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基本信息
| 書名: | 室內與傢具設計人體工程學(D2版) |
| 作者: | 程瑞香 | 開本: | |
| YJ: | 28 | 頁數: | |
| 現價: | 見1;CY=CY部 | 齣版時間 | 2016-01 |
| 書號: | 9787122252524 | 印刷時間: | |
| 齣版社: | 化學工業齣版社 | 版次: | |
| 商品類型: | 正版圖書 | 印次: | |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程瑞香,東北林業大學,教授。
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林業科技支撐計劃子專題、江蘇省基礎研究計劃、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博士後啓動基金,哈市青年基金、國傢木材節約中心項目等項目。曾獲粱希青年論文奬、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進步貳等奬、黑龍江省自然科學技術成果奬三等奬、黑龍江省高校科學技術奬、“中國物流與采購聯閤會科學技術奬”壹等奬等多項奬勵。撰寫及閤著學術著作7部,發錶論文五十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7篇,擁有D壹作者專利3項。 精彩導讀 D1章 緒論
1.1 人體工程學定義
人體工程學是一門研究人與機械及環境的關係的科學,人體工程學又叫人機工程學或人機工效學,是D二次SJ大戰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學科。
一般來說,光憑“人體工程”(human engineering)的字義不足以錶達其研究的內容,人體工程學在國外由於研究的方嚮不同,因而産生瞭很多不同的或意義相近的名稱。在美國稱為“human engineerin9”(人類工程學)或“human[actors engineerin9”(人類因素工程學);而西歐國傢多稱為“ergoDmics”(人機工程學或人機工效學);其他國傢大多引用西歐的名稱。
“ergoDmics”一詞是英國學者莫瑞爾於l949年1次提齣的,它由兩個希臘詞根“er―90”(即工作、勞動)和“Dmies”(即規律、規則)復閤而成,其本義為人的勞動規律。由於該詞能夠較全麵地反映本學科的本質,又源自希臘文,便於各國語言翻譯上的統一,而且詞義保持中立性,不顯露它對各組成學科的親密和間疏,因此目前較多國傢采用這一詞作為該學科的名稱。
人體工程學在我國起步較晚,名稱繁多,除普遍采用“人一機一環境係統工程”、“人機工程學”外,常見的名稱還有:“人體工程學”、“人類工效學”、“人類工程學”、“工程心理學”、“宜人學”、“人的因素”等。
人體工程學是研究“人一機一環境”係統中人、機、環境三大要素之間的關係,為解決該係統中人的效能、健康問題提供理論與方法的科學。
為瞭進一步說明定義,需要對定義中提到的幾個概念:人、機、環境、效能和健康,作以下幾點解釋。
人、機、環境三個要素中,“人”是指作業者或使用者,包括人的心理特徵、生理特徵以及人適應機器和環境的能力都是重要的研究課題。
“機”是指機器,但較一般技術術語的意義要廣得多,包括人操作和使用的一切産品和工程係統。怎樣纔能設計齣滿足人的要求、符閤人的特點的機器産品,是人體工程學探討的重要問題。在室內設計中“人一機一環境”係統中“機”的含義,主要指各類傢具及與人關係密切的建築構件,如門、窗、欄杆、樓梯等。
人與機的關係密不可分,主要錶現在:①人類為瞭實現某種目的,滿足人類的某些需要而設計機器。②在設計、製造、使用、監視和維修等過程中,機始終受到人的製約和影響,機械的進步比人類要快得多。二者不平衡的結果一方麵機給人帶來的負擔增加瞭,使人類受到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麵,人類也在左右和影響著機械的性能。 目錄 1緒論
1.1人體工程學概念/1
1.2人體工程學的起源與發展/3
1.2.1經驗人體工程學階段/3
1.2.2科學人體工程學階段/4
1.2.3現代人體工程學階段/6
1.3人體工程學研究內容/6
1.4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與傢具設計中的主要作用/7
本章思考題/9
2人體測量與人體尺寸
2.1人體測量學/11
2.1.1人體測量學的概況/11
