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巴菲特收益投资策略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
投资界公认的解读巴菲特的读书。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 倾情!
持续盈利的投资思维框架。近10万字珍贵的巴菲特笔文稿全面集结,20余篇深度揭秘巴菲特投资中里程碑事件内幕的文章,帮你重塑对投资市场的认知。
快乐投资的教科书。巴菲特“黄金搭档”卡萝尔·卢米斯倾力操刀,透过巴菲特近50年的经历告诉所有人。投资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无为而治的管理典范。聚焦伯克希尔哈塞韦公司的崛起史,详实分析巴菲特在企业管理和兼并方面的成就和方法,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巴菲特不但是杰出的投资家,更是卓越的管理大师。
一部让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大跳踢踏舞的书。一部比尔·盖茨号召所有人逐字逐句精读的书。一部媲美《穷查理宝典》的巴菲特箴言录。
当巴菲特表示将要授权一部个人传记时,投资界人士几乎一致认为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编辑卡萝尔·卢米斯是不二人选。这对“黄金搭档”的合作时间长达50年。然而,卢米斯要求该书应该仍然遵循过往的方式。由巴菲特自己执笔,卢米斯负责编辑。结果,巴菲特只能找了别人,而那本书就是《滚雪球》。尽管错过这次合作机会,仍不断有人催促卢米斯写一本关于巴菲特的书,这正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书的来由。
本书形式上以时间为线索,用巴菲特近10万的笔文字为轴,地剖析了通货膨胀、利率、企业利润、交易费用等要素对于股票投资的影响,厘清股票、股票指数期货、金融衍生品、债券、黄金等投资品种的优劣,提供了分析整个股市的完整框架。在这些体现思想精髓的文字之间,穿插多篇揭秘巴菲特重要投资事件的深度报道。深陷丑闻的美国运通、天赐良机的房地美、命悬一线的所罗门、猖狂一时的长期资本管理……它们地充当了诠释巴菲特投资哲学的实际案例。
卡萝尔·卢米斯
《财富》杂志编辑,巴菲特报道方面的专家。5次终生成就奖,其中包括商业新闻大奖杰拉尔德·洛布奖、亨利·卢斯奖等。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之一。几十年以来一直负责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编辑工作。
巴菲特的密友。巴菲特说:“除了芒格,和我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就要算卢米斯了。”
这是我的书
——巴菲特
股神,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
巴菲特说,投资的核心是理智,而非智商。他也用自身几十年的惊人业绩证明,价值投资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它更是让我们牢牢固守理智的思维方式。在《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书,巴菲特向我们展示了,他是如何在商业各领域贯彻价值原则的,其中既包括股票、债券、垃圾债券等投资,又包括企业管理、并购以及捐赠。由于对价值的持久坚持,巴菲特不用去面对思想冲突所引发的煎熬,所以他总是快乐的。投资本来就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每个人都应该跳着踢踏舞去上班,难道不该这样吗?
