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

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广东省
  • 定额
  • 园林绿化
  • 工程计价
  • 综合定额
  • 2010版
  • 建设工程
  • 广东
  • 计价依据
  • 工程预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小龙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787802423305
商品编码:20978695090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广东省定额-(2010版)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I S B N:9787802423305
定    价:300.00元
作    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出版时间:2010-03
印刷时间:2010-03
页    数: 页
开    本:16开
出 版  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商品类型:图 书
  内容简介 Content abstract

一、概况

本综合定额是在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建设工程劳动定额》(LD/T75.1-2008)和《广东省园林建筑绿化工程综合定额(2006)》基础上,结合我省设计、施工、招投标的实际情况,根据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设计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编制的。其内容包括绿化种植前期工程、公共绿化种植工程、庭园绿化种植工程、绿化植物成活保养、绿化植物保存保养、二次运输、坡地种植脚手架、施工围栏等共六章1149个子目。其中:

E.1绿化种植前期工程:包括立地条件营造、起挖绿化植物、砍伐绿化植物、运输、假植、行道树打凿树穴调增、绿化灌溉设施安装、土方处理以及机械土等内容,共458个子目。

E.2公共绿化种植工程:包括种植乔木、种植单丛灌木、种植棕榈、种植竹类、种植绿篱、种植露地花卉、种植其他植物、摆设盆花、树木保养,共181个子目。

E.3庭园绿化种植工程:包括种植乔木、种植单丛灌木、种植棕榈、种植竹类、种植绿篱、种植露地花卉、种植其他植物,共141个子目。

E.4绿化植物成活保养:包括单株(单丛)植物成活保养、片植、行植植物成活保养、其他植物成活保养,共93个子目。

E.5绿化植物保存保养:包括单株(单丛)植物保存保养、片植、行植植物保存保养、其他植物保存活保养,共174个子目。

E.6措施工程:本章定额包括二次运输、坡地种植脚手架、施工围栏共102个子目。

二、适用范围

本综合定额适用于全省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园林绿化工程。

三、编制原则

1、定额结构内容符合08规范的要求,满足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需要。

2、采用“量价合一”的表现形式,消耗量体现全省的统一性,保证施工和安全生产的需要。

3、项目划分、计量单位和计算规则三者必须有机统一,简洁明了,便于投标报价、工程价款结算以及单位内部核算与管理。

4、项目的工、料、机消耗量在06计价依据的基础上,结合现行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下实际施工发生的社会平均水平来调整取定,科学理顺量价关系,贴近市场实际。

5、删减因工艺材料落后等因素需要淘汰的项目,完善近年来涌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施工计价项目,利于促进“三新”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

6、调整定额子目水平偏差和不合理部分。

7、补充完善工程各项费用的计价标准。

四、编制依据

本定额主要依据的标准、规范及相关资料有:

1、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2、行业标准《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园林绿化工程)》LD/T75.1~3—2008

3、行业标准《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 82—99

4、广州市技术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440100/T114—2007

5、广州市技术规范《园林种植土》DB440100/T106—2006

6、《广东省园林建筑绿化工程综合定额(2006)》

五、项目设置情况

本综合定额与《广东省园林建筑绿化工程综合定额(2006)》相比,有如下变化:

1、将原定额中很多通过系数调整换算的内容转换成定额子目,由此扩展形成较多的子目。因此,原E.11章1~4节相应提升为四章,即本综合定额中的E.2~E.5章。

2、为使定额子目归类成章,并便于使用,增设了E.1章:绿化种植前期工程,该章包含立地条件营造、迁移绿化植物、砍伐绿化植物、运输、假植、路面打凿树穴调增、绿化灌溉设施安装等7节定额458个子目。

3、原定额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较多超出步距而缺项的情况,往往用插入法补充临时定额子目,本次修编中补充增设了这部分定额子目。如:砍伐乔木的E1-116~E1-117;汽车运乔木的E1-176~E1-183;假植乔木的E1-235~E1-237;

4、原定额有部分类型植物的种植定额缺项,往往使用相近的定额子目,如单干型棕榈种植使用乔木种植定额,丛生型棕榈种植使用灌木种植定额。本次修编中补充增设了这部分定额子目。如: E2-29~E2-58;E3-22~E3-42。

六、定额消耗量的取定

1、人工消耗量的确定

对《广东省园林建筑绿化工程综合定额(2006)》的人工消耗量进行了调整。新增定额子目属于原定额系数调整过来的,也先按同样方法进行了调整,再按原定额规定乘以相应系数调整而成。

