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經典茶具210問
定價:39.9元
作者:徐京紅
齣版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
ISBN:9787109222144
字數:200000
頁碼:16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358
1 曆史上的經典茶具
001 “茶具”早何時見諸文獻
002 現在所說的“茶具”與古代的“茶具”含義一樣嗎
003 茶具作為專門器具何時齣現
004 西漢的茶具是怎樣的
005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茶具有哪些變化
006 隋朝的茶具是怎樣的
007 茶具是從何時起獨立門戶、自成一體的
008 唐代的茶具以何種材質為主
009 陸羽《茶經》中列舉瞭哪些茶具
010 陸羽為什麼推崇越州青瓷茶碗
011 法門寺地宮齣土的唐代宮廷茶具有什麼
012 唐代茶具中重要的器具有哪幾種
013 宋代茶具有哪些變化
014 “十二先生”是什麼
015 宋代飲茶為什麼流行使用黑色的建盞
016 元代茶具有哪些種類
017 明、清時期茶具與宋、元時期茶具有什麼不同
018 明、清時期茶具的種類、材質是怎樣的
019 明、清時期經典的茶具是什麼
020 明清以來的茶壺與之前有什麼不同
021 為什麼說蓋碗是清代特色的茶具
022 什麼是茶洗
023 明代以來的貯茶具有什麼樣式
024 什麼是茶壺桶
025 什麼是茶籝
026 古代還有哪些材質的茶具
027 玉石茶具是什麼時候齣現的
028 漆器茶具有什麼特點
029 锡茶壺是什麼時候齣現的
030 竹木茶具有哪些
031 果殼茶具是用什麼製成的
032 古代陶瓷茶具應如何保養與收藏
2 經典瓷茶具和瓷窯
3 經典紫砂茶具
4 現代茶具
內容提要
現代茶具和唐代、宋代茶具一樣嗎?建盞和天目盞是一迴事嗎?為什麼宋代流行黑釉茶盞,而現在多用白瓷?經典的紫砂壺有哪些款式?茶具怎麼選、怎麼搭、怎麼用?為什麼茶事空間裏還要有書畫、插花和焚香?《經典茶具210問(通曉茶具的前世今生,懂得鑒賞瓷質、紫砂茶具,為好茶選對茶具)》介紹瞭茶具市場上正在流行的經典老茶具,以及日常泡茶常用到的茶具的選購、使用等。
最近,我沉醉於茶的醇厚,而茶具,無疑是品味這醇厚的最佳伴侶。徐京紅主編的《經典茶具210問》,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場期待已久的茶會邀請。我非常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如何“品鑒”茶具的奧秘。茶具的“品鑒”,不單單是看它的外形是否美觀,更在於它能否在泡茶的過程中,真正地提升茶的品質,喚醒茶的內涵。書中是否會詳細講解,如何通過觀察茶具的材質、製作工藝、以及茶湯在其中的錶現,來判斷一件茶具的優劣?例如,一把紫砂壺,我們應該關注它的“砂感”、“透氣性”以及“齣水是否流暢”;而一套瓷器茶具,我們則需要關注它的“釉麵光潔度”、“胎體厚薄”以及“色彩是否均勻”等等。這些細微之處,往往決定瞭茶湯最終呈現齣的口感和風味。此外,我一直對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具有“人情味”的茶具很感興趣。書中是否會講述一些關於茶具的“故事”,比如,某件茶具背後可能蘊含著一段曆史,或者是一位匠人的心血,又或者是一位茶人與之相伴多年的情感寄托?這些故事,能夠讓冰冷的器皿瞬間鮮活起來,讓品茗的過程,更添一份溫馨與感動。
評分隨著對茶的日益喜愛,我發現自己對茶具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它不僅僅是盛放茶湯的容器,更是茶道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徐京紅主編的《經典茶具210問》,這本書名便透露齣一種深度與廣度,讓我充滿瞭期待。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地解答關於“茶具與茶韻”的微妙關係。例如,為什麼有的茶具泡齣來的茶會特彆“甘甜”,有的又會特彆“醇厚”?這背後是否與茶具的材質、結構、甚至溫度保持能力有關?書中是否會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分析不同茶具在衝泡過程中對茶湯內涵物質(如茶多酚、氨基酸等)的釋放和影響?我特彆想瞭解,那些被譽為“能夠提升茶韻”的茶具,究竟具備哪些獨特的品質?此外,對於一些在特定場閤下使用的茶具,比如,在戶外露營時,應該選擇哪種茶具纔既方便攜帶又實用?或者,在商務會將中,應該選擇哪種茶具纔能體現齣尊重和專業?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場景化的應用指南,幫助我們在不同的環境中,選擇最閤適的茶具,讓茶事活動更加得體和圓滿?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茶具的“內在價值”,而不僅僅是錶麵的美觀。
評分近來,我對茶的迷戀逐漸加深,並開始將目光聚焦於那些承載著茶香的器皿——茶具。而徐京紅主編的《經典茶具210問》,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散發著一種厚重與專業的氣息,令我躍躍欲試。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解答關於“茶具的審美與情感連接”的疑問。茶具的美,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麵?是綫條的流暢、色彩的搭配、還是材質的觸感?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茶具鑒賞的“美學框架”,讓我們能夠從更專業的角度去欣賞一件茶具的藝術價值?我希望能夠瞭解,為什麼有些茶具能夠輕易地觸動人心,讓我們在看到它們的第一眼,就産生一種親近感和歸屬感?此外,我一直對那些“老物件”懷有特殊的感情,茶具也不例外。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具有曆史意義的茶具,它們是如何在時光的長河中被保存下來,又承載瞭怎樣的時代記憶?例如,民國時期留下的老茶壺,或是解放初期生産的搪瓷茶杯,它們背後可能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也代錶著一種時代的變遷和文化的傳承。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將對茶具的喜愛,升華為一種對曆史、對文化、對生活的熱愛。
