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组合:纪律审查疑难案例解析+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 全2册 | ||
| 定价 | 140.00 | |
| 出版社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10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齐英武 等 著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517404606+9787517403746 | |
《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视角》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准确理解和适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恰当把握执纪政策界限,提高事实认定、证据甄别、定性分析等实务操作能力,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纪律审查实践,聚焦纪律和审查重点编著本书,对于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纪律审查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偏重于纪律审查理论,主要阐述了纪律审查证据的基本概念、种类分类、证据对象、证明标准等,以及收集、鉴别、运用纪律审查证据的原则。下篇侧重于纪律审查实践,依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六大纪律进行分类,结合纪律审查实践中的常见违纪行为,逐一阐明每类违纪行为的立规本义、违纪构成要件、收集运用证据方法,以及相关政策的把握界限。
《纪律审查疑难案例解析》
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土地使用权如何定性,违纪款的去向是否影响违纪行为性质认定,以拉赞助形式索取财物如何定性归责……在纪律审查工作中,这些问题可能会因违纪行为方式复杂难以界定,或因对党内法规条文解读不准确出现分歧。
本书结合作者近二十年从事执纪审查、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80余个疑难案例的定性归责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本书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具体规定,从违纪构成的视角,对具体违纪行为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准确界定,对难以把握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纪科学阐释,对容易混淆的违纪行为严格区分,对涉及法规法律具体条款明确援引,力求做到定性准确、量纪恰当、处理到位,以期为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 书号/刊号 | 书名 | 定价 | 
| 9787517404606 | 纪律审查疑难案例解析 | ¥52.00 | 
| 9787517403746 | 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 | ¥88.00 | 
这两本书简直是纪律审查领域的“定海神针”!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我常常被各种疑难杂症搞得焦头烂额,这套书来得太是时候了。 《纪律审查疑难案例解析》的案例选取非常贴近实际,涵盖了从日常监督到信访举报、从线索处置到案件突破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对那些“卡脖子”的问题,比如证据链不完整、当事人拒不配合、或者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时,书中的解析就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问题的根源,并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我特别喜欢它在分析案例时,不仅仅给出结论,更重要的是阐述了背后的逻辑和法理依据,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面对那些棘手的问题时,不再是凭着经验和感觉“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有了一套更加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 这对于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避免错案、冤案的发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书中的一些案例,甚至让我回忆起自己曾经遇到过的类似情况,当时觉得束手无策,现在回过头来,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巧妙的思路和方法可以运用。 总而言之,这本书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让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评分这两本书的组合,简直是纪律审查工作的“百科全书”和“实战指南”的完美结合。 《纪律审查疑难案例解析》让我看到了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应对之道,让我明白了很多看似无解的难题,其实都有破局的思路和方法。它教会了我如何“看透”表面现象,直击问题的本质,如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找到突破口。而《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则从更微观、更技术性的层面,为我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支撑。它让我明白,每一个结论都必须建立在确凿的证据之上,如何细致地收集、严谨地固定、巧妙地运用证据,是决定一个案件成败的关键。这两本书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让我对纪律审查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我过去在工作中,常常会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感到焦虑,或者在面对复杂的案情时,不知道如何下手,但现在,我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强大的信心。这套书不仅提升了我的业务能力,更让我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工作的决心。
评分这两本书的印刷质量和装帧设计都相当不错,纸张也比较厚实,阅读体验很好。更重要的是,内容非常扎实,非常实用。我之前接触过一些纪律审查方面的书籍,但很多都偏向理论化,或者案例比较陈旧,而这套书的内容更新,案例也更贴近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 《纪律审查疑难案例解析》里的案例,很多都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腐败问题,而且对每一个案例的分析都非常透彻,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还深入分析了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这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办案,更是引导我如何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纪律审查工作。 《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则像一本“工具箱”,把证据收集和运用的各种“秘籍”都一一罗列出来,并且都有详细的解释和操作指南。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固定电子证据的部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总的来说,这两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平台,让我能够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评分这套书让我对纪律审查工作有了更深的敬畏感。 《纪律审查疑难案例解析》展现了监督执纪的复杂性与挑战性,让我看到,很多看似简单的违纪违法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利益链条和人性的挣扎,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专业判断力。 书中的案例,有的让人扼腕叹息,有的则让人拍案叫绝,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深刻的警示和教育。 它让我明白,纪律审查不是简单的“抓人”,而是为了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为了净化政治生态,这是一项极其严肃而光荣的任务。 而《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则让我看到了这项工作的严谨与科学。 每一个字,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经得起推敲,必须符合法理和情理。 书中对证据收集和运用的细节描述,让我感受到,纪律审查工作对每一个从业者的要求都极高,容不得半点马虎。 读完这两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这项工作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信念。
评分《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这本书,简直就是把纪律审查工作的“技术活”掰开了、揉碎了呈现在我面前。证据,是纪律审查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扎实的证据,一切都是空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系统地梳理了各类证据的类型、收集途径、固定方法和使用规则,从书证、物证,到证人证言、勘验检查笔录,再到电子证据,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用到的证据形式。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电子证据的详细讲解,这在当前数字化时代尤为重要,很多案件都离不开电子证据的支撑。它不仅告诉我们“怎么收”,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怎么用”,如何让收集到的证据合法、有效,并在审查调查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构成有力的证据链。书中还穿<seg_15>了一些典型的案例,通过实际操作来演示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过程,这种“理论+实践”的模式,让我在理解和掌握上更加深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证据的敏锐度上有了质的飞跃,知道什么样的线索可能指向关键证据,如何一步步去挖掘和固定。这对于严守办案纪律,保证案件质量,维护公正,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