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存储是一个涉及计算机硬件以及网络协议/ 技术、操作系统以及专业软件等各方面综合知识的领 域。目前**阐述网络存储的书籍少之又少,大部分 是国外作品,对存储系统底层细节的描述不够深入, 加之术语太多,初学者很难真正理解网络存储的精髓 。
张冬所著的《大话存储(**版存储系统底层架 构原理极限剖析)》以特立独行的行文风格向读者阐 述了整个网络存储系统。从硬盘到应用程序,对这条 路径上的每个节点,作者都进行了阐述。书中内容涉 及:计算机IO基本概念,硬盘物理结构、盘片数据结 构和工作原理,七种常见RAID原理详析以及性能细节 对比,虚拟磁盘、卷和文件系统原理,磁盘阵列系统 ,OSI模型,FC协议,众多磁盘阵列架构等。另外, 本书囊括了存储领域几乎所有的新兴技术,比如机械 磁盘、SSD、FC/SAS协议、HBA卡、存储控制器、集群 存储系统、FC SAN、NAS、iSCSI、FCoE、快照、镜 像、虚拟化、同步/异步远程复制、Thin Provision 自动精简配置、VTL虚拟磁带库、数据容灾、应用容 灾、业务容灾、性能优化、存储系统IO路径、云计算 与云存储等。
其中每一项技术作者都进行了建模和分析,旨在 帮助读者**理解每一种技术的原理和本质。本书结 尾,作者精心总结和多年来在论坛以及各大媒体发表 的帖子内容,超过一百条的问与答,这些内容都是与 实际紧密结合的经验总结,颇具参考价值。
本书**版于2008年出版,受到业界一致肯定, 历经6年技术沉淀重装出版。
本书适合初入存储行业的研发人员、技术工程师 、售前工程师和销售人员阅读,同时适合**存储行 业人士用以互相切磋交流提高。另外,网络工程师、 网管、服务器软硬件开发与销售人员、Web开发者、 数据库开发者以及相关专业师生等也**适合阅读本 书。
张冬(网名:冬瓜头) 存储行业混迹十载,历任售前售后、产品设计、咨询顾问等角色,四项存储技术专利发明人。酷爱钻研,个性执着。理想是晚年能够做一名教师。
**章 混沌初开——存储系统的前世今生
第2章 IO大法——走进计算机IO世界
第3章 磁盘大挪移——磁盘原理与技术详解
第4章 七星北斗——大话/详解七种RAID
第5章 降龙传说——RAID、虚拟磁盘、卷和文件系统实战
第6章 阵列之行——大话磁盘阵列
第7章 熟读宝典——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语言OSI
第8章 勇破难关——Fibre Channel协议详解
第9章 天翻地覆——FC协议的巨大力量
**0章 三足鼎立——DAS、SAN和NAS
**1章 大师之作——大话以太网和TCP/IP协议
**2章 异军突起——存储网络的新军IP SAN
**3章 握手言和——IP与FC融合的结果
**4章 变幻莫测——虚拟化
**5章 众志成城——存储集群
**6章 未雨绸缪——数据保护和备份技术
**7章 愚公移山——大话数据容灾
**8章 鬼斧神工——数据前处理与后处理
**9章 过关斩将——系统IO路径及优化
第20章 腾云驾雾——大话云存储
附录1 存储系统问与答精华集锦
附录2 IP硬盘——玩玩还是来真的?
附录3 新技术将如何影响数据中心存储系统
后记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得吐槽一下,简直是朴实无华到有点过头了,配色和字体选择都透着一股“功能至上”的年代感,初拿到手时,我甚至怀疑是不是买到了哪个老旧的培训资料。不过,正是这种看似低调的外观,反而让我对内容本身产生了更多期待,毕竟,真正有干货的技术书,往往不太注重花里胡哨的包装。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倒是中规中矩,油墨印刷清晰,排版布局也比较紧凑,能塞进去不少信息量。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它对存储系统底层架构的剖析深度,从文件系统的底层逻辑到网络协议的交互细节,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能真正深入到代码实现的脉络中去。从整体的编排来看,作者似乎是想构建一个从宏观概念到微观实现的完整知识体系,这种结构化的梳理对于初学者建立全局观非常有帮助,当然,对于资深人士来说,寻找其中的知识盲点和创新点才是真正的乐趣所在。期待它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解剖那些我们平时只敢远观的复杂存储机制,而不是仅仅提供一张模糊的地图。
评分我注意到书中在对不同存储架构进行深度解析时,展示了非常详细的内部数据结构描述,这部分内容绝对是价值连城的。比如,它对NVMe协议栈的I/O路径分析,从操作系统内核的请求发出,到最终在硬件控制器上的调度和执行,中间涉及到的内存映射、中断处理等环节,都有细致的图示和步骤分解。这对于希望从事底层驱动开发或者性能优化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但有趣的是,在描述现代云原生存储解决方案(比如分布式块存储的元数据管理)时,内容似乎就相对保守和概括了一些,更多是引用了成熟的业界方案的经典理论框架,而缺乏对最新开源项目或前沿研究的深入剖析。这让我略感遗憾,希望在“终极版”中,能看到对当下热点,如存储计算分离架构下,数据面和控制面如何高效协同的更前沿的探讨。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开篇几章给我的感觉是略微有些枯燥的,大量的理论铺垫和基础概念的复述,对于一个已经对存储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有点像是在温习高中数学的三角函数公式——知道它很重要,但并不急于求证。作者似乎非常强调“打好地基”,用了不少篇幅去解释为什么某些设计决策是必要的,而不是直接抛出结论。这种叙事方式虽然保证了知识的严谨性,但也牺牲了一定的阅读流畅度。我更希望看到一些早期的、具有启发性的实际案例或者对比分析,比如早期的RAID技术与现代纠删码技术在特定场景下的性能权衡,能立刻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不过,硬着头皮读下去后,在涉及到数据一致性模型和事务处理的那几个章节,文字的密度陡然增加,开始出现大量示意图和伪代码片段,这才是真正的技术深水区,也让我重新燃起了兴趣,感觉终于进入了主题的核心地带。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极其严谨,几乎没有使用任何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调剂气氛,全篇充斥着专业术语和逻辑严密的论证链条。我个人倾向于这种风格,因为它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信息噪音,让你必须全神贯注于技术本身。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对于那些对存储领域只有初步了解的读者,可能会因为专业名词的密集轰炸而感到压力巨大,很容易在某个技术细节上卡住,找不到前后文的呼应点。我注意到作者在解释一些复杂的锁机制和并发控制策略时,习惯于先抛出问题背景,然后一步步推导出解决方案,整个过程如同侦探推理,逻辑闭环非常清晰。但如果读者错过了任何一个中间步骤的理解,后续的推导就会变得难以跟进。因此,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自身的预备知识储备,它更像是一本精密的参考手册,而非入门读物。
评分整体阅读下来,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这是一份用大量时间和心血打磨出来的技术沉淀,它拒绝走捷径,坚持把每一个技术点都挖到地底深处去探究一番。它最大的贡献在于系统性地梳理了存储系统从物理介质到逻辑抽象的完整层次结构,让那些分散在论文、官方文档和代码注释中的知识点,有了一个统一的、可供溯源的理论载体。我欣赏作者在保证技术深度之余,努力维护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虽然在阅读体验上,它可能不如那些侧重于快速应用和“拿来主义”的技术书籍那样轻松愉快,但它提供的知识密度和思维框架是更持久、更底层的。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武林秘籍,需要勤奋的练习和长久的领悟,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让存储系统的底层逻辑在你脑海中清晰可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