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观赏草与景观
定价:49.0元
作者:袁小环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38759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观赏草与景观》是植物与景观丛书里的一本。虽是草,观赏草可与花媲美。它们不仅有庞大华丽的花序,也有丰富的叶色。观赏草株形丰满圆整,细长的叶片、轻盈的花序随风飞舞,姿态飘逸,很多品种具有鲜明的季相变化,叶片变为棕、红、紫色,蕴含着自然节律和人生哲理。《观赏草与景观》从众多的观赏草中精选出较有代表性的禾本科、莎草科和其他科属观赏草近百种,做了形态特征、分布习性、繁殖栽培、园林用途、种植参考密度和常见栽培品种等方面的简要描述,同时提供了不同品种的图片,便于设计师配色时参考,还挑选了观赏草在景观应用中的实景,供模拟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袁小环,1975年生,安徽砀山人,2004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工作,现为该中心“园林植物”方向的学科带头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观赏草资源收集、品种培育、逆境生理生态与园林应用管护技术研究,通过审定(认定)观赏草品种10个,获授权实用新型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园林景观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不同植物如何融入景观设计的书籍。《观赏草与景观》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不像那些过于学术化的专业教材,充斥着我难以理解的术语;也不像一些简单的图册,仅仅罗列植物名称和图片。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观赏草的特性与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考框架。 作者在书中不仅仅介绍了各种观赏草的形态特征,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剖析了这些植物在不同设计风格、不同功能空间中的“角色定位”。例如,在营造野趣自然风格的庭院时,应该选择哪些高大的、带有飘逸感的草种;在设计现代简约的公共空间时,又有哪些线条简洁、色彩纯粹的草能够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书中大量的实例分析,配以精美的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草种在实际景观中所能达到的效果,甚至让我开始想象,如果将这些植物运用到我所熟悉的环境中,又会呈现出怎样的景象。这本书教会我,选择观赏草并非随意,而是需要根据整体的设计理念、期望达到的氛围以及环境的实际条件,进行有策略的选择和搭配。
评分翻开《观赏草与景观》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我一直对园林植物有着莫名的喜爱,但往往只停留在对花卉的关注上,对那些看似朴实的草类,总觉得缺乏了解。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意识到,观赏草并非只是背景板,而是能够独立承担起景观“主角”的角色。 书中对各种观赏草的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并茂,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这些植物的“个性”——它们的形态、色彩、质感,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所展现出的生命力。我被书中那些关于“风中的舞蹈”、“光影的魔术”的描述深深吸引。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摄影作品,将观赏草在自然状态下的动态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身边的绿化,发现原来那些曾经被忽略的草类,竟然隐藏着如此丰富的审美潜力。 更让我惊喜的是,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观赏草在实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案例。从大型的公共空间,到私人的庭院花园,作者都给出了详尽的说明和分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如何根据不同的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观赏草,并将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动手实践的兴趣,让我开始对如何改造自己的阳台花园有了新的想法。
评分读完《观赏草与景观》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对“自然”的理解被大大拓宽了。我一直以为,景观设计主要依赖于花卉、乔木等“显眼”的植物。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那些看似平凡的观赏草,其实才是塑造景观“灵魂”的关键。 作者在书中对于各种观赏草的描述,生动而富有画面感。我仿佛能够看到它们在微风中摇曳的身姿,感受到它们叶片上细微的纹理。更重要的是,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对植物形态的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了它们在不同季节、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这种对植物“生命力”的细致捕捉,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观赏草在不同风格的景观设计中的巨大潜力。我看到了它们如何为现代建筑增添一丝温柔,如何为传统园林注入一股野趣,甚至如何为小小的庭院带来开阔的视野。这本书让我明白,景观设计是一门“减法”的艺术,有时候,恰恰是那些看似简单的元素,更能触动人心。它鼓励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发现和运用那些被低估的植物资源,从而创造出更具深度和韵味的空间。
评分我最近买了一本《观赏草与景观》,这本书的装帧非常精美,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读完之后,我发现这本书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和有价值。我一直觉得,观赏草在园林设计中扮演着一种“绿叶”的角色,是衬托花卉和乔木的陪衬。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一认知。 作者在书中非常细致地描绘了各种观赏草的形态特征,从它们纤细的叶片,到它们穗状或羽状的花序,再到它们在不同季节所呈现出的丰富色彩变化,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动态美学”的章节,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来阐述观赏草在风中摇曳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光影的 interplay,为景观增添生机和韵律。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原来这些看似单调的绿色植物,竟然可以如此富有表现力。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观赏草的“单体”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观赏草在“群体”中的应用。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展示了观赏草如何与不同的硬质景观、建筑风格以及其他类型的植物进行搭配,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我看到了它们如何营造出空灵飘逸的田园风光,如何勾勒出简洁现代的城市绿地,甚至如何为小巧的庭院注入别样的生机。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观赏草的选择和运用,是一门精细的艺术,需要对植物的特性、景观的设计理念以及环境的特点有深刻的理解。
评分收到《观赏草与景观》这本书,我简直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我一直对自然景观有着深深的着迷,但总觉得在一些细节上不够深入。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那些“看不见的细节”的好奇。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对于观赏草的描绘,不仅仅是简单的外观介绍,而是深入到了它们的“性格”和“潜能”。 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季相变化”的分析。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来阐述,为什么观赏草在一年四季都能展现出不同的魅力。从春天的嫩绿,到夏日的繁茂,再到秋天的金黄,直至冬天的枯黄,它们都带着一种独特的美感。这让我意识到,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关于“当下”的美,更是关于“时间”的美。通过对观赏草的合理运用,可以创造出充满生命力和变化感的空间。 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案例研究,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貌不惊人的草类,是如何在设计师的手中,成为点亮整个景观的“灵魂”。无论是营造出空灵飘逸的田野风情,还是勾勒出简洁明快的现代都市绿化,观赏草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景观设计,是将植物的特性与人的需求、环境的特点巧妙融合,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空间。