——但斌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这本书是写巴菲特的,同时也是巴菲特写的。巴菲特写的部分自然是妙语连珠、富含哲理,而写巴菲特的部分,特别是每篇文章前作者加的编者按,更能把巴菲特历史上的投资和决策的背景交代清楚,让大家更深地理解其投资理念的内涵。本书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巴菲特过去半个世纪的投资生涯,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邱国鹭
毅资产董事长
显然,对于我们这些读者而言,卡萝尔·卢米斯为我们送上了一份丰厚的大礼。透过《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书中闪烁的思维弧光,我们能够一览这位商界和大慈善家的意识深处,这是一件很有收获、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事情。我希望所有人,包括那些自认为已经很了解巴菲特的人,都应该逐字逐句地阅读一下子这本书。不论如何,我知道,我自己是一定会这么做的。
——比尔·盖茨
微软创始人
序1 一个聪明家伙的伟大故事 / III
序2 快乐投资的源泉
前言 我的朋友,巴菲特
01 没有人比得上琼斯
卡萝尔卢米斯 1966 年4 月 / 001
02 对冲基金遭遇艰难岁月(节选)
卡萝尔 卢米斯 1970 年1 月 / 009
03 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
沃伦 巴菲特 1977 年5 月 / 011
04 小学院在投资游戏中取得大成功
李 史密斯 1978 年12 月 / 028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捐赠
05 股东的慈善捐赠权利
李 史密斯 1981 年11 月30 日 / 036
06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搁置捐赠
尼古拉斯 瓦查维尔 2003 年8 月11 日 / 039
07 巴菲特的信
安德鲁 托拜厄斯 1983 年8 月22 日 / 042
08 你能跑赢股市吗(节选)
丹尼尔 塞利格曼 1983 年12 月26 日 / 050
巴菲特和首府/ 美国广播公司
09 首府广播的资本政变(节选)
斯特拉特福德 谢尔曼 1985 年4 月15 日 / 055
10 改变决策的合并费用(节选)
彼得 皮特 1986 年1 月20 日 / 056
11 时代华纳不为人知的故事(节选)
比尔 萨波里托 1989 年11 月20 日 / 056
12 巴菲特与迪士尼:竖起大拇指(节选)
卡萝尔 卢米斯 1996 年4 月1 日 / 057
13 通过回购股票来打败市场(节选)
卡萝尔 卢米斯 1985 年4 月29 日 / 059
14 猜猜是谁购买了“倒霉”债券
肯尼思 拉比什 1985 年4 月29 日 / 062
15 巴菲特语录
1986 年4 月28 日 / 067
16 都该留给子孙吗(节选)
理查德 柯克兰 1986 年9 月29 日 / 068
17 打电话给巴菲特谈合并(节选)
《新闻趋势》 1986 年12 月22 日 / 072
18 对于指数期货的早期恐惧
沃伦 巴菲特 1987 年12 月7 日 / 073
19 巴菲特内幕
卡萝尔 卢米斯 1988 年4 月11 日 / 077
巴菲特和所罗门兄弟公司
20 所罗门的智慧
卡萝尔 卢米斯 1988 年4 月11 日 / 095
21 巴菲特在所罗门力挽狂澜
卡萝尔 卢米斯 1997 年10 月27 日 / 097
22 巴菲特语录
1994 年1 月10 日 / 112
23 内布拉斯加的特别待遇
特伦斯 佩尔 1988 年9 月26 日 / 113
24 巴菲特温馨提示:是时候出手房地美了
布雷特 弗罗姆森 1988 年12 月19 日 / 114
桥牌桌边发生了什么
25 一整副牌
朱莉亚 利布里奇 1989 年6 月5 日 / 118
26 提问凯恩
艾伦 多伊奇曼 1990 年1 月15 日 / 119
27 如何与亿万富翁共处(节选)
艾伦 法纳姆 1989 年9 月11 日 / 120
28 巴菲特语录
卡萝尔 卢米斯 1989 年10 月23 日 / 122
巴菲特与新一代“巴菲特”
29 谁将成为新的巴菲特(节选)
布雷特 弗罗姆森 1989 年10 月30 日 / 125
30 现在,看看老巴菲特
布雷特 弗罗姆森 1989 年10 月30 日 / 126
... ...
