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中医四大名著 |
作者 | 闫松 |
定价 | 598.00元 |
出版社 | 线装书局 |
ISBN | 9787512006027 |
出版日期 | 2012-12-01 |
字数 | 1360000 |
页码 | 全4册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内容简介 | |
1.中医奠基之作一一《黄帝內经》 《黄帝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2.外感巨著一一《伤寒论》 《伤寒论》是我国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著,书中按伤寒传变规律,以条文的形式逐一辨治,言简意赅,辨证严谨,治法灵活多变,制方药少而精,故被历代医家尊为“经典”,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方书之祖一一《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现存早的杂病学专著,它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所以它属于祖国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被历代推崇为方书之祖和治疗杂病的典范,林亿谓其“施之于人,其效若神。” 4.传染病圭臬一一《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为吴瑭多年温病学术研究和临床总结的力作。全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前后贯穿,释解温病全过程辨治,同时参以仲景六经辨证、刘河间温热病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及吴又可《温疫论》等诸说,析理至微,病机甚明,而治之有方。 中医四大名著已被历代医家奉为珍籍之秘典和临证之法宝,并称其为中医的一把金钥匙。中医药研习者,若能把“四大名著”理论知识有机地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认清中医学的优势和不足,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优势,两者就会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将形成与其他医学无可比拟的一大特色。因此,正确或重新认识“四大经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传统医学国粹,将会屹立于世界医学科技之林,使之更好地为全人类健康服务,造福于全人类。 |
目录 | |
黄帝内经 卷 篇 《黄帝内经?素问》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素问卷之一 上古天真论 四气调神大论第二 生气通天论第三 金匱真言论第四 素问卷之二 阴阳应象大论第五 阴阳离合论第六 阴阳别论第七 灵兰秘典论第八 六节脏象论第九 五脏生成第十 五脏别论第十一 异法方宜论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第十四 素问卷之三 玉版论要第十五 论要经终论第十六 脉要精微论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第十八 玉机真脏论第十九 素问卷之四 …… 伤寒论 第二卷 金匮要略 第三卷 温病条辨 第四卷 |
编辑推荐 | |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是中国传统四大中医经典巨著,原著者是被后人称为“医宗之圣”的张仲景。中医四大名著既是中国人宝命全神的经典,也是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 本书有对原文的注释、翻译,同时还运用现代医学术语对此进行详尽的解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