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3 中信出版社

怪诞行为学3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丹·艾瑞里 著
图书标签:
  • 行为心理学
  • 怪诞心理
  • 社会心理学
  • 认知偏差
  • 决策学
  • 影响力
  • 营销
  • 行为经济学
  • 人类行为
  • 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80972
商品编码:22062137675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3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非理性的你
图文并茂 风趣幽默
场景式解决有关理性与非理性的实际问题
《纽约客》漫画作者威廉?赫斐利
《华尔街日报》的专栏“Ask Ariely”(艾瑞里问答)谈及的话题包括:购物、开车、当志愿者、同事关系、冒险、恋爱与婚姻、社交网络、健康与、投资与欺骗、幸福与预期、日常生活与交友、价格与价值等



  前一版广受好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黑天鹅》作者塔勒布、经济学家梁小民联袂推荐;长踞《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网站畅销书排行榜;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为“行为经济学”做出突出贡献的理查德·塞勒,这本书正是对“行为经济学”通俗易懂的解读,帮助你在了解了自己的非理性之后,做出理性的决策。


  在震荡多变的股市中,如何保持平静,抑或不做出冲动的投资决策?
  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戒烟?
  能给人类的灵魂定价吗?
  花几千美元买一块劳力士手表是理性的决策吗?
  这一次,行为经济学家艾瑞里与《纽约客》漫画作者赫斐利联手,将他在《华尔街日报》的专栏“Ask Ariely”(艾瑞里问答)加以补充和提炼,创作出这本图文并茂、风趣幽默的《怪诞行为学3:非理性的你》。
  “Ask Ariely”专栏谈及的话题包括:购物、开车、当志愿者、同事关系、冒险、恋爱与婚姻、社交网络、健康与、投资与欺骗、幸福与预期、日常生活与交友、价格与价值等。艾瑞里和赫斐用他们犀利的洞察力和幽默诙谐的图文,帮助我们应对我们所遇到的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挑战。
  阅读这本书,你会捧腹大笑,也会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你会学到针对各种日常生活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


引 言 / VII
义务的升级 / 001
说“不”的艺术与快乐 / 002
对奈飞公司的不满 / 005
节食和自我控制 / 008
被遗忘的债务和被免除的债务 / 011
婚姻和经济模型 / 013
社交网络和社会规范 / 016
昂贵的猫屎咖啡 / 019
结婚戒指带来的烦恼 / 022
遭到排斥的检举者 / 025
延长美好时光的方法 / 027
在嘈杂的环境中约会的好处 / 029
如何做出理性的决策? / 032
大蒜的“神奇”作用 / 034
寻求他人帮助的策略 / 035
解决家庭矛盾的两个建议 / 038
在公共浴室中找出被使用次数少的隔间 / 041
娱乐新闻为什么广受欢迎? / 043
结婚的意义 / 045
边跑步边思考可行吗? / 048
如何快乐地工作? / 049
多重任务处理的艺术 / 052
增加亲子之间交流的方法 / 054
一个不可思议但有趣的迷信行为 / 056
多多赞美他人 / 058
要让他人看到你付出的努力 / 060
航班延误与人性的弱点 / 062
高级轿车与信号 / 064
着装与时尚 / 067
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世界 / 069
谁是适合我的结婚对象? / 072
离婚率的高低 / 074
理财顾问的佣金 / 077
关于正义和与松鼠分享食物 / 079
人际交往和互联网 / 081
恋爱约会与职场招聘 / 083
非理性的行为与理性的决策 / 086
预期的力量 / 088
消除内心的不安 / 091
让人称心如意的礼物 / 092
先吃哪一个三明治? / 095
抱怨的积极力量 / 098
房产拍卖和疯狂的报价 / 101
考试和祖父母的去世 / 103
运气是一场数字游戏 / 105
不翼而飞的袜子和怪诞心理学 / 107
慈善捐助可以提升幸福感 / 109
跑车和中年人 / 112
提供骗人服务的网站 / 114
让人懊恼的早餐时间 / 117
如何消磨晚上的时光? / 119
应不应该要孩子 / 122
婚姻与银行账户 / 125
葡萄酒的战场 / 128
交通拥堵和利他主义 / 131
寻找停车位的烦恼 / 134
抛硬币做决策 / 138
垃圾和狗屎 / 140
戒烟的佳办法 / 145
职业选择所面临的风险 / 146
非理性决策的危害 / 148
帮助人们攒够退休金 / 149
主动纠正错误的美德 / 150
度假期间我们会更诚实吗? / 151
如何选择付账的方法? / 154
办公用品和一枚25 美分的硬币 / 157
没时间工作却有时间运动 / 159
增强记忆力的秘诀 / 162
书和有声读物的异同 / 165
人的灵魂和帕斯卡赌注 / 168
葡萄酒的价格 / 170
课程和教师的搭配艺术 / 173
如何抵挡美食的诱惑? / 176
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解决方案 / 179
改掉浪费时间的坏习惯 / 180
自助餐的投资回报率 / 182
如何问对问题? / 185
自由意志和甜甜圈 / 188
一年之中乐观的日子 / 189
股票投资与冲动性决策 / 190
通勤与居住地点的选择 / 193
乘坐烘干机去参加婚礼 / 196
升职带来的成就感 / 198
心理距离和移情作用 / 201
要不要改变现状? / 203
知识的诅咒 / 208
自欺欺人的解释 / 211
老鼠的性命与市场 / 213
学着让自己放松 / 215
男性的诚实度 / 217
男人和穿高跟鞋的女人 / 218
积极信号和消极信号 / 219
讨厌的纳税日 / 221
所谓的“服务” / 224
体育比赛的过程与结果 / 225
致 谢 / 229