評分我一直堅信,茶具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的實用性,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情趣。徐京紅主編的《經典茶具210問》,這本厚重的書籍,對我來說,就像是一份珍貴的茶文化寶藏。我熱切地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解答關於茶具選購方麵的種種疑惑。比如,對於新手來說,在麵對琳琅滿目的茶具市場時,如何纔能避免“踩坑”,挑選到既適閤自己品飲習慣,又具有一定品質保證的茶具?書中能否提供一些關於不同價位下茶具的選擇建議?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新手入門”的章節,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娓娓道來,告訴我從哪兒開始,需要注意哪些關鍵點。此外,對於一些較為復雜的茶具,例如需要“養”的紫砂壺,或者需要特殊清洗方法的銀質茶具,書中是否會有詳細的“使用說明書”?我希望能夠瞭解,如何纔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茶具的潛力,讓它在我的手中,成為泡齣好茶的得力助手。我也會對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茶具産生濃厚的興趣,比如潮汕的工夫茶具、景德鎮的青花瓷茶具、宜興的紫砂茶具等等,希望書中能對它們的曆史淵源、獨特工藝以及在當地茶文化中的地位進行深入的介紹,讓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中國茶具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評分最近,我開始將品茗作為一種日常的儀式,而茶具,作為這場儀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引起瞭我極大的關注。徐京紅主編的《經典茶具210問》,這本書名就足夠吸引眼球,讓我對書中內容充滿瞭好奇。我非常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茶具的創新與發展”的信息。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茶具的設計是否也在不斷地革新?有哪些新的材質、新的工藝、新的設計理念正在影響著現代茶具的發展?我希望書中能夠介紹一些當代茶具設計師的優秀作品,以及他們是如何將傳統與現代相結閤,創造齣既具實用性又不失藝術性的茶具。例如,一些結閤瞭智能技術的茶具,或者采用環保新材料製作的茶具,它們又將如何影響我們的泡茶體驗?此外,我對於一些“冷門”的茶具也頗感興趣,比如,在某些少數民族地區,他們使用的獨特茶具,或者是一些在特定曆史時期短暫流行的茶具。書中是否會涉及到這些“非主流”的茶具知識,幫助我拓寬視野,瞭解茶具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引領我進入一個更廣闊的茶具世界,發現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評分初捧《經典茶具210問》,心中便湧起一股溫和的好奇。徐京紅主編,這個名字在茶文化圈子裏早已不陌生,她對茶具的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總能輕易撥動人心。我一直對茶具這個領域懷有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自己在知識的海洋中隻是一個徘徊在岸邊的探險者,而這本書,無疑像是一盞指路的明燈,又似一座堅實的碼頭,為我提供瞭抵達知識彼岸的可能。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不同材質茶具(如紫砂、瓷器、玻璃、銀器等)的特性,它們在衝泡不同種類茶葉時所能帶來的味覺和嗅覺上的細微差異。例如,紫砂壺是否真的能“養壺”,養齣的壺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茶湯的韻味?瓷器茶具,尤其是那些釉色溫潤、胎質細膩的,它們在衝泡清雅的綠茶或花香濃鬱的烏龍茶時,是否能更好地展現茶葉的本真香氣,而不是被壺身自身的味道所乾擾?而玻璃茶具,雖然在觀賞性上無可匹敵,它在保溫性上又錶現如何?麵對形形色色的茶具,人們常常會陷入選擇睏難,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選購指南,不僅僅是材質上的區分,還包括造型、大小、壺嘴的齣水流暢度、壺蓋的密閤性等實際使用中的考量,這些細節往往是影響泡茶體驗的關鍵。此外,對於一些曆史悠久、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茶具,書中能否對其進行專業的鑒賞和解讀?瞭解它們的曆史背景、製作工藝以及在茶文化史上的地位,無疑能讓品茗的過程更添一份厚重感和文化底蘊。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有理由相信,那些關於茶具的疑問,那些隱藏在茶香背後的奧秘,都將在字裏行間得到解答,引我更深入地領略茶具之美,品味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評分近期,我癡迷於茶的世界,對於那些承載著茶香的器皿,更是情有獨鍾。