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孫中山文選
定價:39.80元
作者:孫中山
齣版社:九州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10811364
字數:320000
頁碼:35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40kg
編輯推薦
國內**本集中收錄孫中山遺囑所論四大著作,《孫中山文選》盡現總理政治思想遺教。
內容提要
《孫中山文選》主要由孫中山先生遺囑所論及的四大著作《三民主義》、《建國方略》、《建國大綱》、《次全國代錶大會宣言》以及《五權憲法》等五個部分組成,集中反映瞭孫中山先生的政治思想。
目錄
作者介紹
孫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號日新,改號逸仙,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後遂以中山名,廣東香山(今中山)人。中國近代的民主革命傢,*和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酋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製”。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遺囑“必須喚起民眾,及聯閤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在哲學上,提齣“知難行易”說,批判“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保守思想。
《孫中山文選:三民主義、建國方略、五權憲法精華版》中的“建國方略”部分,給我留下瞭最為宏大的視野和無比振奮的想象空間。孫中山先生描繪的中國未來藍圖,並非空中樓閣,而是基於他對當時中國國情的深刻洞察和對西方國傢發展經驗的藉鑒。他提齣的“中國革命的第一個目標是造成一個新國傢”,並且要“建設一個文明富強的國傢”,這種宏大的目標設定本身就極具鼓舞人心之力。書中關於“實業發展”的規劃,從交通、工業、農業等多個維度,勾勒齣瞭一個全麵發展、自給自足的現代化中國的輪廓。特彆是他對鐵路、航運、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可以說是抓住瞭國傢發展的命脈。我特彆注意到,他提到瞭“改良農業”,這在當時以農業為主的中國尤為重要,不僅僅是技術的提升,更是要實現“耕者有其田”,將土地的收益真正惠及農民,這與民生主義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他對“普及教育”的強調,更是看到瞭人纔對於國傢建設的關鍵性作用,指齣“教育是國傢發達之本”。整章讀下來,雖然有些設想在技術和實施層麵可能存在時代的局限性,但其所蘊含的“強國富民”的初心和“敢想敢乾”的精神,以及對國傢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至今仍是激勵我們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
評分這次閱讀《孫中山文選:三民主義、建國方略、五權憲法精華版》的過程中,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瞭孫中山先生作為一位革命傢和思想傢的深刻洞察力與遠見卓識。書中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充滿瞭對中國未來發展道路的深切憂慮和不懈探索。我尤其被書中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為天下蒼生謀福祉”的博大情懷所打動。他反復強調“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這種將個人命運與國傢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的精神,是何等可貴!讀到他關於“民權主義”的論述,瞭解到他並非簡單照搬西方的民主製度,而是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提齣瞭“國民會議”、“直接民權”等一係列富有中國特色的主張,這讓我看到瞭他在理論創新上的不懈追求。他對“革命”的理解,不僅僅是推翻舊政權,更是要建立一個全新的、能夠保障人民權利、促進國傢發展的社會。書中對於“民族主義”的闡述,不僅是對外爭國權的呼籲,更是強調中華民族的獨立自主和團結統一,這種對民族尊嚴和國傢主權的捍衛,至今仍是我們心中最堅定的信念。
評分這次有幸拜讀瞭《孫中山文選:三民主義、建國方略、五權憲法精華版》,真是醍醐灌頂,仿佛穿越時空與這位偉大的先行者進行瞭一場深刻的對話。書中對於三民主義的闡述,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其“民生主義”的部分。孫中山先生並非僅僅提齣瞭一個抽象的口號,而是深入淺齣地分析瞭當時中國積貧積弱的根源,以及如何通過國傢資本、節製資本、平均地權等具體措施來解決民眾的生計問題。這讓我聯想到當今社會依然存在的貧富差距、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孫中山先生的遠見卓識和對底層民眾的深切關懷,在今天看來依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書中關於“平均地權”的論述,更是提齣瞭“漲價歸公”這一極具創造性的理念,旨在通過土地增值收益的閤理分配,來化解社會矛盾,實現共同富裕。讀到此處,我不禁思考,如果當年這一理念能夠得到徹底實施,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軌跡是否會有所不同?書中對“國傢資本”的設想,強調的是國傢在發展經濟中的引導和主導作用,但同時又警惕其可能帶來的壟斷和腐敗,這種辯證的思考方式,在當下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背景下,依然值得我們深思。總而言之,三民主義的“民生”部分,不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對當下我們如何構建一個更公平、更富裕社會的寶貴啓示。
評分《孫中山文選:三民主義、建國方略、五權憲法精華版》這本書,以其精煉的語言和深刻的見解,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近代中國曆史和政治思想寶庫的大門。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陷入沉思,試圖理解孫中山先生在那個風雲激變的時代,是如何構思齣如此宏偉的藍圖。書中關於“三民主義”的闡釋,將民族、民權、民生三個核心概念緊密結閤,構成瞭一個有機整體,體現瞭他對國傢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係統性思考。我被他對“民權主義”中“民權之上,彆無一切權力”的堅定信念所震撼,這是一種對人民主權的至高無上的尊重。書中對“五權憲法”的論證,更是展現瞭他對於製度設計的智慧,他試圖構建一套能夠避免權力濫用、保障公正的政治框架。而“建國方略”則是一份充滿活力的行動綱領,勾勒齣中國現代化的宏偉願景。閤上書本,我感受到的是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以及對一位偉大先驅思想的敬畏。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文獻,更是激發我們思考當下、展望未來的思想源泉。
評分《孫中山文選:三民主義、建國方略、五權憲法精華版》中的“五權憲法”部分,以其獨特的理論體係和精巧的設計,讓我對政治製度的探索有瞭全新的認識。孫中山先生將中國的傳統政治智慧與西方的三權分立理論相結閤,創造性地提齣瞭“五權分立”的構想,即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種權力相互製衡。這種設計,我認為最顯著的特點在於其“考試權”和“監察權”的獨立設置。在當時,官場的腐敗和選拔機製的不健全是阻礙國傢發展的重要因素,而“考試權”的設立,意圖通過公平公正的考試選拔人纔,為國傢輸送源源不斷的優秀建設者。而“監察權”的獨立,則旨在監督政府官員,防止濫用職權和腐敗,這對於維護政治清明、保障人民利益至關重要。雖然五權憲法最終未能在中國大陸完全實現,但其蘊含的對權力製約和監督的深刻思考,以及對人纔選拔和政治廉潔的重視,都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政治遺産。它提供瞭一種不同於西方模式的政治製度構建思路,體現瞭東方政治智慧的獨特魅力,也讓我們反思,如何纔能建立一個真正高效、廉潔、負責任的政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