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实用万年历:1931-2050年(大字版) 《历书》编写组

新编实用万年历:1931-2050年(大字版) 《历书》编写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历书》编写组 著
图书标签:
  • 万年历
  • 日历
  • 历书
  • 时间
  • 参考工具
  • 工具书
  • 日期
  • 中华传统文化
  • 民俗
  • 实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胜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25365
商品编码:2319659552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书名新编实用万年历:1931-2050年(大字版)
作者《历书》编写组
定价25.00元
ISBN号9787547825365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版次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开本:16开重量:0.4
版次:1字数:页码:
  插图

  目录

  内容提要
本书将1901-2100年的农历、公历排列成简洁的表格形式,内容包括公历年、月、日、星期、农历年、月、日及其干支和各节气时间。此外,本书中还包括了许多历法常识、实用生活常用数据与传统习俗和常用应用文等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介绍

  序言

《中华民俗宝典》 精选传统节庆、习俗与民间智慧,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本书精心汇集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宝典。从古老传说的起源,到节庆活动的演变;从民间习俗的解读,到生活智慧的传承,本书力求全面、深入地展现中华民俗的独特魅力。 第一章:岁时节令的流转与欢庆 本章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维度,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岁时节令的起源、演变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将一一解析那些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的合家团圆、元宵的灯火阑珊、清明的慎终追远、端午的龙舟竞渡、七夕的牛郎织女、中秋的月圆人寿、重阳的登高望远等。 春节: 不仅仅是辞旧迎新,更是家族的凝聚、祝福的传递。本书将追溯春节的起源,探讨年俗活动的演变,从祭灶、扫尘、贴春联,到年夜饭、拜年、压岁钱,再到灯会、庙会等,全方位呈现春节的喜庆与热闹。我们将深入挖掘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差异,让你领略中华大地春节的万千气象。 元宵节: 花灯璀璨,猜谜飞扬。本章将讲述元宵节的由来,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习俗的起源和发展。我们将探究不同地区特色花灯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寓意,以及猜灯谜这一古老智慧的魅力。 清明节: 缅怀先辈,寄托哀思。本书将深入探讨清明节作为祭祀祖先、扫墓踏青节日的文化意涵。我们将了解扫墓的仪式、祭品的选择、以及“扫墓”与“踏青”这两个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的习俗。 端午节: 纪念屈原,龙舟竞渡。本章将详细讲述端午节的起源,特别是纪念屈原的故事。我们将深入解析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等端午习俗的文化渊源和健康寓意。 七夕节: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本书将重温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探讨七夕节从古代祈求巧艺到现代成为“中国情人节”的演变过程。我们将了解古代女子乞巧的习俗,以及现代七夕节的各种庆祝方式。 中秋节: 月圆人寿,思念故乡。本章将聚焦中秋节的月亮崇拜、赏月、吃月饼等习俗。我们将深入探讨月饼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各地月饼的独特风味和文化象征。 重阳节: 登高望远,敬老爱老。本书将讲述重阳节的起源,以及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的意义。我们将重点关注“敬老”这一核心价值,展现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第二章:生活习俗的传承与变迁 本章将聚焦于中华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习俗,它们构成了我们独特的文化肌理,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婚嫁习俗: 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婚嫁习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本书将梳理中国古代传统的婚俗礼仪,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我们将探讨不同地域的婚俗特色,以及彩礼、嫁妆、婚宴等环节的文化内涵。 生育与命名: 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是家族的希望。本章将介绍传统的生育习俗,如坐月子、满月、周岁等,并深入探讨中国传统的命名文化。我们将分析不同字辈、五行八字、期望寓意等对命名的影响,让你了解一个名字背后承载的深厚期望。 丧葬礼仪: 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本书将回顾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仪,包括吊唁、守灵、出殡、安葬等环节,并探讨其背后蕴含的孝道文化和生死观。我们将简要介绍不同地域的丧葬习俗差异,以及现代社会丧葬观念的变化。 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中国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章将从烹饪技法、食材选择、餐桌礼仪等方面,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将探讨“色香味俱全”的烹饪理念,以及不同地域的特色菜系。同时,也会关注餐桌上的规矩和禁忌,以及“食不语”等背后蕴含的待人接物的智慧。 服饰文化: 汉服、旗袍、唐装……这些服饰不仅是衣物,更是民族文化的符号。本章将简要回顾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以及现代服饰文化的发展。我们将探讨不同服饰在不同场合的穿着规范,以及服饰所承载的社会地位和审美情趣。 居住文化: 从四合院到苏州园林,中国人的居住空间也充满了文化韵味。本章将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色,如风水理论、阴阳五行在建筑中的体现,以及不同地域的民居特色。 第三章:民间智慧与生活艺术 本章将挖掘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丰富民间智慧和独特的生活艺术,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技巧,至今仍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养生保健: “药食同源”,中医养生在中国源远流长。本章将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传统养生方法,如食疗、按摩、穴位保健、起居调养等,并强调顺应自然、平衡阴阳的养生理念。 农耕智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国的农业文明历史悠久。本章将探讨中国古代的农耕技术、节气与农事的关系,以及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民间工艺: 剪纸、刺绣、陶瓷、木雕……这些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本章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并探讨其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传统游戏与娱乐: 围棋、象棋、麻将、戏曲、曲艺……这些传统娱乐方式,不仅是休闲,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本章将介绍一些经典的传统游戏和娱乐形式,展现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生活。 谚语与俗语: “言简意赅”,谚语和俗语是民间智慧的精华。本章将精选一些流传广泛、寓意深刻的谚语和俗语,并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让你领略中国语言的生动与智慧。 民俗传说与故事: 神话、传说、故事,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本章将选取一些经典的民俗传说和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带你领略古老的东方神韵。 《中华民俗宝典》不仅是一本知识性的读物,更是一份情感的连接。它将带领你走进祖辈的生活,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理解那些看似寻常却意义非凡的习俗。无论你是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年轻一代,还是希望重温故土情怀的长者,本书都将为你打开一扇了解中华民俗的窗口,让你在传承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本“实用”的万年历,我更关注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本《新编实用万年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经常需要为家人安排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体检、会议、朋友聚会等等,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可靠的工具来查询日期。这本万年历的“黄道吉日”部分,对我来说尤其重要。虽然我并非一个完全迷信的人,但我相信顺应天时地利,选择一个好日子,总能为事情的顺利进行增添一份好兆头。书中对每一天的宜忌事项都做了详细的标注,让我能够根据这些信息,为重要的活动挑选出最合适的日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顾虑。