徐京紅主編的《經典茶具210問》,這本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係統地介紹各種常見茶具的“最佳搭配”。也就是說,究竟哪些茶具最適閤衝泡綠茶,哪些又最適閤紅茶、烏龍茶、普洱茶,甚至是白茶?這種搭配背後,是否存在著一些科學依據,或者說是曆史傳承下來的經驗法則?我希望書中能夠給齣一些具體的建議,例如,衝泡西湖龍井時,透明的玻璃杯是否比紫砂壺更能展現其清澈的湯色和翠綠的葉底?而衝泡熟普洱時,紫砂壺是否真的能幫助其“化解”掉一些厚重的陳味,使其口感更加醇厚?另外,我一直對茶具的“個性化”改造和DIY很感興趣。書中是否會涉及到一些關於茶具的美學設計理念,甚至是一些簡單的茶具保養和修復的小技巧,讓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對茶具進行一些個性化的處理,使其更具藝術感和生命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能激發我動手實踐的樂趣,讓我成為一個既懂茶,又善於與茶具“交流”的品茗者。
評分最近沉迷於茶的世界,尤其對承載著茶湯靈魂的茶具,産生瞭前所未有的好奇。我常常覺得,好的茶具不僅僅是器皿,更是泡茶人情感的延伸,是茶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徐京紅主編的《經典茶具210問》,光看書名就讓人心生嚮往。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茶具的分類,不隻是簡單的羅列,而是能闡述每種分類的獨特之處,以及它們各自的適用範圍。比如,在衝泡生普洱和熟普洱時,我們應該優先選擇哪種類型的茶具?對於追求極緻口感的愛好者來說,不同品牌、不同窯口的紫砂壺,在泥料、燒結溫度、壺型設計上的差異,會對茶湯産生怎樣的影響?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關於茶具保養的知識,畢竟,一件好的茶具需要悉心照料纔能煥發長久的光彩。如何清洗、如何“養壺”、以及在日常使用中需要注意的禁忌,這些都是我迫切想知道的。另外,我一直對一些國外流行的茶具設計很感興趣,比如日式茶道中的鐵壺、銀壺,或是歐洲下午茶中精美的骨瓷茶具,它們與中國傳統茶具相比,在美學理念、使用習慣以及對茶湯風味的影響上,有哪些異同之處?書中能否提供一些關於這些跨文化茶具的介紹,幫助我拓寬視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茶道精神?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係統、更深入地瞭解茶具的方方麵麵,讓我的每一次品茗,都能升華為一次與器皿、與茶、與文化的深度對話。
評分最近,我開始重新審視我的生活方式,而將品茗融入其中,成為瞭我近期最大的樂趣。然而,麵對傢中各式各樣的茶具,我總覺得有些力不從心,知識的匱乏讓我無法充分發揮它們的潛力。徐京紅主編的《經典茶具210問》,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雪中送炭。我熱切地期盼書中能夠深入講解關於“茶具的清潔與維護”。我知道,茶具的壽命和其呈現齣的狀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日常的保養。但究竟如何正確地清洗不同材質的茶具?例如,紫砂壺的“茶垢”是否真的需要清除?如果清除,又應該使用何種方法?瓷器茶具在長期使用後,是否會因為茶漬而失去原有的光澤?又該如何恢復?對於銀質茶具,如何纔能避免其氧化變黑,保持其閃耀的光彩?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詳細、實操性強的方法,甚至是一些“竅門”,讓我能夠將傢中的茶具,都打理得井井有條,煥發新生。此外,我也會對一些“隱藏”在茶具背後的“大師故事”充滿興趣。書中是否會講述一些著名茶具設計師、或者製壺大師的生平事跡,以及他們創作的代錶性作品?瞭解這些故事,能夠讓我在每一次泡茶時,都感受到一份來自匠人的溫度和情感。
評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發體會到生活中的儀式感所帶來的慰藉,而品茗,無疑是這種儀式感最美好的載體之一。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那一套恰到好處的茶具。《經典茶具210問》,徐京紅主編,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茶具世界的大門。我非常希望書中能夠對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地域的代錶性茶具進行詳細的介紹。比如,宋代點茶所用的茶盞、茶筅,與明清時期工夫茶所用的蓋碗、紫砂壺,它們在造型、材質、使用方式上都有著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曆史演變和文化變遷?我特彆想瞭解,那些曆經歲月洗禮的古董茶具,它們是如何被發現、被修復,又如何重新煥發光彩,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寶貴載體?當然,對於我們普通茶愛好者來說,如何在傢中打造一個舒適且功能齊全的品茗空間,也至關重要。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茶室布置、茶具收納的建議?例如,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裏,既能擺放多樣的茶具,又能保持整潔有序,甚至營造齣一種寜靜緻遠的氛圍?我一直對茶具的“工藝美”充滿敬畏,希望書中能深入挖掘不同材質茶具的製作工藝,例如,紫砂壺的泥料分類、手工拉坯與模具成型之間的區彆,瓷器茶具的釉彩繪製、高溫燒製的技術等等,讓我在欣賞一件茶具時,能夠不僅僅看到它的形,更能理解它的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