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定价:45.00元
作者:(美)约瑟夫?熊彼特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99-01-01
ISBN:97871000271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于1942-年在纽约和伦敦出版,是熊彼特生前发表的后一部著作。这部著作“是把几乎40年来我对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大量思考、观察和研究写成一本易读读物的努力的结果”。 全书分为五篇:《马克思的学说》,《资本主义能存在下去吗?》,《社会主义行得通吗?》,《社会主义与民主》,《各社会主义政党史略》。1947年的第二版增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一章;1950年的第三版又增加了著者逝世前不久(1949年12月)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提出的一篇演讲论文:《大步进入社会主义》。此书出版后,曾受到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热烈赞扬,但同时也遭到有些资产阶级学者的反对。几乎和著者的另一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一样,被译成多种文字,1946年译成了德文和西班牙文出版,著者逝世后又译成了法、意、日文出版。正由于此书适应着当代资产阶级的需要,所以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曾广为流行。现在,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出版,供我国学术界研究评论之用,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目录
导论
初版序言(1942)
第二版序言(1946)
第三版序言(1949)
大步进入社会主义
篇 马克思的学说
前言
章 先知马克思
第二章 社会学家马克思
第三章 经济学家马克思
第四章 导师马克思
第二篇 资本主义能存在下去吗
前言
第五章 总产量的增加率
第六章 似乎例题的资本主义
第七章 创造性毁灭的过程
第八章 垄断的做法
第九章 禁猎期
第十章 投资机会的消失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文化
第十二章 倒塌中的围墙
Ⅰ.企业家职能的过时
Ⅱ.保护层的毁坏
Ⅲ.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结构的毁坏
第十三章 日益增长的敌意
Ⅰ.资本主义的社会气氛
Ⅱ.知识分子的社会学
第十四章 解体
第三篇 社会主义行得通吗?
第十五章 准备行动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蓝图
第十七章 几种蓝图比较
Ⅰ.前言
Ⅱ.讨论比较效率
Ⅲ.社会主义蓝图优越的理由
第十八章 人的因素
一个警告
Ⅰ.论据的历史相对性
Ⅱ.关于神人和天使长
Ⅲ.官僚机构管理问题
Ⅳ.节约和纪律
Ⅴ.社会主义中的性纪律;俄国的教训
第十九章 过渡
Ⅰ.识别两个不同的问题
Ⅱ.成熟状态下的社会主义化
Ⅲ.不成熟状态下的社会主义化
Ⅳ.立法前的社会主义政策;英国的事例
第四篇 社会主义与民主
第二十章 问题的背景
Ⅰ.无产阶级
Ⅱ.社会主义政党的记录
Ⅲ.一次心理实验
Ⅳ.探索定义
第二十一章 民主政治的古典学说
Ⅰ.共同福利和人民意志
Ⅱ.人民意志和个人意志
Ⅲ.政治中的人性
Ⅳ.古典学说存在的理由
第二十二章 民主的另一个理论
Ⅰ.竞争政治领导权
Ⅱ.应用的原则
第二十三章 结论
Ⅰ.上文分析的几点含义
Ⅱ.民主方法成功的条件
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
第五篇 各社会主义政党史略
前言
第二十四章 未成年期
第二十五章 马克思面对的形势
第二十六章 从1875年到1914年
Ⅰ.英国的发展和费边主义精神
Ⅱ.一方面是瑞典另一方面是俄罗斯
Ⅲ.美国的社会主义团体
Ⅳ.法国的状况;工团主义分析
Ⅴ.德国党和修正主义;奥地利社会主义者
Ⅵ.第二国际
第二十七章 从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Ⅰ.“大叛变”
Ⅱ.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社会主义政党前途的影响
Ⅲ.主义和俄国成份
Ⅳ.管理资本主义?
Ⅴ.当前的战争和社会主义政党的未来
第二十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统治世界的是很少的一点儿智慧
Ⅰ.英国和正统社会主义
Ⅱ.美国的经济可能性
Ⅲ.俄国帝国主义和主义
人名译名对照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捧此书时,我曾担心其篇幅和学术性会让人望而却步,但实际阅读体验却远超预期。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放慢速度,细致入微地剖析某个关键概念的起源与发展,时而又加快节奏,将宏大的历史转折点一气呵成地展现出来。它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导游,牵着读者的手,穿越复杂的理论迷宫,最终抵达清晰的彼岸。我特别喜欢那种在看似平淡的经济学讨论中,突然蹦出几句充满洞察力的哲学思辨,瞬间提升了整本书的层次。它教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分析复杂世界的思维框架。如果你厌倦了碎片化的信息和浅尝辄止的观点,这本书绝对能提供一次深度的、沉浸式的智力探险。那种读完后感觉自己“变重了”的充实感,是难以言喻的宝贵体验。
评分与其说这是一本理论著作,不如说它是一份关于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详尽诊断报告。我被书中对“组织惰性”和“制度刚性”的分析深深吸引。作者仿佛能预见到某些社会实验的必然结局,因为他清晰地揭示了隐藏在各种治理结构背后的基本人性假设和资源配置逻辑。读完它,你会有一种强烈的“去魅”感,那些曾经神圣不可侵犯的经济原则,在作者的冷静审视下,显露出它们同样是历史的产物,是可以被挑战和重新设计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你提供了一个高地,让你能够俯瞰整个社会运作的全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泥泞的局部细节中纠缠。那种掌控全局的视角,让后续阅读任何相关新闻或报告时,都多了一层穿透表象的滤镜。
评分这本书对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对“效率”和“自由”这对孪生概念的解构。作者没有落入二元对立的陷阱,而是细致地描绘了在追求极致效率的过程中,社会结构会如何自然地催生出新的权力中心和不平等现象。阅读过程中,我忍不住会联想到当前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经济和社会议题,很多看似突发的事件,在这本书的框架下,都找到了其历史和制度上的根源。作者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它不是那种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精确、有力,如同老式机械发出的稳定轰鸣声,每一下都推动着论点的进展。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用心去跟随作者的思绪跨越不同的学科领域,回报是远超付出的深度理解。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文笔带着一种古典的庄重感,但其思想内核却极其锐利和现代。它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当代社会许多被粉饰太平的假象。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消化完其中关于“理性选择”与“集体行动困境”的章节,作者对于个体行为如何汇聚成宏观趋势的论证,逻辑链条严密到几乎无可辩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简单地将任何一种社会形态贴上“好”或“坏”的标签,而是着重于探讨它们各自的内在矛盾和自我解体的倾向。这种中立而深刻的学术态度,使得全书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它迫使读者跳出预设立场,去真正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现代政治经济学根源的求知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座里程碑式的存在,其洞察力穿越时空的限制,至今仍旧闪耀着光芒。
评分这本大部头读起来真是酣畅淋漓,作者的分析功力深厚得令人叹为观止。它并非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论述,而是充满了对人类社会运作核心机制的深刻洞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不同经济体制演变脉络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史诗般的宏大视角,仿佛能看到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在追求效率与公平之间的永恒拉锯战。书中的案例剖析极其扎实,从早期工商业的发展到现代跨国公司的崛起,每一步都像是精密计算过的棋局,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对历史细节的把握。读完之后,我对“市场”和“国家”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完全被重塑了,它们不再是抽象的标签,而是鲜活地展现在我面前,带着各自的逻辑和内在的张力。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阅读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时刻。那种对权力结构如何渗透并塑造经济基础的描绘,尤其发人深省,让你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日常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