2、材料消耗量的确定

个别材料消耗量在原定额相邻子目中递增(递减)无序的,经过编制组严格审查分析后作了理顺调整,如部分种植项目中的水、有机肥和熟耕土消耗量。苗木植物的消耗量根据实际测算数据,相应做了调减,控制在10%以内。

3、机械台班消耗量的确定

个别子目的机械台班消耗量经过编制组严格审查分析后作了适当调整,删除了实际不发生的机械。新增定额子目属于原定额系数调整过来的,其机械台班消耗量按原定额规定乘以相应系数调整而成。

七、定额水平

本次修编的定额水平经过测算,园林绿化定额水平提高了8.07%,造价水平下降了2.75%。

八、有关事项的说明

1、本综合定额采取的施工方法为使用一般工具,手工操作。其中种植穴槽的开挖或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种植穴、槽必须垂直下挖、上口、下底要相等。

2.本综合定额花草树木及其他材料的水平运输使用双轮车或人力,垂直运输使用人力。

3、本综合定额以自来水为施工用水,实际不同时应做调整。

4、种植穴槽的挖掘、树木种植、草坪花卉种植及其他的质量要求按现行的《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树木养护质量要求:

植株树冠丰满、完整、茂盛,骨架均匀,树干挺直,具有一定的遮阴及观赏效果,叶片正常,在正常条件下不黄叶、不焦叶、不卷叶、不落叶。

植株无徒长枝、病虫枝、过密枝、并生枝、交叉枝、下垂枝、枯枝、伤损枝、碰线枝及时抹芽,主干及一级不定芽不超过15cm,对倾斜老树要控制倾斜度,并逐渐扶正。

行道树要有群体特色效果,选用品种、规格相对统一,补植树品种、规格(树高一致、胸径误差≤20%)也应保持一致。

病虫害控制要求有病虫害控制措施,食叶害虫危害的叶片每株不超过20%,刺吸性害虫危害的叶片每株不超过25%,蛀干性害虫危害的株数在5%以下。

树支撑无断桩、坏桩、桩位扎缚有效。

6、植物、花卉养护要求:

植物、花卉生长势良好,保持树形,目的植物以外的植物应予清除,食叶害虫危害的叶片每株小于15%,刺吸性害虫危害的叶片每株小于30%,蛀干性害虫危害率小于10%;花卉应适时开花,有整体色彩效果。植株生长健壮,花色艳丽,株行距适宜,不露底土。无缺株倒伏,无枯枝残花,无杂草垃圾。

7、草坪养护要求:

草种基本纯正,生长茂盛,有一定厚度,草根不裸露,草坯无明显枯黄和空秃现象,草的高度不得超过8 cm,常绿草高不得超过6 cm,无杂草,护栏等防护设施完好美观,草坪保持整洁,不得有石块,果壳纸屑及其他垃圾。

8、绿篱养护要求:

绿篱内无枯枝残叶,无杂草,整洁无垃圾,植物叶面无陈旧积尘,采用修剪等特殊手法,控制植物高度,植物高度不得影响交通视线和绿篱的造型。

9、定额已考虑了苗木在未封闭的道路或区域内种植时,行人车辆通行所造成的施工降效因素,因此执行时不需再计算交通干扰工程施工降效费。

 

