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徐霞客游记》1先是一部科学巨著。科学的精神,1先J在于不迷信前人旧说,善于D立思考,注重考察实证,勇于探索求真。对于我国的山川地理,自古也不乏各种史书文献记载。但徐霞客却发现:“昔人志星官舆地,多以承袭附会。”(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吴国华《邝志铭》)因此,他不论对于山脉河流,还是奇洞怪穴,甚至聚落村居、逸闻传说,总要细细观察,思考分析。遇有奇异疑问,必穷究不舍。如1游雁荡山时,为了证实《大明一统志》中“龙湫之水,即自宕来”的记载,奋力寻湖,却无功而返。但他不罢休,后来重游时,改道重探,终于以亲身实地的考察,得出雁湖之水“皆与大龙湫风马牛无及云”的结论,推翻了D时Z为QW的《大明一统志》的错误记载。儒家经典《禹贡》,有“岷山导江”的说法,自古以来J一直是QW之论,但徐霞客经过考察,写出《溯江纪源》(又名《江源考》),明确提出:“岷流入江,而未始为江源,正如渭流入河,而未始为河源也。……故推江源者,必D以金沙为1。”甚至一些无名山水,他也往往细加分析,弄清原委。如《浙游日记》中记载,他路过三九山,J对其山脉河流的分布走向进行详细分析,领悟出“三九”的得名由来。徐霞客对洞穴似乎情有D钟,遇有奇洞异穴,尤其是石灰岩溶洞,他总是不畏艰险,必欲深入细探而后快。这在《游记》中也有大量的记载。Z典型的是关于桂林的七星岩,他先后考察了两次,对岩洞的位置、方向、大小、深浅以及洞内形态结构和洞外情况等,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和生动的描写,这些记录和描写竟与用现代科学手段勘测的结果十分吻合。科学史家们发现,《徐霞客游记》中关于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描述,比欧洲人要早一百五十年。总之,在整部《游记》中,涉及山形地貌、悬崖岩洞、江河水文、地热泉流、物产风俗、政区地理、道路交通、宗教民族、史迹文物等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及其丰硕成果和科学价值,都是令人惊叹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学者所写的考察记录”。D然,徐霞客对山川地理的考察分析,也有许多不科学,甚至W心的地方;他在旅途中遇到一些危难困惑,有时也求神问卜。另外,他似乎很精于堪舆学,《游记》中经常使用龙砂、虎砂、朝山、案山等堪舆术语来分析山形水势,这其中有多少科学和迷信的成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徐霞客游记》1先是一部科学巨著。科学的精神,1先J在于不迷信前人旧说,善于D立思考,注重考察实证,勇于探索求真。对于我国的山川地理,自古也不乏各种史书文献记载。但徐霞客却发现:“昔人志星官舆地,多以承袭附会。”(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吴国华《邝志铭》)因此,他不论对于山脉河流,还是奇洞怪穴,甚至聚落村居、逸闻传说,总要细细观察,思考分析。遇有奇异疑问,必穷究不舍。如1游雁荡山时,为了证实《大明一统志》中“龙湫之水,即自宕来”的记载,奋力寻湖,却无功而返。但他不罢休,后来重游时,改道重探,终于以亲身实地的考察,得出雁湖之水“皆与大龙湫风马牛无及云”的结论,推翻了D时Z为QW的《大明一统志》的错误记载。儒家经典《禹贡》,有“岷山导江”的说法,自古以来J一直是QW之论,但徐霞客经过考察,写出《溯江纪源》(又名《江源考》),明确提出:“岷流入江,而未始为江源,正如渭流入河,而未始为河源也。……故推江源者,必D以金沙为1。”甚至一些无名山水,他也往往细加分析,弄清原委。如《浙游日记》中记载,他路过三九山,J对其山脉河流的分布走向进行详细分析,领悟出“三九”的得名由来。徐霞客对洞穴似乎情有D钟,遇有奇洞异穴,尤其是石灰岩溶洞,他总是不畏艰险,必欲深入细探而后快。这在《游记》中也有大量的记载。Z典型的是关于桂林的七星岩,他先后考察了两次,对岩洞的位置、方向、大小、深浅以及洞内形态结构和洞外情况等,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和生动的描写,这些记录和描写竟与用现代科学手段勘测的结果十分吻合。科学史家们发现,《徐霞客游记》中关于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描述,比欧洲人要早一百五十年。总之,在整部《游记》中,涉及山形地貌、悬崖岩洞、江河水文、地热泉流、物产风俗、政区地理、道路交通、宗教民族、史迹文物等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及其丰硕成果和科学价值,都是令人惊叹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学者所写的考察记录”。D然,徐霞客对山川地理的考察分析,也有许多不科学,甚至W心的地方;他在旅途中遇到一些危难困惑,有时也求神问卜。另外,他似乎很精于堪舆学,《游记》中经常使用龙砂、虎砂、朝山、案山等堪舆术语来分析山形水势,这其中有多少科学和迷信的成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徐霞客游记》还是一部游记文学巨著。虽然作者的本意,并非专在从事文学创作,因此从科学考察的需要,《游记》中有大量的关于山形水势、距离里程等等的类似“流水账”的记叙,但是他对神州山川的J其热爱之情、高雅的审美情趣和ZY的文学才华,却自然而然地在这“流水账”中十分鲜明地体现出来。 显示全部信息
目录
前言 游天台山日记 浙江台州府 游天台山日记 后 游雁宕山日记 浙江温州府 游雁宕山日记 后 游白岳山日记 徽州府 游黄山日记 徽州府 游黄山日记 后 游武彝山日记 福建建宁府崇安县 游庐山日记 江西九江府 游九鲤湖日记 福建兴化府仙游县 游嵩山日记 河南河南府登封县 游太华山日记 陕西西安府华阴县 游太和山日记 湖广襄阳府均州前言
游天台山日记 浙江台州府
游天台山日记 后
游雁宕山日记 浙江温州府
游雁宕山日记 后
游白岳山日记 徽州府
游黄山日记 徽州府
游黄山日记 后
游武彝山日记 福建建宁府崇安县
游庐山日记 江西九江府
游九鲤湖日记 福建兴化府仙游县
游嵩山日记 河南河南府登封县
游太华山日记 陕西西安府华阴县
游太和山日记 湖广襄阳府均州
闽游日记 前
闽游日记 后
游五台山日记 山西太原府五台县
游恒山日记 山西大同府浑源州
