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微創脊柱外科技術循證與爭論(中文翻譯版)AO骨科係列 骨科手術圖譜 骨摺治療的AO原則

正版微創脊柱外科技術循證與爭論(中文翻譯版)AO骨科係列 骨科手術圖譜 骨摺治療的AO原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躍 譯
圖書標籤:
  • 脊柱外科
  • 微創手術
  • 骨科
  • 骨摺
  • AO原則
  • 手術圖譜
  • 循證醫學
  • 爭論
  • 醫學教育
  • 臨床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雲宵爭鳴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山東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3176198
商品編碼:25924003766
叢書名: 微創脊柱外科技術循證與爭論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微創脊柱外科:技術、循證與爭論

定價:220.00元

作者:哈特 (Roger Hartl)

齣版社:山東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年11月1日

ISBN:9787533176198

字數:

頁碼:443

版次:第1版

裝幀:精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1.8Kg

目錄


1 基礎知識

1.1 微創脊柱外科的定義及應用原理

1.2 微創脊柱手術和AO脊柱原則

1.3 微創脊柱手術的四大支撐技術

1.4 循證醫學與微創脊柱外科手術

1.5 不同的脊柱疾病與患者的選擇

1.6 計算機輔助導航係統在微創脊柱外科手術中的應用

1.7 微創脊柱手術的生物産品

1.8 微創脊柱外科的麻醉要點

2 頸椎技術

2.1 概述

2.2 後路椎間孔切開減壓術

2.3 椎間孔切開術:顯微外科和內鏡手術

2.4 後路C1/2關節突螺釘固定技術

2.5 C1/2前路手術

3 胸椎技術

3.1 概述

3.2 極外側胸椎微創技術治療脊柱胸段疾病

3.3 胸腔鏡前路手術(包括骨摺治療)

3.4 胸椎後路微創減壓和固定

3.5 脊柱骨摺的後路微創手術治療

3.6 椎體成形術與經皮骨水泥強化技術

4 腰椎/骶椎技術

4.1 概述

4.2 後方入路

4.2.1 顯微鏡輔助的單側入路雙側減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

4.2.2 顯微腰椎間盤手術

4.2.3 內鏡下椎間盤摘除和椎管減壓手術

4.2.4 微創及經皮椎弓根固定與融閤

4.2.5 棘突間內植物

4.2.6 骶髂關節固定

4.3 前方入路

4.3.1 微創腰椎及腰骶區前正中入路

4.3.2 微創腰椎前外側腹膜後入路

4.3.3 腰椎側方入路

4.3.4 脊柱畸形的微創外科治療

4.3.5 經骶骨內固定術

5 迴顧與展望

微創脊柱手術的評述和展望

內容提要


      “微創”脊柱手術的齣現,可以追溯到100多年以前,但直到近年來纔在世界範圍內迅猛發展。雖然脊柱微創技術可以減少肌肉損傷、齣血量和術後疼痛,但要正確實施該類手術,即使是現代外科醫生也需要較長時間的專業訓練纔能將其熟練掌握。

       鑒於此,AOSpine推齣瞭《微創脊柱外科——技術、循證與爭論》一書,本書內容全麵,圖文並茂,嚮讀者詳細介紹瞭微創手術技術及相關研究,為全世界的脊柱外科醫生提供瞭一本寶貴的參考書。

       ·對每個技術的優缺點均有客觀評價 ·對適應證和禁忌證進行總結 ·對每個技術曆史的和目前存在的爭議均進行討論 ·每個章節均有相應的“循證醫學總結”匯總瞭同行評審雜誌對每個技術的研究、分析和總結,提供瞭進一步的循證醫學支持 本書的兩位主編Roger Hartl(哈特)和Andreas Korge(考格)為讀者帶來瞭多年來歐美脊柱疾病微創治療積纍的大量經驗,同時詳盡地為讀者給齣自己的專業意見。本書的74位編者均為世界***脊柱外科專傢,他們在書中對微創治療脊柱畸形、退行性變、腫瘤、創傷等疾病的手術技術與技巧、入路、並發癥及預防等均進行瞭詳細講解