  目录 Contents      

 总说明

第一部分 分部分项工程项目

E.1 绿化种植前期工程

E.2 公共绿化种植工程

E.3 庭园绿化种植工程

E.4 绿化植物成活保养

E.5 绿化植物保存保养

第二部分 措施项目

E.6 措施工程

E.7 安全文明施工费

E.8 措施其他项目

第三部分 其他项目

第四部分 规费

第五部分 税金

附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史》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系统地梳理和阐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自远古时期萌芽,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重要历史阶段,直至近现代演变发展的完整脉络。我们将深入探究不同时代背景下,园林审美观念、造园技艺、空间布局、植物配置、建筑装饰等方面的演变与特色,力求呈现一幅波澜壮阔、异彩纷呈的中国园林艺术画卷。 第一章 溯源与奠基(远古至先秦) 本章追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源头。从史前时期的巢居与穴居,自然环境的初步改造,到夏商周时期贵族狩猎场、神坛祭祀场所的雏形,再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中开始出现规模宏大的离宫别苑,如齐国的灵台、灵沼,楚国的章华台,以及各地兴起的“台”、“观”、“苑”、“囿”等,都蕴含着早期对自然景物的模拟和人工干预的痕迹。重点将分析这一时期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对园林观念的影响,以及早期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的萌芽,为后世园林艺术奠定朴素的自然观和审美基础。我们将考察如《诗经》等古籍中关于早期园囿的零星记载,尝试勾勒出这些早期造园活动的轮廓。 第二章 意境初成(秦汉) 秦汉时期,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园林规模空前,功能也日益丰富。本章将重点介绍秦始皇为彰显皇权而修建的阿房宫、骊山园,以及汉武帝时期规模宏大的上林苑。我们将分析这些皇家园林如何通过象征性的景观设计,体现“海内皆臣,疆土来王”的政治意图。同时,将探讨汉代神仙思想对园林布局的影响,如方山、蓬莱、瀛洲等海上仙山的模拟。还将介绍汉代宫殿建筑与园林的结合,以及早期陵墓园林的兴起。通过对汉代画像石、壁画等出土文物进行解读,试图复原当时园林的风貌。 第三章 魏晋风骨与山水田园(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但士人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发生了深刻变化。本章将深入探讨文人雅士对园林的追求,特别是“竹林七贤”等名士的生活情趣如何体现在园林之中。将重点分析士大夫阶层对园林“寄情山水”、“隐逸避世”的观念,以及“清谈”之风对园林氛围营造的影响。我们将介绍当时一些著名园林,如曹操的铜雀台、司马氏的石虎园,并重点剖析东晋王羲之兰亭的雅集活动及其在园林史上的意义。同时,将考察道教思想对园林的影响,如对“神山”、“洞天”的模拟,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如何为后世园林艺术提供审美范式。 第四章 辉煌的集大成(隋唐)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园林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章将重点介绍隋代杨广修建的大兴城(长安)及其皇家园林,如大明宫、芙蓉园,以及唐代长安、洛阳的皇家园林,如太液池、兴庆宫、大唐芙蓉园等。我们将分析唐代园林在规模、气势、功能上的宏大,以及如何体现“海纳百川”的开放气象。将深入探讨唐代诗歌、绘画对园林艺术的巨大影响,如李白、杜甫的诗歌中对园林景物的描绘,以及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的山水画如何启发造园理念。还将介绍唐代普兴的寺庙园林,以及私家园林开始崭露头角。 第五章 雅逸与写意(宋元) 宋代是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出现了更加精巧、写意的园林风格。本章将重点介绍宋代皇家园林,如东京汴梁的艮岳,以及江南地区发达的私家园林。我们将深入分析宋代文人对园林的雅趣,如对“四景”(春景、夏景、秋景、冬景)的追求,以及“叠石”、“理水”等造园技艺的精进。将重点解读宋代造园专著,如《营造法式》中关于园林部分的记载,以及《营造图》等文献对当时园林设计的指导意义。还将介绍宋代文人画对园林意境营造的影响,如“意境”、“诗情画意”等概念如何在园林设计中得到体现。元代虽然政治上民族融合,但园林艺术在继承宋代基础上,也出现了如大都(北京)皇家园林,以及契丹、女真等民族园林的特色。 第六章 移步换景与意趣无穷(明清)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高峰,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和皇家苑囿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本章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明代园林: 重点介绍明代江南地区兴起的私家园林,如苏州的网师园、留园、拙政园等,分析其“以石为骨,以水为脉”的造园手法,以及“叠石理水”、“花木扶疏”的精湛技艺。将深入探讨明代文人对园林的品评与理论,如计成的《园冶》,及其对后世园林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还将分析明代皇家园林,如北京的北海、中南海的初步规划,以及一些帝王陵寝的园林化。 清代园林: 重点阐述清代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分析其融合南北园林风格,并吸收西方建筑技艺的特点。将详细解读清代皇家园林的功能性,如宫殿、行宫、离宫等复合功能,以及其宏大的规模和奢华的装饰。同时,也将继续深入探讨清代江南私家园林的精致与典雅,如扬州个园、苏州怡园等,分析其在继承明代风格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更具个性的园林艺术。还将介绍清代北方园林的特点,以及满汉文化的融合在园林中的体现。 第七章 走向现代与当代反思 本章将简要回顾中国古典园林在近现代的遭遇,如晚清时期园林遭到破坏,以及民国时期一些园林的改造与保护。重点将放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古典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传统园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进行探讨。将分析当代园林设计如何汲取古典园林的精华,同时融入现代审美与技术。最后,将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进行总结,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贯穿全书的重点: 哲学与美学思想: 深入挖掘不同历史时期哲学思想(如道家、儒家、佛教)与美学观念(如意境、气韵生动、天人合一)如何塑造园林艺术的审美取向。 造园技艺与材料: 详细介绍不同时期叠石、理水、植物配置、建筑构筑等核心造园技艺的发展与演变,并考察园林中所使用的典型材料。 文人阶层与园林: 强调文人雅士在园林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从他们对园林的品味、鉴赏、创作及理论著述中,展现园林的文化内涵。 地域特色与风格演变: 辨析中国不同地域(如江南、北方)园林的风格差异,并梳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 图文并茂与实例分析: 辅以大量的历史图片、复原图、平面示意图,并对经典园林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园林艺术的魅力。 本书期望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史的全面梳理与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一个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情趣与哲学思想的重要窗口,同时也为当代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提供有益的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第一次接触《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是在我刚入行的时候,当时它在我眼中就是一本“天书”,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字,让我感到既敬畏又迷茫。但随着我一点点地学习和实践,我才逐渐体会到它作为一本行业基础定额的价值和意义。 定额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严谨的结构和详尽的内容。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各项工程的“价格”,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工程项目的构成要素,比如施工的工序、所需的人工、机械的消耗、以及材料的用量等等,并为它们设定了相应的计算规则和消耗定额。以种植一棵树为例,定额会细致地列出挖树穴的土方量、所需的有机肥量、种植时所需的各种辅助材料,以及完成这些工序所需的人工小时数。这种精细化的分解,为我们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和成本的核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定额中对于一些特殊工程的处理,也体现了其前瞻性。比如,对于一些高难度或者特殊环境下的施工,定额会提供相应的调整系数或者补充说明。我记得曾经处理过一个在狭窄的院落里进行大树移栽的项目,当时我们就查阅了定额中关于特殊条件下的施工规定,并在综合考虑了现场实际情况后,进行了一定的费用调整。这使得我们在面对复杂项目时,能够有章可循,而不是完全凭借个人经验。 定额还对工程造价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比如直接工程费、间接费用、管理费、利润等等。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工程造价的形成过程,并能在合同谈判中,有理有据地进行沟通。我曾经因为对定额中某个费用的理解不清,而与甲方产生了分歧,但经过查阅定额的解释说明,我成功地化解了争议,这让我更加认识到定额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下的园林绿化工程领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版的定额在很多方面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许多新兴的绿色建筑技术、生态修复理念、以及智慧园林的应用,在定额中几乎没有体现。例如,海绵城市建设中常用的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在定额中都找不到直接的对应项目。 这就导致我们在编制含有这些新技术的工程预算时,不得不进行大量的类比和推算,工作量大且容易产生争议。此外,定额中的部分取费标准,也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当前市场上的实际成本。例如,人工费的构成和取值,在经历了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后,可能已经不再完全适用。 尽管存在这些局限性,《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依然是我在园林造价领域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参考。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理解工程造价的底层逻辑,并且从中学习到如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评分

