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调节阀实用技术 (第2版) | 作者 | 陆培文 汪裕凯 |
| 定价 | 198.00元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11568124 | 出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调节阀实用技术》2006版的修订,力图适应新标准、新产品的应用,更为全面地介绍调节阀的分类、术语、参数、特性、结构、材料选用、设计计算、试验检验、阀门选用、安装调试、使用维护、特性改善的途径等内容。本书共分10章,包括概述,在不同的自动化系统中调节阀的工作特性,调节阀的结构和元件,调节阀材料,用于特殊目的的调节阀,执行机构的计算和附件,流体通过调节阀时的特殊流动状态,调节阀的选择,调节阀的试验与检验,节阀的安装、故障分析和维护。本书中附有计算实例,还提供了大量的图、表及数据资料,便于读者查阅使用。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概述1 1.1调节阀的分类2 1.1.1按驱动方式分类3 1.1.2按主要技术参数分类3 1.1.3按用途和作用分类4 1.1.4按结构型式分类4 1.2调节阀的名词术语5 1.2.1调节阀分类术语5 1.2.2调节阀结构与零部件术语5 1.2.3调节阀性能及其他术语7 1.3调节阀的型号编制方法8 1.3.1型号编制方法8 1.3.2调节阀型号示例10 1.3.3调压器型号编制方法10 1.4调节阀参数11 1.4.1公称尺寸11 1.4.2公称压力12 1.4.3压力-温度额定值12 1.4.4阀门的结构长度19 1.4.5连接法兰标准77 1.4.6对接焊端79 1.5调节阀的流体特性86 1.5.1流体运动的阻力86 1.5.2通过调节阀的介质94 1.5.3调节阀的固有特性95 1.5.4调节阀的流量系数及其计算101 1.5.5调节阀的静态工作特性124 1.6调节阀的动态特性131 1.6.1气动信号传送管线的动态特性131 1.6.2阀门-执行机构的动态特性134 第2章在不同的自动化系统中调节阀的工作特性136 2.1流量自动调节阀136 2.1.1在升压设备-管路-调节阀系统中调节阀上的压力变化138 2.1.2流量自动调节系统功能图139 2.1.3选择调节阀的佳特性曲线140 2.2液面自动调节145 2.2.1液面调节对象的特性145 2.2.2液面自动调节系统146 2.2.3管路系统中调节阀上的压力变化147 2.2.4液面自动调节系统的功能图147 2.2.5选择调节阀的佳特性148 2.3压力自动调节150 2.3.1在液动或气动系统中调节阀上的压力变化150 2.3.2压力调节对象的特性151 2.3.3选择调节阀的佳特性153 2.4温度自动调节154 2.4.1产品不传热的调节对象154 2.4.2产品传热的调节对象157 第3章调节阀的结构和元件160 3.1调节阀的构成及分类160 3.2调节阀的分类162 3.2.1直通单座调节阀162 3.2.2直通双座调节阀163 3.2.3轴流式调节阀164 3.2.4CVS-C型减温减压阀165 3.2.5三通调节阀166 3.2.6角式调节阀167 3.2.7高压阀168 3.2.8隔膜阀169 3.2.9套筒调节阀171 3.2.10球阀172 3.2.11偏心旋转阀173 3.2.12蝶阀174 3.2.13闸阀175 3.2.14数字调节阀176 3.2.15自力式调节阀176 3.2.16智能调节阀178 3.2.17其他特殊用途调节阀179 3.3调节阀的执行机构191 3.3.1气动薄膜执行机构191 3.3.2气动活塞执行机构192 3.3.3电动执行机构194 3.3.4伺服型电动执行机构198 3.3.5电液执行机构199 3.3.6气液联动执行机构201 3.3.7气动装置202 3.3.8手动执行机构205 3.4调节阀的调节机构206 3.5调节阀阀部零件的计算217 3.5.1阀体壁厚及其计算217 3.5.2中法兰的设计与计算241 3.5.3自紧密封式阀盖的设计与计算263 3.6阀盖及支架的设计与计算271 3.6.1阀盖及支架的结构271 3.6.2阀盖的计算273 3.6.3支架的计算275 3.7密封副的设计与计算280 3.7.1调节阀阀瓣的流量特性曲线280 3.7.2阀瓣形面的计算和绘制286 3.7.3节流阀310 3.7.4混合阀313 3.7.5截止阀316 3.7.6球阀321 3.7.7蝶阀334 第4章调节阀材料343 4.1概述343 4.2阀体、阀盖和阀瓣的材料343 4.2.1碳素钢344 4.2.2不锈钢345 4.2.3高温调节阀用钢366 4.2.4低温调节阀用钢369 4.2.5铸铁376 4.3内件材料390 4.3.1密封面材料390 4.3.2阀杆材料393 4.4焊接材料397 4.4.1对焊工的要求397 4.4.2对焊条的保管要求397 4.4.3用于铸件补焊和结构焊接的焊条397 4.4.4承压铸件补焊用焊条398 4.4.5铸件的补焊399 4.4.6焊后的消除应力处理399 4.4.7焊接工艺评定399 4.5垫片399 4.5.1非金属垫片使用条件400 4.5.2半金属垫片使用条件400 4.5.3金属环垫401 4.5.4其他金属垫片401 4.5.5ASMEB16.20—2012《用于管法兰的金属垫片环垫、缠绕式垫片和包覆垫片》401 4.5.6注意事项403 4.6填料403 4.6.1对填料的要求404 4.6.2常用填料的品种404 4.6.3应注意的问题404 4.7紧固件404 4.7.1紧固件的选用原则404 4.7.2常用紧固件材料405 4.7.3调节阀中法兰紧固件选材说明406 4.7.4ASTMA193/A193M—2014《高温用合金钢和不锈钢栓接材料》简介407 4.7.5ASTMA194/A194M—2016《高温高压螺栓用碳钢及合金钢螺母》413 4.7.6ASTMA320/A320M—2015《低温用合金钢栓接材料》418 4.7.7ASMEB16.34—2013《法兰、螺纹和焊接端的阀门》阀体、阀盖及内件和螺栓的材料组合422 4.8耐蚀合金424 4.9主要金属的耐蚀性428 第5章用于特殊目的的调节阀434 5.1用于中心核电站的调节阀434 5.1.1管式加热器调节阀434 5.1.2给水循环泵调节阀436 5.1.3汽轮机旁路调节阀439 5.1.4核反应堆用调节阀440 5.2蒸汽热力站用调节阀441 5.3热裂化过程用调节阀444 5.4自力式调节阀445 5.4.1自力式温度调节阀445 5.4.2自力式压力调节阀446 第6章执行机构的计算和附件448 6.1执行机构的分类448 6.2气动执行机构448 6.2.1气动薄膜执行机构448 6.2.2气动活塞传动装置力的计算468 6.3电动执行机构力的计算474 6.4阀门定位器478 6.4.1阀门定位器的分类及用途478 6.4.2气动阀门定位器482 6.4.3电-气阀门定位器485 6.4.4智能电-气阀门定位器487 6.4.5几种阀门定位器简介489 6.5手轮机构494 6.5.1用途及结构494 6.5.2使用手轮机构的注意事项496 