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是科學上至今還未解決的超級秘密之一。什麼 是意識?意識是怎樣産生的?意識有什麼益處?隻有人纔 有意識嗎?為什麼我們有那麼多的動作並不需要意識參與 其中?迴答這些問題,將使我們對人之所以為人有全新的 認識。Christof Koch編著的《意識探秘(意識的神經生物學研究)》是作者 與剋裏剋對上述這些問題長期閤作研究 的結果。《意識探秘(意識的神經生物學研究)》探討瞭動物和人主觀心智 的生物學基礎,探 討並提齣瞭一種意識研究的框架——用實驗方法找齣錶達 意識的神經相關物。全書以視知覺研究為切入點,結閤注 意、記憶、自動行為、失認癥和“裂腦人”等病理現象的 研究,總結瞭意識研究的科學基礎,概括指齣瞭我們知 識的不足之處和今後研究的方嚮。本書反映瞭繼剋裏剋 《驚人的假說》之後,他們閤作研究的新進展。本書的語 言風格亦以洗練生動見長。
弗朗西斯·剋裏剋序
中文版序
前言
縮寫詞對照錶
**章 意識研究導論
1.1 需要解釋什麼?
1.2 各種各樣的解答
1.3 我的研究方法是一種注重實效的經驗方法
1.4 意識的神經相關物
1.5 小結
注釋
第2章 神經元——知覺的原子
2.1 大腦皮層的組織
2.2 外顯錶徵、柱狀組織和主節點
2.3 發放率、振蕩和神經同步化
2.4 小結
注釋
第3章 看之初
3.1 視網膜是一種層狀結構
3.2 色覺需要三種視錐
3.3 眼中的空洞:盲點
3.4 感受野:視覺的關鍵概念
3.5 從眼齣發的多條並行通路
3.6 上丘:另一個視覺腦
3.7 眼動:眼球跳動無所不在
3.8 小結
注釋
第4章 初級視皮層是典型的新皮層區域
4.1 猴子視覺作為人視覺的模型
4.2 新皮層是一種層狀結構
4.3 各種皮層細胞類型
4.4 V1:視覺的主要入口
4.5 小結
注釋
第5章 什麼是意識的神經相關物
5.1 意識産生的前提因素
5.2 情緒及對意識的調製
5.3 麻醉與意識
5.4 界定NCC的一般策略
5.5 神經元特異性和Ncc
5.6 小結
注釋
第6章 意識的神經相關物不在初級視皮層
6.1 沒有Ⅵ你就看不到東西
6.2 即便你看不到它,V1依然能對它適應
6.3 做夢用不到Ⅵ
6.4 直接刺激Ⅵ
6.5 猴子的vl神經元與知覺無關
6.6 小結
注釋
第7章 大腦皮層的構築
7.1 如果要認識功能,就先要認識結構
7.2 皮層有一種等級結構
7.3 丘腦和皮層:一種緊密的聯係
7.4 驅動性聯結和調製性聯結
7.5 用背側通路和腹側通路作為指導原則
7.6 前額葉皮層:執行所在地
這本書的魅力,還在於它所蘊含的某種“超越性”的思考。盡管它基於嚴謹的科學研究,但在很多關鍵的節點,作者並沒有止步於描述“是什麼”,而是巧妙地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會是這樣”以及“這意味著什麼”。這些思考往往並非直接的結論,而是隱藏在例證和論證的字裏行間,需要讀者主動去捕獲。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使得閱讀體驗從單純的“獲取信息”升華為一種深層次的“自我對話”。閤上一本書後,我發現自己開始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日常的感知和決策過程,那些曾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內部體驗”,如今似乎濛上瞭一層可以被探究的光環。這種能激發齣個人哲學反思的能力,是真正優秀學術普及作品的標誌之一,讓人意猶未盡,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作為一名對知識體係建構比較看重的讀者,我發現這本書在構建其論證框架時,展現瞭極高的結構完整性。它不像某些碎片化的科普讀物,僅僅是羅列瞭一堆有趣的現象或孤立的發現。相反,作者似乎在繪製一張宏大的知識地圖,每一個被探討的次級主題,都清晰地標示齣它在整個“意識”大廈中的位置,以及與相鄰主題之間的相互聯係。章節之間的邏輯扣閤緊密,讀完一個部分後,自然而然地就會對下一個部分産生期待和好奇。這種自洽的體係,使得讀者在吸收新信息的同時,能夠不斷地將它們整閤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最終形成一個更加穩固和立體的理解框架。這對我來說,遠比單純的知識點堆砌要有價值得多,它訓練的不僅是記憶力,更是邏輯推演的能力。
評分整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老道,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初探未知領域的旅者,循序漸進地揭示復雜現象背後的脈絡。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平衡“信息密度”與“閱讀流暢性”,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很少齣現那種讓人感覺“硬生生跳躍”的突兀感。比如,在闡述某一核心理論時,作者會先鋪墊一個引人入勝的案例或一個曆史上的哲學爭論,將讀者的心緒穩定在一個閤適的波段後,再緩緩引入技術細節,這種“先情感共鳴,後邏輯建構”的敘事手法,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我個人尤其欣賞作者在關鍵概念引入時,所使用的比喻和類比,它們大多新穎且貼切,使得那些原本抽象難懂的原理,瞬間具象化,如同撥開迷霧,眼前豁然開朗。這種對閱讀體驗的細緻關懷,使得即便麵對極其專業的論述,讀者也能保持持久的專注力,不至於在中途感到心力交瘁。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可以用“精準的剋製”來形容。它既有學術著作應有的嚴謹與客觀,又避免瞭過度陷入晦澀難懂的術語泥潭。作者的遣詞造句總是恰到好處,既能精確地錶達齣毫厘之差的語義區彆,又不會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時,總是能用一種極為謙遜而清晰的方式進行轉述,極大地提升瞭文本的可信度。更令人贊嘆的是,在探討一些尚無定論的爭議性問題時,作者的態度是持開放和審慎的,他清晰地劃分瞭已證實的部分和純粹的推測,這種“不妄加斷言”的科學精神,在許多同類題材的書籍中是難能可貴的品質。這種平衡感,讓閱讀過程成為一種智力上的享受,而非負擔,讓人感覺作者是在與你進行一場高質量的、基於事實的深度探討。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初看之下就給人一種沉靜而又深邃的感覺。封麵采用瞭深邃的藍色調,仿佛置身於無垠的宇宙或深海之中,中央的字體設計簡潔有力,恰到好處地烘托齣“意識”這一主題的宏大與神秘。紙張的質感也處理得十分考究,捧在手裏有一種溫潤而厚實的觸感,這對於一本探討復雜概念的書來說,無疑增加瞭閱讀的儀式感。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排版上所下的功夫,每一頁的留白都恰到好處,使得密集的文字內容在視覺上不至於過於擁擠,讀起來壓力較小。雖然內容本身可能涉及復雜的理論,但這種精心打磨的外部呈現,無疑為讀者搭建瞭一個舒適的“入口”,讓人願意沉下心來,跟隨作者的思路去探索那些抽象的議題。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不僅僅是起到標識作用,更像是一種無聲的邀請,邀請我們進入一場關於心智本質的深度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