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强,则国家经济强。本土化的新供应链思维,前沿的供应链管理理论。集理论、方法、实操、案例、数据于一身的供应链思维管理全书。)
书名:供应链改变中国
定价:36.00元
作者:彭剑锋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11
页码:25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81443
◎20年专注供应链,怡亚通的发展为供应链的未来提供了怎样的启示?本土化供应链应该朝怎样的方向发展?供应链将以怎样的方式影响我们的未来?
◎企业采购部不可缺少的供应链教材级著作。
◎十分有代表性的本土案例,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论体系、业务流程及操作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为企业建议供应链提供强有力的理念与实践支持。
供应链强,则国家经济强。
一般管理者考虑供应链时,通常都是为了削减成本。但有远见的管理者看到的却是通过供应链和采购能做什么。技术正在颠覆商业模式,因此战略必须改变,供应链改革改变了传统运营方式,为企业在艰难时期的竞争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方式。
供应链将有力地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推动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利用,提高资源配置率,显著提升经济运行水平和效率。
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中国供应链发展的一个经典的成功案例,也生动地展现了怡亚通多年来的供应链发展历程和创新实践,提出了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下的新供应链的理念并通过创新实践定义未来。这对推动中国新常态下供应链创新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服务业发展、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中努力探索和创新的各类企业学习借鉴。
推荐序一 供应链创新与中国服务业发展新动能·王微 / III
推荐序二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供应链变革与创新·何黎明 / VII
推荐序三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宋华 / XI
前 言 供应链—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 / XV
引 言 从一台小本看供应链大世界 / XXI
章 势在必行——中国急需新供应链思维 / 001
乱象:多种问题扰乱中国流通商业 / 003
突围:中国需要国家供应链战略 / 023
第二章 隐形王者——新供应链思维 / 033
供应链在中国的变迁 / 035
供应链在中国的类型 / 039
新供应链思维在中国的探索 / 043
第三章 舍我其谁——始终走在前面 / 059
始终走在行业前面的探索者 / 061
海纳百川的共赢文化 / 075
狼性执行力 / 093
独到的经营理念 / 099
得天独厚的区域环镜 / 117
第四章 行我之道——怡亚通的创新实践 / 123
新供应链商业生态圈 / 125
互联互通共享“新流通” / 139
同心同德新合伙主义 / 157
心智为王客户新体验 / 169
时代使命催生的组织 / 177
第五章 定义未来——建立世界级供应链商业生态圈 / 183
中国供应链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展望 / 185
未来10 年,怡亚通将建立世界级供应链商业生态圈 / 197
跋·周国辉 / 203
附录一 怡亚通的发展历程 / 207
附录二 周国辉:怡亚通是智能制造生态圈的血液 / 211
附录三 呼唤天下没有假货的商业生态—访怡亚通董事长兼CEO 周国辉 / 219
彭剑锋
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兼企业人才分会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他所领导的专家团队为数十家知名企业提供过咨询。
宋跃三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副总裁,企业文化公司总经理,CMC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介入企业文化研究领域后,曾主持过数十家大中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在文化整合、企业文化系统建设、企业文化落地、价值观管理等领域进行过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尤为擅长企业文化落地及企业文化,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吴满鑫
华夏基石(北京)企业文化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资深咨询师。在十余年的咨询工作中先后为中国移动、中国信达、招商证券、伊利集团、怡亚通、北京稻香村、北汽股份等多家国内优秀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思科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 陈仕炜
当前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已从企业运营上升为全新的产业战略。怡亚通倡导的供应链思维及提供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有助于实现产业协同、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怡亚通致力于推动“供应链+互联网”的新流通商业形态,这是供应链服务的创新发展方向。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何黎明
《供应链改变中国》的出版恰逢其时,把握住了供应链发展的时代脉搏,是业界难得的一本佳作。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宋 华
本书的特色在于对流通供应链管理机理的分析介绍,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能够结合行业和各个专题来进行剖析,很多问题涉及了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显然这为企业构建供应链网络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迪。
飞利浦大中华区健康事业群总裁 钟鸣
《供应链改变中国》让更多的企业家及管理者加强了对科学的供应链战略理念的认识。企业要在全球经济断变化的趋势下持续发展,一定要更好地利用资源,实现协同共赢,专注企业核心竞争力,非核心业务外包。怡亚通倡导的供应链思维值得学习。
供应链是什么
作为一个产品制造型企业,不管是卖茶叶蛋的还是造航空母舰的,其核心职能都可以归纳为三点:有一个好产品(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能开发出具有良好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并做好产品管理);能卖个好价钱(具有良好的市场营销能力,并对市场趋势有精准的分析研判和前瞻);以合适的成本和速度造出来,交付给客户(能以良好的原材料采购供应、生产以及通过健康有序的销售渠道送达用户)。如同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这三大职能构成了企业运营坚固、根本,也决定经营状况优劣的铁三角。
传统供应链将供应链定义为链状,认为是从采购、生产、仓储到物流配送的全过程。但随着供应链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供应链商业生态圈模式的推行,供应链其实是立体多维、网状连接形态的,它贯穿了企业从研发到交付终用户的全过程。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它支持研发,通过供应链管理而达成的透明、精准、快速的市场信息,支持快速开发出符合市场未来需要的好产品;另一方面,它支持营销,确保以优异成本、质量、交期供货。也就是说,供应链与研发、营销一道,成为企业的三大核心职能。
简而言之,供应链就是根据良好的研发构想—采购把东西买进来,运营来加工增值,物流配送给客户,确保整个过程顺畅高效、具有整体良好市场表现的隐形之手。
供应链管什么?