6.6电-气转换器496 6.7阀位传送器496 6.7.1气动阀位传送器496 6.7.2电动阀位传送器497 6.8空气过滤减压器498 6.9空气安全阀498 6.10气动锁定装置499 6.11气动保位阀501 6.12气动继动器502 6.13阀位控制器503 6.14其他附件504 第7章流体通过调节阀时的特殊流动状态506 7.1不可压缩介质调节阀的计算507 7.1.1美国仪表学会(ISA)计算式507 7.1.2其他计算式512 7.2可压缩介质调节阀的计算517 7.3调节阀的特殊问题521 7.3.1黏性气体的调节阀的选择521 7.3.2两相流522 7.3.3热和冷凝现象523 7.3.4生成固体粒子524 7.4调节阀的噪声524 7.4.1声音和噪声的基本知识524 7.4.2调节阀产生噪声的原因527 7.4.3空气动力流经调节阀产生的噪声预测方法528 7.4.4液动流流经调节阀产生的噪声的预测方法545 7.4.5调节阀噪声的治理549 7.4.6调节阀噪声的测量552 第8章调节阀的选择560 8.1调节阀类型的选择560 8.2调节阀的密封性能561 8.2.1泄漏标准561 8.2.2调节阀的密封面564 8.2.3垫片566 8.2.4阀杆密封566 8.3调节阀的固有流量特性567 8.3.1直线流量特性568 8.3.2等百分比(对数)流量特性569 8.3.3抛物线流量特性570 8.3.4快开流量特性571 8.3.5理想流量特性571 8.4调节阀公称尺寸的确定572 8.4.1计算流量系数所需的数据572 8.4.2计算流量系数的确定572 8.4.3调节阀额定流量系数的确定573 8.5调节阀材质选择576 8.6调节阀端部的连接577 8.7调节阀公称压力的选择577 8.8调节阀作用方式的选择578 8.8.1气动调节阀的作用方式578 8.8.2作用方式的选择578 8.9调节阀执行机构的选择579 8.9.1输出力的考虑579 8.9.2选用执行机构的参考583 第9章调节阀的试验与检验585 9.1调节阀的检验和试验项目585 9.2调节阀的检查586 9.3调节阀的压力试验594 9.4调节阀的性能试验608 9.4.1总则608 9.4.2调节阀额定行程试验608 9.4.3死区试验609 9.4.4基本误差610 9.4.5回差611 9.4.6始终点偏差611 9.4.7流通能力试验程序611 9.5减压阀的性能试验623 9.6城镇燃气调压器的性能试验628 9.7调节阀的寿命试验638 第10章调节阀的安装、故障分析和维修643 10.1调节阀的安装643 10.1.1调节阀的安装准则643 10.1.2安装施工的准备643 10.1.3调节阀安装施工的规定644 10.1.4调节阀安装前的检验646 10.2调节阀的故障分析和维修648 10.2.1调节阀常见故障的分析及消除648 10.2.2调节阀的维护651 10.2.3调节阀的维修653 10.2.4调节阀的重点维修举例656 附录665 附录A调节阀标准665 附录B非金属材料工作温度极限674 附录C材料匹配抗磨损擦伤能力674 附录D典型回转阀力矩675 附录E单通道球阀阀体典型尺寸常数675 附录F回转阀典型尺寸常数676 附录G典型阀门内件温度极限677 参考文献678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一名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正在进行毕业设计,主题就与过程控制相关,其中调节阀的设计和选型占据了很重要的部分。在导师的推荐下,我选择了《调节阀实用技术(第2版)》作为我的主要参考资料。这本书从最基础的调节阀分类、基本原理开始,逐步深入到各个关键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它详细介绍了阀体、阀芯、阀杆、密封件等核心组件的材料选择、加工精度以及它们对阀门整体性能的影响。书中对于不同材料的耐腐蚀性、耐温性、强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应该如何根据介质的特性和工作环境来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此外,书中关于金属密封和软密封的原理及应用场景的讲解,也让我对密封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调节阀尺寸规范和公差设计的详细说明,这对于我进行精确的工程设计至关重要。通过学习书中提供的计算方法和图表,我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调节阀的各项尺寸参数,从而确保我的毕业设计能够达到工艺要求。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理论,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理论与实际工程应用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作为一名从事设备维护和管理多年的技术人员,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更深入理解设备运行原理,并能指导我进行高效维护的书籍。《调节阀实用技术(第2版)》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书中对于调节阀各个部件的材料性能、磨损机理以及失效模式的详细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调节阀润滑、清洗、定期检查以及预防性维护的指导。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非常需要并且非常实用的。例如,书中关于不同类型密封件的磨损特性和更换周期的建议,能够帮助我更科学地安排备件的库存和更换计划,从而降低设备的停机时间和维护成本。此外,书中关于调节阀的性能测试方法和判断标准的介绍,也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倾囊相授,让我能够少走弯路,更好地完成我的设备维护工作。
