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忘初心 铸造匠心,驱动创新 | ||
| 定价 | 39.80 | |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9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王明哲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511548252 | |
本书以“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为引线,将“初心”“匠心”“创新”融入到职工素质教育中,培养适合企业所需要的优秀员工职业素养。帮助员工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思考未来如何提升并保持自己的职业优势,回到工作原点,体悟工作的本真,使之获得工作的愉悦体验。
王明哲
管理学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现受聘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MBA兼职指导老师、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互联网 ”人才培养项目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小企业人才建设项目课题组专家。
中国颇有影响力的实战型咨询与培训讲师之一。曾任职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大方正集团培训中心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对基层组织和公司战略型人才培养具有丰富经验,首创基于“互联网 ”生态环境的“微流程管理模型(MPM)”,为培养工匠精神与管理创新提供了管理工具。
一章 工匠精神:创新列车的发动机
2.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带来真正的创新
3.野心不能造就创新,热爱才可以
4.精益求精——思想进步的助推剂
5.厚重的工匠底蕴,让创新巨轮平稳航行
6.工匠追求卓越的心是创新的源动力
第二章 专注:匠心之本,创新之基
1.一人一技,一技一生
2.认清对你来说 重要的事
3.工作前排除一切干扰
4.专注于你的 一个创新目标
5.在创新中运用“第二自我”策略
6.尝试进行注意力训练
7.克服你的专注障碍
第三章 精细:成功创新离不开步步精心
在创新这件事上,1%的疏忽往往就会带来100%的失败。创新之事,必作于细。只有在创新过程中做到步步精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忽视任何一点问题,创新才能 终迎来成功。
1.“微时代”创新,必作于细
2.杀鸡也别吝啬牛刀
3.摆脱浮躁,做事不贪大
4.培养发现“决定性细节”的慧眼
5.以“苛刻”的态度对待创新中的每个细节
6.别忘了“自检”
7.计划创新细节与规划创新战略一样重要
第四章 致:创新就在那5%里
1.你离致只差5%
2.真正的创新是工匠追求致的过程
3.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
4.比企业的要求多做一点
5.别把“能力有限”当作借口
6.找到自己的提升空间
第五章 坚持:时间淬炼优秀工匠,见证伟大创新
1.不疾不徐,潜心磨炼技艺
2.经受住寂寞的考验
3.模仿永远学不出真创新
4.慢下来,让时间助你积攒力量
5.不忘初心,路程可以曲折,目标不能偏离
6.不放弃,失败就是成功的阶梯
第六章 勤奋:想走得快就要日夜兼程
1.没有一种优秀不需要勤奋
2. 越时代的脚步,才有创新的契机
3.早上班半小时,晚下班半小时
4.治好你的“拖延症”
5.勤奋≠蛮干,提升效率是关键
6.做好时间管理,抓住那些“时间碎片”
7.培养自觉性,勤奋不需要监督
第七章 探索:在常规之外找到创新密码
1.让伟大工匠的探索精神指引创新之路
2.在创新上,想与做同样重要
3.主动求索,不断寻求创新
4.做足准备,时刻捕捉创新机遇
5.立即行动,想到了就去做
6.独辟蹊径,换个角度看问题
7.没有颠覆就没有创新
第八章 继承传统工匠精神,培养现代创新文化
1.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迸发 耀眼的创新火花
2.精神继承传统,思想跟上时代
3.将“创客精神”带进企业、带上岗位
4.发展创新工作室,员工当主角
5.建立创新奖励机制
6.开展创新研讨会,调动创新积极性
7.创新不能单打独斗,开展对外合作创新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分量感。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实,更是一种知识和思想沉淀的厚重感。封面上“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字样,也让我对它的权威性和思想深度有了初步的信心。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总是希望能够通过阅读,获得一些能够指导自己行动、提升自己思想境界的内容。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方法论”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我猜想,书中应该会包含大量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可能来源于各行各业,但都围绕着“不忘初心”、“铸造匠心”和“驱动创新”这几个核心主题展开。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三个看似有些独立的概念,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也许会从历史的角度,讲述那些伟大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是如何在坚守初心、打磨技艺的同时,又勇于突破,开创了新的局面。我也会关注书中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实践指导,让读者能够将书中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尤其是在“驱动创新”这一点上,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如何构建创新环境的切实建议,而不是泛泛而谈。这本书,感觉就像一位智者,在娓娓道来,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启发读者去思考,去行动,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评分乍眼一看这本书的书名,“不忘初心,铸造匠心,驱动创新”,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正能量和时代精神。在信息爆炸、知识快速更新的当下,能够沉下心来,去探寻“不忘初心”的意义,去领悟“铸造匠心”的精髓,并从中汲取“驱动创新”的力量,这无疑是每个人都渴望获得的宝贵财富。我尤其欣赏“不忘初心”这一理念,它就像是指南针,无论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多少风雨,都能让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不偏离既定的航道。