浙游日记
江右游日记
楚游日记
粤西游日记一
粤西游日记二
黔游日记一
滇游日记游颜洞记
滇游日记五
滇游日记九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游天台山日记 浙江台州府 癸丑之三月晦 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地於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1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1;CY=CY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J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澈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在万山坳中,路荒且长,适D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 饭后,雨始止。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1;CY=CY,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1;CY=CY。上数里,至华1;CY=CY庵;又三里,将近1;CY=CY,为太白堂,俱无可观。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1;CY=CY。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1;CY=CY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1;CY=CY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所望。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闻断桥、珠帘尤胜,僧言饭后行,犹及往返,遂由仙筏桥向山后。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J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初四日 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昙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流下坠,雷轰河聩,百丈不止。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过昙花,入上方广寺。循寺前溪,复至隔山大石上,坐观石梁。为下寺僧促饭,乃去。饭后,十五里,抵万年寺,登藏经阁。阁两重,有南北经两藏。寺前后多古杉,悉三人围,鹤巢于上,传声嘹呖,亦山中一清响也。是日,余欲向桐柏宫,觅琼台、双阙,路多迷津,遂谋向国清。国清去万年四十里,中过龙王堂。每下一岭,余谓已在平地,及下数重,势犹未止,始悟华1;CY=CY之高,去天非远!日暮,入国清,与云峰相见,如遇故知,与商探奇次D。云峰言:“名胜元如两岩,虽远,可以骑行。先两岩而后步至桃源,抵桐柏,则翠壁、赤城,可一览收矣。”游天台山日记 浙江台州府
癸丑之三月晦 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地於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1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1;CY=CY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J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澈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在万山坳中,路荒且长,适D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 饭后,雨始止。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1;CY=CY,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1;CY=CY。上数里,至华1;CY=CY庵;又三里,将近1;CY=CY,为太白堂,俱无可观。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1;CY=CY。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1;CY=CY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1;CY=CY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所望。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闻断桥、珠帘尤胜,僧言饭后行,犹及往返,遂由仙筏桥向山后。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J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初四日 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昙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流下坠,雷轰河聩,百丈不止。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过昙花,入上方广寺。循寺前溪,复至隔山大石上,坐观石梁。为下寺僧促饭,乃去。饭后,十五里,抵万年寺,登藏经阁。阁两重,有南北经两藏。寺前后多古杉,悉三人围,鹤巢于上,传声嘹呖,亦山中一清响也。是日,余欲向桐柏宫,觅琼台、双阙,路多迷津,遂谋向国清。国清去万年四十里,中过龙王堂。每下一岭,余谓已在平地,及下数重,势犹未止,始悟华1;CY=CY之高,去天非远!日暮,入国清,与云峰相见,如遇故知,与商探奇次D。云峰言:“名胜元如两岩,虽远,可以骑行。先两岩而后步至桃源,抵桐柏,则翠壁、赤城,可一览收矣。”
