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养肉用山羊

高效养肉用山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熊朝瑞 著
图书标签:
  • 山羊养殖
  • 肉用山羊
  • 高效养殖
  • 养殖技术
  • 畜牧养殖
  • 农业技术
  • 品种选育
  • 饲养管理
  • 疾病防治
  • 经济效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台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4814
商品编码:2376739507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高效养肉用山羊
作者: 熊朝瑞 开本:
YJ: 25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6-11
书号: 9787111544814 印刷时间: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序前言D一章概论D一节我国肉用山羊生产现状一、我国肉用山羊分布概况二、我国肉用山羊生产概况D二节我国肉用山羊生产发展方向D二章山羊的生物学特性D一节山羊的行为特点和生活习性一、山羊的行为特点二、山羊的生活习性D二节山羊的消化特点一、消化器官的特点二、反刍机能特点三、瘤胃的消化特点D三节山羊对环境的适应性D三章肉用山羊品种资源与品种利用D一节肉用山羊品种资源一、地方品种资源二、培育品种三、引进品种D二节肉用山羊品种选择与利用一、品种选择与引种二、选种与选配三、纯种繁育与杂交改良D四章肉用山羊高效繁育技术D一节山羊的生殖器官和生理机能一、公羊的生殖器官和生理机能二、母羊的生殖器官和生理机能D二节肉用山羊的繁殖规律一、性成熟与初配年龄二、发情与配种三、妊娠与分娩四、羔羊护理D三节人工授精技术一、准备工作二、采精三、精液品质检查四、精液的稀释五、精液的保存六、输精七、影响肉用山羊人工授精受精率的因素八、提高肉用山羊人工授精受精率的方法D四节肉用山羊繁殖新技术一、发情控制二、排卵控制三、胚胎移植技术四、诱发分娩D五节提高繁殖力的途径一、多胎山羊品种的利用二、实行密集产羔三、有计划地控制配种季节四、保持羊群中繁殖母羊的适宜比例五、加强营养物质的供给六、繁殖新技术的应用D五章肉用山羊日粮供给技术D一节肉用山羊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一、肉用山羊营养需要二、肉用山羊饲养标准D二节肉用山羊饲料种类一、青饲料二、粗饲料三、青贮饲料四、能量饲料五、蛋白质饲料六、矿物质饲料七、饲料添加剂D三节肉用山羊常用饲料的加工调制一、青饲料的加工调制二、粗饲料的加工调制三、能量饲料的加工调制D四节肉用山羊日粮配合技术一、日粮配制的原则二、日粮配制的方法D六章肉用山羊饲养管理技术D一节饲养模式一、全放牧的饲养模式二、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模式三、全舍饲的饲养模式D二节山羊的四季放牧要点一、春季放牧二、夏季放牧三、秋季放牧四、冬季放牧D三节各类山羊的饲养管理一、种公羊的饲养管理二、繁殖母羊的饲养管理三、羔羊的饲养管理四、育成羊的饲养管理五、育肥羊的饲养管理D四节肉用山羊场日常管理技术一、合理安排生产环节二、生产性能测定三、编号与建档四、去势五、修蹄、去角六、粪污及病死羊处理D七章肉用山羊主要疫病防控技术D一节肉用山羊的保健与卫生一、健康检查二、羊疫病防治综合措施三、给药方法四、羊用药应注意事项五、羊场常备药物和器械D二节羊场卫生与防疫一、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二、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工作三、驱虫程序D三节肉用山羊常见疾病的防治一、病羊的识别与诊断二、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三、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四、其他常见病及其防治D八章肉用山羊场建设与经营管理D一节羊场选址与布局一、羊场选址二、羊场的规划布局D二节羊舍类型与选择一、羊舍建造的基本原则二、羊舍设计的基本参数三、羊舍建造四、羊舍建造的基本要求D三节羊场主要设施设备一、饲槽和饲草架二、药浴设施三、青贮设施四、通风设备五、饲草料加工设备六、其他设备D四节羊场经营管理一、经营管理二、技术管理三、提高羊场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附录附录A肉用山羊繁殖生理指标附录B肉羊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附录C常见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对照表参考文献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山羊育种与繁殖技术手册》 前言 山羊,作为一种适应性强、繁殖力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畜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养殖群体。