2.1.2人體測量的內容/12
2.1.3人體測量的主要儀器和方法/13
2.1.4人體測量數據的統計處理/13
2.2人體尺寸/18
2.2.1人體結構尺寸/19
2.2.2人體功能尺寸/36
2.3影響人體尺寸差異的因素/38
2.4人體尺寸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41
2.4.1根據設計的使用者或操作者的狀況選擇數據/41
2.4.2百分位的運用/41
2.4.3在設計中應分彆考慮各項人體尺寸/43
2.4.4尺寸的定義/43
2.5常用人體尺寸在設計中的應用/44
2.6産品功能尺寸的設定/51
2.6.1産品功能尺寸設定的概念/51
2.6.2功能修正量/52
2.6.3心理修正量/52
本章思考題/52
3人體動作空間
3.1肢體活動範圍/56
3.1.1肢體活動角度/56
3.1.2肢體活動範圍/58
3.1.3手和腳的作業域/60
3.2人體活動空間/64
3.3居住行為與室內空間/72
3.3.1客廳/76
3.3.2臥室/78
3.3.3書房/80
3.3.4廚房/81
3.3.5衛生間/82
本章思考題/83
4人體力學
4.1靜態肌肉施力/85
4.1.1肌肉施力的類型/85
4.1.2靜態肌肉施力舉例/86
4.1.3避免靜態肌肉施力的方法/87
4.2提起重物/90
4.2.1腰病發病原因/90
4.2.2正確提起重物的方法/90
4.3手足的齣力/91
4.3.1手的齣力/91
4.3.2足的齣力/93
4.4重心問題/93
本章思考題/96
5桌颱類傢具功能尺寸設計
5.1站立作業/99
5.2坐姿作業/101
5.2.1桌子功能尺寸的設計/101
5.2.2打字時的工作麵高度設計/104
5.2.3電子化辦公颱設計/104
5.3坐立交替式作業/105
5.4斜作業麵/106
本章思考題/108
6坐臥類傢具功能尺寸設計
6.1坐姿生理和生物力學分析/110
6.1.1坐姿生理/111
6.1.2坐姿生物力學分析/117
6.2座椅的設計/119
6.2.1座位設計的基本原則/119
6.2.2座椅主要部分的設計要求/120
6.2.3常用座椅設計實例/131
6.3提高工作舒適性的方法/135
6.4座椅設計的新概念/137
6.4.1Ab工作椅/137
6.4.2馬鞍椅/138
6.4.3Capisco椅/139
6.4.4跪式椅/139
6.4.5可轉變坐姿的新型辦公椅/140
6.5床的設計/140
6.5.1睡眠的生理/140
6.5.2床墊軟硬度/141
6.5.3床的功能尺寸設計/144
本章思考題/146
7貯存類傢具功能尺寸設計
7.1衣櫃功能尺寸設計/149
7.2櫥櫃功能尺寸設計/150
7.2.1廚房布局的基本形式/150
7.2.2櫥櫃的功能尺寸設計/151
7.2.3廚房中的人體工程學/153
7.3書櫃功能尺寸設計/155
本章思考題/155
8人的知覺、感覺與室內環境
8.1視覺與視覺環境設計/157
8.1.1視覺特性/157
8.1.2視覺現象/162
8.1.3視覺陳示設計/165
8.1.4光環境設計/167
8.1.5室內色彩設計/175
8.2聽覺與聽覺環境設計/178
8.2.1聽覺的生理基礎/178
8.2.2噪聲的危害/179
8.2.3噪聲控製/181
8.3觸覺與觸覺環境設計/183
8.3.1痛覺/183
8.3.2溫度覺/184
8.3.3觸壓覺/185
8.3.4質地環境/186
8.3.5地闆的選擇/189
8.4嗅覺和嗅覺環境設計/196
8.4.1嗅覺/196
8.4.2居室空氣主要汙染物及其來源/197
8.4.3室內空氣汙染的防治/201
本章思考題/203
9人的心理、行為與空間環境設計
9.1室內環境中人的常見心理/206
9.1.1心理空間(知覺空間)/206
9.1.2領域性和個人空間/207
9.1.3私密性與盡端趨嚮/209
9.1.4依托的安全感/211
9.1.5幽閉恐懼/211
9.1.6恐高癥/212
9.2人的行為習性和行為模式/212
9.2.1人的行為習性/212
9.2.2人的行為模式/214
9.3商業行為與店堂設計/215
9.3.1消費行為和購物環境/215
9.3.2店堂空間形式和特點/216
9.3.3店堂空間組閤與環境氛圍的營造/216
9.4J餐心理及餐廳環境設計/218
9.4.1人的J餐心理分析/218
9.4.2餐廳環境設計/219
9.5觀展行為與展廳空間環境設計/221
9.5.1觀展行為特徵/221
9.5.2展廳空間環境設計與人體工程學/222
本章思考題/223
各章思考題答案225
參考文獻237
暫時沒有目錄,請見諒!
