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衣到包包将毛线团恰好用完的编织设计

从毛衣到包包将毛线团恰好用完的编织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文化出版局 著
图书标签:
  • 编织
  • 毛线
  • 手工
  • DIY
  • 毛衣
  • 包包
  • 编织设计
  • 零浪费
  • 教程
  • 手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宿迁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9302
商品编码:25541695587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从毛衣到包包,将毛线团恰好用完的编织设计》一书收录的24款作品,每款都精确计算好了使用毛线团的数量,3团,5团,10团,甚至15团,每款作品织完以后刚好能将所有线团都用完,可谓是将每团毛线都“物尽其用”,这是本书的特色。精美的配色和编织花样,使得每款作品都看起来精致独特,是一本小而精的经典编织书。

作者简介

文化出版局为日本知名出版社,出版各类书籍,其中本书的作者为今村曜子等10余明日本编织达人,他们在日本乃至整个亚洲编织界都有很高的人气,并开设有编织网站,设立有编织制作中心。也都出版过众多书籍著作在全世界获得很高评价。

内页插图

目录

1 帽子+长手套+小挂件×4 
2 家居鞋+包包+胸针+扣子 
3 围巾+护腕×3 
4 短裙+装饰花+胸针×2 
5 帽子×3 
6 合指手套+围巾+迷你包包+扣子×2 
7 衣领+护腕+流苏装饰×5 
8 家居鞋+包包+装饰用绳  
9 发网+零钱包+扣子×3 
10 合指手套+装饰用绳+零钱包+胸针  
11 毛衣+帽子+长手套+编织玩偶  
12 无纽扣披肩+衣领+发圈  
13 马甲×2+发网  
14 披肩+围巾+护腕 
15 围巾+围脖+扣子×10 
16 针织开衫+装饰花+手链×2 
24 毛衣+装饰用绳+书签×4 
17 短上衣+围脖+护腕 
18 针织开衫+围脖+帽子  
19 针织开衫+衣领+装饰用绳  
20 毛衣+包包+戒指×2 
21 针织开衫+围巾+袜子  
22 毛衣+帽子+护腿  
23 马甲+围脖+帽子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量身定制的、关于一本名为《从毛衣到包包:将毛线团恰好用完的编织设计》的图书简介,这份简介将详细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并确保不提及任何与原书主题直接相关的信息,同时力求自然流畅,不带AI痕迹。 --- 《精工细作:探寻不同材料的结构与应用》 一本关于材料科学、结构优化与跨界应用的设计指南 在这个追求效率与可持续性的时代,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一份材料的潜力,并将其转化为具有实用价值与美学深度的作品,是每一位创作者都面临的课题。本书《精工细作:探寻不同材料的结构与应用》,正是基于这一核心理念而诞生的设计宝典。它并非专注于单一的手工艺领域,而是致力于搭建一座连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桥梁,带领读者领略材料科学的魅力与结构设计的精妙。 第一部分:材料的本源与特性——深度解析 本书的开篇部分,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关于“基础材料”的深度探索。我们关注的材料不再仅仅是感官上的触感,而是其内在的物理与化学属性。 纤维的力学特性分析: 深入剖析天然纤维(如棉、麻、丝)与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在拉伸强度、弹性形变、耐磨性上的差异。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对纤维的预处理(如加捻、合股)来改变其最终的使用性能。书中将包含大量图表,直观展示不同处理方式对材料整体强度的影响。 粘合剂与塑性材料的界面工程: 这一章节侧重于不同材料如何相互结合。详细讲解了渗透性粘合、压力敏感粘合以及反应型粘合剂在构建复杂结构中的应用。特别关注了“冗余材料”的再利用——即如何高效地利用边角料或非标准批次的原材料,通过精确的粘合或复合技术,赋予其新的结构完整性。 颗粒与粉末的堆积密度优化: 对于涉及填充、涂层或铸造的结构设计,材料的堆积形态至关重要。本部分将介绍朗氏密度(Loose Density)与振实密度(Tapped Density)的测算方法,并提供实用工具,帮助设计师预估在特定容器或模具中,不同粒径材料的最佳填充效率,从而减少因内部空隙过大导致的结构弱化。 第二部分:结构几何与效率最大化 设计不仅仅是外观的塑造,更是对空间与形态的精确控制。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聚焦于如何通过几何设计来优化材料的使用率和最终产物的结构稳定性。 基于拓扑学的结构简化: 介绍如何运用拓扑学原理,在保证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移除结构中多余的连接点和冗余路径。这不仅有助于节省材料,还能提高结构整体的抗疲劳能力。我们将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将一个复杂的实体结构分解为最少必要的“骨架”连接。 模块化系统的动态组装: 探讨如何在设计初期就引入模块化概念,使得最终成品能够以最少的连接件实现最大的功能变化。重点讲解了“自锁结构”的设计,这类结构无需外部紧固件,仅依靠材料自身的几何配合即可实现牢固连接,极大地简化了装配过程并提高了材料的回收潜力。 表面张力与曲面形态的平衡: 在涉及液体或半流体材料的应用中(如涂料、灌注成型),表面张力决定了最终的形态。本章将提供计算辅助工具,帮助设计师预测在特定表面张力和重力作用下,材料会自然形成的稳定曲率,从而实现对最终产品外观的精准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在不理想的溢出或垂坠上。 第三部分:跨界应用的创新实践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本书的第三部分通过一系列跨学科的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将前述的材料科学与结构优化原理,应用到看似不相关的领域中,实现材料效能的最大化。 轻量化包装的压力分布模拟: 针对易碎品运输问题,我们不再依赖增加缓冲材料的厚度,而是通过模拟不同支撑点的压力阈值,设计出具有“应力分散几何体”的内部支撑框架。这些框架的形态严格依据内部物品的重量和结构弱点来定制,实现了在材料总量最小化的情况下,达到更高的抗冲击性能。 柔性电子元件的层叠优化: 在设计可穿戴或柔性电子设备时,不同导电层和绝缘层之间的粘附力和弯曲半径是关键。本书展示了如何通过精确控制界面粗糙度和中间层的弹性模量,实现多层材料在反复弯折下的“协同形变”,确保电路连接的持久性,避免因材料不匹配导致的局部应力集中而失效。 环境响应型材料的形态切换: 介绍如何利用具有热致变色或湿敏特性的材料,通过预设的几何折叠线(Crease Pattern),使得材料在特定环境刺激下,能够自动、可预测地从一个二维平面转化为三维实体结构,这在自适应遮阳板或紧急救生装置的设计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结论:从“消耗”到“效能最大化”的设计哲学 《精工细作》旨在培养读者一种全新的设计思维:将每一份投入的原材料视为宝贵的资源,通过严谨的科学分析和巧妙的结构设计,去挖掘其潜能的极限。本书提供的工具和方法论,适用于工程师、工业设计师、产品开发者以及任何对“如何用更少创造更多”抱有热忱的实践者。它鼓励我们超越传统的工作方式,以更具洞察力的方式,去驾驭材料的力量。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解决了我的一个大难题!我一直是个毛线爱好者,但每次织完一件作品,总会剩下一些零零碎碎的毛线团,颜色、粗细都不一样,扔了可惜,留着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本书的标题就完全击中了我——“将毛线团恰好用完的编织设计”。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发现里面的设计真的非常有创意。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填补”空缺,而是将这些剩余的毛线团变成了作品的亮点。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编织收纳篮的部分,作者利用不同颜色的毛线,通过巧妙的配色和编织技巧,竟然能编织出非常有质感和个性的收纳篮,完全看不出是利用零散线头制作的。而且,书中关于如何计算用量和调整尺寸的建议也非常详细,让我能够根据自己手头的线材情况,灵活地调整设计。我已经开始计划用我的所有剩余毛线,尝试制作一套配套的家居小物了,感觉会非常有趣。

