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军编著的这本《委婉语应用辞典》为应用语词典系列之一。全书分礼貌、往来,激励、赞美,条件、境况,规劝、批评,慰问、吊唁,情感、思念,处事、场面,人体、生理,岁时、物称,称谓、职业,秉性、缺点,品评、鉴赏等12大类,收入词条五千余。以我国带有民族色彩的委婉语为主,有不少是约定俗成的,在有的方面也穿插一些国外的词条,为本书增色不少。欧美的委婉语大多轻松俏皮,颇有趣味,让人忍俊不禁,是一大特色,想必对读者有开阔眼界和借鉴作用。
礼貌·往来
客套
邀请
感谢
请托
自谦
致歉
谢*
馈赠
祝颂
自贬
激励·赞美
品德
志向
才华
操守
容貌
爱情
性情
器物
情谊
名声
条件·境况
规劝·批评
岁时·物称
情感·思念
人体·生理
称谓·职业
处事·场面
秉性·缺点
品评·鉴赏
慰问·吊唁
这本《委婉语应用辞典》真是我近些年来发现的最具实用价值的工具书之一了。作为一个常年在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工作者,我深知有时候直言不讳会带来不必要的尴尬甚至冲突。这本书的编排非常巧妙,它没有简单地罗列词条,而是像一本生活指南一样,将不同的生活场景细分得极其到位。比如,在处理“告知负面消息”这一模块时,它不仅提供了多种替代说法,还贴心地分析了每种说法的语气和适用对象,是从“委婉地拒绝面试邀请”到“向老朋友表达不赞同的观点”的全覆盖。我尤其欣赏它在“职场沟通”这一章下的深入探讨,里面提到的一些表达技巧,例如“使用‘我们’而非‘你’来承担责任的说法”,简直是金玉良言。我试着用其中一些短语去和同事沟通一些敏感问题,效果立竿见影,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缓和了下来。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词典,更像是一本社会交往的情商宝典,教会了我们如何在维护关系的同时,清晰而又不失礼貌地传达信息。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认为自己“口才还不错”但偶尔会“说错话”的朋友们,它能让你的言语艺术更上一层楼。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改善我和我那控制欲较强的家人的相处模式。我们家很少直接沟通,很多事情都是通过猜忌和揣测来解决矛盾,气氛总是很僵硬。当我翻开《委婉语应用辞典》时,我发现它在“家庭关系与亲密沟通”这一块的内容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没有用那些冰冷的理论,而是像一个知心的大姐姐在分享经验。比如,它提出了一种“三明治反馈法”在家庭中的变体应用,教我们如何在表达批评之前,先铺垫两个正面的肯定。我尝试着在一次意见不合时运用这个技巧,效果出奇地好。原本的争吵变成了建设性的讨论。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委婉语的最高境界不是隐藏问题,而是创造一个双方都愿意听下去的环境。它教会我的不是一套固定的说辞,而是一种理解他人感受、尊重彼此界限的思维方式。它在柔化我们沟通方式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情感连接变得更加坚韧和真诚。
评分我是一个写作爱好者,尤其痴迷于人物对话的真实感和层次感。市面上很多小说中的对话要么过于直白,要么就是故作高深,缺乏那种现实生活中的“言外之意”。自从有了《委婉语应用辞典》,我的创作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我发现,生活中的高情商交流,往往隐藏在那些未说出口的话语和巧妙的转折中。这本书里大量的案例分析,简直是为编剧和作家量身定做的素材库。它把各种“欲言又止”、“心照不宣”、“点到为止”的场景进行了分类整理,并且配上了不同情绪背景下的实际对话范例。比如,书中对“如何通过停顿和语速来传递委婉的拒绝”的描述,我就立刻应用到了我正在写的一个分手场景中,人物的内心挣扎和情感的克制感一下子就立体了起来。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是教你如何欺骗,而是教你如何用最不伤人的方式表达最真实的情感。它让对话不再是信息的简单传递,而成为一种精妙的艺术表演。强烈推荐给所有需要通过文字塑造复杂人性的创作者们。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检索系统设计得极其人性化,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我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逐字逐句地啃读,需要的是快速定位。这本书的索引部分做得非常细致,它不仅按照“表达目的”(如请求、拒绝、询问)来分类,还引入了“情绪基调”(如焦急、无奈、正式)作为辅助标签。有一次我急需一个在非常正式且敏感的场合下,既要表示感谢又要暗示时间紧迫的短语,我通过“正式场合”和“时间限制”这两个关键词组合,几乎是秒速找到了一个非常精准且无可挑剔的表达方式。而且,很多词条后面都附有“反面教材”的对比分析,即“如果使用XX直白说法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这种对比学习法效率极高,能让人立刻明白为什么委婉表达是必要的。对于我这种追求效率的职场人士来说,这种结构清晰、检索便捷的设计,让这本辞典从“可有可无的补充读物”瞬间变成了“紧急情况下的救急手册”。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应用辞典”类的书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流于表面。但《委婉语应用辞典》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文化深度的挖掘。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说”,更是在探究“为什么这么说”。编者似乎花了大功夫去研究了不同地域和年龄层对“委婉”的接受度差异。比如,书中对某些传统习俗中关于“避讳语”的解释,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人都感到受益匪浅,原来很多我们下意识使用的表达,背后都有着复杂的文化意涵。我记得有一段专门讲到“如何委婉地批评长辈的决策”,它提供的思路非常开阔,它不是提供一句万能的解药,而是引导读者去构建一个基于尊重和理解的沟通框架。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深思,反思自己过去那些处理不当的对话场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沉稳、考究,读起来毫不费力,但每一页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度的文化考察。对于那些追求言语上的精致和对文化脉络敏感的人来说,这本字典绝对是案头必备的精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