《空間創想:設計中的人本主義尺度》 引言: 在我們所處的物理空間中,每一個細節,從房間的整體布局到沙發上靠墊的材質,都與我們的體驗息息相關。我們是否能舒適地轉身?書本是否能在我們隨手可及的地方?燈光是否能柔和而不刺眼?這些看似微小的考量,實則構成瞭我們生活質量的基石。本書《空間創想:設計中的人本主義尺度》將帶您深入探索,如何將“人”置於設計過程的核心,通過對人類身體、行為和心理需求的深刻理解,創造齣真正實用、舒適且富於美感的室內與傢具空間。我們不再將設計視為單純的造型藝術,而是將其理解為一門關於理解與迴應人類需求的科學與藝術的融閤。 第一部分:人體工程學的基石——理解我們自己 在著手任何空間或傢具設計之前,首要任務是對設計的最終使用者——人類——進行深入瞭解。這不僅關乎尺寸和比例,更涉及我們身體的生物力學、感知方式以及社會文化背景。 人體測量學:尺寸的藝術與科學 人體測量學是設計一切與人相關的物品的基礎。它研究人體的各種尺寸、比例和空間需求。我們將從最基礎的人體測量數據入手,涵蓋身高、坐高、臂展、腿長等靜態數據,並探討這些數據在不同年齡、性彆、地域人群中的變化。例如,一把餐椅的高度需要考慮人體的平均坐高,確保用餐時身體能獲得良好的支撐,並方便與餐桌進行交互。一個舒適的沙發深度則需要考慮人體的坐姿和放鬆時的身體麯綫。 然而,人體測量學並非一成不變的靜態數據集閤。我們需要理解“動態人體測量學”,即人在活動時的空間需求。例如,在廚房操作颱前,我們不僅需要考慮颱麵的高度,還需要考慮手臂在烹飪時的活動範圍,以及轉身的便利性。在通道的設計上,我們需要考慮輪椅使用者、嬰兒車以及多人並行通過時的寬度需求。本書將詳細介紹如何運用各種人體測量數據,包括百分位數的概念,來設計能夠適應絕大多數用戶需求的解決方案。我們將討論如何通過不同尺寸的模型和比例尺,來模擬人在空間中的活動,從而發現潛在的設計缺陷。 生物力學:舒適與健康的支撐 人體在靜止和活動時,身體各部位受到的力和支撐點是設計的重要考量。生物力學原理幫助我們理解如何通過設計來減輕身體負擔,提高舒適度,甚至預防長期的健康問題。例如,選擇沙發或床墊的硬度,需要考慮脊柱的自然生理麯綫,提供適度的支撐,避免腰部過度下陷或懸空。椅子的靠背角度和高度,需要匹配人體的脊椎角度,減少長時間坐姿帶來的疲勞。 我們還將探討力的傳遞和分布,例如,在設計工作颱時,需要考慮手腕和前臂的受力,避免因長期重復性動作而導緻的勞損。扶手的設計不僅要提供支撐,還要考慮其高度與人體自然下垂手臂的高度相匹配,避免肩膀的緊張。書中將通過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運用生物力學原理,優化座椅的支撐點、傾斜度、以及傢具的整體穩定性,從而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我們將深入研究人體的受力麯綫,以及如何在設計中創造齣能夠與人體自然受力點完美契閤的結構。 感知心理學:空間的情感與體驗 人類對空間的感知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更是情感和心理上的。光綫的明暗、色彩的冷暖、材質的觸感、聲音的迴響,都會影響我們的情緒、注意力和行為。理解感知心理學,是創造有溫度、有意義的空間的關鍵。例如,柔和的燈光和溫暖的色彩能夠營造溫馨放鬆的氛圍,適閤臥室和休息區。而明亮的光綫和醒目的色彩則更適閤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區域。 聲音的傳播和吸收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在住宅設計中,我們需要考慮隔音效果,創造寜靜的私人空間。在公共空間,如餐廳或會議室,則需要考慮聲學的處理,營造舒適的交流環境。觸感的重要性常常被忽略,但它卻能極大地影響我們對一件物品或一個空間的整體感受。柔軟的織物、光滑的木材、冰涼的金屬,都能帶來截然不同的觸感體驗。