从古至今,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肉、奶、皮毛,还在许多地区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调节者角色。然而,要实现山羊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掌握科学、先进的育种和繁殖技术至关重要。本书旨在为广大山羊养殖者、技术推广人员、相关专业学生及研究者提供一本全面、实用、易于理解的参考指南,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山羊的遗传特性、优化选育策略、掌握科学的繁殖技术,从而提高山羊的生产性能,降低养殖成本,最终实现增收致富。 本书内容涵盖了山羊育种的理论基础、实际操作以及繁殖技术的各个环节,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性与操作性并重。我们相信,通过学习和应用本书中的知识,养殖者们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山羊的种质资源,实现更优良的繁殖效益,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山羊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第一章 山羊的生物学特性与品种资源 1.1 山羊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 1.1.1 外部形态: 详细介绍山羊的头部(角、耳、眼、鼻、口、颌)、颈部(喉、鬃)、躯干(背、腰、腹、胸)、四肢(肩、肘、腕、膝、跗、趾)、尾部等关键部位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重点阐述不同品种山羊在体型、体尺、毛被、毛色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特征与生产性能的关联性。例如,说明腿长、胸深与运动能力和产肉潜力的关系;不同毛被的保暖性和经济价值。 1.1.2 内部结构: 简述消化系统(消化道结构、瘤胃微生物作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的特点。强调消化系统在山羊利用粗饲料方面的优势,以及泌尿生殖系统在繁殖活动中的重要性。 1.1.3 生理特征: 体温、脉搏、呼吸: 介绍健康成年山羊的正常生理指标范围,以及影响这些指标的因素(年龄、品种、季节、活动、疾病)。 消化生理: 深入解析山羊作为反刍动物的消化过程,特别是瘤胃的微生物发酵功能,如何将粗纤维转化为可利用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分析山羊对不同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吸收特点。 繁殖生理: 详细阐述山羊的性成熟年龄、发情周期(包括发情症状、持续时间、发情周期长度)、动情期、排卵时间、妊娠期、分娩等关键繁殖生理过程。介绍性激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生长发育: 描述山羊从羔羊到成年羊的生长发育规律,包括体重增长、体型增大、骨骼发育、肌肉形成等。分析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需求的变化。 1.2 山羊的品种资源与分类 1.2.1 全球主要山羊品种介绍: 产肉型品种: 如萨能、努比亚(安哥拉)、波尔山羊(Boer)、麻山羊等。重点介绍它们的起源、地理分布、外貌特征、生长速度、产肉性能(胴体率、瘦肉率、肉质特点)、饲料利用率、抗病性以及育种目标。 产奶型品种: 如阿尔品、吐根堡、努比亚(Nubian)、萨能(Saanen)等。介绍其泌乳性能(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品质、经济价值以及适应性。 产毛(绒)型品种: 如美利奴羊(虽属绵羊,但山羊中有类似绒山羊,如阿尔泰绒山羊、南江黄羊)、藏山羊(绒类)等。介绍其产绒量、绒纤维品质(细度、长度、颜色、弹性)及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兼用型品种: 如本地的黄山羊、黑山羊、山羊等。介绍其在产肉、产奶、产毛等方面的综合性能,以及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适应性。 1.2.2 中国主要地方优良山羊品种: 南江黄羊: 详细介绍其优良的产肉性能、早期生长速度、优秀的繁殖力以及对粗饲料的良好适应性,是重要的肉用山羊选育母本。 