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大的设计减法+没有废弃方案 全套2本 艺术设计类书籍 建筑室内产品平面设计

佐藤大的设计减法+没有废弃方案 全套2本 艺术设计类书籍 建筑室内产品平面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佐藤大 著
图书标签:
  • 设计
  • 佐藤大
  • 减法设计
  • 极简主义
  • 艺术设计
  • 建筑设计
  • 室内设计
  • 产品设计
  • 平面设计
  • 设计灵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环球视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10030
商品编码:2122027129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4-01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本套装共2本:

 1,佐藤大的设计减法 定价68元

 2,佐藤大没有废弃方案 定价58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佐藤大的设计减法/时间塔世界**设计师丛书 博库网 开本: 16开
作者: (日)佐藤大|译者:盛洋 页数:  
定价: 68 出版时间: 2017-04-01
ISBN号: 9787568010030 印刷时间: 2017-04-01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目录: 源于自由的21世纪设计
“筛选”创意的建议
持续设计之美
突破口是“站到椅子上来看”
似颜绘大师的变形术
设计师友人募集中
丁匠的恩惠
肠胃不好的设计师的悲剧
装错了按钮的设计
香蕉和设计的保鲜度
对牛弹琴,强人所难
喜欢甜点的设计师的减法策略
先想“包袱”
巨人设计师的紧凑化作战
材料之美,浓缩之美
体感速度开关术
nendo的历史
近视眼设汁师的复眼术
模棱两可的事物
好设计≠获奖
独立与孤立
甜甜的设计
印尼炒饭之夜
豆芽菜小孩的律动
禁断之刀
小小的不好吗
想在卫生间里发呆
上楼的时候
魔球!设定规则的设计法
就那样叫吧……
哆啦A梦?EVA?高达?
适可而止的美学
帽子的技艺
nendo的办公室
竹子冲击
不擅长方案陈述的理南
学校教不了的事
“兔子”设计师和“乌龟”设计师
粗犷的朋友
带动和被带动
Nozomi小姐和Toube先生
失败,你好
nendo式**化
撞卜好运
“不仅如此”的战略
恐怖的同类相残
品牌的“圣域”
从全世界的卫生间说起
看,不看,忘掉
沟通方式的进化和退化
害怕“双冠工”的人
新博尔的奇迹
“一点点不可思议”的设计
后记
译后记
作者简介

......

精 彩 页:   内容提要: 佐藤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将获奖无数的nendo 的设计理念、创意灵感和推进工作的方法一举公开, 并以插图+注文的形式讲述了nendo背后的点点滴滴 。你会发现,没有哪一本设计书可以这样使你颔首称 赞,又开怀大笑! 无论你是讲究设计方法的设计师,还是喜欢 nendo作品的粉丝,抑或是想了解在**工作的“空 中飞人”背后故事的人士,阅读《佐藤大的设计减法 》,你就可以了解nendo的世界观和设计,以及它为 何在海内外如此广受欢迎和追捧。
    

......

作者简介: 佐藤大 设计师、设计工作室nendo创始人。1977年出生于加拿大,2000年以**名的成绩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理工系建筑,2002年在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完成硕士课程,同年成立设计工作室nendo。2006年,他被Newsweek杂志评为“*受世界尊敬的100位日本人”之一。2007年,其执掌的nendo被评为“备受世界瞩目的日本100家中小企业”之一。曾获得米兰“Design Report特别奖”“JIDA30岁以下设计师竞赛奖”“JCD新人奖”“Good Design奖”等重要设计奖项。其代表作品收藏于纽约现代美术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蓬皮杜文化中心等世界**美术馆。2012年起担任早稻田外聘讲师。