而“铸造匠心”,则是一种对卓越的极致追求,是对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最高体现。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生动的叙事,讲述那些将匠心融入血液的个体故事,让我们感受到那种对事业的敬畏和执着。最后,“驱动创新”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引擎。我希望书中能够揭示创新的源泉,探讨如何在传统中寻求突破,如何在挑战中发现机遇,以及如何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切实可见的成果。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强大的感染力,我预感它将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更深刻认知的大门,帮助我理解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准定位,精耕细作,并勇于突破,实现个人和集体的飞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封面上“不忘初心,铸造匠心,驱动创新”这几个大字,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在如今这个快节奏、浮躁的时代,这样的字句显得尤为珍贵,仿佛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回归本源,审视内心。我一直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忘初心是前提,而匠心则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基石,创新则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这几个词语组合在一起,就好像为这本书定下了基调,预示着里面会充斥着许多关于坚持、关于精益求精、关于突破的故事和理念。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通过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不忘初心”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坚守最初的信念,不被外界干扰。同时,“铸造匠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精湛,更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一种对完美的执着追求,我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匠心精神的方法和感悟。而“驱动创新”则让我联想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思想和技术,不断突破自我,引领行业发展,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标题就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脚踏实地的力量,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迫不及待想翻开它,去探寻其中的智慧和启迪。
评分在众多书籍中,这本书的标题“不忘初心,铸造匠心,驱动创新”犹如一道光芒,吸引了我。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往往离不开这三个重要的品质。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许多人容易迷失方向,被外界的诱惑所干扰,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标和热爱。因此,“不忘初心”显得尤为重要,它提醒我们要回归本心,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而“铸造匠心”,则是一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无论做什么,只有用心去打磨,去精益求精,才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希望这本书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培养这种匠心精神的经验,例如如何克服惰性,如何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如何从细节入手,追求卓越。至于“驱动创新”,更是指引我们走向未来的重要力量。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固步自封是会被淘汰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才能引领潮流。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激发创新思维,如何拥抱变革,以及如何将创新融入企业文化和个人发展的具体方法和案例。这本书,感觉就像一本宝典,里面蕴藏着成功的密码,指引我们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并不断前进,实现自我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不忘初心,铸造匠心,驱动创新”,瞬间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一种共鸣。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和选择所裹挟,很容易在喧嚣中迷失自我,忘记了最初的梦想和追求。因此,“不忘初心”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归和坚持,它提醒我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保持纯粹和热情。而“铸造匠心”,则是一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我深信,任何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精雕细琢,离不开对细节的严谨把控。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培养这种匠心精神的深刻见解,以及那些将匠心变成职业生涯中闪光点的动人故事。而“驱动创新”,则是通往未来的钥匙。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活力,才能应对挑战,才能引领变革。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激发创新灵感,如何打破思维定势,以及如何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智慧。这本书,感觉就像一位导师,用最朴素却最深刻的道理,引导我深入思考,如何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里,坚守自我,精益求精,并勇于探索未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