评分

作为一个从小就对传统文化和天文历法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以来都搜集了不少关于历书、黄历之类的书籍。而这本《新编实用万年历:1931-2050年(大字版)》更是让我眼前一亮。首先,从书名上看,它就具备了极高的实用性。“万年历”这三个字就足以说明其涵盖的时间跨度之长,从1931年到2050年,这几乎囊括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无论是查询过去的历史日期,还是规划未来的重要事项,都显得绰绰有余。更何况,它还特别标注了“大字版”,这对于我这样视力不算太好,或者只是单纯喜欢清晰明了排版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老式的历书,字迹太小,密密麻麻,看起来费劲,而“大字版”的出现,无疑大大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大字版”设计,对于中老年读者群体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的家中长辈,尤其是祖母,非常喜欢翻阅历书,但由于年事已高,视力不佳,常常需要戴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才能看清小小的字迹。自从我购入这本《新编实用万年历》后,她拿到手就爱不释手,翻阅起来轻松多了,再也不用费力地去辨认那些模糊的数字和文字。这种人性化的设计,让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承和被接受,也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古老智慧的便利。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的节气非常感兴趣,认为它们是古人观察自然、顺应天时的智慧结晶。这本《新编实用万年历》在每一天都标注了重要的节气信息,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我可以通过翻阅这本书,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以及每个节气对应的气候特征和农事活动。这不仅满足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也为我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安排园艺活动、户外出行,甚至调整饮食起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种将天文、历法与自然规律相结合的知识,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评分

拿到这本《新编实用万年历》的实体书,我第一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和质感。书页纸张的选用似乎很考究,触感细腻,印刷清晰,油墨也十分饱满,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虽然没有过于华丽的装饰,但却透露出一种稳重和专业的气息。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详细的日期信息,包括公历、农历、干支纪年、节气、黄道吉日等等,一应俱全。这些信息以一种清晰、有条理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能够快速地找到我所需的内容。我尤其欣赏其在日期旁标注的节气信息,对于我们这些注重时令节气、习惯根据自然规律安排生活的人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参考。

评分

我作为一个对历史事件和日期对应关系比较感兴趣的人,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就在于它能够方便我进行历史的回溯与参照。过去,每当我想确认某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农历日期时,都需要翻阅多本书籍,或者通过网络查询,过程颇为繁琐。但现在,有了这本《新编实用万年历》,我只需要轻松翻动书页,就能在1931年至2050年这长达百年的时间跨度中,找到我想要的任何一个公历日期对应的农历信息,以及其重要的节气、干支等。这种便利性极大地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也让我在阅读历史文献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当时的日期语境。

评分

总的来说,《新编实用万年历:1931-2050年(大字版)》是一本我非常满意和推荐的书籍。它具备了极高的实用性、准确性和易读性,同时又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无论是对于需要查询日期、规划生活、回溯历史,还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伴。其“大字版”的设计更是体现了人文关怀,让这本书能够服务于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在我看来,拥有一本这样的万年历,就像拥有一份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一份珍贵的文化传承。

评分

作为一本“万年历”,它的核心价值自然在于其提供的海量日期数据。我特意挑选了几个跨度较大的年份进行查询,例如我父母亲的生日、我自己的出生年份,以及一些我童年时期的重要节点。每一次查询,都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对应的农历日期、节气以及当天的干支纪年。这种精确性让我对这本书的严谨性有了更深的信任。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还标注了一些传统的节庆和忌讳,这些信息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古老的习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在查询某些特定日期时,我能够了解到当日是否适合祭祀、嫁娶、动土等,这对于一些有重要人生规划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编写组,我必须给他们点个赞。他们能够将如此庞杂的时间跨度内的日期信息,以如此清晰、系统、准确的方式呈现出来,绝非易事。从中我能够感受到编写组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同时,他们也考虑到了不同读者的需求,推出了“大字版”,这一点尤其值得称赞。它不仅仅是一本查询工具,更是一本承载着传统文化和智慧的宝典,让我在每一次翻阅时,都能从中汲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评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需要为家中长辈查找一个特定的农历日期,来确定一个重要的家庭纪念日。起初,我试图通过手机APP来查询,但发现APP界面复杂,信息繁多,而且有时候网络信号不好,查询起来很不方便。随后我想起了我新买的这本《新编实用万年历》。我迅速翻找到对应的年份,然后找到了那个特定的日期。书中的信息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让我立刻就找到了所需的农历日期和干支信息。这种实体书的稳定性和便捷性,是在某些情况下,电子设备无法比拟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