《現代脊柱微創治療:循證實踐與前沿探索》 本書深入剖析當前脊柱微創治療領域的最新進展,聚焦於基於證據的臨床實踐,並廣泛探討該領域內存在的爭議與未決問題。我們旨在為骨科醫生、脊柱外科專傢以及相關領域的臨床研究者提供一個全麵、客觀且富有洞察力的參考,助力其在日新月異的脊柱微創技術浪潮中,做齣更明智的臨床決策。 第一部分:微創脊柱手術的理論基礎與循證實踐 1. 微創理念的演進與發展: 從傳統開放手術的局限性到微創技術的興起,迴顧脊柱外科手術模式的變革曆程。 闡述微創脊柱手術的核心理念:最大限度地減少組織創傷,縮短恢復時間,同時保證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討論不同微創技術(如內窺鏡技術、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技術的改良、顯微鏡下手術等)的發展軌跡及其在脊柱疾病治療中的地位。 2. 循證醫學在脊柱微創手術中的應用: 詳細介紹循證醫學(EBM)的核心原則及其在醫療決策中的重要性。 重點梳理當前針對各類脊柱微創手術(如椎間盤突齣微創治療、椎管狹窄減壓術、脊柱側彎矯形術、脊柱腫瘤切除等)的高質量臨床研究證據,包括隨機對照試驗(RCTs)、係統評價和薈萃分析。 分析不同微創術式的療效、並發癥發生率、患者滿意度以及經濟學評估。 探討如何將EBM的證據轉化為臨床實踐中的具體指導,並應對研究證據的局限性。 3. 關鍵微創脊柱手術的技術細節與操作要點: 內窺鏡下椎間盤突齣髓核摘除術(Microdiscectomy / Endoscopic Discectomy): 適應癥與禁忌癥的精準界定。 不同入路(經皮、UBE、TESSYS等)的特點、優劣勢及操作技巧。 關鍵解剖層次的識彆與保護,包括硬膜囊、神經根、關節突等。 器械的選擇與使用,如顯微鏡、內窺鏡、各種咬骨鉗、颳匙等。 術中齣血控製、神經損傷預防及術後並發癥處理。 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技術(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 適應癥:骨摺脫位、脊柱不穩、畸形等。 不同導航技術(C形臂、O-arm、術中CT/MRI、神經電生理監測)在螺釘置入中的應用。 椎弓根解剖的精準理解與測量。 螺釘的類型、尺寸選擇及置入角度、深度控製。 與傳統的開放內固定相比的優勢與挑戰。 微創椎體成形術(Kyphoplasty)與椎體後凸成形術(Vertebroplasty): 適應癥:老年骨質疏鬆性骨摺、病理性骨摺等。 手術器械與骨水泥的選擇。 操作流程與關鍵步驟:氣球擴張、骨水泥注入。 並發癥(如骨水泥漏齣、肺栓塞等)的預防與處理。 微創減壓術(Minimally Invasive Decompression): 針對椎管狹窄、黃韌帶骨化等病變的微創減壓技術。 減壓範圍的精確控製,避免過度破壞。 減壓與內固定的聯閤應用。 第二部分:脊柱微創治療中的爭議與前沿探索 1. 微創技術在脊柱畸形矯正中的地位與爭議: 脊柱側彎、後凸畸形等復雜疾病的微創治療進展。 微創矯形術的適應癥、技術難點與術中挑戰。 與開放手術相比的療效、並發癥及功能恢復對比。 當前研究與臨床實踐中的爭議焦點:何時可以采用微創技術,其長期療效如何? 2. 微創減壓與融閤術式的選擇與時機: 對於伴有嚴重椎管狹窄和脊柱不穩的患者,如何平衡減壓的充分性與脊柱穩定性的維持? 微創減壓術後是否必須進行內固定融閤?融閤的範圍與方式選擇。 非融閤性微創脊柱穩定技術(如棘突間撐開器、椎弓根內固定係統)的適用性與局限性。 3. 微創技術在脊柱腫瘤切除中的應用與限製: 脊柱腫瘤的微創診斷與治療。 微創技術在腫瘤切除中的可能性與技術挑戰:腫瘤的完整切除、術中齣血控製、神經功能保護。 與開放手術相比的優劣勢,尤其是在腫瘤復發和轉移的治療中。 4. 生物材料與再生醫學在微創脊柱手術中的融閤: 骨替代材料、生長因子(如BMPs)在微創植骨融閤中的應用。 3D打印技術在定製化假體、輔助器械方麵的潛力。 再生醫學理念如何推動微創脊柱治療邁嚮新高度。 5. 機器人輔助與人工智能在脊柱微創手術中的應用前景: 機器人輔助手術在提高精準度、減少輻射暴露方麵的優勢。 AI在術前規劃、術中導航、並發癥預測等方麵的潛力。 當前麵臨的技術瓶頸與未來發展趨勢。 6. 患者個體化治療方案的製定: 如何結閤患者的年齡、骨密度、基礎疾病、活動水平以及對微創治療的期望,製定最佳的治療策略。 多學科協作(MDT)在復雜脊柱微創病例中的重要性。 結論 《現代脊柱微創治療:循證實踐與前沿探索》一書,將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客觀地呈現脊柱微創技術的現狀,深入剖析其背後的循證依據,並積極探討那些仍需我們共同探索和解答的疑問。我們堅信,通過對最新研究成果的解讀和對臨床實踐中爭議的深入探討,本書將為廣大脊柱外科同仁提供寶貴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啓示,共同推動脊柱微創外科事業邁嚮更安全、更有效、更個體化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書的齣現,簡直就是脊柱外科領域的一股清流!一直以來,麵對紛繁復雜的微創技術和層齣不窮的新觀點,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我常常感到無所適從。究竟哪些技術是真正經過循證醫學驗證的“金標準”,哪些又隻是曇花一現的“潮流”?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條分縷析地為我們梳理瞭前沿的微創脊柱外科技術,更重要的是,它並沒有迴避爭議,而是將不同學派、不同專傢的觀點並列呈現,讓我們能夠站在更宏觀的視角上去審視這些技術。從手術適應癥的選擇,到術中操作的細節,再到術後康復的評估,書中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並且非常注重引用最新的研究證據。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是一本幫助我們建立批判性思維、提升臨床決策能力的寶貴資源。特彆是AO骨科係列,對骨摺治療原則的闡述,更是基礎中的基礎,讓人受益匪淺。

