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扬州历史与文化》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作者褚蔚霖、刘成富收集了大量的**手资料,拍摄了多张照片,充分展现了扬州的魅力。通过运河文化、园林建筑、历史名人以及文化传奇,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勾勒了扬州,深刻揭示了扬州的古老韵味和生机活力。
刘成富,江苏扬州人,1994年毕业于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出版《逆流河》、《改变命运》、《萨特》、《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尔罗》、《叔本华》、《沙龙传》、《消费社会》、《卡尔·马克思》、《20世纪哲学与哲学家》等译著四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访学二十多个**。多次承担***、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并获奖。代表性论著《20世纪法国“反文学”研究》。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江苏扬州人,法国硕士,现从事东西方文化研究。2013年,曾参与组织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市长论坛。
**章/概述
**节 扬州地理环境
第二节 扬州人文环境
第二章/大运河与扬州
**节 扬州——大运河诞生的摇篮
第二节 大运河的历史
一、春秋战国:运河的诞生
二、秦汉三国南北朝:运河拓展
三、隋朝:隋炀帝与大运河
四、唐朝五代:大规模治理
五、两宋:沟通南北
六、元朝:日益繁荣
七、明清:鼎盛时期
八、民国时期:走向衰败
九、新中国时期:兴修水利,再现辉煌
第三节 古运河扬州区段
一、扬卅I段
二、仪征段
三、江都邵伯湖
四、高邮湖与宝应湖
第四节 运河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第三章/盐商文化
**节 盐商与文人“雅集”
第二节 大王庙——*古老的盐商遗迹
第三节 街南书屋——呼朋唤友的马氏玲珑山馆
第四节 卢氏故宅——享誉全关的盐商**楼
第五节 汪氏小苑——精雕细琢的盐商小苑
第四章/祠堂与名人纪念馆
**节 史可法纪念馆(史公祠)——烽火扬州路,遗恨对山河
第二节 朱自清故居——万水千山只等闲,匆匆背影留人间
第三节 扬州八怪纪念馆——不畏浮云遮望眼,我辈岂是蓬蒿人
第四节 崔致远纪念馆
第五节 马可波罗纪念馆
第五章/文学与民间艺术
**节 运河文学——扬州学派的起源与兴盛
第二节 扬州的传统书画艺术——扬州画派独树一帜
第三节 扬州民间表演艺术——扬剧、评话、木偶剧
第四节 扬州的传统美术工艺——漆器、玉雕、雕版印刷、剪纸.
第六章/宗教文化
**节 道教与琼花观
第二节 佛教
一、天宁寺
二、大明寺
三、高曼寺
四、文峰寺
第三节 伊斯兰教
一、普哈丁园
二、仙鹤寺
第四节天主教与圣心教堂
第七章/古城遗址与古街
**节 唐城遗址——梦回大唐,情倾扬州
第二节 东关古街——唐宋元明清,一路走到今
一、古街的历史
二、古街的保护
第八章/蜀冈瘦西湖风景区
**节 瘦西湖——中国园林的典范
第二节 蜀冈二十四景
一、虹桥揽胜
二、卷石洞天
三、绿杨城郭
四、西园曲水
五、冶春诗社
六、长堤春柳
七、荷蒲熏风
八、香海慈云
九、临水红霞
十、平冈艳雪
十一、绿稻香来
十二、梅岭春深
十三、竹楼小市
十四、四桥烟雨
十五、水云胜概
十六、碧玉交流
十七、白塔晴云
十八、春台明月
十九、三过留踪
二十、蜀冈晚照(蜀冈朝旭)
二十一、花屿双泉(锦泉花屿)
二十二、万松叠翠
二十三、双峰云栈
二十四、山亭野眺
第九章/个园、何园、荷花池公园、竹西公园
**节 个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一、个园的悠悠历史
二、个园里走出的文人墨客
第二节 何园——晚清四大名园之一
第三节 荷花池公园——疏影横斜,荷塘月色
第四节 竹西公园——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一、竹西史话
二、出彩扬州人,精彩竹西梦
结语
主要参考资料
《最扬州——扬州历史与文化》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历史读物,不如说是一封写给扬州的情书。作者用饱含深情和敬意的文字,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扬州的历史画卷。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本书不仅仅是史实的堆砌,它更注重挖掘扬州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基因。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包容”和“开放”是扬州重要的文化特质,并通过大量生动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加以佐证。例如,扬州作为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扬州文化。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不仅体现在建筑、艺术、文学上,也深深地融入了扬州人的性格之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扬州戏曲的介绍,扬州不仅是昆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还孕育了地方戏曲“扬剧”,作者详细介绍了这些戏曲的起源、发展以及它们在民间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看到了扬州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全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时而婉约,时而豪迈,就像扬州本身一样,既有江南水乡的温婉细腻,又不失北方汉子的豪爽大气。
