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合集(一) 65.00元
建筑工程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合集(二) 99.00元
建筑工程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合集(三) 129.00元
建筑工程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合集(一)
目录
1 岩土工程勘察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T/CECS-CBIMU3-2017
2 建筑基坑设计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T/CECS-CBIMU4-2017
3 地基基础设计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T/CECS-CBIMU5-2017
4 地基工程监理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T/CECS-CBIMU6-2017
建筑工程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合集(二)
目录
1 混凝土结构设计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T/CECS-CBIMU 7-2017
2 钢结构设计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T/CECS-CBIMU 8-2017
3 砌体结构设计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T/CECS-CBIMU9-2017
建筑工程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合集(三)
目录
1 给排水设计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T/CECS-CBIMU10-2017
2 暖通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T/CECS-CBIMU11-2017
3 电气设计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T/CECS-CBIMU12-2017
4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T/CECS-CBIMU13-2017
《建筑工程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合集(一)~(三)》的第三卷,以其对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的精准梳理和权威解读,为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作为国内P-BIM领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这些标准往往是理解和应用P-BIM技术的关键。书中并没有将这些标准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例如对各标准中关于模型精度要求、信息编码体系、数据传递格式、以及各阶段应用要点的详细阐述。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常见问题,对标准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指导。例如,在设计阶段,如何依据标准来构建信息丰富的BIM模型;在施工阶段,如何利用BIM模型和信息交换标准来进行进度管理、成本控制和质量检查;在运维阶段,如何将BIM模型与相关标准对接,实现高效的资产管理。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些标准在推动建筑工程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建筑工程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合集(一)~(三)》这本书,真是一本集大成之作。其涵盖的P-BIM软件功能之广泛,信息交换标准之全面,以及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对于信息交换标准的解读,书中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详细阐述了这些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例如在数据集成、模型协同、信息共享等方面。这对于我这样一名在多个项目协同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非常有启发性。通过阅读此书,我不仅对P-BIM技术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标准真正地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程质量,最终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评分不得不说,《建筑工程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合集(一)~(三)》的第二卷,在信息交换标准的梳理上,堪称我近期阅读过的最权威、最全面的资料。作者在这一卷中,对目前国内建筑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各类信息交换标准,进行了极其深入和细致的解读。无论是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的标准体系,还是ODF(Open Data Format)以及其他一些行业内形成的通用数据模型,书中都给出了清晰的定义、发展历程、核心要素和应用场景。更重要的是,作者不仅仅是罗列标准,而是着重讲解了这些标准在P-BIM软件中的具体实现方式,例如如何通过IFC格式导出和导入模型,如何确保不同软件间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在实际项目协调过程中,如何根据标准来解决可能出现的数据兼容性问题。这对于我这样在项目协调中经常需要处理跨软件、跨平台信息流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让我对信息交换的“语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P-BIM技术在全生命周期内的互联互通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次有幸拜读了《建筑工程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合集(一)~(三)》,真是一次令人大开眼界的学习之旅。从第一卷开始,我就被书中系统、严谨的P-BIM软件功能介绍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剖析了各类P-BIM软件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核心功能模块,例如协同设计、碰撞检测、可视化漫游、工程量统计等等,并且配以详实的案例分析,让我得以直观地理解这些功能的落地应用。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模型信息的精细化管理部分,书中对不同构件的属性信息、材料信息、施工信息等是如何在P-BIM软件中进行构建、关联和更新的,讲解得条理清晰,让我对BIM模型不再仅仅停留在几何形状的认识,而是能够深入到其承载的丰富数据内涵。对于我这样一名初入BIM领域的从业者来说,这部分内容无疑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能够更有方向性地去探索和学习。
评分在阅读《建筑工程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合集(一)~(三)》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其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作者在介绍P-BIM软件功能时,不仅仅停留在对现有技术的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功能如何赋能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从设计优化、施工模拟,到造价精算、风险预控,再到后期的运营维护。例如,书中对碰撞检测功能的详细分析,不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而是进一步探讨了如何通过BIM技术和信息交换标准来提前规避潜在的冲突,从而显著降低返工率和工程成本。对于我这样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来说,这种贴合实际需求的分析,让我对P-BIM技术的价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未来建筑工程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