评分读完《调节阀实用技术(第2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真的做到了“实用”。作为一个在现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工程师,我深知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往往是那些与现场工况紧密结合的技术细节。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过于抽象的理论公式,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选择、设计、安装和维护调节阀。书中关于调节阀密封性、耐磨损性、耐腐蚀性等关键性能指标的分析,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些性能是如何影响阀门在不同介质和工况下的寿命和可靠性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调节阀的故障诊断和排除的部分。书中列举了多种常见的调节阀故障现象,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这对于我们这些经常需要处理现场突发状况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记得之前遇到过一个棘手的流量控制问题,何度都无法解决,最后翻阅这本书,才找到了症结所在,并成功进行了修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接地气,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工程问题,这使得即使是技术背景相对薄弱的现场操作人员,也能从中获益匪浅。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提升现场阀门管理和维护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籍之一。
评分我是一名销售工程师,主要负责推销不同品牌的调节阀产品。为了更好地向客户介绍我们的产品,我需要对各种调节阀的性能特点、应用范围以及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有深入的了解。《调节阀实用技术(第2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它不仅系统地介绍了调节阀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还对各种主流调节阀的结构、性能、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这让我能够站在一个更加客观和专业的角度,去理解不同产品的技术优势和劣势。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调节阀的可靠性和长寿命设计的讨论,这正是我在向客户介绍我们产品时,经常强调的关键卖点。书中提供的各种性能参数的定义和测试方法,也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我们产品技术指标的含义,并能用更专业、更准确的语言向客户进行解释。此外,书中关于调节阀市场发展趋势和未来技术方向的展望,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市场信息,帮助我更好地把握销售策略。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升专业知识和销售技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评分作为一名刚刚步入阀门设计领域的初学者,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我的知识体系,并且提供实际操作指导的参考书。《调节阀实用技术(第2版)》这本书,在我同事的强烈推荐下,我终于入手了。坦白说,在阅读之前,我对其内容抱有非常高的期待,毕竟“实用技术”这四个字就足以吸引我这样渴望学以致用的新人。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信息量让我有些应接不暇,但同时也充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书中对于不同类型调节阀的结构原理、性能特点、选型依据以及安装调试的详细阐述,都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例如,在介绍球阀和蝶阀时,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了它们的机械构造,更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在不同工况下,如高压、高温、腐蚀性介质等环境下的适用性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易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调节阀流量特性曲线的讲解,它清晰地展示了不同阀芯形状对流量控制精度的影响,这对于我今后在进行流量调节回路设计时,如何选择合适的阀芯来满足工艺要求,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图示和表格,直观地展示了阀门的性能参数和选型表格,这极大地节省了我查找资料的时间,也让我能够更快速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学习的道路上,一步步地引导我,解答我的疑惑,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工作挑战。
评分我是一名热爱钻研技术的研究生,正在进行关于工业过程控制优化的研究,其中调节阀的性能提升是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调节阀实用技术(第2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理论和大量的工程实例,对我开展研究工作非常有价值。书中关于调节阀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如阀门系数、流体阻力、压降等方面的详细分析,为我理解流体在阀门内部的流动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调节阀的抗磨损、抗冲蚀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感兴趣,这对于提高阀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调节阀新型执行机构(如电动执行机构、气动执行机构等)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比较,也为我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从书中获取了大量的关于调节阀最新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的信息,这有助于我将我的研究方向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结合,从而做出更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
