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细胞成像(第二版) 〔美〕R.D.戈德曼,〔英〕J.R.斯瓦罗,〔美〕D.L.斯佩克 科

活细胞成像(第二版) 〔美〕R.D.戈德曼,〔英〕J.R.斯瓦罗,〔美〕D.L.斯佩克 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活细胞成像
  • 细胞生物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显微技术
  • 荧光显微镜
  • 生物物理学
  • 细胞分析
  • 成像技术
  • 生物医学
  • 生命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41198
版次:1
商品编码:174028649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活细胞成像(第二版)

作者:〔美〕R.D.戈德曼,〔英〕J.R.斯瓦罗,〔美〕D.L.斯佩克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030341198

字数:1123000

页码:73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68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活细胞成像(第二版)》包括活细胞成像的基础理论、最新发展和实验指南。系统介绍了荧光蛋白的各种光谱变体,表达载体构建,活细胞成像用CCD相机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常用显微镜系统(如宽视场、共聚焦和转盘式共聚焦),以及新一代超分辨率显微镜系统,图像处理方法和软件,各种定量成像等分析分子动力学的方法。作为实验指南,《活细胞成像(第二版)》以各种不同细胞和生物体为对象给出了具体的成像实例,包括染色质、蛋白质和RNA的标记定位,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金属离子和pH的生物传感器,脂类物质的标记等。《活细胞成像(第二版)》既可以作为活细胞成像领域的入门读物,又可以作为人类、动物、植物、昆虫和微生物等专业科研人员的理论基础读物和具体实验操作指南。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各章附加的影像
上篇 活细胞成像的检测和方法
第1章 荧光蛋白的跟踪与检测
第2章 荧光蛋白融合的构建和表达
第3章 用线性聚丙烯酸阻抗细胞与基底黏附的微图案化处理技术
第4章 CCD相机在活细胞荧光成像中的应用
第5章 荧光干扰技术研究活细胞中蛋白质的运动性和分子动态:FRAP、Photoacivation、Photoconversin和FLIP
第6章 细胞中蛋白质状态成像
第7章 用于高分辨率活细胞成像的多功能多色彩全内反射荧光及转盘式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
第8章 共聚焦显微镜、去卷积和结构照明方法
第9章 生物成像和微观机械性质测量中的原子力显微镜
第10章 OMX,一个多模式多通道宽场成像的新平台
第11章 数字扫描激光光片荧光显微镜
第12章 活体细胞荧光相关光谱初步
第13章 动态移动细胞和粒点的跟踪及定量分析
第14章 测量细胞材料特性的成像技术
第15章 细胞动态的计算图像分析——粒点追踪的案例分析
第16章 显微成像中的软件工具、数据结构及控制界面
第17章 以哺乳动物活细胞为例介绍高通量显微镜
下篇 活细胞和生物体的成像
第18章 哺乳动物细胞的活体成像
第19章 酵母活细胞成像
第20章 线虫的活细胞成像
第21章 植物活细胞成像
第22章 果蝇活细胞成像技术的拓展
第23章 乳腺癌鼠模型肿瘤基质相互作用在转盘式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动态和长时间活体成像
第24章 活体肿瘤的高分辨多光子成像
第25章 四半胱氨酸标签与双砷染料标记的活细胞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关联成像
第26章 小鼠正常组织和疾病组织活体成像研究
第27章 活细胞中脂类的成像
第28章 染色体被乳糖操纵基因标记的哺乳动物细胞系的发展
第29章 活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成像
第30章 在哺乳动物培养细胞中研究有丝分裂
第31章 中间纤维蛋白在活细胞内的成像
第32章 表达和分析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微管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的方法
第33章 膜系统和膜运输的活细胞成像
第34章 机械应力下的活细胞成像
第35章 基于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的单分子成像
第36章 基于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的细胞成像
第37章 活细胞中单个RNA分子的观测与定量分析
附录 注意事项
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深入探索生命的奥秘:当代生物学研究的基石 本书聚焦于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全面梳理了从分子层面到细胞系统乃至组织器官层面的生命活动规律。 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部指导科研人员和高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生命现象分析工具的实用指南。本书的编写团队汇集了跨学科的顶尖专家,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清晰的逻辑结构,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精细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生命活动的分子基础与信号转导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生命过程的分子基础。我们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入手,详细阐述了氨基酸序列如何决定蛋白质的三维构象,以及构象变化如何驱动酶活性、分子机器的运转和细胞间的通讯。特别关注了当前研究热点——非编码RNA(ncRNA) 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核心作用,包括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如何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染色质重塑和mRNA稳定性调控来影响细胞命运决定。 紧接着,本书深入探讨了细胞信号转导网络。我们详尽解析了受体酪氨酸激酶(RTK)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GPCR)通路以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信号通路。重点内容包括:信号的放大机制(如第二信使系统)、信号的整合与“串扰”(Crosstalk),以及信号转导异常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癌症的发生往往与关键信号通路(如RAS/MAPK、PI3K/AKT/mTOR)的持续激活有关。此外,我们还专门设置章节讨论了细胞骨架的动态调控,特别是肌动蛋白、微管和中间纤维如何响应外部信号,精确控制细胞形态变化、运动和物质运输。 第二部分:细胞周期、增殖与分化 本部分核心关注生命体最基本的活动——细胞的生命周期管理和细胞群体的稳态维持。详细阐述了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包括CDK/Cyclin复合体如何精确控制G1/S、G2/M转换,以及DNA损伤检查点(Checkpoints)如何确保基因组的完整性。对细胞凋亡(Apoptosis) 的内在和外在途径进行了细致的生物化学解析,区分了程序性死亡与坏死性死亡的分子特征,并讨论了凋亡失调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的关系。 在组织再生和发育生物学的交叉领域,本书重点介绍了干细胞生物学。我们分类讨论了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特性、维持机制以及体外重编程的技术挑战。此外,对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观遗传重编程进行了深入剖析,解释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如何共同构建出细胞特定的染色质景观,从而稳定地“锁定”细胞身份。 