艺术设计之光:探索视觉表达的无限可能 本套精选的艺术设计类书籍,旨在为广大学习者、从业者以及对美学抱有热忱的读者,构建一个广阔而深入的知识体系。我们精选了涵盖多个核心设计领域的权威著作,它们从不同的维度剖析了设计的本质、方法论以及前沿趋势,帮助读者提升审美、优化思维,并最终创作出富有洞察力与影响力的作品。 第一卷:色彩的哲学与实践——深入解析光影与情感的交织 本书聚焦于设计领域中最为基础却又最具表现力的元素——色彩。它并非简单罗列色卡或色彩搭配规则,而是深入探究色彩背后的心理学、文化意涵及其在不同媒介中的物理特性。 一、色彩的心理学基础与文化语境: 我们将详细阐述不同波长的光如何作用于人眼和大脑,引发特定的情绪反应。例如,暖色调如何激发活力与食欲,冷色调如何引导沉静与专业。更进一步,本书将跨越地域和历史,对比分析红色在东方文化中的吉祥寓意与在西方文化中作为警示或激情的象征。读者将学习如何根据目标受众和项目背景,精准调动色彩的无声语言。 二、数字化时代的高级色彩管理: 在平面设计、网页UI/UX以及数字媒体领域,色彩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本书提供了从CMYK到RGB,再到Lab色彩空间的专业转换策略。特别关注了广色域(Wide Gamut)显示技术的进步对设计流程的影响,并教授如何通过ICC Profile管理,确保设计在不同设备和输出媒介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此外,针对当下流行的“暗黑模式”和“沉浸式”用户体验,我们提供了针对性的低亮度、高对比度色彩方案设计指南。 三、动态色彩叙事: 色彩在动态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探讨了动画、视频和交互界面中色彩的过渡、闪烁与渐变如何构建时间轴上的叙事节奏。涵盖了“色彩分离”(Color Separation)技术在动态图形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运动来增强色彩的感知深度和空间感。 第二卷:结构的力量——建筑、空间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本卷将目光投向实体与空间构建,深入探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结构逻辑、材料美学以及人居环境的心理学影响。 一、结构美学与工程学的融合: 设计并非凭空想象,它必须扎根于可实现的结构之上。本书剖析了从古典柱式到现代悬挑结构的发展脉络,重点分析了当代建筑师如何利用新型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碳纤维复合材料)挑战传统结构极限。读者将理解结构逻辑如何直接转化为视觉张力——例如,自由曲面屋顶所蕴含的结构计算美感。 二、空间叙事与场所精神的营造: 空间是人活动的容器,更是情感发生的场域。本书借用现象学视角,探讨“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构建。内容包括:如何通过限定视线、控制光线进入角度、布局流线来引导访客的情绪体验;不同尺度(宏大广场到私密阅读角)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我们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材料的肌理、温度和声音反射特性,共同编织出具有记忆点的空间叙事。 三、室内设计的细部逻辑与人体工程学: 室内设计是连接宏大建筑意图与日常生活的桥梁。本卷深入到家具、照明和饰面的选择。重点讲解了如何将复杂的人体测量学数据转化为舒适、高效的工作站或居住环境。从材料的耐用性、维护成本到可持续性考量,本书提供了从概念草图到施工图深化的一套严谨流程,强调细部处理(如踢脚线的高度、开关的触感)对整体品质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卷:产品思维——从概念到工业化生产的桥梁 聚焦于工业设计和产品开发流程,本卷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可制造性与市场适应性之间的平衡。 一、设计的价值链分析: 优秀的产品设计始于对用户痛点(Pain Points)的深刻洞察,而非仅仅是美学修饰。本书将引导读者进行严谨的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建立“用户旅程地图”(User Journey Mapping)。内容涵盖如何通过快速原型制作(Rapid Prototyping)技术,如3D打印,迭代验证设计概念的可行性与用户体验。 二、材料科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和成本。本卷深入探讨了传统材料(如金属、木材)的现代加工技术,并前瞻性地介绍了智能材料、自修复聚合物以及生物基塑料在消费电子和家居产品中的前沿应用。读者将学会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和环保要求,制定最佳的材料策略。 三、设计语言与品牌一致性: 一个成功的产品系列需要统一的“设计语言”。本书解释了如何建立一套跨越不同产品线的视觉规范,确保无论产品形态如何变化,其核心美学特征(如圆角的曲率、纹理的处理方式)都能体现出一致的品牌 DNA。同时,探讨了如何使产品在复杂的技术集成下,依然保持界面(UI)和实体形态的简洁与直观。 第四卷:信息可视化与媒介转型——平面设计的演进 本卷聚焦于如何有效地传达复杂信息,并探讨了平面设计在数字和互动媒介中的新边界。 一、信息架构与数据叙事: 优秀的图表设计不仅要美观,更要“诚实”。本书教授如何根据数据类型(层级、关系、分布)选择最合适的图表类型,并深入剖析了如何避免因视觉误导而产生的“数据谎言”。涵盖了动态信息图表(Motion Infographics)的设计原则,强调在时间轴上保持信息清晰度的策略。 二、排版的张力与可读性: 字体和版式是平面设计的骨架。本书超越了基础的字距、行距调整,探讨了如何运用不同字重的组合、文字块的几何对齐来创造视觉节奏和层次感。特别关注了在小屏幕设备上,如何通过响应式排版(Responsive Typography)确保远距离或快速浏览时的信息获取效率。 三、跨媒介的视觉整合: 在品牌推广中,视觉元素需要在海报、社交媒体、AR/VR体验中无缝切换。本卷探讨了如何建立一套灵活的视觉资产系统,确保品牌图形符号(Logomark)、插画风格和动态效果在不同分辨率和交互情境下都能保持高度辨识度和情感连接。 通过这四卷系统的学习,读者将建立起一个全面、立体的设计认知框架,无论未来专注于建筑的宏大叙事,还是专注于产品界面的微小互动,都能以更为深刻和富有策略性的视角,去面对和解决设计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干净、克制的排版,几乎就是内容最好的预演。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吸引的是那种材质感,纸张的触感很舒服,能感受到印刷的用心。翻开内页,立刻就能感受到佐藤大那种“少即是多”的哲学。他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少做”,而是深入剖析了“少”背后的思考过程。比如,在产品设计案例中,他如何通过去除不必要的元素,反而让产品的核心功能和美学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本书的图文比例掌握得非常好,既有详尽的设计草图和逻辑推演,也有最终成品的精致照片,让人可以非常直观地理解“减法”是如何在实践中落地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材料选择的考量,他似乎总能找到最能体现本质的材料,而不是去追求华而不实的装饰,这对于我们做室内设计的朋友来说,简直是宝贵的经验。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设计”这个词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再局限于视觉的呈现,而是更关注背后的逻辑和意图。