当我翻开《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时,脑海中浮现的是我对园林工程预算工作的最初记忆。这本厚重的定额,曾经是我手中最得力的助手,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最严谨的语言,为我一一解析着每一个园林工程项目的构成要素以及其背后的价值。 定额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各种工程内容的细致划分。比如,种植一棵树,它不会仅仅告诉你需要多少钱,而是会分解成挖穴、备土、选苗、栽植、培土、支撑、浇灌等等一系列具体的工序,并且为每一道工序都提供了相应的消耗标准。这让我明白,看似简单的种植过程,实际上包含着如此多的细节和工作量。这种精细化的分解,不仅帮助我更准确地计算成本,也让我对整个施工流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还记得,在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工程项目时,比如修建一座景观小品,或者进行场地排水设计,定额里也会提供相应的计算规则和参考依据。虽然有些条文可能显得有些陈旧,但它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框架。我经常会在定额里查找与我们项目类似的内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发挥。这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也是一种职业的必修课。 在定额中,关于材料消耗量的规定,也为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比如,计算草坪的种植量,它会根据草坪的品种和厚度,给出每平方米所需的草种或草皮的用量。这些数据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的测算。有了这些数据,我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时,就能够更加有依据,避免出现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刻发展,2010版的定额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许多新型的环保材料、节能技术、以及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在定额中几乎找不到踪影。例如,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透水砖、雨水收集模块、以及一些新型的景观照明系统,在定额中都缺乏明确的计价标准。 这就意味着,当我们接到包含这些新技术的工程项目时,就不得不依靠经验和市场调研来编制预算,这无疑增加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难度。而且,定额中提供的部分取费标准,可能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市场行情。例如,一些人工费的取值,可能已经偏离了实际的劳动力成本,这使得我们在编制投标报价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论证。 尽管如此,对于初学者而言,《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仍然是学习园林工程造价的必读之作。它所建立的工程计量和计价的体系,仍然是理解和应用后续定额的基础。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分解工程,如何去量化工作,如何去理解成本的构成。