一个聪明家伙的伟大故事
比尔·盖茨
微软创始人
在万众期待中,卡萝尔·卢米斯关于巴菲特的书终于要问世了,我对此的兴奋之情是不言而喻的。在漫长的40 多年中,《财富》杂志一直不遗余力地关注巴菲特,并发表了多篇关于他的深度报道。《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书异常巧妙地将这些很有价值的文章集结成册,而且这项工作由巴菲特密的朋友卡萝尔·卢米斯自操刀。在这些文章中,有的是卢米斯写的,有的是《财富》杂志其他作家写的,有的是巴菲特自己写的,还有一篇是我写的。在追述我和巴菲特友谊的这篇文章中,我披露了不太为人所知的一点:对于结识巴菲特,起初我并不太情愿。当时,我父母邀请巴菲特、凯瑟琳·格雷厄姆、梅格·格林菲尔德一起来我家的度假屋过。和“这位擅长挑选股票的家伙”会面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趣,况且当时我还有很多正经的事要忙,于是我一再推脱。不过,我的母却不依不饶,非要我也出席。然而,聊了几句话,我立刻发现这是一位不同凡响的人,他的智慧和对商业的洞见可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1991 年7 月的那个午后,我意识到自己遇见了一位罕见的天才,而且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现在。从那以后,我开始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汲取其商业理念的精髓。在这个过程中,我才发现巴菲特对人生的认识同样能带给人无穷的启发。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以一种非常轻松的方式,将巴菲特对于企业和投资的思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书中的故事大致是以年代为线索而串联起来的。我相信,任何逐字逐句阅读完本书的人,都会有两种反应:,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巴菲特难以置信地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洞察力和投资原则;第二,他对商业和企业的分析和思考直到如今都是无与伦比的。在1996 年的那篇文章中,我写到,在自己认识的人当中,能将商业看得如此通透的人,除了巴菲特,绝无二人。直到,我仍然坚持这种看法。显然,对于我们这些读者而言,卡萝尔·卢米斯为我们送上了一份丰厚的大礼。她不但在烟波浩淼的资料中将这些文章搜集起来,而且还对其中非常重要的文章添加了引人深思的说明文字。巴菲特商业生涯的言论,以卡萝尔·卢米斯本人为代表的极具天赋的观察家的言论,透过这些文字中闪烁的思维弧光,我们能够一览这位商界和大慈善家的意识深处,这是一件很有收获、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事情。我希望所有人,包括那些自认为已经很了解巴菲特的人,都应该逐字逐句地阅读一下这本书。不论如何,我知道,我自己是一定会这么做的。
在《财富》杂志供职期间,我一直是“巴菲特”系列的主要撰稿人,这使得几十年来,相较于其他出版商,我对巴菲特有着更近距离的观察。很多人因此经常向我表达他们的意愿,希望我能写一部巴菲特的传记。我的答复总是“不”,因为我坚信对某一话题的熟稔并不一定能成就一部精彩的传记。事实上,我与巴菲特是超过40 年的老朋友,而且刚认识他没多久,我就买入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这35 年来,我每年还无偿地编订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在为《财富》杂志撰写文章时,只要告诉读者这些事情,就能使我的文章受到欢迎。然而,以此为基础,去创作一部内容更为广泛的、关乎个人和领域的全新传记,我觉得并不妥。一般而言,传记的作者好与当事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我和巴菲特没有这么熟,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想到这一点,我恍然大悟,过去在《财富》杂志发表的文章,本身就是货真价实的商业传记。只要稍加编辑,就能变成一本好书。您手中的这本《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真实地展现了巴菲特多年来倾注满腔热忱经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过程。本书大体上以时间为轴,辑录了一些关于巴菲特的重要文章。其中也包括一些短篇,比如《吉米·巴菲特和沃伦·巴菲特是戚吗》(Are Jimmy and Warren Buffett Related)。对于重要文章,我都做了介绍或是评注,总数大约40 篇。评注的主要目的是解释,比如,故事中的哪个问题尤为重要,巴菲特所预见的是否成真,他本人如今对整件事有何看法等。总体来说,本书涵盖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差不多有46 年之久。这段时间不仅对巴菲特个人,对支撑巴菲特成功的美国经济来说也是相当重要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看到了财富增长的“本质”和“规律”,而非仅仅是一些“技巧”或“秘诀”。我一直对投资抱有某种神秘感,觉得那是一个少数人才能掌握的领域。但这本书用一种极其朴素却又深刻的方式,揭示了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智慧,让我觉得,原来如此简单,却又如此强大。书中的“能力圈”理论,是我最受触动的点之一。过去,我常常因为听到别人说某个投资很赚钱,就盲目跟风,结果往往是碰壁。这本书教会我,要认清自己的认知边界,只做自己真正理解的事情。就像芒格所说的,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比了解自己知道的东西更重要。这种“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玩耍”的原则,让我觉得投资变得更可行、也更安全。其次,我对书中关于“长期主义”的阐述深感认同。在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能够坚持长期持有优质资产,忽略短期的市场波动,是多么难能可贵。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巴菲特被称为“股神”,他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几十年的耐心和坚持,让复利的魔力发挥到极致。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时间的价值,也让我愿意去付出耐心,去等待属于我的回报。此外,书中对“人性弱点”的洞察,也让我受益匪浅。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做出理性的决策。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的亏损并非市场不好,而是自己内心的冲动在作祟。