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常春藤传记馆丛书之,由温儒敏先生担任丛书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传主覆盖范围广,和课程教学有呼应,专门为中小学生编写,内容安排上特别注重励志及健全的人格心理引导培养。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位伟大的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忠贞人格和不朽诗篇影响我国两千余年,而且必将继续影响下去。本书从屈原青年时代写起,介绍他如何学习、立志,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年又如何遭逢忧患,被疏流放;晚年又何以不改忧国之心,决然沉江。而二十余篇作品,又分作于何时,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思想,以致让后人铭记不忘。
读完这本《常春藤传记馆系列丛书——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记,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将屈原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伟岸身影,鲜活地展现在我眼前。书的开篇,并没有直接切入屈原的生平事迹,而是花了大量篇幅描绘了那个时代的楚国风貌,从山川地貌到民俗风情,从政治格局到文化思潮,都描绘得细致入微,仿佛让我身临其境。我仿佛看到了屈原出生在那个繁荣而又暗流涌动的时代,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孕育而生的。书中的语言,时而如诗如画,时而又掷地有声,仿佛能感受到屈原笔下那份慷慨激昂,也能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忧愤与无奈。特别是在描写屈原的政治抱负和遭受排挤的经历时,作者的叙述更是充满了感染力,让人不禁为这位正直而又孤独的诗人扼腕叹息。这本书让我对屈原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屈原、端午节、粽子”这样浅显的认知层面,而是深入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一个思想家、一个伟大诗人的多重维度,理解了他为何会在汨罗江投江明志,理解了他那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
评分对于一本传记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能够让读者“认识”书中的人物。而《常春藤传记馆系列丛书——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采取一种俯视的姿态去讲述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而是以一种平等、探讨的姿态,引领读者去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屈原晚年流放生活的描写,那种孤独、凄凉,以及内心深处依旧燃烧着的爱国热情,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对屈原诗歌的细致解读,仿佛能直接听到他内心的呐喊,感受到他眼中噙着的泪水。书的结尾部分,对屈原投江自尽的描绘,并没有简单地以悲情收场,而是升华到了他对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以及他如何成为后世无数爱国者心中的楷模。这种将人物的个体命运与民族精神相结合的写法,让我觉得非常震撼,也让我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肃然起敬。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角度非常独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屈原的生平事迹,而是试图从更宏观的视角去解读屈原。作者巧妙地将屈原置于春秋战国时期波诡云谲的政治舞台上,细致地分析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如何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试图力挽狂澜,却最终落得个被流放的悲惨结局。书中的论述,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既有扎实的史料支撑,又不乏作者独到的见解。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屈原简单地塑造成一个完美的英雄,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凡人的挣扎、痛苦和绝望。在那些被流放的岁月里,屈原的内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书中通过对《离骚》、《九歌》等作品的深度解读,仿佛为我揭开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世界。我看到了他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对于自己政治理想破灭的痛苦。这种多层次的刻画,让屈原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也让我对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了更深刻的敬意。这本书不仅仅是了解屈原的入门读物,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关于忠诚、理想与现实的哲学探讨。
评分《常春藤传记馆系列丛书——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是充满了文学性的震撼。作者在处理屈原的生平故事时,大量借鉴了文学创作的手法,使得整本书读起来不像是一本枯燥的历史传记,反而更像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情感丰富的长篇小说。字里行间流淌着诗意,即使是描述政治斗争,也充满了张力,仿佛我能听到战鼓擂响,看到刀光剑影。书中对屈原诗歌的赏析部分尤其精彩,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解释诗歌的意思,更是深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去感受屈原当时的心境,去体味他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我仿佛能跟着作者的引导,一同在《九歌》中感受楚国的神灵祭祀,一同在《离骚》中体会他那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这种将历史人物的生平与他的文学创作紧密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新颖,也极大地增强了我的阅读兴趣。通过这本书,我仿佛重新认识了屈原,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更是一位用生命书写诗歌的殉道者。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展现屈原的政治生涯方面,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启发。我以往对屈原的认识,更多地聚焦在他作为诗人的身份上,但这本书则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剖析他在楚国朝堂上的活动,以及他所提出的政治主张。作者非常细致地梳理了屈原与楚怀王、顷襄王等君主的君臣关系,以及他与其他朝臣之间的权力斗争。读到书中关于屈原“说楚王”的部分,我能感受到他那份矢志不渝的改革决心,以及他对于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虽然最终他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但他所倡导的“美政”,即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以及他对于国家统一的渴望,在那个分裂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书中的分析并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当时政治体制的弊端,以及屈原的政治思想为何在那个环境下难以被采纳。这让我认识到,屈原不仅仅是一位浪漫的诗人,更是一位有远见、有担当的政治家,他的悲剧,某种程度上也是那个时代无法容纳真知灼见的悲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