麻山羊: 介绍其广泛的分布、优秀的抗病能力、良好的产肉性能以及作为兼用型品种的潜力。 藏山羊: 重点介绍其作为绒山羊的特点,绒纤维的品质和产量,以及其在高原环境下的适应性。 其他地方品种: 如鲁西黑山羊、关中奶山羊、杂交品种(如波尔×麻山羊)等,简要介绍其特点和在特定区域的价值。 1.2.3 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探讨山羊品种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包括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防止品种混杂与退化。介绍如何利用地方优良品种资源进行选育和杂交改良,以培育高产、优质、抗病力强的山羊新品种或品系。 第二章 山羊的遗传与育种基础 2.1 山羊遗传的基本原理 2.1.1 基因、遗传物质与染色体: 解释基因在决定山羊性状中的作用,DNA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介绍山羊的染色体数目(一般为60条)及其遗传规律。 2.1.2 遗传的基本规律: 显性与隐性: 以具体性状(如角的大小、毛色)为例,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在山羊中的应用。 基因型与表现型: 阐述基因型(内在遗传组成)与表现型(外在可观察性状)的关系,以及环境因素对表现型的影响。 连锁与交换: 解释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重组在产生遗传变异中的作用。 数量性状的遗传: 重点介绍产肉量、产奶量、生长速度等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这些性状通常受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属于多基因遗传。 2.1.3 遗传变异的来源: 突变: 讲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是产生新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以及其在育种中的潜在作用。 基因重组: 强调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的重新组合是产生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式。 基因漂变: 解释在小种群中,等位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对遗传组成的影响,特别是在近亲繁殖中。 基因交流: 介绍引入新遗传物质(如通过杂交)对种群遗传组成的影响。 2.2 山羊的育种目标与指标 2.2.1 生产性能指标: 产肉性能: 体重(出生重、断奶重、育肥期增重、成年体重)、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胴体率、净肉率、主要部位肉产量、肉质(嫩度、风味、颜色、脂肪分布)、生长速度。 繁殖性能: 性成熟年龄、首次配种年龄、发情周期、发情持续时间、配种受胎率、产羔率(每胎产羔数)、就巢性、哺乳性能(泌乳量、泌乳天数)、羔羊存活率、年繁殖率。 产奶性能: 产奶量(每胎/每年)、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含量、总固形物、泌乳期长度、乳品质(卫生指标、风味)。 产毛(绒)性能: 剪毛(绒)量、纤维细度、纤维长度、纤维强度、纤维卷曲度、颜色、弹性、光泽。 2.2.2 抗病性与适应性指标: 抗病性: 对常见传染病(如山羊痘、布鲁氏菌病)、寄生虫病(如线虫病、球虫病)的抵抗能力。 适应性: 对不同环境条件(高温、高寒、干旱)、饲料条件(粗饲料消化能力)、管理方式的适应能力。 2.2.3 经济性状指标: 育种值、经济效益分析、投入产出比等。 2.2.4 确定育种值的基本方法: 个体表现值: 直接记录个体在各性状上的表现。 家系信息: 利用亲代、同胞、后代的平均表现来推断个体的遗传能力。 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 介绍BLUP作为现代育种中估计个体育种值的先进方法,能够综合利用所有可用信息,克服群体平均效应的影响,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 2.3 山羊的选育方法与技术 2.3.1 选择(Selection): 个体选择: 根据个体在目标性状上的表现进行选择。 家系选择: 根据家系(如父系、母系)的平均生产性能进行选择。 表型选择: 根据个体可见的性状表现值进行选择。 育种值选择: 根据个体估计的育种值进行选择,这是最科学、最有效的选择方法。 相对值选择: 考虑多个性状的综合表现进行选择。 2.3.2 杂交(Hybridization): 杂交改良: 利用不同品种、品系或地方品种的优良基因,通过杂交来弥补原有品种的不足,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如杂种优势)。 