评分在我多年的工业自动化生涯中,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调节阀,也遇到过不少因调节阀选择不当而导致的问题。《调节阀实用技术(第2版)》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它不仅仅是提供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从实际工况出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书中关于调节阀的可靠性与经济性的权衡,以及不同工况下阀门失效的典型案例分析,都让我受益匪浅。我记得我曾经在一个项目中,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了一个性能参数看似接近但实际应用中却容易出现问题的调节阀,最终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下降和额外的维护费用。如果当时能更深入地研究这本书,或许就能避免这样的失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避免走弯路,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并最终实现设备运行的最佳效益。这本书对于任何在工业领域从事调节阀相关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评分我在一个精细化工企业工作,对过程控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对于流量的精确调节。《调节阀实用技术(第2版)》这本书,对于我理解和优化调节阀的流量控制性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书中关于调节阀的流量特性,包括理想流量特性、实际流量特性以及各种修正特性的详细讲解,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阀门在不同开度下的流量变化规律。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减少或消除调节阀固有不平衡性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优化阀芯设计和执行机构来提高流量控制的线性度和精度。书中关于调节阀的调节比、最小可调流量以及控制精度等级的定义和测试方法,也为我评估和选择合适的调节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我记得之前在进行一个高精度流量控制项目时,就是通过参考这本书的建议,选择了具有特殊阀芯设计的调节阀,最终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控制效果。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实现高精度过程控制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评分作为一名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从业者,我每天都需要与各种控制系统打交道,而调节阀作为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执行机构,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调节阀实用技术(第2版)》这本书,对于我理解和掌握调节阀的性能参数,以及如何将其有效地集成到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书中关于调节阀的动态特性,如响应速度、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调节阀在闭环控制系统中的行为。例如,书中关于比例增益、积分时间、微分时间等控制参数与调节阀动态响应之间的关系的讲解,帮助我更好地进行PID控制器的整定,从而优化控制系统的性能。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调节阀泄露等级的分类和测试方法,这对于保证过程的精确控制和能源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同时,书中关于调节阀的噪声控制和防气蚀、防闪蒸的措施的介绍,也为我处理一些特殊的工业过程提供了解决方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视角,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调节阀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更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评分我的工作内容涉及到为大型化工装置选择和配置大量的工业仪表,其中调节阀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调节阀实用技术(第2版)》这本书,对于我这项工作来说,堪称一本“宝典”。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主流调节阀的选型原则和方法,包括根据工艺介质的性质(如密度、粘度、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等)、工作压力、工作温度、流量要求、控制精度要求以及安装空间等因素,如何进行综合的权衡和选择。书中提供的选型图表和计算公式,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快速而准确地完成阀门的初步选型。我尤其看重书中关于安全和防爆要求的论述,这对于化工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应用场景下,调节阀在防爆等级、材料选用、密封方式等方面的特殊要求,这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此外,书中关于调节阀的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讨论,也让我能够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去评估不同类型调节阀的长期投入和回报,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采购决策。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工具,让我能够更自信、更高效地完成我的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