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16年,部《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成功齣版,得到瞭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的較高認可。2017年,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谘詢委在2016年版藍皮書基礎上,組織全體委員、國內相關領域研究機構和行業協會共同完成瞭《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2017)》。本書從綜閤、領域、專題、區域四個角度,係統梳理瞭過去一年我國製造業整體推進、十大重點領域突破、重點任務實施、重點區域布局的進展情況,分析瞭我國製造業發展麵臨的新機遇、新挑戰,總結瞭我國製造強國建設兩年來的成功做法和典型案例,並提齣瞭製造強國建設的下一步重點工作和相關政策措施建議,為和各地推進製造業提質增效與企業創新發展提供重要參考和指引。此外,本書附錄列舉瞭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及俄羅斯、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推動製造業發展的新動態和新舉措,旨在為我國推進製造強國建設提供重要藉鑒。
作者簡介
戰略谘詢委由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路甬祥擔任主任,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擔任副主任。委員由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網絡與信息安全、知識産權與標準、産業經濟、金融等領域的院士、專傢及企業傢組成。
目錄
————————— 綜閤篇 —————————
章 全球製造業發展概況3
節 發展現狀3
第二節 存在問題19
第三節 發展趨勢22
第二章 我國製造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建議26
節 我國製造業的發展現狀26
第二節 我國製造業麵臨的突齣問題30
第三節 政策建議33
第三章 中國製造強國若乾重大問題研究36
節 製造業轉型升級是振興實體經濟的核心36
第二節 正確認識當前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麵臨的挑戰38
第三節 提升供給質量是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42
第四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經濟與産業政策調整44
—————————領域篇—————————
第四章 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51
節 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發展環境51
第二節 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發展熱點和重點52
第三節 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發展的問題和挑戰62
第四節 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發展的措施建議65
第五章 數控機床和機器人69
節 數控機床69
第二節 機器人75
第六章 航空航天裝備86
節 發展形勢86
第二節 存在問題91
第三節 行業展望96
第四節 發展建議98
第七章 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102
節 發展形勢102
第二節 存在問題105
第三節 行業展望106
第四節 發展建議108
第八章 先進軌道交通裝備111
節 發展形勢111
第二節 存在問題113
第三節 行業展望115
第四節 發展建議118
第九章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121
節 節能汽車121
第二節 新能源汽車127
第三節 智能網聯汽車139
第十章 電力裝備147
節 發展現狀147
第二節 存在問題151
第三節 行業展望154
第四節 發展建議157
第十一章 農業裝備160
節 發展形勢160
第二節 存在問題162
第三節 行業展望164
第四節 發展建議166
第十二章 新材料169
節 發展形勢169
第二節 存在的問題176
第三節 行業展望179
第四節 發展建議183
第十三章 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186
節 發展現狀186
第二節 存在問題196
第三節 行業展望197
第四節 發展建議200
—————————專題篇—————————
第十四章 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205
節 目標要求205
第二節 主要進展209
第三節 麵臨問題214
第四節 下一步推進思路和重點216
第十五章 工業強基219
節 工業強基工作體係化推進219
第二節 各地積極推進工業強基工程223
第三節 工業強基工程取得初步成效225
第四節 下一步推進思路和重點232
第十六章 綠色製造234
節 目標要求234
第二節 主要進展238
第三節 麵臨問題245
第四節 下一步推進思路和重點247
第十七章 智能製造249
節 目標要求250
第二節 主要進展251
第三節 麵臨問題264
第四節 下一步推進的思路和重點266
第十八章 服務型製造270
節 目標要求270
第二節 主要進展276
第三節 麵臨的問題278
第四節 下一步發展思路279
第十九章 質量品牌提升282
節 目標要求282
第二節 主要進展283
第三節 麵臨形勢288
第四節 下一步推進思路和重點292
第二十章 製造業人纔295
節 當前加大製造業海外高層次人纔引進的重要意義296
第二節 《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海外高層次人纔需求297
第三節 我國海外高層次人纔引進現狀及問題299
第四節 高層次人纔引進的國內外經驗與實踐302
第五節 製造業海外高層次人纔引進主要舉措304
—————————區域篇—————————
第二十一章 東部地區311
節 發展概況311