连续杂交: 指引进一个品种的公羊与另一个品种的母羊杂交,然后用引进品种的公羊进行回交。 三元杂交: 指用三个不同品种的羊进行杂交。 品系内杂交: 在同一品系内不同个体进行杂交,以利用杂种优势,但要注意避免近交衰退。 2.3.3 近交(Inbreeding)与选配(Mating): 近交: 指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之间进行交配。 目的: 提高群体的纯合性,固定优良性状,培育稳定品种或品系。 弊端: 容易暴露隐性有害基因,导致近交衰退(生产性能下降、繁殖力降低、抗病力减弱)。 近交系数: 解释近交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其意义。 选配(Mating): 随机配种: 不考虑亲缘关系,随机进行配种。 限制近交: 避免近亲交配,将近交系数控制在较低水平。 远缘交配: 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进行交配,以利用杂种优势,避免近交衰退。 同质配种(同质选配): 选择性状相似的个体进行配种,以巩固和提高优良性状。 异质配种(异质选配): 选择性状不同但互补的个体进行配种,以获得杂种优势。 2.3.4 品种(品系)选育: 介绍如何通过持续的选择、杂交、近交等手段,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和提高某一品种或品系的特定性能,形成具有独特生产性能的育种群体。 2.3.5 分级选育: 按照不同生产目的(如繁殖母羊、育肥公羊、种公羊)对山羊进行分级管理和选育。 第三章 山羊的繁殖技术与管理 3.1 山羊的发情诊断与同期发情 3.1.1 发情症状的识别: 详细描述山羊发情时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状态(兴奋不安)、食欲(减退)、体态(烦躁、跳跃、接受公羊骑跨)、生殖器官变化(外阴红肿、有分泌物)、声音(咩叫增多)等。 3.1.2 发情诊断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 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母羊的行为。 试情法: 利用公羊(去势或未去势)、试情母羊或试情器进行试情。 阴道细胞学检查: 通过观察阴道上皮细胞的变化来判断发情阶段。 激素检测: 检测血液或乳中的孕酮、雌二醇等激素水平。 3.1.3 同期发情技术: 目的: 使一群母羊在同一时期进入发情并排卵,便于集中配种、人工授精和羔羊管理。 常用方法: 激素处理: 使用孕酮(阴道栓、注射)、促性腺激素(PMSG、GnRH)、前列腺素(PG)等组合方案,调控母羊的生殖周期。 详细的方案介绍: 提供几种成熟的同期发情方案,包括药物选择、用量、给药时间、撤栓时间、公羊引入时间等。 注意事项: 强调母羊的健康状况、营养水平、管理条件对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3.2 山羊的配种技术 3.2.1 自然配种: 配种方式: 公母配种比例、配种季节、配种周期。 公羊选择与管理: 种公羊的体况、性欲、精液品质、配种能力、健康状况。 配种管理: 避免过度配种,保证公羊的休息和营养。 3.2.2 人工授精(AI): 优势: 提高优良种公羊的利用率,防止疫病传播,便于远距离输送精液。 技术要点: 精液采集: 介绍人工阴道法、电刺激法等精液采集技术。 精液检测与处理: 精液品质的评估(浓度、活力、畸形率),稀释、冷冻或解冻技术。 输精器械: 介绍不同类型的输精器。 输精操作: 详细讲解阴道输精、宫颈输精、子宫角输精等不同输精部位的操作技术,包括母羊的固定、输精管的插入深度与角度、精液的注入量和速度。 同期发情与AI的结合: 强调配合同期发情技术,提高AI的受胎率。 成功关键: 适时输精、精液质量、操作技术、母羊生殖道健康。 3.2.3 配种效果的评估: 受胎率: 统计配种母羊中成功受孕的比例。 产羔率: 统计受孕母羊中成功产下羔羊的比例。 返情率: 统计未受孕而再次发情的母羊比例。 3.3 妊娠诊断与管理 3.3.1 妊娠诊断方法: 行为学变化: 停止发情、食欲变化、精神状态变化。 腹部触诊: 妊娠中后期母羊腹部有下坠感,可触及胎儿。 直肠触诊: 妊娠早期可触及子宫角增大。 超声波诊断: 最为准确、便捷的方法,可早期发现妊娠、判断胎儿存活与数量。 激素检测: 检测孕酮水平。 3.3.2 妊娠期母羊的管理: 营养管理: 增加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特别是妊娠中后期。 运动: 保持适度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难产。 卫生保健: 预防寄生虫感染和细菌性疾病。 避免应激: 避免剧烈运动、惊吓、长途运输。 3.4 分娩与助产 3.4.1 分娩的征兆: 乳房充盈、腹部下坠、精神沉郁、阴门流出粘液、胎膜破裂、腹部疼痛(表现为拱背、起身卧下)。 3.4.2 正常分娩过程: 胎位、胎势、胎向。 