评分

作为一个对园林绿化工程行业有着深入了解的从业者,我深知一本权威的定额对于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对于《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我可以说是有着非常直接和长期的使用经验。在2010年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这本定额无疑是我们手中最重要的一本参考书,它规范了我们对园林工程进行预算编制、成本核算以及合同价格确定的基本依据。 定额在内容编排上,可谓是相当细致。它将园林绿化工程的各个环节,从前期的场地准备、土方工程,到中期的绿化种植、景观构筑,再到后期的养护管理,都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和描述。每一个子目都力求涵盖到实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内容。例如,在绿化种植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种植乔木”,而是会进一步细分到乔木的规格(如胸径、冠幅),以及不同的种植方法(如带土球种植、裸根种植)所对应的定额消耗。这对于我们精确计算人工、材料和机械的投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量化依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定额在一些辅助工程方面也做了比较周全的考虑。比如,在场地清理、临时设施搭建、以及工程相关的测量、试验等费用,也都有相应的条文规定。这使得我们在编制预算时,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到工程的各项成本,避免遗漏。同时,定额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定额人工、机械台班的解释和换算说明,这对于理解定额的编制逻辑,以及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合理调整,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2010版的定额也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例如,在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等新兴领域,定额中并没有直接的对应项目。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大量的类比和推算,才能勉强套用相关的定额。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也容易产生争议。 再比如,在材料价格方面,定额中的基价可能已经无法完全反映当前的实际市场价格。虽然定额本身通常会注明“以市场价格为准”,但基价的参考作用依然重要。如果基价过低,即使市场价格较高,也会影响到我们对成本的初步判断。 另外,一些新型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比如自动化灌溉系统、智能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在2010版的定额中几乎没有体现。这使得我们在应用这些新技术时,往往缺乏明确的计价依据,只能依靠经验和协商来确定价格。 虽然存在这些不足,但作为曾经的行业标准,《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在规范市场、保障工程质量和价格合理性方面,功不可没。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扎实的起点,让我们能够理解工程造价的基本原理,并且从中学习到如何系统地分析和估算工程成本。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活跃在广东园林绿化工程一线的预算员,我手头的工具书可谓是琳琅满目。然而,对于《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我始终持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虽然不乏智慧,但有时候也显得有些固执和陈旧。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2010版的定额在当年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系统地梳理和规范了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的计价体系,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定额中对各项工程内容的划分、计量单位的确定、取费标准的设定,都力求做到科学合理。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学习和应用这本定额时的那种“顿悟感”,仿佛之前模糊不清的成本核算突然有了清晰的脉络。特别是其中关于不同树种、不同规格的苗木的定额消耗量,以及对土方开挖、回填、运输等基础工程的详细规定,都为我们编制预算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然而,时间是检验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距离2010年已经过去了十余年,期间,国家和省里出台了多少新的技术规范、新的施工工艺,有多少新的材料、新的设备进入了市场?园林绿化工程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例如立体绿化、屋顶绿化、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普及,以及智能化灌溉、病虫害智能监测等新技术的应用,这些在2010版的定额中几乎是空白。 因此,在处理一些创新性的、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的工程项目时,这本定额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我们常常需要借助经验、通过类比、甚至自行测算来弥补定额的不足。有时候,为了一个细枝末节的工程项目,我们要在定额中翻来覆去地查找,最终可能也找不到完全对应的条文,不得不依据“其他工程项目”或者“类似工程项目”进行套用,这无疑增加了工作难度,也可能带来一定的争议。 此外,定额中的一些取费标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是否依然能够真实反映工程的实际成本,也值得商榷。比如,人工费的构成和取值,在多年的工资水平上涨后,可能已经无法完全覆盖实际的劳动力成本。而一些材料价格的调整,也需要我们自己根据市场行情进行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定额的“权威性”。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本定额毫无价值。它依然是我们学习和理解园林绿化工程计价基础知识的入门教材。对于一些基础的、经典的工程项目,它提供的计价依据依然是有效且可靠的。例如,对于普通的乔木、灌木的种植,草坪的铺设,以及简单的地形整理等,这本定额的指导作用依然不可替代。 但作为一名需要不断进步的专业人士,我深切期盼着能够有一本更加与时俱进的定额出现。这本定额的更新换代,不仅仅是数字的更新,更应该是理念的更新,技术的更新。它需要能够涵盖当前园林绿化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能够体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 总而言之,《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是一本承载着历史使命的工具书。它记录了特定时期广东园林绿化工程计价的规范与实践,为当时的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新入行的同行,它仍然是学习基础知识的宝贵财富。但对于经验丰富的预算员而言,在应对日益复杂和快速发展的工程项目时,其局限性也愈发凸显。