  【美】丹·艾瑞里(Dan Ariely),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同时也在该校经济学院、医学院等担任教职,获得过心理学博士及商学博士学位。他的文章经常发表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等知名媒体上。
  他写作了一系列畅销书,包括《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怪诞行为学3:非理性的你》《怪诞行为学4:诚实的真相》等。



  下面这件事听起来可能比较合理:我具有观察与反思人类本性的能力,其根源在于我受到的伤害及其后续影响——被撕裂的少年时代,身体烧伤面积约70%的三级灼伤,将近三年的住院生活,每天遭受的巨大疼痛,反复遭遇的医疗系统失职,以及让我在大多数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的大面积伤疤。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这样就比较合理了),使得我可以更好地观察生活,也促使我开始研究社会科学。
  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并不认为我受到的伤害是值得的,因为没有人能够合理地解释这些巨大的疼痛和痛苦。然而,伤害带给我的复杂感受、住院生活以及会伴随我一生的大面积伤疤和残疾,却成为我观察生活的“显微镜”。通过这一视角,我能够观察到人类的诸多痛苦。我曾经见过一些人,他们驾驭痛苦并终战胜了痛苦;我也曾见过一些人,他们终在痛苦面前低头认输。我曾体验过各种不同的医疗手段,接触过稀奇古怪的人际关系。在医院的病床上,我可以观察到周围人的正常生活,可以思考人类的习惯性行为,以及他们做出种种行为的原因。
  由于我身上的伤疤、身体上的疼痛、那些看起来有些奇怪的医疗矫形支架,以及把我从头到脚裹起来的弹力绷带,在我出院之前,那种与正常生活隔绝的感受一直存在。当我重回现实生活时,我的视角变得开阔了,把一些更为稀松平常的活动纳入其中,包括购物、开车、做志愿者、与同事交往、冒险、打架,以及做出未经大脑思考的行为等。当然,还有一点,我察觉到了影响爱情生活的那种令人迷惑不解的关系。
  带着这一视角,我开始研究心理学。很快,我的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活就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了。我想起了那些减缓疼痛的安慰剂,于是开展实验来更好地了解关于疼痛治疗的预期效果;我想起了住院期间听到的一些坏消息,于是努力想要弄清楚如何以佳方式向病人告知坏消息,以及其他一些与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相关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于自己的决定和周围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得越来越多。这一切发生在大约25年之前,从那以后,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尽可能地了解人类本性这一问题上,重点关注人类在哪些方面容易犯错,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进我们的决定、我们的行为,从而优化终的结果。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撰写有关这些问题的学术论文。之后,我开始以一种更加口语化、更少使用专业术语的写作方式撰写一些文章。可能是因为我曾详细地写过我的研究如何源自我个人的痛苦经历,许多人开始与我分享他们个人的艰难经历。有时候,他们非常好奇,想知道社会科学对于他们棘手的个人经历会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但通常这些问题都是关于他们自己面临的挑战和做出的决定。
  在我尽可能多地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其中有些问题是具有普适性的。于是,2012年,在征得提问者的同意之后,我开始通过我在《华尔街日报》上的专栏“艾瑞里问答”公开回答一些更为宽泛的问题。现在,你手里的这本书就包括了来自该专栏的一些经过编辑和补充的回复,另外还包括一些之前没有在媒体上出现过的问答。为重要的一点是,本书还配有天才插画作家威廉·赫斐利的精美漫画。我认为这些漫画辅助、加深、提升了我的回复。
  姑且不论我本人的解释能力如何,本书的建议是否宝贵、准确或者有用呢?书在你的手中,我相信你自会评判。
  丹·艾瑞里


