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速成围棋(初级篇)(下)》对于行棋和布局的理解较之对死活和对杀更为贫乏。这些概念勉强由老师来补充,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笔者在经营围棋教室时深有体会,由于基础概念的不明确很多具体问题莫衷一是,形成不少混乱,从教育者角度来看实为可叹。任何领域都一样,基础的不足终将导致将来的后劲不足。 黄焰 编著 黄焰,1965年生。9岁学棋,11岁进入山西省体工队。1986年升为五段。1989年首届“中国女子名人战”优选。1994年定居韩国。1998年“宝海杯”世界女流围棋赛亚军。1998年韩国女流国手战亚军。1999年1月获得韩国棋院文化赏“敢斗赏”。1994、1995、1998年靠前、二、五届“宝海杯”世界比赛本选。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棋感?我常常在实战中感觉到自己对棋局的走向缺乏预判,下出的棋子往往显得有些盲目。这本书的“棋感培养”部分,让我觉得眼前一亮。我猜想,书中可能会通过分析大量的实战对局,来帮助读者理解不同局面下的“棋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通过练习来提升这种感觉。例如,是否会讲解一些棋手在关键时刻的直觉判断,以及这些判断是如何建立在深厚的棋理基础上的。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薄棋与厚棋”的论述,这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解释什么是薄棋,什么是厚棋,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缺点,以及在不同的局面下,应该如何处理自己薄棋和对手厚棋的问题,或者如何将自己的厚棋转化为实地,如何利用对手的薄棋进行攻击。如果书中还能穿插一些关于“棋理”的讲解,比如“子效”、“先行与后行”等基本概念的深入剖析,那将是锦上添花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朴实无华,配色也比较传统,给人一种沉稳扎实的感觉,似乎暗示着里面内容的严谨和深度。翻开目录,我看到了诸如“定式与变化”、“死活的初步”、“子效的运用”等章节,这些都是围棋学习中至关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许多初学者容易感到困惑的地方。我尤其期待“定式与变化”这一部分,因为我一直觉得定式是构建棋局框架的关键,但有时候自己下棋时,对定式的理解总是浮于表面,变化也推演不透彻,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更深入的启发,让我能更好地理解不同定式背后的逻辑,以及在实战中如何灵活运用。另外,“死活的初步”也是我一直努力攻克的难关,围棋的胜负往往就在于棋子的生死存亡,如果不能准确判断棋子的死活,很容易在局部战斗中吃亏。这本书的讲解方式和例题的难度设置,如果能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眼位、两眼活棋开始,再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情况,我相信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会非常有帮助。我还会关注书中是否会讲解一些经典的死活棋谱,通过学习这些棋谱,也能更直观地理解死活的原理。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风格给我的感觉是比较严谨的。我猜测它可能不会有过多的花哨的语言,而是注重实用性和知识性。我一直对围棋的“禁着点”和“活棋的要领”这两个概念感到有些模糊,希望这本书能给予我清晰的解释。例如,禁着点究竟是指哪些点?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禁着点?而活棋的要领,是否不仅仅是简单的“两眼活棋”,还包括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则,比如如何最大化棋子的价值,如何避免被对手轻易杀死。我还非常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大局观”的培养。有时候,我在局部战斗中会投入过多的精力,而忽略了棋盘整体的平衡,导致在其他地方出现问题。如果这本书能教我如何在高屋建瓴地审视整个棋盘,如何根据整体局势来做出决策,那么我的围棋水平一定会得到质的飞跃。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可靠的围棋理论和方法。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个关注点就是它的练习题设计。围棋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和复盘。我希望这本书的练习题不仅数量丰富,而且难度设置能够梯度明显,从最简单的基本功练习,到一些需要动脑筋思考的实战性题目,能够覆盖到我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尤其是关于“官子收束”的讲解,这部分在我看来是决定胜负的最后一道关卡,很多时候我会在官子阶段因为计算失误或者处理不当而痛失好局。如果这本书能够系统地讲解官子的计算方法,各种常见官子技巧,以及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冷静的心态,那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还会仔细查看书中是否提供了详细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解析,因为我更看重的是解题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仅仅知道答案。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经典的棋局复盘,分析棋局中的得失,特别是那些在官子阶段出现转折的棋局,我将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当下,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纸张质量相当不错,触感细腻,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觉很舒服,也增加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攻防转换”的章节,感觉这是围棋对弈中一个非常微妙且难以掌握的技巧。很多时候,我会在优势局面下因为不懂得如何转换成胜势而让对手有机可乘,或者在劣势局面下不知道如何通过巧妙的转换来寻找翻盘的机会。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例如如何识别攻防转换的时机,不同局面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以及一些经典的攻防转换的棋例分析。此外,书中关于“布局的思路”的讲解也非常吸引我。我常常觉得自己的布局非常混乱,没有章法,容易陷入被动。如果这本书能从宏观的角度阐述布局的原则,比如如何根据对手的棋风来选择布局,如何处理开局阶段的各种常见变化,以及如何在布局阶段就为中盘战斗打下良好基础,那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福音。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而不是空泛的理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