第三部分:免疫系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本部分系统地梳理了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系统的核心组分及其相互作用。读者将学习到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发育、活化和功能分化的复杂过程。详细介绍了MHC分子如何呈递抗原,以及TCR和BCR如何识别抗原并启动免疫应答。对于免疫耐受(Tolerance) 的建立与维持,特别是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机制的分子基础,本书给予了深入的探讨,这对理解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此外,我们还着重介绍了先天免疫传感器,如Toll样受体(TLRs)和RIG-I样受体(RLRs),它们如何快速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并激活NF-$kappa$B等关键转录因子,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的分子调控在组织修复和慢性疾病中扮演的双重角色,也是本部分讨论的重点。 第四部分:膜转运、细胞通讯与组织形成 理解细胞与其微环境的交互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另一个核心维度。本部分详细介绍了膜蛋白的结构、功能与膜内运输。内容涵盖:离子通道和转运体如何维持跨膜电位和物质的跨膜梯度;内吞作用(Endocytosis)和胞吐作用(Exocytosis)在营养物质摄取、受体循环和分泌活动中的精确调控。 我们还探讨了细胞粘附分子(CAMs) 的多样性,如整合素、钙粘蛋白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它们如何介导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粘着连接和缝隙连接,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上皮层、内皮层和组织结构。最后,本书探讨了细胞外基质(ECM) 的组成(如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纤连蛋白)及其如何通过整合素信号通路,为细胞提供物理支撑和生化信号,影响着细胞的迁移、存活和基因表达。 第五部分:前沿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 认识到实验技术的进步是驱动生物学发现的引擎,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聚焦于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所依赖的关键技术平台。详细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特别是如何利用高分辨率质谱技术来分析复杂的生物学样本。在基因组学方面,本书概述了新一代测序(NGS)技术的原理,以及如何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海量数据进行校正、比对和差异分析。同时,也讨论了蛋白质相互作用组(PPI) 研究方法,如酵母双杂交和亲和纯化-质谱联用(AP-MS),以期描绘出细胞内的分子网络图谱。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生命科学知识框架,帮助读者掌握从分子到系统的生物学思维模式,并为未来在生物医学研究、药物开发和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本书的读者应具备基础的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知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是《活细胞成像(第二版)》,但当我翻开它时,我以为我拿错了书。它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从最基础的细胞生物学概念讲起,然后慢慢过渡到成像技术的原理。我本来以为会直接深入到各种高精尖的显微镜和成像方法,结果发现作者花了很多篇幅在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比如细胞膜的组成、细胞器的作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等等。这对于我这种并非生物学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以前接触过一些生物学相关的书籍,总觉得门槛很高,公式和专业术语一大堆,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不一样,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讲解,甚至还穿插了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让我觉得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而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特别是关于细胞代谢的那一部分,作者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把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能量在细胞内是如何产生的和利用的。我猜想,即便是对细胞生物学完全陌生的读者,也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乐趣,并建立起扎实的知识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可以说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抱着学习各种高科技显微成像技术的心态来阅读,比如共聚焦显微镜、超分辨显微镜、旋转盘显微镜等等,准备大开眼界。但是,在真正进入技术细节之前,作者却花了相当多的篇幅来介绍活细胞成像所必需的“先决条件”。这包括了对细胞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的全面回顾。比如,在讲解荧光标记技术时,它并没有直接跳到介绍各种荧光蛋白的性质,而是先普及了荧光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波长的光是如何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我还以为会看到各种复杂的成像流程和参数设置,结果却是在讨论如何正确培养细胞、如何避免细胞损伤、以及如何在显微镜下维持细胞的生理活性。这本书更像是一门“活细胞成像导论”,它试图为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你明白,想要成功地“看见”活细胞,你必须先理解“活”的细胞本身。这种“由内而外”的讲解方式,虽然让我觉得进度稍慢,但也让我对整个研究流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生命科学领域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让我们“看见”生命活动的微观世界的技术。我选择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它“活细胞成像”这个名字吸引了我,我期待着能够了解那些在细胞内瞬息万变的信号如何被捕捉和记录。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重点,似乎并不完全聚焦于我最初设想的那些眼花缭乱的成像技术本身。它更多地是在探讨“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活细胞成像,以及这些成像所揭示出的生命活动“究竟是什么”。书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细胞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它的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作用、协同工作的。例如,在关于细胞骨架的文章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在细胞运动、形态维持和物质运输中的关键作用,并且提及了这些结构是如何通过动态组装和解聚来响应环境变化的。我本来以为会是“如何搭建成像系统”,结果变成了“这些成像系统能够告诉我们什么生命奥秘”。这种视角上的转变,让我感到意外,但也让我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而是技术服务于理解生命本质的强大工具。