以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例。
当产品开发部门将一款产品设计好之后,供应链管理就开始正式上岗。当然,现今专业的供应链公司已经完全有能力将业务触角伸到前端的研发环节了,通过整合市场上很有开发优势和能力的团队,为企业提供产品定制研发服务。
供应链上岗从一份可达数千项的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开始。
作为笔记本电脑核心的部件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其供应商主要由Intel(英特尔)和AMD(超微半导体公司)两家构成。除此之外,还有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VIA(威盛)等,供应商构成相对简单。但CPU 种类繁杂且更新换代非常快,价格波动也相当迅速,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充分精准的预测和备货,在暑期促销等销售旺季来临时可能面临缺货的状况。错失销售良机带来的将不仅是销售业绩的损失,还有市场份额的下滑乃至消费市场对其市场表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质疑。但过分估计市场预期、盲目大批量备货又可能会遭遇大量库存积压,以致消化速度远落后于CPU 迭代速度,电脑厂商一折甩卖CPU 并不鲜见。
而通过供应链的精准预测和管理,既能为销售旺季提前打好强心针,也能为防止库存积压打好预防针。
另外还有主板、内存、硬盘、网卡、光驱、电池、键盘等料件,多的由数百家供应商提供,而这些供应商又有可能分布在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笔记本电脑相对简单,分布在海外的供应商料件采购多以国际空运再在香港集货,然后贸易报关进口,或者在内地通过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方式保税进来,完成加工组装;如果是大型高精密设备,则有可能通过海运、国际专列以及多式联运等方式。数百家供应商的结算方式各有不同,包括T/T(电汇)、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等,结算账期也五花八门。加上国际运输及通关过程不可控因素很多,有时候因为一种料件没按时到达就会滞延整个交期……
是不是很烦?
生产也是一样。目前,笔记本电脑产业的制造模式包括:自主设计、自主制造,部分自主设计、委托代工,自主设计、部分代工,设计和生产全部委托代工,部分设计委托专业设计公司、制造委托代工厂商等几种形态。笔记本电脑组件生产厂商把组件提供给笔记本电脑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和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两者都被称为代工厂商。OEM 的主要业务就是按照客户的设计来生产笔记本电脑主板和外壳,然后组装成成品。ODM 的主要任务则是按照客户的要求设计主板和外观,并为之生产。生产性能稳定的OEM、ODM 屈指可数,在大促销来临前,各家电脑厂商送货车在生产商工厂外排队送料件等个大半天都不稀奇。所以,无时无刻不催订单排期、催生产进度、出一批货就欢天喜地喜极而泣,在电脑厂商中也并不鲜见。
是不是很焦虑?
当然,上述描述的是早几年电脑行业春天来临时的盛景。在互联网冲击下以及苹果等行业巨头进一步紧逼的市场环境下,国产电脑厂商在如今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转型困惑,只会比上述更多。
销售环节亦是如此。除了担心仓储、物流配送的及时性达不到要求,甚至部分偏远地区没有自建的经销网点难以达成配送之外,销售渠道建设和管理也颇费心力。此外,代理商要账期、要额度,不给,或许会导致产品的渠道竞争力下降;给,电脑厂商的资金周
转率则会下降……
是不是心很累?
