。这些内容都非常贴近生活,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在这些方面的不足。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原本模糊的形象认知中,投下了一束清晰的光,让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我非常期待接下来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习到更多实用且具有深度的知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真正提升自己的整体形象。

评分

读这本书让我产生了一种想要立刻行动起来的冲动。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和有力,但又不失指导性。他似乎很了解读者在形象塑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迷茫,因此在书中给出了非常具体且可操作的建议。我还没有完全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但仅凭初步的浏览,我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强大能量。书中提到的“个人风格定位”这一概念,让我眼前一亮。它强调的不是盲目跟风,而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独特性,并将其发扬光大。这一点对我非常有启发,因为我之前总是容易被潮流所影响,却忽略了自身的气质和特点。此外,作者在关于“职业形象”的章节中,给出了许多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展现专业度和自信。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不仅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形象打造,也延伸到了更为专业的领域。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学习到如何构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代表我个人价值的形象。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风格简直是爱不释手,每一页都充满了视觉的吸引力。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高品质阅读体验的所有期待。书中的图片和插画都非常精致,无论是色彩的运用还是构图的选择,都显得十分专业和考究。这让我觉得,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是在进行一场视觉的盛宴。尽管我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但我已经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它似乎是在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技巧和应用。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于“色彩搭配”的讲解,用了很多直观的图例来展示不同色彩之间的和谐与冲突,这对于我这种色彩敏感度不高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另外,关于“不同脸型和体型的修饰技巧”的部分,也配有大量的示范图片,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如何通过服装和妆容来扬长避短。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我最看重的,而它显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我觉得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架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形象设计”的指南,更像是一次关于“自我发现”的旅程。作者的文笔流畅而富有感染力,让我能够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每一个字句。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每一个细节,但其中一些核心的理念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比如,书中反复强调“和谐统一”的重要性,无论是色彩、廓形还是配饰,都要服务于整体的风格。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搭配方式,发现了很多不协调的地方。此外,作者对于“气质的塑造”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它认为气质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魅力,需要通过长期的修养和学习来培养。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深度,它不仅仅关注外在的技巧,更引导读者去关注内在的成长。我特别期待接下来能够深入阅读关于“场合着装”的部分,相信其中一定会有非常多实用且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能够帮助我在各种场合都能得体大方地展现自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