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2月1日) 平装: 745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1722274 条形码: 9787531722274 商品尺寸: 25.8 x 17.4 x 6.2 cm 商品重量: 1.5 Kg
目录序自序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一上古天真论篇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卷二(上)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阴阳离合论篇第六阴阳别论篇第七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卷二(下)五脏生成篇第十五脏别论篇第十一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卷三玉版论要篇第十五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卷四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大阴阳明篇第二十九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卷五热论篇第三十一刺热篇第三十二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逆调论篇第三十四疟论篇第三十五刺疟篇第三十六气厥论篇第三十七咳论篇第三十八举痛论篇第三十九腹中论篇第四十刺腰痛篇第四十一风论篇第四十二痹论篇第四十三痿论篇第四十四厥论篇第四十五病能论篇第四十六奇病论篇第四十七大奇论篇第四十八脉解篇第四十九 卷六刺要论篇第五十刺齐论篇第五十一刺禁论篇第五十二刺志论篇第五十三针解论篇第五十四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卷七卷八(上)卷八(中)卷八(下)卷九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附录跋
五帝以上有书乎?日:无书也。无书而实肇书之蕴也;五帝以下有书乎?日:多书也。多书而实淆书之传也。夫无书而肇书之蕴,多书而淆书之传,则作与述之相为终始,不可诬也。聿稽五帝,首自疱牺,仰观俯察,近取远求,而八卦以通,昭然为明道开天之祖;嗣后伊耆,断耜揉耒,教穑辨物,而百汇以明,焕然为养生达性之主;厥传公孙,上稽天象,下究渊泉,中度人事,以人之五行六气,配天地阴阳,以天地之四时五行,应人部候,洞然为见垣彻微之宗。是三圣代兴,而三坟之义著,三才之理备矣。然羲皇画卦,而爻辞彖义,姬文、周、孔,创始于前,李、邵、陈、朱,阐明于后。而开物成务,《易》道遂历千古而不晦;炎帝察材,而金石草木,品上中下,《本经》以传,《别录》《图经》《纲目》以著,而补遗增阙,方书遂行万祀而无敝。独《素问》一册,帝与俞跗巫彭诸臣,论次一堂,所详者,天人一原之旨;所明者,阴阳迭乘之机;所究研者,气运更胜之微;所稽求者,性命攻荡之本;所上穷者,寒暑日月之运行;所下极者,形气生化之成败。开阖详尽,几无馀蕴。然其中论生生之统居其半,言灾病者次之,治法者又次之。盖欲天下后世,子孙氓庶,勿罹灾眚,成归生长,圣教不唐乎大哉!第经义渊微,圣词古简,苟非其人,鲜有通其义者。即如周之越人,汉之仓公,晋之皇甫谧,唐之王启玄,以及宋明诸名家,迭为论疏,莫不言人人殊。而经旨檃括者,或以一端求之。经言缕析者,或以偏见解之。经词有于彼见而于此若隐者,或以本文诠释而昧其大原。经文有前未言而今始及者,或以先说简脱而遗其弘论,是皆余所深悯也。聪辄忘愚昧,竭力覃思,自庚子五载,注仲祖《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刊布问世。今复自甲辰五栽,注释《内经·素问》九卷。以昼夜之悟思,印黄岐之精义,前人咳唾,概所勿袭,古论糟粕,悉所勿存,惟与同学高良,共深参究之秘,及门诸弟,时任校正之严,剞劂告成,颜日《集注》。盖以集共事参校者,什之二三;先辈议论相符者,什之一二。非有弃置也,亦曰前所已言者,何烦余言,唯未言者,亟言之以俟后学耳。讵敢追康节希彝通《易》之秘,隐君齐相搜药之遗,以自附古人也乎。虽然,人惮启辟,世乐因仍,维《诗》有云:“如彼飞虫,时亦弋获”。然则天下后世之誉我,或于此书;天下后世之毁我,亦或于此书。余何敢置喙?夫亦以见志之有在,恶容矜慎哉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全面性。它不光有理论的讲解,还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图示说明,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每次读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总会担心无法理解,但这本书总能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清晰的图解,将复杂的概念形象化。我尤其喜欢其中的一些辨证论治的章节,它列举了各种病症的不同表现,以及相应的调理方法,让我能清晰地看到中医是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做出判断的。这种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也更加坚定了继续深入学习的决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古朴典雅又不失质感。封面选用了一种略带哑光的材质,触感温润,上面烫金的“黄帝内经”几个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透着一股庄重而神秘的气息。内页的纸张选用了略带米黄色的宣纸,不仅能有效保护视力,也增加了古籍的韵味。排版也很用心,疏密得当,字迹清晰,就算是文言文部分,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尤其是那些精美的插图,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让原本晦涩的医学理论变得生动易懂,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探讨生命的奥秘。对于我这样初涉中医门槛的人来说,这样用心的细节呈现,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兴趣和体验,让我更加期待深入探索书中的智慧。
评分拿到这套书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厚重,它沉甸甸地压在手里,仿佛承载了千年的智慧和历史。每一册的用料都很扎实,封面硬壳,纸张也很厚实,即使经常翻阅,也不担心会损坏。我特别喜欢它附赠的导读手册,对于我这个对中医理论不太了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手册用现代汉语对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和重要篇章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解读,让我能够初步把握这本书的整体框架和学习方向,不至于一开始就迷失在古文的海洋里。而且,手册里还提供了一些学习方法和建议,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超乎我的想象。我本来以为这类古籍会比较晦涩难懂,但翻开才发现,它里面的内容远不止是理论知识。它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从饮食起居到情绪调养,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和贴合实际的建议。尤其是一些关于时令养生的章节,结合当下的气候特点,给出的食疗和起居调整方案,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做了一些,感觉身体真的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感到疲惫。这种将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呈现方式,让我觉得中医养生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实践的健康之道。
评分从这本书里,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医者们对于生命深刻的洞察力。他们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注重的是“治未病”,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调养。书中的很多观点,比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虽然听起来有些抽象,但细细品味,却蕴含着对人体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理解。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身体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微妙联系。这种哲学层面的启迪,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的宝典,它引导我用一种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健康和生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