评分我最近刚读完《观赏草与景观》这本书,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对观赏草本身的认识。我一直认为,景观设计是一门非常注重细节的艺术,而这本书恰恰将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书中对于不同观赏草的生长习性、对土壤和光照的需求,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的观赏价值,都有非常详尽的介绍。这些信息对于任何想要在自己的空间中引入观赏草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作者在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植物”这个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了观赏草在不同尺度、不同风格的景观中所扮演的角色。我看到了它们如何与硬质景观(如石材、木材)形成对比,如何与建筑风格相协调,又如何与其他类型的植物(如花卉、灌木)形成丰富的层次和色彩组合。书中关于“季相变化”的章节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作者强调了观赏草在四季中都能展现出不同的美感,从春季的新绿,到夏季的繁盛,再到秋季的金黄,直至冬季的枯黄,它们都能为景观带来独特的韵味。这种对时间维度上的审美考量,让我对景观设计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
评分最近,我入手了一本名为《观赏草与景观》的书,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超我的预期。在此之前,我总觉得观赏草只是花园里的“背景”,是用来填补空隙、衬托花卉的。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这一刻板印象。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将观赏草提升到了景观艺术的“主角”地位。 书中对每一种观赏草的介绍都极尽细致,从它们纤细而富有韧性的叶片,到它们随风摇曳的身姿,再到它们在不同季节所呈现出的丰富色彩变化,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风动之韵”的章节,作者通过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展示了观赏草如何通过其动态的姿态,为静态的景观注入生命力,创造出流动的韵律感,让整个空间都仿佛活了起来。这种对植物“动态美”的深刻挖掘,让我对景观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 更令我赞叹的是,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植物图鉴,更是一本关于“设计哲学”的书。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深入剖析了观赏草在不同风格、不同尺度的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我看到了它们如何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又如何为古典园林增添一抹野趣。书中关于“季相变化”的探讨,更是让我意识到,观赏草不仅仅是夏日的绿色,更是四季皆有其独特魅力。它让我明白,好的景观设计,需要对植物的生命周期有深入的理解,并充分利用其不同时期的美感。
评分坦白说,当我拿起《观赏草与景观》这本书时,我的预期并不高。我以为这只是一本关于各种草类名字和图片的科普读物,可能对我的园林设计知识不会有太大的提升。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作者在书中对于观赏草的描述,不仅仅停留在形态特征上,更深入地挖掘了它们在景观设计中的“功能性”和“艺术性”。我惊喜地发现,原来那些随风摇曳的草,竟然能够通过其独特的质感、色彩和形态,为景观带来如此丰富的层次和变化。书中对于“肌理对比”和“色彩搭配”的详细阐述,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如何运用观赏草来丰富景观的视觉效果。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空间塑造”的章节。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了观赏草如何被用来界定空间、引导视线,甚至创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视觉效果。例如,高大的观赏草可以作为天然的屏障,分隔出不同的功能区域;而低矮的观赏草则可以作为地被植物,柔化硬质景观的线条。这种对观赏草“空间语言”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观赏草不仅仅是植物,更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元素”,它们可以被用来讲述故事,创造氛围,甚至影响人们的情绪。
评分在我看来,《观赏草与景观》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唤醒”读者对身边植物的另一种感知方式。我一直对园林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缺少了什么。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我缺失的正是对观赏草这一庞大而又容易被忽视的植物群体的深入了解。 书中对于各种观赏草的描述,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识别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它们的“灵魂”——它们的生长习性、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它们在景观中所能扮演的独特角色。我惊喜地发现,原来那些在风中轻柔摇曳的草,竟然能够如此巧妙地与坚硬的石材、温润的木材形成对比,又能在色彩斑斓的花卉之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层次的美感。 书中大量的实例分析,配以精美的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观赏草在不同设计风格中的“生命力”。我看到了它们如何为现代建筑增添一丝自然气息,如何为传统园林注入一股野趣之风,甚至如何为狭小的阳台空间带来开阔的视野。这本书让我明白,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形式的堆砌,更是对植物特性及其与环境互动关系的深刻理解。它鼓励我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发现和运用那些被低估的植物资源,从而创造出更具深度和韵味的空间。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观赏草与景观》的书,迫不及待地翻阅了起来。起初,我只是抱着一种对自然界植物的好奇心,想了解一下那些摇曳生姿的草类如何在园林设计中发挥它们独特的作用。然而,这本书所呈现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品种介绍的图鉴,更像是一部关于“风”与“形”的艺术史,将观赏草这种看似平凡的元素,升华为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灵魂。 书中对于不同观赏草的描述,细致入微,仿佛能让我触摸到它们柔软的叶片,感受到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的姿态。我惊叹于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从草的颜色、高度、质感,到它们开花的时间、果实的形态,甚至到它们在不同季节呈现出的不同韵味,都被一一详细地描绘出来。这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草,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变化和美学价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风动美学”的探讨,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阐述了观赏草如何通过其动态的姿态,为静态的景观注入生命力,创造出流动的韵律感,让整个空间都仿佛活了起来。这种将自然元素与艺术表现手法巧妙结合的思路,对我日后的观察和理解,甚至是我自己动手尝试布置小花园,都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灵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