本書將引導讀者關注這些“非可見”的設計元素,並通過具體的案例,闡釋如何運用色彩、光影、材質、聲音等手段,來引導用戶的情緒,提升空間的品質,並最終影響他們的行為模式。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視覺錯覺來改變空間的感知,例如,通過鏡子的運用擴大空間感,或者通過特定的圖案和色彩來影響人們在空間中的移動速度。 第二部分:室內設計的實踐——構建宜居之所 在掌握瞭人體工程學的基本原理後,我們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室內設計的各個方麵,創造齣既美觀又實用的居住和工作環境。 空間布局與動綫規劃:流動的藝術 一個好的空間布局,應該如同自然流淌的河流,讓使用者在其中輕鬆自如地穿梭。動綫規劃是連接空間各個功能區域的生命綫。我們將分析不同類型空間(如住宅、辦公室、零售空間)的典型動綫,以及如何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優化。例如,在住宅設計中,廚房、餐廳和客廳之間的動綫需要流暢,方便傢庭成員互動。臥室到衛生間的動綫需要私密且便捷。 書中將通過大量實例,展示如何通過傢具的擺放、牆體的劃分、以及門窗的位置等,來優化空間的利用率和動綫效率。我們將討論如何避免“死角”和“擁堵”區域,創造齣通暢、高效且符閤人體活動習慣的空間流綫。我們將深入研究不同生活方式對空間布局的影響,例如,喜歡在傢工作的自由職業者,與需要頻繁會客的商務人士,他們對空間的需求將截然不同。 色彩與光影的交響:營造氛圍的魔法 色彩和光綫是塑造空間氛圍最重要的兩個元素。它們能夠影響我們的情緒、感知和行為。我們將深入探討色彩心理學,理解不同色彩所帶來的情感聯想和生理反應。例如,藍色和綠色通常帶來平靜和放鬆的感覺,而紅色和黃色則可能激發活力和興奮。 光綫的設計同樣至關重要。我們將區分自然光和人工光,並探討如何最大化利用自然光,創造明亮舒適的空間。對於人工光,我們將介紹不同光源的特點、色溫、顯色指數等概念,並指導讀者如何通過組閤不同類型的燈光(如基礎照明、任務照明、重點照明)來滿足空間的不同功能需求,並營造齣層次感和藝術感。本書將提供配色方案的指導,以及如何通過光影的對比和變化,來突齣空間的重點,引導視綫,並增加空間的趣味性。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反射和漫射的原理,將光綫巧妙地引入空間的各個角落。 材質的觸感與視覺:空間的質感之源 材質的選擇直接決定瞭空間的觸感和視覺效果。木材的溫暖、石材的堅實、金屬的光澤、織物的柔軟,每一種材質都有其獨特的語言。我們將分析不同材質的物理特性、美學特點以及環境影響。例如,天然木材能夠帶來溫暖自然的質感,而光滑的金屬則顯得現代而精緻。 書中將提供如何根據空間的功能和風格,選擇閤適的材質組閤。例如,在廚房和衛生間,需要選擇易清潔、耐磨損且防水的材質。在臥室,則會傾嚮於選擇更柔軟、舒適的材質。我們還將討論可持續性材料的選擇,以及如何通過材質的紋理、光澤和色彩,來增加空間的層次感和深度。我們將深入研究不同材質的接縫處理和錶麵處理技術,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最終的視覺和觸覺效果。 聲學設計:靜謐與活力的平衡 聲音是空間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卻常常被忽視。劣質的聲學設計會帶來噪音乾擾,影響溝通和休息。我們將介紹聲學設計的基本原理,包括聲音的吸收、反射和傳播。我們將討論如何通過選擇吸音材料(如地毯、窗簾、吸音闆)來減少噪音,創造寜靜的環境。 同時,在某些空間(如音樂廳、會議室),則需要精心設計聲學效果,以達到最佳的聽覺體驗。本書將指導讀者如何識彆和解決空間中的聲學問題,例如,如何減少迴聲、噪音,以及如何創造齣更加清晰、悅耳的聲音環境。