《理解人性的奇异之处:行为经济学新视野》 内容简介: 我们常常认为自己是理性动物,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然而,现实却一次次地揭示出人类行为的复杂性与非理性。本书并非探讨那些已经耳熟能详的心理学或行为经济学经典理论,而是深入挖掘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那些令人惊奇、有时甚至是荒谬的认知偏差和决策怪圈。 《理解人性的奇异之处:行为经济学新视野》旨在带领读者穿越传统的经济学象牙塔,直面人类心智在面对不确定性、风险和群体压力时的真实反应。本书聚焦于一系列新兴的、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它们挑战了“理性人”模型的根基,并为我们理解自身行为提供了一套更为精细和现实的工具。 第一部分:感知陷阱与信息扭曲 人类的感知系统并非一台精准的摄像机,而是一个不断进行“猜测”和“修补”的处理器。本部分首先探讨了“锚定效应”的深度变体——“信息锚定”如何在我们获取新知识时悄无声息地设定起我们判断的初始基准。我们会深入分析,为什么一个无关紧要的初始数字,能够持续性地影响我们对市场价格、时间估值乃至个人能力的判断,即使我们理性上已经知道其谬误。 接着,本书剖析了“确认偏误的生态学”。我们不仅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构建信息环境来主动规避反对意见。这不再是简单的选择性阅读,而是一种“认知景观的自我塑造”。通过对社交媒体算法反馈回路的研究,本书展示了这种自我强化的循环如何导致群体极化和对现实的系统性误判。我们如何“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东西,以及这种相信如何反过来定义我们的世界观,成为本书的重点探讨对象。 此外,“稀缺性错觉与即时满足的陷阱”被提升到新的高度。稀缺性并不仅仅关乎数量有限,更关乎“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背景。我们如何被设计精良的界面和推送机制所捕获,使得大脑将短暂的、高频的刺激误判为长期具有高价值的“资源”,从而牺牲更深层次的规划与成就。 第二部分:情感的量化与风险的重塑 传统决策理论通常将情感视为干扰项,但本书认为,情感是决策系统高效运转不可或缺的“捷径”。我们着重研究了“后悔的预先体验”如何驱动我们做出看似不合理的选择——比如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微小尴尬或遗憾,而选择了一条成本更高的路径。我们量化了这种“避免后悔的成本”,并揭示了它在保险购买、职业选择乃至亲密关系维护中的作用。 风险的评估也远非统计学的简单计算。本书探讨了“叙事性风险偏好”。当风险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形式出现时(例如,一个关于失败的个人故事),它在心理上的权重会远超干巴巴的概率数字。我们如何更容易地接受一个高风险但“值得纪念”的投资失败,却对一个低风险但“平庸无奇”的稳定收益感到不满,这揭示了人类对“故事价值”的内在偏好。 第三部分:社会比较的隐形枷锁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但我们的比较机制往往是失真和非线性的。本书深入探讨了“相对剥夺感的异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比较的对象不再是邻居或同事,而是全球范围内经过精心筛选的“最佳版本”。这种比较不仅制造了焦虑,更重要的是,它扭曲了我们对“足够好”的定义。我们将详细分析,为什么在普遍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相对的“不幸感”反而可能加剧。 此外,“群体身份认同与认知失调的共谋”是理解现代社会冲突的关键。当一个决策与我们所属群体的核心身份发生冲突时,我们很少会修正决策,而是倾向于为自己的立场寻找更极端的辩护理由,即便这些理由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本书分析了这种“为了归属感而牺牲真理”的行为模式,并探讨了如何通过解构群体边界来促进更开放的思维。 第四部分:设计有缺陷的世界与道德的弹性 最后,本书转向环境设计对行为的塑造。我们生活在一个被“默认选项”和“摩擦力设计”精心构造的世界里。本书强调了“选择架构师”在引导行为中的强大力量,并以极具批判性的视角审视了商业和公共政策设计中,如何利用我们的已知弱点来引导消费或服从。 同时,“道德豁免权的心理机制”也被提了出来。我们如何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进行合理化,以及这种合理化是如何随着决策链条的延长而变得越来越容易。本书揭示了,个体在面对复杂的组织和系统性问题时,如何通过分散责任和使用模糊语言来维持自身的“道德自我感”。 结论:迈向有缺陷的理性 《理解人性的奇异之处:行为经济学新视野》最终的目的是:不是要消除我们的非理性,因为那是我们心智结构的一部分。而是要教会读者如何识别那些最常诱导我们做出次优选择的“认知陷阱”,如何设计出能够容忍人性弱点的系统,并最终,以一种更宽容和更清醒的态度,理解我们和我们周围那些不可预测的邻居们。这是一场关于如何更好地与自己这个复杂、矛盾且充满惊喜的“不完美决策者”共存的深入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读《怪诞行为学3》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冒险。书中涉及的“公平性”议题,让我颇有感触。我们似乎总是倾向于追求一种“公平”的交易,即使这意味着我们自己也会有所损失,也无法接受对方占了便宜。作者通过一些经典的经济学实验,如“最后通牒博弈”,清晰地展示了人类在追求公平上的非理性。这让我开始反思,在人际关系和商业谈判中,我们对“公平”的定义是否过于绝对?有时候,过度的执着于所谓的公平,反而会破坏整体的利益。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去解读那些我们习以为常,但深究起来却充满矛盾的行为。它让我更加理解人性的复杂,也更加包容自己和他人那些“怪诞”的特质。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关于自我认识的启迪。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时,显得格外巧妙。我一直以为人类的行为逻辑是相对清晰和可预测的,但《怪诞行为学3》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认知。书中关于“损失规避”的阐述,就让我大开眼界。我们似乎对损失的厌恶感,远超对同等收益的喜悦感。这意味着,为了避免一项微小的损失,我们可能会做出一些看似不明智的决策,比如宁愿承受更大的风险,也不愿意承担必然的损失。作者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场景,比如对优惠券的舍不得,或者对已经投入的时间和金钱不愿意轻易放弃,来佐证这一观点。读到这里,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一些“固执”和“不舍”,是不是也受到了这种“损失规避”心理的影响?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行为背后那些不那么光鲜亮丽,却又真实存在的“怪诞”之处。它带来的思考是深刻的,并且能够引发自我反省。

