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谚语辞海
:368.00元
作者:马建东 温端政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32647637
字数:3049000
页码:1525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收古今谚语58000余条,涵盖丰富,是谚语词典中的巨无霸。也是国家“十三五出版项目”《语海》的前期产品。
内容提要
本书收古今谚语59200余条。主条选用常见的形式,副条用“也作”表示。副条的首字与主条相同的,不另立目;首字和主条不同的副条另立目。语目中有难字或易读错的字,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主条释义一般含“分注”和“通释”两项。先分注后通释。
1.“分注”解释语目中的疑难字、词;如无疑难字、词,则从略。
2.“通释”解释语目的整体意义。有引申义、比喻义的,重点说明引申义或比喻义。不止一个义项的,加以说明。有出处或典故的,适当引例和说明。另立目的副条不再释义,注明“见‘×××’(主条)”。 语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查检方便。
目录
作者介绍
温端政,语言学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和语汇。曾任山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中国辞书学会理事、山西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西省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主编了《中国俗语大辞典》、《古今俗语集成》、《汉语常用语词典》、《谚海》(联合主编)、《中国歇后语大词典》等较大型的工具书和一些中小型的工具书。
文摘
序言
我原本以为《跨文化交际障碍与应对》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堆砌之作,毕竟涉及到大量的社会学和语言学模型,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案例选择,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书里穿插的那些真实发生的跨国商业谈判、外交冲突案例,分析得入木三分,每一个转折点都对应着不同的文化维度差异,比如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的冲突,时间观念的主从关系等等。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些紧张的会场中,深刻体会到一个微小的误解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危机。书中提供的“文化敏感度提升路径”和“冲突化解工具箱”更是实用性极强,我已经开始将书中的一些框架应用到我日常工作中与海外团队的沟通中,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怎么办”,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对于任何需要与国际人士打交道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必备的“生存指南”。
评分这部《古代音乐理论探源》的作者显然是花了数十年心血在里面,其史料的搜集和整理的严谨程度令人叹服。不同于市面上许多浅尝辄止的普及读物,这本书深入到了先秦时期的“礼乐”观念,细致地考证了“五音”、“十二律”的起源及其在不同朝代的不同演变。作者没有满足于描述性的记载,而是运用了大量的乐器复原图谱和乐谱片段进行比对分析,甚至尝试用现代乐理知识去推演那些失传的古代旋律。我特别喜欢它对“雅乐”与“俗乐”之间张力的探讨,揭示了音乐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所承载的不同文化符号和政治意涵。阅读这本书,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一定的音乐基础,但对于真正热爱中国古代音乐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座金矿。它不仅是音乐史的研究,更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声音世界中投射的深刻洞察,让听觉的艺术变得可以被“看见”和“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我购买的是精装典藏版,米白色的纸张,手感温润细腻,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这样浩繁的篇幅,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封面采用的是仿古的暗纹设计,低调中透着一股书卷气,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让人爱不释手。更值得称赞的是,排版极其讲究,正文与注释的字体、字号都做了精心的区分处理,阅读起来层次分明,效率极高。特别是那些引用的古代文献片段,都用加粗或斜体做了特别处理,逻辑脉络清晰可见。我是一个对书籍物理形态有较高要求的人,很多知识性的书籍往往牺牲了美感,但这本《美学概论新编》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和艺术的审美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这本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每次看到它,都觉得自己的阅读环境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评分我是在一个阴雨连绵的周末,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拿起了这本《十九世纪欧洲文学思潮》。没想到,一旦开始阅读,便无法自拔地沉浸其中,完全忘记了窗外的天气。作者的文笔极其流畅、富有感染力,仿佛在娓娓道来一场思想的盛宴。他没有采用传统的编年史叙述方式,而是巧妙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昂、现实主义的冷峻、自然主义的宿命论,以及象征主义的迷离,编织成一张错综复杂却又逻辑清晰的网。读到关于巴尔扎克如何以“社会病理学家”的身份解剖整个法国的章节时,我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文字的力量竟然可以如此精准和有力。这本书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介绍了那些伟大的作家和作品,更深入剖析了这些思潮背后所根植的社会动荡、科学革命和哲学变革,展现了文学是如何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的,读完后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都被拓宽了许多。
评分初捧这本厚重的《文心雕龙笺注》,心头便涌上一股敬畏之情。郭老先生的注释真是字字珠玑,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文论讲解得清晰透彻,仿佛一位博学的老师亲临案前,耐心指点迷津。我尤其欣赏他对“神思”、“物色”等核心概念的阐释,不再是干巴巴的定义,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史料和当时的文化背景,让我对曹子建、谢灵运等大家的创作心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前读《文心雕龙》,常感觉像在迷雾中摸索,抓不住重点,现在有了这本笺注,犹如拨云见日,那些关于文体、声律、辞采的精妙论述,终于在我面前鲜活了起来。书中对历代文论家的点评也极为精当,简短几句便能概括其精髓,足见作者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随手翻到“体裁”一章,关于“铭、诔、碑、记”的辨析,细致入微,让我对中国古代应用文的规范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注释,更是一部微型的中国古典文论史,值得反复研读,每次都有新的体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