第二節 主要舉措326
第三節 存在問題334
第四節 發展建議339
第二十二章 中部地區342
節 發展現狀342
第二節 主要舉措和成效353
第三節 存在問題359
第四節 發展建議365
第二十三章 西部地區368
節 發展概況368
第二節 主要舉措375
第三節 存在問題403
第四節 發展建議408
第二十四章 東北地區412
節 發展概況412
第二節 主要舉措416
第三節 存在問題426
第四節 發展建議429
附錄A 美國432
節 美國製造業發展戰略和政策432
第二節 美國製造業新趨勢434
附錄B 日本447
節 發展概況447
第二節 發展特點456
第三節 政策措施458
第四節 經驗教訓459
附錄C 德國461
節 發展概況461
第二節 發展特點464
第三節 政策措施467
第四節 經驗啓示470
附錄D 法國473
附錄E 英國477
附錄F 意大利483
附錄G 韓國485
節 製造業創新戰略485
第二節 部分重點産業現狀486
第三節 積極對接”中國製造2025”494
附錄H 俄羅斯496
附錄I 印度504
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谘詢委員會簡介512
後記513
| 《中國製造2025》係列規劃指南匯編 | ||
| 定價 | 198.00 |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6月 | |
| 開本 | 16 開 | |
| 作者 |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463頁 | |
| 字數 | 633 韆字 | |
| ISBN編碼 | 9787115459794 | |
| 重量 | ||
本匯編收錄瞭2015年元月至2016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發的《中國製2025》“1+X”體係及“十三五”規劃文件,共計36項,依照文件內容分為三大類:第1類—《中國製造2025》“1+X”體係部分共編入一部文件和11項行動指南;第二、三類—工業和信化“十三五”行業及專題規劃共發布24項,其中的《中國製造2025》《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信息産業發展指南》等4項因已編入第1類中,故不再編入。
第壹部分 《中國製造2025》“1+X”體係匯編
《中國製造2025》 2
1.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 21
2.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 28
3.智能製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 39
4.綠色製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 49
5.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 58
6.新材料産業發展指南 77
7.信息産業發展指南 89
8.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 109
9.製造業人纔發展規劃指南 126
10.發展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指南 139
11.促進裝備製造業質量品牌提升專項行動指南 150
第二部分 工業和信息化“十三五”行業規劃匯總
12.民用爆炸物品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158
13.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169
14.建材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188
15.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207
16.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 222
17.汽車産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237
18.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251
19.輕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267
20.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及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物聯
網分冊(2016—2020年) 288
21.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317
第三部分 工業和信息化“十三五”專題規劃匯總
22.産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規劃(2016—2020年) 334
23.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351
24.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 364
25.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 379
26.稀土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389
27.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402
28.信息化和工業化融閤發展規劃(2016—2020年) 410
29.大數據産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421
30.國傢無綫電管理規劃(2016—2020年) 434
31.部屬高校教育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450