评分

我原本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本操作手册,详细介绍各种先进的成像仪器,比如它们的工作原理、成像模式、以及如何优化参数来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选择合适的荧光探针,如何设置曝光时间,如何处理大量的成像数据等等。然而,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是将我引导到了另一个方向。它并没有深入到具体的设备型号和操作细节,而是更多地探讨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对活细胞进行成像,以及通过这些成像,我们能够获得什么样的生物学信息。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比如研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行为,或者观察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响应过程。这些例子都强调了“观察”本身的重要性,以及这种观察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生命过程。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在培养我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思路”,而不是直接教授“技术技巧”。它鼓励我思考“我想看什么?”,“为什么我想看?”,以及“看到之后我能得出什么结论?”。

评分

拿到这本书时,我的脑海里已经勾勒出了一幅画面:各种令人惊叹的显微镜图像,展示着细胞内千变万化的分子机器在工作。我满怀期待地想了解各种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在活细胞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突破衍射极限,看到纳米尺度的结构。然而,这本书的重点,却似乎落在了“细胞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活动”的描绘上。它通过一些基础的实验原理,来阐述细胞的生长、分化、运动以及与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细胞培养的技术,包括不同培养基的选择、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持细胞在体外环境下的正常生理状态。我还以为会看到很多关于荧光染料、量子点、以及生物标记物如何“点亮”细胞内特定分子的内容,结果发现更多的是在讲解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器的功能,以及信号分子在细胞内的传递机制。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和维持一个活着的、正在工作的细胞”的入门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