评分

作为一名在广东地区从事园林绿化工程多年的预算员,我与《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这本书有着不解之缘。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它是我手中最重要的一本“秘籍”,几乎是手不释卷。 定额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园林绿化工程各项内容的细致划分和量化。从场地清理、土方开挖、苗木种植,到草坪铺设、硬质景观、以及后期养护,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地被细化到了具体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消耗定额。例如,在种植乔木时,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种植乔木的费用,还会根据乔木的胸径、冠幅等规格,以及不同的种植方法(如带土球、裸根),给出详细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量。这让我明白,原来一棵树的价值,是由如此多的细节组成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负责一个项目的预算编制,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土方工程。我就是通过仔细研读定额中关于土方工程的章节,学习了如何区分天然密实、机械密实、松散等不同状态的土方体积,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运距来计算土方运输费用。这些知识,不仅帮助我准确地计算了工程量,也让我对工程成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定额中还对一些特殊工程项目提供了参考依据。比如,在处理坡地绿化、滨水景观、或者一些高差较大的场地时,定额中会给出相应的调整系数或者补充说明,这为我们在编制预算时,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和依据。我曾经就因为参考了定额中关于坡地种植的规定,而成功地化解了与甲方在费用问题上的分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绿化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2010版的定额也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许多新兴的工程技术和材料,比如海绵城市建设中常用的透水铺装、雨水收集模块,以及一些新型的生态修复材料等,在定额中都找不到直接的对应项目。这就导致我们在编制含有这些新技术的工程预算时,不得不进行大量的类比和推算,增加了工作难度。 而且,定额中的一些取费标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也可能显得有些滞后。例如,人工费的上涨趋势明显,而定额中的人工费取值可能已经偏低,这使得我们在进行投标报价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论证,以确保报价的合理性和竞争力。 尽管存在这些不足,《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依然是我在园林造价领域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参考。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理解工程造价的底层逻辑,并且从中学习到如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评分