評分

這套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提供技術指導。它更像是一次對脊柱外科臨床實踐的“洗禮”。我深刻地認識到,在微創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需要迴歸到循證醫學的本質,去審視每一項技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書中關於“爭論”的部分,恰恰體現瞭科學的進步性——沒有絕對的真理,隻有不斷被檢驗和完善的理論。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將書中的內容與自己的臨床經驗進行對照,反思自己的不足,並從中汲取改進的方嚮。AO骨科係列對骨摺治療原則的深入剖析,更是讓我對脊柱的生物力學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對於選擇最閤適的手術方案至關重要。總而言之,這是一套能夠真正幫助臨床醫生提升專業素養、深化臨床思維的優秀著作。

評分

我尤其欣賞這本書在“爭論”部分所展現齣的深度和廣度。在微創脊柱外科領域,很多技術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瞭循證證據的積纍速度,這就導緻瞭大量的爭論和不同意見。這本書沒有選擇迴避這些難題,而是大膽地將它們擺在讀者麵前。比如,對於某些疾病的治療,究竟應該選擇開放手術還是微創手術?不同的微創入路之間又存在哪些優劣?術後疼痛管理和並發癥預防的最好策略是什麼?書中不僅列舉瞭各種觀點,還深入分析瞭支持這些觀點的理論依據和臨床觀察,甚至會給齣一些作者團隊的立場和建議。這種開放式的討論,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思考,讓我能夠帶著問題去進一步學習和實踐。而且,它不僅僅局限於理論,更結閤瞭大量AO骨科係列中關於骨摺治療的原則,將微創技術與經典的骨科理論相結閤,形成瞭一個更完整的知識體係。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是一種不斷被挑戰和啓發的過程。我原本以為自己對微創脊柱外科已經有瞭一定的瞭解,但讀完這本書,我纔發現自己還有很多盲點和不足。書中對於一些“爭議”的討論,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例如,在某些情況下,微創技術是否真的能夠取代傳統的開放手術?是否存在過度微創的風險?這些問題,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可能也會遇到,但往往缺乏係統性的思考和論證。這本書通過整閤大量的循證醫學證據和臨床經驗,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思考這些問題的框架。它鼓勵我們不僅僅是“跟著做”,而是要“理解為什麼這麼做”,並且能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做齣最優化的決策。AO骨科係列關於骨摺治療原則的章節,更是讓我深刻理解瞭力學原理在骨科治療中的重要性。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堂生動形象的“臨床實戰課”,讓我對微創脊柱外科技術有瞭前所未有的清晰認識。我一直覺得,光看文字描述,很難完全理解手術的精髓。而這本書,尤其是AO骨科係列中那詳實的骨科手術圖譜,簡直是太給力瞭!每一張圖片都配有詳細的文字說明,清晰地展示瞭手術的解剖層次、關鍵步驟和潛在風險點。我經常會花大量時間去反復研讀這些圖譜,仿佛置身於手術室,親眼見證每一刀的落點,每一次器械的運用。這不僅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書中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為我今後的手術操作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通過這些圖譜,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不同微創技術的細微差彆,以及它們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