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认识和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明白,投资的成功,更在于思维的成熟和品格的塑造,而非纯粹的技巧。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成功”的定义,尤其是在财富积累方面。我一直以为,要想在投资领域取得成功,必须掌握大量复杂的金融知识,要时刻关注市场的风吹草动。但这本书却告诉我,最重要的,其实是你的“思维方式”和“人生哲学”。作者用极具启发性的语言,分享了两位投资大师的智慧,他们不是在教你“招式”,而是在教你“内功”。我被书中关于“能力圈”的讲解深深打动。过去,我常常因为听到某个“热门”的投资机会,就贸然冲进去,结果往往是损失惨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局限性,专注于自己真正理解和擅长的领域,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就像芒格所说的,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比了解自己知道的事情更重要。书中还强调了“长期主义”的力量。在如今这个追求“速成”和“捷径”的时代,坚持长期持有优质资产,等待价值的实现,是多么需要定力和毅力。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巴菲特能够成为股神,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日积月累的耐心和坚持。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贪婪”和“恐惧”这些情绪,它们是如何影响我的投资决策的。学会识别并控制这些情绪,保持冷静和理性,是投资成功的基石。这本书让我不再将投资看作是一场与市场的“战争”,而是变成了一种与自我、与时间的“对话”。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财富,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震撼,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回荡。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智慧的火花,一点点点亮了我对财富的认知。我一直以为,投资就是研究公司财报,分析股票走势,结果却发现,这本书的核心在于“思维模式”的重塑。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巴菲特和芒格那些“非主流”的投资哲学,但恰恰是这些“非主流”,才让他们在众多投资者中脱颖而出。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价值投资”的阐述,它不是简单地寻找便宜的股票,而是要理解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以合理甚至低廉的价格买入,然后长期持有。这种“不看短期价格波动,只看长期价值增长”的理念,彻底颠覆了我过去那种追涨杀跌的短视行为。书里提到的“护城河”概念,让我明白了什么样的公司才真正具备持续的竞争优势。识别出那些拥有强大“护城河”的公司,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宝藏,它们能够抵御住市场上的各种风浪,实现稳健的增长。而且,书中还非常细致地分析了“情绪”在投资中的作用。恐惧和贪婪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学会控制情绪,才能做出理性的决策。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在市场恐慌时卖出,在市场狂热时追高的冲动,这些都是情绪在作祟。这本书教会我,要学会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观察市场,而不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投资成功,是建立在深刻的理解和极强的自律之上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投资,更是关于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稳定和宁静。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财富增长,源于“深刻的理解”和“极强的自律”,而非仅仅是“市场的预测”或“技术的操作”。我一直以来对投资都有一种“神秘感”,觉得那是需要极高智商和专业知识才能参与的游戏。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朴实却又饱含智慧的方式,揭示了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哲学,让我觉得,原来投资的本质,远比我想象的要简单,却又更为深刻。书中关于“能力圈”的讲解,对我来说,简直是“当头棒喝”。我过去常常因为听到某个“热门”的投资方向,就冲进去,结果往往是“追涨杀跌”,损失惨重。这本书让我明白,诚实地评估自己的认知边界,只投资于自己真正理解的领域,是多么重要的“第一课”。就像芒格所说的,“了解你真正了解的东西,并坚持在你了解的范围内行动。”这种“少即是多”的原则,让我觉得投资变得更加可行,也更加安全。其次,我对书中关于“长期主义”的观点深感认同。在这个追求“快速回报”的时代,能够坚持长期持有优质资产,并耐心地等待价值的实现,是多么需要定力和毅力。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巴菲特能够成为“股神”,他的成功并非来自一夜暴富,而是通过几十年的坚持和复利的累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时间的巨大力量,也让我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等待属于我的那份财富增长。此外,书中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也让我受益匪浅。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在市场波动时是如何失控的,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应对情绪的有效方法。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投资指南,更是一本人生的哲学书,它教会我如何更清晰地思考,如何更理性地决策,如何更从容地面对生活。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之前总觉得投资是件很“高大上”的事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敏锐的市场嗅觉。