在我接触《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的初期,它在我眼中是标准的“圣经”,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里面包罗万象的条文,让我感觉,只要是园林绿化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在这本定额里得到了规范和解释。 定额最让我惊叹之处,在于它对工程量计算的细致规定。比如,在进行土方工程的计量时,它会详细说明如何区分天然密实、机械密实、松散等不同状态下的土方体积换算系数,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开挖深度和坡度来计算工程量。这让我明白,看似简单的挖土工程,背后却蕴含着如此多的计算规则和精度要求。 同时,定额中对材料的消耗量也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以草坪种植为例,它会根据不同的草种(如马尼拉草、狗牙根等)和不同的种植方式(如撒播、铺草皮),给出每平方米所需的种子或草皮的用量。这些数据,对于我们在编制材料预算,控制材料成本,以及合理安排采购计划,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因为材料用量估算失误,导致项目成本超支,从那以后,我每次都会认真仔细地对照定额中的材料消耗量来核算。 此外,定额中对于一些辅助性的工程项目,也做了比较周全的考虑。比如,工程相关的测量、试验、以及临时用电、用水等费用,都有相应的计价规定。这使得我们在编制预算时,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到工程的各项成本,避免遗漏。我曾经就因为忽略了定额中关于试验费的规定,而导致预算偏低,吃过一次亏。 然而,随着园林绿化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的工程理念的出现,2010版的定额也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例如,在生态护坡、立体绿化、以及一些新型的景观材料应用方面,定额中缺乏直接的对应项目。我们常常需要依靠经验,或者参考其他地区的定额,来弥补这些空白。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也使得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受到影响。 再比如,定额中关于人工费的取值,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可能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的劳动力成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工工资水平不断上涨,定额中的人工费可能已经显得偏低。这使得我们在进行投标报价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论证,以确保报价的合理性和竞争力。 尽管如此,《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仍然是园林工程造价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教材。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工程计价的逻辑框架,教会我们如何去系统地分析工程,如何去量化工作,如何去核算成本。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与《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这本书打交道的人,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伴随了我整个职业生涯的成长。这本书就像一本精密的仪器,为我们描绘出了园林绿化工程计价的蓝图。 定额最让我感到“有用”的地方,在于它对各项工程内容的量化和细致规定。比如,在进行植栽工程的预算时,它会根据树木的规格、种植方式,以及现场的土壤条件,给出非常详细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定额。这让我明白,原来一棵树的价值,不仅仅是它的市场价格,更是它在整个生长周期中所需要的投入。我记得,有一次我负责一个项目的绿化预算,就是严格按照定额中的规定,一项一项地计算,最终得出的结果非常精确,也得到了甲方的认可。 在处理土方工程时,这本定额更是我的“制胜法宝”。它清晰地界定了挖方、填方、运土、弃土的计算规则,以及不同土质、不同运距对应的费用标准。我曾经就因为对照定额中土方工程的计算方法,成功地解决了项目现场的土石方平衡问题,避免了不必要的额外费用。 而且,定额中对于一些辅助性的工程项目,也做了比较周全的考虑。比如,工程相关的测量、试验、以及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搭建等费用,都有相应的计价规定。这使得我们在编制预算时,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到工程的各项成本,避免遗漏。我曾经就因为忽略了定额中关于试验费的规定,而导致预算偏低,吃过一次亏,从那以后,我每次都会仔细地对照定额来核算。 但是,随着园林绿化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2010版的定额也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例如,在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等新兴领域,定额中并没有直接的对应项目。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大量的类比和推算,才能勉强套用相关的定额。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也容易产生争议。 再比如,定额中的一些取费标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可能已经无法完全反映实际的工程成本。例如,人工费的上涨趋势明显,而定额中的人工费取值可能已经偏低,这使得我们在进行投标报价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论证,以确保报价的合理性和竞争力。 尽管如此,《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依然是园林工程造价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教材。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工程计价的逻辑框架,教会我们如何去系统地分析工程,如何去量化工作,如何去核算成本。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的时候,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对园林工程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懵懂。那时候,它在我眼里简直就是一本“圣经”,里面记载着一切关于“多少钱”的奥秘。翻开它,密密麻麻的条文,各种专业术语,一开始看得我头晕眼花。但随着我跟着师傅一点点地学习,一点点地对照着实际项目去理解,我才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分量。 定额里那些对基础工程的描述,比如挖土方、运土方,虽然听起来简单,但里面却藏着大学问。它告诉你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的开挖深度,消耗的工时和机械台班是如何计算的;告诉你苗木的栽植,需要多少人来配合,每道工序的时间怎么控制。我记得有一次,我负责一个项目的苗木采购,师傅就让我去查定额,看不同规格的苗木,种植所需要的定额人工是多少。我当时还觉得奇怪,这跟买苗木有什么关系?后来师傅才解释说,定额人工是构成苗木成本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总报价。 这本定额最让我觉得“实用”的地方,就是它对各类工程项目的细致划分。比如,你做一个喷灌系统,它不会简单地给你一个总价,而是会把管道安装、阀门连接、喷头布置等等都拆解开来,给你明确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相应的定额单价。这让我在做预算的时候,心里有底,知道每一个子目是怎么算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想象。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在坡地上种植,或者在狭窄的空间里施工,定额里也会有相应的调整系数或者补充说明,虽然不多,但总比没有要好。 不过,随着我参与的项目越来越多,我渐渐发现,2010版的定额在很多方面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很多我们现在常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比如透水砖铺装、雨水收集系统、以及一些新型的景观构筑物,在这本定额里几乎找不到对应的项目。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参考其他地区的定额,或者根据经验进行类比。这不仅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也让预算的准确性和说服力打了折扣。 我曾经为了一个项目的生态挡土墙,费了好大的劲。定额里根本没有这么具体的内容,最后我们只能参考一些砌体工程的定额,然后根据实际的施工工艺和材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测算。这个过程非常耗时耗力,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有明确的依据来解释。 还有一个问题是,定额里面的取费标准,在当下这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可能显得有些过于保守。一些人工费、机械费的取值,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可能已经偏低了。这使得我们在编制投标报价时,不得不进行大量的调整,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 尽管如此,我依然认为这本定额对于理解园林绿化工程的计价原理,对于掌握基础的工程计量和计价方法,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一个基石,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只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2010年的水平上,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适应新的变化。