3.4.3 难产的处理(助产): 判断难产: 超过正常分娩时间仍未产出羔羊,母羊极度痛苦,胎儿排出受阻。 常见原因: 胎位不正、胎势不正、胎向不正、胎儿过大、母羊产道狭窄或无力。 助产方法: 物理助产: 纠正胎位、胎势、胎向,辅助牵引。 药物助产: 使用催产素、雌激素等(需谨慎)。 手术助产: 剖腹产(最后手段)。 助产注意事项: 保持生殖道清洁消毒,操作轻柔,避免损伤母羊和羔羊。 3.4.4 产后护理: 清洁母羊生殖器,检查胎盘是否排尽,观察母羊健康状况。 3.5 产后管理与哺乳 3.5.1 初生羔羊的管理: 清理: 及时擦干羔羊身体,保持温暖。 脐带消毒: 碘酒消毒脐带,防止感染。 初乳喂养: 确保羔羊在出生后尽早吃到初乳,获取免疫球蛋白。 保暖: 提供温暖、干燥的产房环境。 3.5.2 母羊产后管理: 催乳: 确保母羊乳汁充足。 防范乳房炎: 观察乳房,及时处理。 营养补充: 产后母羊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恢复体力,满足泌乳需求。 3.5.3 哺乳与断奶: 自然哺乳: 观察羔羊吸奶情况。 人工哺乳: 在母羊泌乳不足或死亡时,采用奶粉或代乳品进行人工哺乳。 断奶: 根据羔羊的生长发育情况,选择适宜的断奶时间。 羔羊早期强化: 早期补喂精料和干草,促进瘤胃发育。 第四章 山羊的繁殖生理调控与辅助生殖技术 4.1 繁殖生理的调控 4.1.1 营养对繁殖的影响: 强调营养水平(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对母羊发情、受胎率、妊娠维持、胎儿发育、羔羊健康的重要性。介绍不同营养方案对繁殖性能的优化。 4.1.2 环境对繁殖的影响: 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对山羊性腺发育、发情周期的影响。 4.1.3 激素调控: 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LH和FSH的释放,用于诱导排卵。 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具有FSH和LH样作用,用于诱导发情和排卵。 孕酮(Progesterone): 用于构建和维持妊娠,也用于同期发情方案。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F2α): 引起黄体溶解,用于同期发情方案。 雌二醇(Estradiol): 促进发情和子宫内膜发育。 4.2 辅助生殖技术 4.2.1 冻精技术: 原理: 将山羊精液在低温(-196℃)下冷冻保存。 优势: 长期保存优良种公羊的遗传物质,方便运输和使用。 技术要点: 精液采集、稀释、冷冻、储存、解冻和输精。 4.2.2 胚胎移植(ET): 原理: 将优良母羊(供体)的早期胚胎取出,移植到代孕母羊(受体)的子宫内,使其继续发育并产生后代。 流程: 供体母羊超数排卵处理、胚胎采集、胚胎培养与鉴定、受体母羊准备、胚胎移植。 优势: 快速扩大优良母羊的繁殖能力,选育速度更快。 4.2.3 体外受精(IVF): 原理: 将卵子和精子在体外环境下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早期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羊体内。 技术要点: 卵母细胞采集(Oocyte Collection)、卵母细胞体外成熟(Maturation)、精子体外受精(Fertilization)、胚胎体外培养(Culture)。 优势: 适用于无法自然受孕的母羊,不受配种季节限制。 4.2.4 基因工程技术在山羊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简要提及)如基因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技术等。 第五章 山羊繁殖性能的评估与优化 5.1 繁殖性能的监测与记录 5.1.1 建立完善的生产记录体系: 详细记录每只母羊的发情、配种、妊娠、分娩、羔羊出生及生长等数据。 5.1.2 关键繁殖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发情率: 达到性成熟且能正常发情的母羊占总母羊的比例。 配种受胎率: 成功受孕的母羊占配种母羊的比例。 产羔率: 产下羔羊的母羊占配种母羊的比例(按胎计)。 就巢性: 母羊生产羔羊的能力,指每只母羊平均生产的羔羊数。 羔羊存活率: 断奶时存活的羔羊占出生羔羊的比例。 年繁殖指数: 综合衡量母羊一年内繁殖后代的数量和质量的指标。 5.1.3 繁殖性能检测的周期与方法: 定期对羊群进行发情监测、妊娠诊断、产羔记录,并对关键指标进行分析。 5.2 繁殖性能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5.2.1 营养不良: 原因: 饲料粗劣、能量蛋白质不足、维生素矿物质缺乏。 对策: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根据不同生理阶段调整饲喂方案。 