评分初次接触《最扬州——扬州历史与文化》,就有一种被深深吸引的感觉。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很多历史类书籍那样,枯燥乏味,充斥着冰冷的年代和人名。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在扬州的历史长河中悠闲漫步,每一个转角都能发现令人惊喜的风景。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时而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审视扬州的发展脉络,时而又聚焦于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微观的剖析。例如,在讲述扬州在隋唐时期的繁荣时,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扬州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而是通过对大运河的开凿、丝绸之路的延伸,以及当时海外贸易的盛况的细致描绘,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扬州在当时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而当谈到明清时期的扬州学派时,作者又选取了几位代表人物,通过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展现了扬州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比如扬州评话、扬州剪纸等,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扬州人特有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读完这些部分,我感觉自己对扬州的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名胜古迹,而是触及到了这座城市鲜活的生命力。
评分这本《最扬州——扬州历史与文化》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个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展现扬州这座城市的魅力。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典雅的书名吸引了,仿佛预示着一场关于扬州灵魂的深度探索。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生动的插画和古色古香的排版,瞬间就将我带回了那个繁华的年代。作者并非一味地罗列史实,而是将历史事件、人物故事、风土人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娓娓道来,充满了人情味。特别是关于扬州园林的描述,不仅仅是建筑风格的介绍,更是对园林背后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审美意境的细致解读。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瘦西湖”的篇章,作者没有止步于描绘湖光山色,而是追溯了它从“保障寺故址”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变迁,勾勒出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篇与传说,读完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那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意与浪漫。还有对扬州盐商文化的描绘,也跳出了“富可敌国”的简单标签,深入探讨了盐商在社会经济、文化艺术领域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他们如何将扬州打造成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考究,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轻松读懂,并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评分一直以来,扬州在我心中就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历史感的名字,而《最扬州——扬州历史与文化》这本书,则将这份朦胧的印象,具象化、立体化地呈现在我面前。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罗列了扬州的物质文明,更深入地挖掘了扬州的精神文明。作者在书中探讨了扬州独特的城市精神,例如“低调的奢华”、“精致的生活态度”以及“包容万象的胸怀”。这些并非空泛的论调,而是通过对扬州历史上无数次的辉煌与沉寂、繁荣与衰落的梳理,以及对扬州人民生活细节的捕捉,得以深刻地体现。我被书中关于扬州书画的章节深深吸引,扬州在明清时期是中国重要的书画创作和传播中心,涌现了众多声名显赫的书画家。作者不仅介绍了他们的作品,更侧重于分析他们创作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不仅了解了扬州的书画艺术,更理解了扬州文人在艺术追求中所体现出的那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扬州,一个既有深厚历史底蕴,又不乏时代活力的魅力之城。
评分读完《最扬州——扬州历史与文化》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扬州这座城市真的太有故事了!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承载了无数历史风云、文化积淀的活生生的存在。作者以一种非常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将扬州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娓娓道来,让我这个本以为对扬州有所了解的读者,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的深度与广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扬州在近代历史中的角色。书中详细阐述了扬州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那些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扬州英雄人物。这些故事充满了家国情怀,让我对扬州的认知又增加了一层更为厚重的意义。此外,作者对扬州饮食文化的描绘也十分精彩,从淮扬菜的精致与考究,到扬州特色小吃的风味与传承,都展现了扬州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读到这些篇章时,我甚至能想象出那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用餐体验,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本书的结构也非常合理,逻辑清晰,每章节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使得阅读过程非常流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