初五日 有雨色,不顾,取寒、明两岩道,由寺向西门觅骑。骑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头,雨止,骑去。二里,入山,峰萦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一溪从东阳来,势甚急,大若曹娥。四顾无筏,负奴背而涉,深过于膝,移渡一涧,几一时。三里,至明岩。明岩为寒山、拾得隐身地,两山回曲,《志》所谓“八寸关”也。入关,则四周峭壁如城。Z后,洞深数丈,广容数百人。洞外,左有两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笋突耸,上齐石壁,相去一线,青松紫蕊,翁苁于上,恰与左岩相对,可称奇绝。出八寸关,复上一岩,亦左向。来时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数百人。岩中一井,日仙人井,浅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岐立如两人,僧指为寒山、拾得云。入寺。饭后云阴溃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崖1;CY=CY上,对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 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视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阔八十步,深百余步,平展明朗。循岩右行,从石隘仰登。岩坳有两石对耸,下分上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还饭僧舍,觅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蛲崖,草木盘垂其上,内多海棠紫荆,映荫溪色,香风来处,玉兰芳草,处处不绝。已至一山嘴,石壁直竖涧底,涧深流驶,旁无余地。壁上凿孔以行,孔中仅容半趾,逼身而过,神魄为动。自寒岩十五里,至步头,从小路向桃源。桃源在护国寺旁,寺已废,土人茫无知者。随云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堕,竟无宿处,乃复问至坪头潭。潭去步头仅二十里,今从小路,反迂回三十余里,宿信桃源误人也。
初七日 自坪头潭行曲路中三十余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渐夹,有馆日桃花坞。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飞泉自上来注,为鸣玉涧。涧随山转,人随涧行。两旁山皆石骨,攒峦夹翠,涉目成赏,大抵胜在寒、明两岩问。涧穷路绝,一瀑从山坳泻下,势甚纵横。出饭馆中,循坞东南行,越两岭,寻所谓“琼台”、“双阙”,竟无知者。去数里,访知在山1;CY=CY。与云峰循路攀援,始达其巅。下视峭削环转,一如桃源,而翠壁万丈过之。峰头中断,即为双阙;双阙所夹而环者,即为琼台。台三面绝壁,后转即连双阙。余在对阙,日暮不及登,然胜已一日尽矣。遂下山,从赤城后还国清,凡三十里。
初八日 离国清,从山后五里登赤城。赤城山1;CY=CY圆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为僧舍凌杂,尽掩天趣。所谓玉京洞、金钱池、洗肠井,俱无甚奇。
【导读】
本篇是《徐霞客游记》的1篇,记叙的是作者D一次游天台山的情况。
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有创建于隋代的国清寺,唐代ZM诗僧寒山、拾得曾在此山隐居修行,还有相传为诗人李白曾在此山读书的太白堂,更早的还有关于刘晨、阮肇采药迷路遇仙女的美丽传说,等等。自然景观方面,有华1;CY=CY、赤城、琼台、桃源、寒岩以及Z为ZM的石梁飞瀑等名胜。因此,作者对此山十分向往,开篇一句“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即流露出十分的欣喜。篇中还有“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峰萦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等,更直接表现了他高度兴奋的心情。
从全篇来看,作者比较详细具体地记叙了前后九天游览天台山的过程,对于天台山的ZM景观,也或较详或较略地作了一一介绍和描述,是全景式的叙述描写。虽无特别浓墨重彩之处,但诸如“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所望”,“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寺前后多古杉,悉三人围,鹤巢于上,传声嘹呖,亦山中一清响也”,“一带峭壁*崖,草木盘垂其上,内多海棠紫荆,映荫溪色,香风来处,玉兰芳草,处处不绝”,“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飞泉自上来注,为鸣玉涧。涧随山转,人随涧行。两旁山皆石骨,攒峦夹翠,涉目成赏”等等,均三言两语,简练优美,生动而传神。
作者还善于根据景物特点,遣词造语,喜用四字句,如:云散日朗,人意山光;泉声山色;泉轰风动;越潦攀岭;山高风冽;琪花玉树;溪回山合,木石森丽;雷轰河隋;峰萦水映,木秀石奇;青松紫蕊;攒峦夹翠等等,往往成二二式结构,或上下句对称,显得典雅而匀整,新奇而别致。这个特点也贯穿在整部《游记》中。
游天台山日记 后
壬申三月十四日 自宁海发骑,四十五里,宿岔路口。其东南十五里为桑洲驿,乃台郡道也;西南十里松门岭,为入天台道。
十五日渡水母溪,登松门岭,过玉爱山,共三十里,饭于筋竹岭庵,其地为宁海、天台界。陟山冈三十余里,寂无人烟,昔弥陀庵亦废。下一岭,丛山杳冥中,得村家,瀹茗饮石上。又十余里,逾岭而入天封寺。寺在华1;CY=CY峰下,为天台幽绝处。却骑,同僧无余上华1;CY=CY寺,宿净因房,月色明莹。其地去1;CY=CY尚三里,余乘月D上,误登东峰之望海尖,西转,始得路至华1;CY=CY。归寺已更余矣。
…… 显示全部信息
徐霞客游记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