评分

我以前总觉得“没有废弃方案”听起来有点夸张,好像是说设计师的工作流程里都是完美的,但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才明白,佐藤大的“没有废弃方案”不是指每个方案都好到可以直接用,而是指每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即便是看起来“失败”的尝试,也都是有价值的积累。他把设计过程像解剖一样层层剥开,展示了从最初的头脑风暴到最终定稿的全景图。特别是他对于“为什么放弃A方案”的解释,比直接展示B方案更引人入胜。这种坦诚和深入的剖析,对于很多新手设计师来说,简直是打破了对“完美设计”的迷思。我记得书中有一个案例是关于一个公共空间的设计,他展示了十几个不同的流线布局,每一个都有其合理性,但最终选择的那个,是因为它在满足所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创造了一种“意外的惊喜感”。这种对流程的透明度,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本说教的书,而是在偷看一位大师的工作日志,非常受启发。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结构非常巧妙,它不是线性的叙事,而是像一个思维导图,各个章节之间相互呼应,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减法哲学体系”。我最喜欢它对“信息密度”的处理。在平面设计和品牌标识的案例中,佐藤大展示了如何用极少的元素,去承载丰富的信息和情感。这要求读者必须集中注意力去捕捉那些微妙的对比、间距和比例关系。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那些只有两三种颜色的标识设计,它们的力量感和持久性,远超那些色彩斑斓却转瞬即逝的作品。这对我日常工作中处理复杂信息传递的场景很有帮助,教会我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用留白和克制来赢得关注。这本书的深度,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慢慢消化,它不是那种快速翻阅就能吸收的快餐读物,更像是一本可以长期置于案头的工具书。

评分

作为一名建筑专业出身的设计师,我对书中关于空间尺度的讨论特别感兴趣。佐藤大在描述空间体验时,那种对人性尺度的精准拿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似乎总能找到那个最微妙的平衡点,让空间既宏大又不失亲切感。书中有一段关于光影运用的讨论,他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对自然光在不同时间段对材质影响的描述,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光”本身也是一种“减法”的媒介,它能消除不必要的实体感,赋予空间呼吸。我尝试将书中的一些关于“去除冗余支撑”的理念应用到我手头的一个小型改造项目中,结果空间感立刻得到了释放,视觉上的负担减轻了许多。这本书的实践指导意义非常强,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直接指向了具体的设计决策。

评分

整套书的装帧和排版本身就是一种对“设计减法”的实践和致敬。纸张的厚度、墨水的饱和度,乃至字体的选用,都透露着一种审慎和精确。尤其是“没有废弃方案”那本,它不像一本标准的设计手册,更像是一本哲学论著。它探讨的不是“做什么”,而是“如何思考”。书中对“迭代”和“收敛”过程的描述,让我这个习惯于快速出图的设计师开始放慢脚步,重新审视每一个环节的必要性。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急于求成,恰恰是因为害怕“浪费”时间在看似无效的探索上,但佐藤大证明了,那些看似无效的探索,才是通往真正简洁和深刻的必经之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改变了我们对“努力”的定义,不再是堆砌工作量,而是提升思考的质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