作為一名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産業升級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很關注國傢戰略的動嚮。《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2017)》+《中國製造2025》係列規劃指南匯編 這兩本書的組閤,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深入瞭解這一國傢戰略的窗口。書名中的“包郵”和“中國製造”字樣,已經讓我對這本書的實用性和聚焦性有瞭初步的期待。2017年的藍皮書,意味著它記錄瞭當時中國製造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機遇以及政府的戰略部署。而“係列規劃指南匯編”則進一步暗示瞭書中內容將更加具體和操作性強,可能會涵蓋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細化目標和實施路徑。我非常期待能從中瞭解到,中國製造業是如何從“大”走嚮“強”,又是如何通過科技創新、智能製造等手段,實現産業的跨越式發展的。這本書不僅是對國傢戰略的解讀,更是中國經濟發展脈絡的一個重要注腳,我希望能從中汲取養分,更清晰地認識我們國傢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位置和未來走嚮。
評分這套《包郵 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2017)+《中國製造2025》係列規劃指南匯編 2本》對於我來說,是一次深入理解中國經濟發展引擎的絕佳機會。藍皮書部分,我期待看到它能夠清晰地勾勒齣2017年中國製造業所處的宏觀環境,包括全球經濟的挑戰以及中國自身麵臨的機遇。這本書能否深入探討“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核心目標,例如如何從“製造大國”邁嚮“製造強國”,並在其中突齣強調技術創新、質量提升、品牌建設以及綠色發展等方麵的內容?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分析,預測未來幾年中國製造業的發展趨勢。而“係列規劃指南匯編”這一部分,我更期待它能提供一份詳盡的“路綫圖”,為不同行業和區域的企業提供可操作的指導。例如,在智能製造、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國傢具體的政策導嚮、技術突破方嚮以及市場培育措施是怎樣的?我希望能從中看到一些具體的案例,說明企業是如何結閤自身優勢,對接並實現這些戰略目標的,這對於我這種希望瞭解産業動態的讀者來說,意義非凡。
評分作為一個對國傢政策非常關注的普通市民,這兩本書《包郵 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2017)+《中國製造2025》係列規劃指南匯編 2本》無疑是瞭解國傢戰略方嚮的絕佳讀物。我尤其好奇2017年的藍皮書,它在當時提齣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是如何在全球經濟大背景下,為中國製造業指明方嚮的。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分析當時中國製造業的痛點,比如核心技術受製於人、産業低端化等問題,並提齣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而“係列規劃指南匯編”部分,我設想它會像一本“操作手冊”,為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企業提供具體的發展指引。我想瞭解,當國傢提齣要發展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時,具體的規劃是怎樣的?有沒有為企業如何抓住這些機遇,提供具體的政策支持、技術路徑或者市場分析?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幫助我們普通讀者,更清晰地理解國傢宏大戰略背後的邏輯和落地措施。
評分收到這套《包郵 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2017)+《中國製造2025》係列規劃指南匯編 2本》,我最感興趣的是它如何描繪齣中國製造業未來十年的發展藍圖。2017年的藍皮書,作為那個時間節點上的戰略指引,它所提齣的願景和目標,現在看來是否已經實現?或者說,哪些方麵取得瞭超預期的進展,又有哪些方麵仍然是挑戰?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數據支撐,清晰地展示齣中國製造業在質量、效率、創新能力等方麵的量化提升。而“係列規劃指南匯編”這部分,我特彆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指導。比如,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如何纔能對接國傢戰略,獲得發展機遇?對於一些傳統産業,又該如何通過技術升級和模式創新,實現鳳凰涅槃?這本書不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應該有落地實踐的路徑指引,甚至可以包含一些成功轉型升級的企業案例,讓讀者能夠從實踐中學習,從經驗中獲得啓發。
評分最近剛收到這套書,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我一直認為,理解國傢層麵的戰略,是把握時代脈搏的關鍵。這兩本書——《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2017)》和《中國製造2025》係列規劃指南匯編——正是我一直期待的那種能提供宏觀視野與微觀細節結閤的讀物。藍皮書的部分,我希望能看到對當時中國製造業整體狀況的深入剖析,包括存在的短闆、麵臨的瓶頸,以及國傢層麵的頂層設計是如何應對這些問題的。比如,在關鍵技術自主創新、産業結構優化、綠色製造等方麵,2017年的藍皮書是否已經指明瞭方嚮?而“係列規劃指南匯編”則更像是地圖集,讓我能夠深入到具體行業,比如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去瞭解國傢對這些重點領域的具體支持政策、發展目標以及可能的實現路徑。我希望書中能有詳實的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先行企業是如何響應和踐行“中國製造2025”的,這對於我們這些希望在製造業領域有所建樹的人來說,將是極具啓發性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