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作 者:中华文化讲堂注译
版 次:1
页 数:184
字 数:180千
印刷时间:2017-3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中图分类号:B942.1
编辑推荐
★中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荟萃儒释道三家经典 涵盖经史子集精华
★专业古籍整理团队 历时六年的成果荟萃
★内容更全 译注更精 字体够大 阅读更宜
内容简介
《金刚经》《心经》是佛教中重要典籍,这二经在中国佛教中体现着原典精神和独特的思想价值,从中国文化史的视野来看,它们已经渗透到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如欲深入佛教研究或是欲对中国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此二部经是一个基础。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作者简介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书籍目录
心经
金刚经
出版说明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与科技超速发展,人们在体验经济繁荣和科技成果的同时,欲望的膨胀和内心的焦虑也日益放大。如何在物质繁荣的时代,让我们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安详,从经典中获取智慧和慰藉,或许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之所以要读经典,根本在于,我们应当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从何而来,去往何处。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亦如此。一个爱读经典的人,其内心世界必定是丰富深邃的。而一个被经典浸润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思想丰赡、文化深厚的民族。因为,文化是民族之灵魂,一个民族如果不能认识其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必定就会失去其未来的生机。而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就保藏在经典之中。
今日,我们提倡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自提倡重读经典始。然而,读经典之目的,绝不仅在徒增知识而已,应是古人所说的“变化气质”,进一步,是要引*我们进德修业。《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实乃读经典之要旨所在。
基于此理念,我们决定出版此套《谦德国学文库》,“谦德”,即本《周易》谦卦之精神。正如谦卦初六爻所言:“谦谦君子,用涉大川”,我们期冀以谦虚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译的方式,让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够普及到每一个人。引导有心的读者,透过扫除古老经典的文字障碍,从而进入经典的智慧之海。
作为一套普及型的国学丛书,我们选择经典,不仅广泛选录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经、史、子、集,也将视野开拓到释、道的各种经典。一些大家所熟知的经典,基本全部收录。同时,有一些不太为人熟知,但有当代价值的经典,我们也选择性收录。整个丛书几乎囊括中国历史上哲学、史学、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基本经典。
在注译工作方面,版本上我们主要以主流学界公认的权*版本为底本,在此基础上参考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丛书的注译既能博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今文白话不求字字对应,只在保证文意准确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使译文更加通俗晓畅,更能贴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古籍的注译,固然是现代读者进入经典的一条方便门径,然而这也仅仅是阅读经典的一个开端。要真正领悟经典的微言大义,我们提倡*好还是研读原本,因为再完美的白话语译,也不可能完全表达出文言经典的原有内涵,而这也正是中国经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们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打开阅读经典的一扇门而已。期望藉由此门,让更多读者能够领略经典的风采,走上领悟古人思想之路。进而在生活中体证,方能直趋圣贤之境,真得圣贤典籍之大用。
经典,是一代代的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恩泽与财富,是前辈先人的智慧精华。今日我们在享用这一份财富与恩泽时,更应对古人心存无尽的崇敬与感恩。我们虽恭敬从事,求备求全,然因学养所限、才力不及,舛误难免,恳请先贤原谅,读者海涵。期望这一套国学经典文库,能够为更多人打开博大精深之中华文化的大门。同时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让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
此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古朴而磅礴的气势,读来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旷野之中,亲耳聆听佛陀的教诲。它不追求现代感,反而以其亘古不变的韵律,敲击着现代人焦躁不安的心弦。我尤其被它在破除“执著于法”这个层次上的力度所折服。很多初学者容易陷入“学佛即是学一套新的规则”的误区,但这本书旗帜鲜明地指出,连佛法本身,最终也应如渡河的木筏,过河之后便当舍弃。这种对“工具性”的彻底超越,体现了真正的自由精神。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信仰不是教条的奴隶,而是一种不断自我超越的动态过程。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校准,确保自己的修行方向,没有偏离那条通往究竟解脱的正直大道。
评分作为一个初涉佛理的读者,我最欣赏的是它在阐述那些高深概念时所展现出的那份清晰与耐心。它不像一些经文那样高悬于顶,让人望而却步,而是像一位慈悲的导师,循循善诱。书中对“般若”的描绘,不再是抽象的光芒,而是成为了一种洞察世事变幻的锐利眼光。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智慧,并非是知识的堆砌,而是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无碍观照。特别是当它谈及如何面对痛苦和无常时,那种“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的论述,瞬间瓦解了我们对时间线的过度依赖和焦虑。我开始认识到,所有的不安感,都源于对“不可得”之物的固执追逐或逃避。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超越时间流逝的视角,让我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都能找到安住和喜悦的源泉。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尤其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震撼,它完全没有一般哲学著作的枯燥和说教感。它的文字是如此的凝练、精粹,每一句都像是一把淬火的利刃,直指人心最隐蔽的角落。我反复咀嚼着那些关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教诲,体会到那种彻底的平等和消融。它不是教我们“不要有想法”,而是揭示了“想法”本身是如何构筑起我们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藩篱。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亲眼见证了一个“我”的建立和瓦解的过程,那种过程中的挣扎与最终的释然,让人深刻理解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实践意义。它要求的不只是理智上的认同,更是一种生命姿态的彻底转变,是从外在的纷扰转向内在的澄明。这种转变,是需要勇气去面对的,因为它意味着要放弃许多安全感和既得利益,去拥抱那看似虚无,实则圆满的境界。
评分深思此书的价值,我发现它提供了一种极具实践性的哲学框架,用以应对日常生活的种种困境。它不提倡逃避现实,反而鼓励我们更深刻地介入现实,但在介入的同时,保持一种超然的距离感。书中对“心”的解析极其精微,它让我们看到,所谓的“心魔”和“烦恼”,大多是我们自己编织的剧本,并且还乐此不疲地充当着主角和观众。通过对“空性”的理解,我们学会了如何抽离出来,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那些曾经让我们夜不能寐的“大事”。这种“看穿”的能力,是任何世俗的成功学都无法给予的。它真正让人从根本上解决了“我是谁,我为何受苦”的终极疑问,提供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稳定和韧性,使人能够平静地面对生命中的每一次起落。
评分这部《心经 金刚经(谦德国学文库)》的书名就已经让我感到一种深沉的召唤,它仿佛是通往东方智慧最核心的路径。我翻开扉页时,最先被吸引住的,并非是那些华丽的辞藻,而是它所蕴含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阅读的过程,如同在浓雾弥漫的山间行走,每拨开一层迷障,眼前的景象便更清晰一分。我特别关注它如何处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那种将一切现象视为因缘和合、刹那生灭的透彻理解,简直令人醍醐灌顶。比如,书中对“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阐释,并非是空洞的否定,而是在肯定现象存在的同时,揭示了其终极的本质——无自性。这种深邃的智慧,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日常生活中执着的一切,那些曾经以为坚不可摧的信念和情感,在经典的映照下,如同水中的月影,虽然可见,却无法执取。它引导我放下对“我”和“我的”的固执,从而体验到一种真正的、不受束缚的自在感。这种体验,远非简单的知识积累可以比拟,更像是心灵深处的一次彻底的洗涤和重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