评分

这次阅读的体验,与我以往接触的许多心理学书籍截然不同。《怪诞行为学3》的语言风格非常轻松幽默,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你穿越人类行为的奇幻世界。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社会规范”的探讨,它揭示了我们在群体中是如何被他人行为所影响的。无论是从小到大的随大流,还是在陌生环境中模仿他人的行为,都体现了社会规范的强大力量。作者举例,比如酒店里提示“请重复使用毛巾”,远比单纯强调环保要有效得多,因为这暗示了“其他人都在这样做”。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我对身边的环境和人际互动有了新的理解。它不只是告诉我们“我们这样做”,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做”,以及“我们该如何运用这些洞察去优化自己的行为”。

评分

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全部读完,但已经能够感受到它带来的那种独特的“怪诞”魅力。我一直对人类那些看起来不那么理性、甚至有些出乎意料的行为模式感到着迷,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份好奇心。作者在开篇就抛出了几个引人深思的实验,比如关于“免费”的诱惑,为什么人们会对免费的东西趋之若鹜,即使它并非必需品,甚至会因为免费而做出不理智的消费决策。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一些消费习惯,是不是也曾掉入过类似的“免费陷阱”?书中深入浅出的讲解,配合那些生动的案例,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扇小窗,让我得以窥见隐藏在日常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我尤其喜欢它并非只是单纯地罗列现象,而是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探究精神,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它不像是枯燥的学术论文,反而更像是一场与作者的智慧对话,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去了解更多关于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那些“怪诞”但真实存在的行为。

评分

初读《怪诞行为学3》,便被其中颠覆认知的观点深深吸引。作者善于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切入,却能层层剥茧,揭示出深藏不露的心理学原理。例如,关于“锚定效应”的讨论,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购物时对价格的敏感度,以及商家如何利用这一点来影响我们的判断。书中通过几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生动地展现了第一个出现的价格,无论多么随意,都可能成为后续决策的“锚”。这不仅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商品定价看似离谱,却依然能卖得出去,也让我警惕了自己在面对信息时,是否轻易被外界的“锚”所左右。阅读的过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理“侦探”游戏,跟随作者的逻辑,一步步解开人类行为的谜团。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更是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实践的洞察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好地理解他人。这种知识的实用性,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也让这本书充满了阅读的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