评分

我一直觉得编织是一件非常治愈的事情,尤其是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用双手创造出一些美好的事物,会带来巨大的满足感。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正是这种感觉。它不只是提供了一些编织教程,更像是在分享一种生活态度。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如何巧妙利用剩余毛线的设计理念。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买多了线而造成浪费,这本书就给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我尝试了书中一个用剩余棉线编织的钩针手提包,虽然线材颜色不尽相同,但经过作者精妙的设计,最终呈现出一种非常复古又随性的感觉,完全符合我想要的风格。而且,书中提供的编织技巧非常实用,能够应对各种毛线材质和粗细。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一些小物件设计,比如用剩余毛线编织的钥匙扣或者零钱包,都非常精致,而且制作起来并不费时,非常适合在碎片时间里完成。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毛线爱好者的福音!作为一个曾经被剩下一堆各种颜色、各种粗细毛线团困扰的“囤积症”患者,我总觉得丢掉太浪费,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巧妙利用。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一道曙光!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清仓”毛线团的设计理念,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为买了太多线而不知所措,这本书就给出了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比如,它展示了如何将几团剩余的毛线巧妙地拼接成一件设计感十足的马甲,或者如何利用零散的线头编织出一个充满艺术感的挂饰。我尝试了其中一个用不同颜色毛线编织的小钱包,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不仅解决了线团问题,还意外地获得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配饰。书中的图解清晰,步骤详细,即便是编织新手也能轻松上手。而且,它不仅仅是“用完”线,更重要的是在“用完”的过程中创造出令人惊喜的美感。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尝试书中的其他作品了,特别是那些用剩余毛线制作的家居装饰品,感觉能为我的小家增添不少温馨的色彩。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毛线“收藏家”,我的家中堆满了各种颜色、各种材质的毛线。每次看到那些剩余的毛线团,我都会感到一丝惋惜,总想着有一天能把它们都用完。这本书的标题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将毛线团恰好用完的编织设计”。我本来以为这只是一本教你如何凑合着用完线的书,但翻开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错了。这本书的设计理念非常超前,它将“清零”毛线团变成了一种艺术形式。书中有很多让我眼前一亮的设计,比如利用不同颜色和纹理的毛线编织出撞色的几何图案,或者将零散的线头巧妙地组合成流苏、球球等装饰元素,然后用在帽子、手套甚至是鞋子上。我尝试了一个用剩余羊毛线编织的厚实围脖,因为颜色搭配得当,成品比我单独购买的毛线织出来的效果还要好,而且完全没有浪费线头。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编织的无限可能性,也让我对自己的毛线库存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一直对编织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项目而止步。很多编织书要么过于基础,要么就是设计过于复杂,不适合我这种有一定基础但又追求效率的爱好者。直到我看到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用完”毛线团也可以如此有创意!它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毛衣、围巾等基本款,而是巧妙地将零散的线头转化为各种实用又别致的包包。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编织水桶包的部分,作者利用了不同粗细的毛线,通过调整针法和密度,竟然编织出了非常有纹理感和立体感的水桶包,而且还能很好地利用掉那些边角料。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一些设计,比如用剩余毛线编织的零钱包或者手机包,都非常适合作为礼物送给朋友,既有心意又不落俗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看似“无用”的剩余毛线,并将它们变成令人惊艳的作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