5.2.2 繁殖管理不当: 原因: 发情监测不及时、配种时机不准确、公母比例失调、配种季节不当。 对策: 加强发情监测,科学安排配种,合理控制公母比例。 5.2.3 疾病因素: 原因: 生殖系统疾病(子宫炎、卵巢囊肿)、全身性疾病(寄生虫病、代谢病)。 对策: 加强疫病防控,定期驱虫,及时治疗生殖系统疾病。 5.2.4 遗传因素: 原因: 品种选择不当、近交衰退。 对策: 选择优良繁殖性能的品种,避免过度近交。 5.2.5 环境应激: 原因: 过度拥挤、温度湿度不适、噪音惊吓。 对策: 改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源。 5.3 繁殖性能的优化策略 5.3.1 制定科学的育种计划: 明确育种目标,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 5.3.2 实施精细化管理: 加强发情监测、配种、妊娠、分娩、哺乳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5.3.3 优化饲养管理: 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改善饲养环境。 5.3.4 加强疫病防控: 建立完善的免疫和驱虫计划。 5.3.5 引入先进技术: 合理利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加速繁殖性能的提升。 结语 山羊的育种与繁殖是提高其生产性能、实现养殖效益的关键。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山羊的生物学特性、遗传基础、育种方法、繁殖技术以及繁殖性能的评估与优化。我们希望本书能够为广大山羊养殖者提供宝贵的指导,帮助大家掌握科学的育种繁殖理念和实用技术,从而在山羊养殖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为推动现代山羊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此处省略具体的参考文献列表,实际书籍会包含详细的参考文献。)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高效养肉用山羊》这个书名很感兴趣,因为我一直觉得养殖行业,尤其是像山羊这样的经济动物,里面有很多门道。我从书的整体风格来看,它似乎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侧重于实际操作。我注意到书中对饲养管理这一块的描述,应该是重点。我设想它会详细介绍不同年龄段山羊的营养需求,以及如何根据这些需求来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我特别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利用当地资源来降低饲料成本的建议,比如如何处理农作物秸秆,或者开发一些自制的发酵饲料。另外,在疾病防治方面,我希望它能有清晰的图片和详细的说明,能够帮助我识别一些常见的山羊疾病,并了解如何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这对于减少损失非常重要。再者,我希望它能在提升肉羊品质方面提供一些指导,比如如何通过科学的饲养来改善羊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可能是一本能真正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手册。

评分

《高效养肉用山羊》这本书,我刚拿到的时候,就觉得它的排版和设计非常用心。虽然我不是专家,但我一看那些清晰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就觉得很容易理解。书中关于如何选择适合肉用型的山羊品种,给出了非常详细的对比分析,从体型、生长速度、产肉率到抗病性,都列举得非常清楚,还配有不同品种山羊的图片,这对我这种新手来说,真的太友好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关于“精准饲喂”的章节,不是简单地说要喂多少饲料,而是根据山羊的年龄、体重、生长阶段,甚至季节的变化,给出具体的饲喂量和饲料配比建议,还强调了要关注山羊的消化吸收情况,这让我觉得养殖不再是凭感觉,而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书中还专门辟出了一个章节讲解“环境管理”,从圈舍的卫生消毒,到温度湿度的调控,再到疾病的早期预警,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操作指南。这本书让我觉得,以前很多困扰我的养殖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评分