评分

说实话,拿到《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它太厚重了,感觉里面蕴含着无穷的知识。对我一个刚入行的新手来说,这几乎是一本“百科全书”,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条公式,都充满了神秘感。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定额对各项工程内容的划分极其细致,仿佛将整个园林绿化工程分解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单元。比如,种植一棵树,它不会简单地给你一个总价,而是会把挖树穴、备土、选苗、搬运、栽植、扶正、培土、浇水、覆盖等一系列工序都一一列出,并且为每一步都设定了相应的工时、材料消耗量。这种精细化的分解,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成本”的构成,也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看似简单的项目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的劳动和技术。 在处理土方工程时,这本定额更是我的“救星”。它详细地说明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土质、不同的开挖深度、不同的运输距离来计算工程量和费用。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处理一个项目,涉及到大量的土方外运,我就对着定额里的表格,一项一项地核算,最终得出的结果非常准确,也让我赢得了甲方的信任。 我还特别喜欢定额中关于材料消耗量的规定。比如,计算草坪种植时,它会根据草坪的品种和厚度,给出每平方米所需的草种或草皮的用量。这些数据,对于我们进行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以及控制材料成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曾因为对照定额中的材料用量,成功地避免了一次材料浪费,从而为公司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近十年来,园林绿化工程的技术和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比如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以及一些智能化的灌溉系统等,在2010版的定额中几乎找不到对应的项目。这就使得我们在编制含有这些新技术的工程预算时,不得不进行大量的类比和推算,增加了工作难度,也带来了潜在的争议。 此外,定额中一些取费标准,在当下这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也显得有些保守。例如,人工费的构成和取值,在多年的工资水平上涨后,可能已经无法完全覆盖实际的劳动力成本。这就迫使我们在投标报价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论证,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 即便如此,《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依然是我在园林造价领域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参考。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理解工程造价的底层逻辑,并且从中学习到如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评分

作为一个在广东园林绿化工程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的预算员,我与《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这本书可谓是“相爱相杀”。它陪伴了我从青涩到成熟,见证了我职业生涯的许多重要时刻。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本定额在当时为园林绿化工程的计价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和系统的框架。它将工程内容细致地划分,并为每一项子目都提供了相应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消耗定额和综合单价。这使得我在编制预算时,能够有条不紊,并且每一项费用都有理有据。我记得,当我第一次接触到定额中关于“乔木种植”部分的详细分解时,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一棵树的价值,不仅仅是它本身的价格,还包含了它背后所付出的劳动、机械、以及各种辅助材料的成本。 定额中关于土方工程的规定,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它清晰地界定了挖方、填方、运输、回填等各项工程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土质、不同运输距离对应的费用标准。这让我能够准确地估算工程项目的土石方平衡,并为后续的施工组织和成本控制提供依据。我曾经就因为对定额中土方运输费用的理解不透彻,而导致项目成本计算出现偏差,吃过一次亏。 此外,定额中关于绿化工程的综合费率,也是我工作中重要的参考。它涵盖了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直接费用,以及间接费用、管理费、利润等。这些费率的设定,是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测算得出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和合理的计价依据。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近十年来,园林绿化工程领域的技术革新和市场变化,2010版的定额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许多新型的工程技术,比如节水灌溉系统、生态护坡材料、以及一些智能化景观设施等,在定额中都找不到直接的对应项目。这使得我们在编制含有这些新技术的工程预算时,不得不进行大量的类比和推算,增加了工作难度。 再比如,定额中的一些取费标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可能已经无法完全反映实际的工程成本。例如,人工费的上涨趋势明显,而定额中的人工费取值可能已经偏低,这使得我们在进行投标报价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论证。 即便如此,《广东省定额 2010版 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依然是我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书。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理解工程造价的基本原理,并且从中学习到如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