我們將探討不同形狀和體積的空間,對聲音傳播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建築結構和內部裝飾來優化聲學效果。 第三部分:傢具設計的藝術——人與物的和諧共舞 傢具是室內空間的核心元素,它們不僅滿足我們的功能需求,更承載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本書將深入探討傢具設計中的人體工程學原理,以及如何創造齣既實用又美觀的傢具。 坐具設計:舒適的奧秘 椅子、沙發、凳子等坐具是人體工程學在傢具設計中最直接的應用。我們將從坐姿的生物力學分析入手,探討如何設計齣能夠提供最佳支撐和舒適度的坐具。這包括瞭座椅的座高、座深、座寬、靠背角度、扶手高度等關鍵參數的設定。 我們將區分不同類型坐具的設計要點,例如,辦公椅需要提供良好的腰部支撐和可調節性,以適應長時間工作的需求。餐椅需要提供穩固的支撐,方便用餐。沙發則需要兼顧舒適的坐感和放鬆的姿態。本書將通過對經典傢具設計的案例分析,展示設計師是如何將人體工程學原理巧妙地融入到造型和結構之中。我們將深入研究不同材料(如海綿、彈簧、藤條)在坐具中的應用,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坐感的舒適度和耐久性。 儲物傢具:收納的智慧與美學 儲物傢具是維持空間整潔和有序的關鍵。我們將探討如何根據不同物品的尺寸、使用頻率和存儲需求,設計齣高效且易於取用的儲物解決方案。這包括瞭衣櫃、書櫃、抽屜、餐邊櫃等。 書中將介紹各種儲物方式的設計技巧,例如,開放式與封閉式儲物相結閤,內部隔闆和抽屜的設計,以及垂直空間的利用。我們還將關注儲物傢具的外觀設計,如何使其融入整體空間風格,並成為空間的亮點。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推拉門、滑軌、氣壓杆等五金件的使用,提升儲物傢具的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 床具設計:安睡的港灣 床是臥室的核心,其設計直接關係到睡眠質量。我們將深入研究床墊的硬度、支撐性、透氣性,以及床架的設計,如何為身體提供最佳的休息環境。這包括瞭床的高度、長度、寬度等尺寸的考慮,以及床頭闆和床尾闆的設計。 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床具的設計,營造齣寜靜、舒適的睡眠氛圍。例如,選擇閤適的材質和顔色,以及考慮床周邊的空間布局。本書將提供關於不同類型床具(如彈簧床、記憶棉床、乳膠床)的選購建議,以及如何根據個人體型和睡眠習慣,選擇最適閤的床墊。 桌類傢具:功能的延伸與創意的錶達 桌類傢具,如餐桌、書桌、茶幾,不僅是功能性的工作颱麵,更是空間中的焦點。我們將探討不同類型桌類傢具的設計要點,包括高度、尺寸、形狀和材質的選擇。 例如,餐桌的高度需要與椅子的高度相匹配,方便用餐。書桌的高度則需要考慮長時間伏案工作的舒適度。茶幾的高度則需要與沙發的高度協調。本書將展示如何通過桌類傢具的設計,來滿足不同的功能需求,並提升空間的整體美感。我們將深入研究桌腿的結構設計,以及如何通過不同的造型來增加桌子的穩定性和視覺吸引力。 結語: 《空間創想:設計中的人本主義尺度》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室內與傢具設計的工具書,更是一場關於如何以人為本,重塑我們生活空間的思想之旅。通過深入理解人體工程學的基本原理,並將這些知識巧妙地應用於空間布局、色彩光影、材質選擇以及傢具設計中,我們能夠創造齣真正滿足人類需求,提升生活品質,並富有藝術感染力的空間。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創新的旅程,用智慧與關懷,雕琢齣屬於我們自己的宜居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