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合含两本教材 总定价:72元
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第六版 微观部分 高鸿业主编
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第六版 宏观部分 高鸿业主编
本书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统编的高校《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多年来已经成为国内为流行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之一,也是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定参 考书。
本书介绍了主流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涵盖了国外近十年经济学的发展动态;书中有诸多的经济实例,使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同时,又训练了应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1.微观经济学 图书目录
章
引论
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 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
第四节 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
第五节 结束语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需求曲线
第三节 供给曲线
第四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五节 经济模型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七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第八节* 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三章 消费者的选择
节 效用论概述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 效用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第四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五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六节 市场需求曲线
第七节* 不确定性和选择
第八节 结束语
第四章 生产函数
节 厂商
第二节 生产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第四节 长期生产函数
第五节 结束语
第五章 成本
节 成本
第二节 成本小化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节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第二节 利润大化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第四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五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六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七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节 垄断
第二节 垄断竞争
第三节 寡头
第四节 不同市场的比较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三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第四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第五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第六节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第七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第八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节 一般均衡
第二节 经济效率
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条件
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条件
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条件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状态
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
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十章 博弈论初步
节 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第二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纯策略均衡
第三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混合策略均衡
第四节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节 不完全竞争
第二节 外部影响
第三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四节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六节 微观经济学结束语
2.宏观经济学图书目录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六节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节 均衡产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四节 乘数论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第七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八节 结束语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IS—LM模型
节 投资的决定
第二节 IS曲线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LM曲线
第五节 IS-LM分析
第六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第三节 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
第四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五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第六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节 失业的描述
第二节 失业的原因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成本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第八节 结束语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
第二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第三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第六节 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
第七节 供给管理的政策
第八节 结束语
第十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节 汇率和对易
第二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第三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第四节 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
节 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第三节 增长核算
第四节 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
第五节 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
第六节* 内生增长理论
第七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八节 结束语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节 消 费
第二节* 投 资
第三节* 货币需求
第四节 结束语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 - AS模型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第六节 名义黏性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第九节 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结束语
第二十二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节 西方经济学与意识形态问题
第二节 我国借鉴西方经济学问题
第三节 2008年金融危机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
第四节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一些问题的思考
第五节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附录一 引用文献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 重要人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三 重要术语汉英对照表
第一段 我拿到这套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第六版,真的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宏观经济学部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经济增长的讨论,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GDP的增长率,而是深入剖析了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人力资本以及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复杂作用。书中对于索洛模型、内生增长理论等进行了详尽的讲解,配合大量的图表和案例,让我对不同国家经济发展路径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书中对亚洲四小龙和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对比分析,非常生动,让我不再只是死记硬背概念,而是真正理解了背后的逻辑。此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政策时滞”和“挤出效应”的阐述,这让我认识到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潜在的挑战,远非简单的“撒钱”或“减税”那么简单。对于如何理解经济周期波动,以及政府在稳定经济中的角色,这部分内容提供了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第五段 总的来说,这套《西方经济学》第六版给我带来了非常系统和深入的学习体验。宏观部分,书中对经济增长模型和经济周期理论的深入剖析,让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可能带来的后果。例如,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详细介绍,让我不再觉得央行的每一次加息或降息都像是一个孤立的决定,而是看到了它背后复杂的经济逻辑。书中对于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分析,以及其对经济长期健康的影响,也让我对政府的财政行为有了更审慎的认识。微观部分,书中对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细致描绘,让我对市场如何配置资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关于市场效率的讨论,以及市场失灵时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市场经济复杂性的全新视角。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非常适合作为入门和进阶的教材。
评分第四段 微观经济学部分,我特别喜欢关于博弈论的介绍。书中通过一些简单的囚徒困境、寡头垄断市场中的价格战等例子,生动地展示了理性决策如何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进行。这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有些企业会选择合作,而有些则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对市场失灵的分析,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等,也让我对“看不见的手”的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科斯定理、政府管制、产权界定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对于生产要素市场,如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分析,也让我理解了工资和利率是如何决定的,以及这些因素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影响。这本书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加经济学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一切。
评分第三段 作为一本经典的教材,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第六版在概念的清晰度和逻辑的严谨性上都做得相当出色。宏观经济学部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国际收支的讲解,特别是汇率的决定机制和不同汇率制度下的影响。书中对于贸易理论的阐述,从比较优势到要素禀赋理论,再到新的贸易理论,都勾勒出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理论演变。我对书中关于通货膨胀原因的分类和治理方式的讨论也印象深刻,它不仅仅介绍了菲利普斯曲线,还深入探讨了预期在通货膨胀中的作用。同时,对于失业的类型和原因分析,以及如何通过经济政策来降低失业率,也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这本书让我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宏大图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理解当前的经济新闻和政策动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
评分第二段 微观经济学部分则让我仿佛变身成为一个精明的消费者或者是一个高效的企业主,开始审视自己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经济现象。关于消费者选择的篇章,尤其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结合,生动地解释了“边际效用递减”和“最优消费组合”是如何形成的。书中对不同商品弹性的分析,比如需求价格弹性、收入弹性,让我开始意识到,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购买力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制约,并且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于企业生产理论的讲解,从短期成本曲线到长期成本曲线的演变,再到不同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下的企业行为和定价策略,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推导和解释。我尤其对关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内容印象深刻,这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市场并非总是完美的,以及政府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干预,比如公共物品的提供和负外部性的治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