不要慌,有供应链来帮忙。
我们只需通过运用供应链管理些许手段,就能让这纷繁复杂的过程变得有序、高效和简单,更具成本优势和竞争力。换句话说,也就是通过供应链的巨大推手,让以前一大堆凌乱堆放的、成千上万理不清的零件,变成一台各部件精密咬合、精准运行的大机器,轰隆隆运转产生巨大的效能。
同时,专业的供应链管理能为企业做的远不止于此。比如,供应链所有的活动都是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的,通过大数据,在供应链前端进行精准分析预测,给予企业市场趋势、采购生产以及销售计划方面的数据支持。这是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业务的发展,供应链能为企业做的非常有价值的、基础性供应链服务的增值效益。
另外,供应链运营的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和集成化,不仅打破了企业内部和整个生态链条间的壁垒,使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提高了效率,而且还推动实现了总成本领先。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还能通过产业集采和供应商整合,帮助企业解决采购额分散、议价能力不强、不能引起供应商足够重视而导致的订单交货和服务问题,提高供应商绩效。
供应链管理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可以体现在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但可简化为核心的两点:一是做好计划与控制;二是企业可以将供应链链条上除了自身为重视的研发和营销外,其余涉及采购、生产、销售等工作,交付给一家专业供应链公司,就能搞定一切,也就是“非核心业务外包”。
强有力的精益化供应链管理,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好比,可以很容易复制出一部手机,却复制不出苹果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拿到《供应链改变中国》这本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在工厂里辛勤劳作的工人,以及在港口忙碌的集装箱。我总觉得,我们对“供应链”这个词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物流和生产的表面,但这本书的名字,却暗示着更深层次的变革。我期待它能够引领我深入探究,当供应链的齿轮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开始转动时,究竟引发了哪些更广泛、更深刻的改变。是城市的功能定位被重新定义?例如,过去只是生产基地,现在可能因为物流便捷而成为区域分拨中心。还是我们对于“中国制造”的认知,从低端代工走向了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书中会不会探讨,中国企业在构建自主供应链、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又取得了哪些突破?甚至,这种供应链的变革,是否也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比如人口的流动,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这本书,应该是一次对中国经济肌体深层奥秘的探索之旅。
评分《供应链改变中国》这个书名,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特别是“改变中国”这几个字,似乎预示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我一直认为,供应链不仅仅是商品流动的通道,更是价值创造、技术扩散和产业升级的载体。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超大规模经济体和复杂区域差异的国度,供应链的演变,必然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我猜想,书中会详细描绘中国在构建和优化其供应链体系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与机遇,比如,如何克服地理障碍、完善基础设施,如何吸引外资、消化引进技术,又如何逐步走向自主研发和创新。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分析,这种供应链的改变,究竟是如何体现在中国经济的“软实力”上的,比如,它如何提升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如何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甚至如何影响了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如何通过重塑其经济骨架,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宏大叙事。
评分我一直对经济发展背后的逻辑很着迷,而供应链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迅速、体量巨大的经济体中,供应链的演变更是呈现出波澜壮阔的景象。这本书的标题《供应链改变中国》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我预感它会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读物,能够帮助我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和未来的走向。我想象书中会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最初的简陋手工生产,到如今高度智能化的现代工厂;从分散的地域性市场,到如今连接全球的物流网络。我会期待它能详细解读中国制造业如何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核心地位,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如何进一步赋能和革新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同时,我也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行业的兴衰,或者某个企业的成长,是如何与供应链的变革紧密相连的。这本书,或许能够解答我长久以来关于中国经济崛起背后逻辑的许多疑问。
评分对于《供应链改变中国》这本书,我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好奇。总觉得,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现代社会的便利,从琳琅满目的商品到快捷的服务,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一条看不见的、无比庞大的“链条”。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它自身的供应链体系是如何发展、如何演变,又如何反过来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本身?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会用一种宏大的视角,讲述中国如何从一个依赖进口、技术落后的国家,一步步建立起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效的供应链网络。它可能会剖析从原材料的获取、生产的组织、质量的控制,到最终商品的交付,每一个环节在中国发生的“化学反应”。我希望它能揭示出,供应链的每一次升级,每一次创新,都可能意味着新的产业诞生,旧的产业转型,甚至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理解中国经济运行机制的更深层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供应链改变中国",再加上中信出版社的出品,我立刻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觉得,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被供应链所塑造,从我们早上醒来第一杯咖啡的豆子,到晚上穿在身上的衣服,再到点外卖时送达的餐点,背后都有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供应链网络在默默运转。而"供应链改变中国"这个书名,更是直接点明了这个主题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深刻影响。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抽丝剥茧,向我们展示这条看不见的经济动脉,是如何一点点地重塑着中国的产业格局、城市形态,甚至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的。是工业革命的余波,还是数字时代的浪潮,抑或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独特之处,与其他国家在供应链发展上又有哪些异同?我期待着它能带我走进一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商品和服务,理解它们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