说实话,我刚拿到《高效养肉用山羊》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关于畜牧业的书籍很多,大多写得过于理论化,或者内容陈旧,跟不上实际生产的需求。但我翻开这本书,却发现它真的有点不一样。它的语言风格很接地气,不像那种学术著作,而是更像是经验丰富的老养殖户在跟你聊天,分享他的秘诀。我最喜欢它在介绍不同品种的山羊时,不仅仅列出它们的特征,还结合了实际的养殖案例,比如哪个品种在南方更受欢迎,哪个在北方生长得更快,这些信息对我这个想尝试养殖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而且,它在讲到饲料方面,也提供了很多省钱又营养的方案,比如如何充分利用牧草,如何自制发酵饲料,这些方法听起来都很实用,而且成本不高。我特别关注到书中关于山羊的繁殖技术,讲解得非常详细,包括如何判断母羊的发情期,如何进行人工授精,以及产后护理等等。这些内容对于想要扩大养殖规模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这本书让我觉得,养殖山羊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评分

这本《高效养肉用山羊》的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一直对畜牧业,特别是山羊养殖很感兴趣,但总觉得里面有很多学问。我家里虽然不是专业的养殖户,但一直有几只散养的山羊,看着它们慢慢长大,虽然产量不高,但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我常常琢磨,要是能科学、高效地养殖,是不是能让这个过程变得更顺畅,收益也更好呢?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首先在于它能否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养殖理论。我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山羊品种选择讲起,包括不同肉用山羊的优缺点,哪个更适合在我的地域环境下生长。接着,我希望它能详细讲解如何搭建一个合适的圈舍,不只是简单的遮风挡雨,而是考虑到通风、采光、防潮等细节,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山羊所需的空间和设施。再者,关于饲料的搭配,这绝对是养殖的重中之重。我希望能学到如何科学配比精料和粗料,如何利用本地的农作物秸秆,如何判断饲料的营养价值,而不是仅仅凭经验。当然,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我希望书中能提供常见疾病的识别方法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最好能有图文并茂的讲解,让我能快速上手。 最后,我希望这本书能在提高养殖效益方面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如何缩短育肥期,提高出肉率,以及如何进行市场推广,让养殖户能真正地从辛勤的劳动中获得回报。

评分

我对《高效养肉用山羊》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全面性。它不仅仅关注了山羊的饲养,更是将整个养殖链条都考虑进去了。从最初的选种,到圈舍的建造,再到饲料的配置,疾病的防治,最后到产品的销售,几乎涵盖了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方方面面。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环境控制的部分,它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山羊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圈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这对于提高山羊的健康水平和生长速度至关重要。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图表和数据,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各种饲料的营养成分,以及不同饲养方案对山羊生长速度的影响。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涉及到了山羊产品的市场分析和销售渠道的拓展,这对于想要将养殖变成一项事业的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知识。这本书让我明白,高效养殖不仅仅是把山羊喂饱喂好,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和精细的管理。它让我对未来的养殖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坚定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