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投资的本质,在于“理解”和“耐心”。作者用非常清晰的逻辑,阐述了巴菲特和芒格的核心投资理念,其中关于“能力圈”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之所以投资失败,并不是因为我运气不好,而是因为我涉足了我不了解的领域。这本书教会我,要诚实地评估自己的知识边界,并专注于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寻找投资机会。就像芒格说的,投资的秘诀不是要有多高的智商,而是要有良好的性情,并能做出理性的判断。书中关于“价值投资”的阐述,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寻找便宜的股票,更是要理解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以合理的价格买入,然后长期持有。这种“用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并耐心等待其成长”的理念,让我告别了过去那种追逐短期利润的浮躁心态。我开始懂得,真正的财富增长,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而且,这本书还深刻地剖析了“人性弱点”在投资中的影响。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在市场波动时是如何失控的,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应对情绪的有效方法。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明白,投资的成功,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智慧和品格的体现。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我一直觉得投资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活”,需要大量的金融知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极为朴实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两位传奇投资者的核心智慧,而这些智慧,更多地体现在“思维方式”和“人生哲学”上。书中关于“能力圈”的论述,让我醍醐灌顶。我过去常常因为听信“小道消息”或盲目跟风而亏损,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认知局限,只在自己真正理解的领域进行投资,是多么重要。就像芒格所言,“认识你自己”,并严格地在你的能力圈内行动,才是避免犯大错的关键。这种“少即是多”的哲学,让我对投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我对书中对“长期主义”的推崇深以为然。在这个信息爆炸、追求快速回报的时代,能够保持耐心,坚持长期持有优质资产,并等待其价值的充分实现,是多么宝贵的品质。我开始明白,巴菲特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复利的积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时间的巨大力量,也让我愿意付出更长远的眼光去规划我的投资。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让我对自己在投资中的情绪波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学会识别并控制它们,才能做出更理性的决策。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的亏损并非市场本身的问题,而是我自己情绪失控的结果。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投资中的盲点和不足。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投资指南,更是一本人生的哲学书,它教会我如何更清晰地思考,如何更理性地决策,如何更从容地面对生活。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启示,与其说是关于“如何投资”,不如说是关于“如何思考”。我一直以来都对投资抱有一种“技术化”的认知,认为成功依赖于对市场数据的分析和预测。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朴素却又深刻的方式,展现了两位传奇投资者的核心智慧,而这些智慧,更多地体现在“思维模式”和“人生哲学”上。书中关于“能力圈”的阐述,让我茅塞顿开。我过去常常因为听到别人说某个投资很赚钱,就盲目跟风,结果往往是碰壁。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诚实地评估自己的知识边界,并专注于在自己真正理解的领域内寻找投资机会,是多么重要。就像芒格所说的,“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比了解自己知道的事情更重要。”这种“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玩耍”的原则,让我觉得投资变得更易于掌握,也更安全。此外,我对书中对“长期主义”的推崇深以为然。在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能够坚持长期持有优质资产,并等待其价值的充分实现,是多么宝贵的品质。我开始理解,巴菲特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日积月累的耐心和坚持,让复利的魔力发挥到极致。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时间的价值,也让我愿意付出更多的耐心,去等待属于我的回报。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让我对自己在投资中的情绪波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学会识别并控制它们,才能做出更理性的决策。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的亏损并非市场本身的问题,而是我自己内心冲动的表现。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投资中的盲点和不足,也为我提供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思维的重塑,让我对财富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曾经认为,投资就是研究各种数据,预测市场走向,试图抓住每一次“涨停”的机会。但这本书却告诉我,真正的投资智慧,在于“理解”和“耐心”。作者用极其生动的语言,分享了两位投资巨匠的人生哲学和投资理念,让我意识到,他们成功的关键,并非是发现了什么“秘密公式”,而是他们拥有了一种更为深刻的“认知”。书中关于“能力圈”的讲解,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过去常常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者被“市场情绪”所裹挟,而做出不明智的投资决策。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诚实地认识自己的局限性,只投资于自己真正理解的领域,是多么重要的“第一步”。就像芒格所说的,“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就什么都不要做。”这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让我觉得投资变得更加务实和稳健。同时,书中对“长期主义”的强调,也让我受益匪浅。在如今这个追求“快”的时代,能够坚持长期持有优质资产,并耐心地等待价值的实现,是多么难能可贵。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巴菲特能够成为世界首富,他的成功并非来自一夜暴富,而是通过几十年的坚持和复利的累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时间的价值,也让我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等待属于我的那份财富增长。此外,书中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也让我对自己在投资中的情绪波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学会控制它们,才能做出更理性的决策。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的亏损并非市场本身的问题,而是我自己内心冲动的表现。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投资中的盲点和不足,也为我提供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一直认为,投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专业的知识和多年的经验才能掌握。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向我揭示了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智慧,而这些智慧,更多地体现在“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上。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能力圈”的阐述印象深刻。我过去常常因为听到一些“热门”的投资机会,就贸然进入,结果往往是损失惨重。这本书让我明白,诚实地评估自己的知识边界,并专注于在自己真正理解的领域内寻找投资机会,是多么重要。就像芒格所说的,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比了解自己知道的事情更重要。这种“做自己擅长的事”的原则,让我觉得投资变得更易于掌握,也更安全。其次,书中关于“长期主义”的观点,也让我深受启发。在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能够坚持长期持有优质资产,忽略短期的市场波动,是多么需要定力和毅力。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巴菲特能够成为股神,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日积月累的耐心和坚持,让复利的魔力发挥到极致。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时间的价值,也让我愿意付出更多的耐心,去等待属于我的回报。此外,书中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也让我受益匪浅。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在市场波动时是如何失控的,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应对情绪的有效方法。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明白,投资的成功,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智慧和品格的体现。
评分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我财富密码的新视角!我一直觉得投资像是一个黑箱,充满了神秘和不确定性。但自从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投资并不是靠运气,而是有迹可循的。作者用极其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金融概念一一拆解,让我这个理科思维的人也能轻松理解。他没有直接告诉你“买什么股票能赚大钱”,而是教会我如何“思考”,如何像一个聪明的投资者那样去分析和判断。书里提到的“能力圈”概念,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在投资上的盲目和冲动。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亏损,不是因为市场不好,而是因为我们不懂装懂,涉足了自己不了解的领域。这本书就像一个明灯,指引我找到属于自己的“能力圈”,在这个范围内深耕细作,而非四处“捡芝麻”。而且,书中强调的“延迟满足”和“长期主义”,也深深触动了我。在当下这个追求即时回报的社会,坚持长期投资、忽略短期波动,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质。我发现,很多成功的投资者,他们并不是一夜暴富,而是凭借着持续的耐心和坚定的信念,一点一滴积累财富。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复利的魔力”,也让我愿意去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等待属于我的那份回报。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些关于“人性弱点”的分析,比如贪婪和恐惧,它们是如何在投资市场中兴风作浪的。学会认识和控制这些情绪,才是真正实现投资自由的关键。我不再把投资看作是一场与市场的博弈,而是变成了一场与自己内心的对话。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金融投资本身,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和思维方式的指南,让我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