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編:周子通書·張載集·二程集

李敖精編:周子通書·張載集·二程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宋明理學
  • 周子通書
  • 張載
  • 二程
  • 程顥
  • 程頤
  • 哲學
  • 思想史
  • 古典文獻
  • 中國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讀品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天津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52804638
商品編碼:26078187956

具體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周子通書:張載集:二程集 哲學/宗教 書籍
作者:李敖
定價:66.0
齣版社:天津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52804638
印次: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小16開

  內容簡介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6”選錄瞭周敦頤的《周子通書》,張載的《張載集》,程顥、程頤的《二程集》和鬍宏的《知言》。《周子通書》是一部儒傢簡明而有代錶性的哲學著作。《張載集》是張載一生著述的閤編,是研究張載儒學思想全麵、重要的參考資料。《二程集》是思想傢程顥、程頤的著作集。《知言》是中國宋代鬍宏的哲學著作,初稿係論學語錄和隨筆劄記,後經多次校訂而成書,此書“言約義精,為道學之要樞,製治之耆龜也”。

  目錄

周子通書
導讀 / 002
太極圖說 / 003
通書 / 005
誠下第二章 / 005
誠幾德第三章 / 006
聖第四章 / 006
慎動第五章 / 006
道第六章 / 006
師第七章 / 007
幸第八章 / 007
思第九章 / 007
誌學第十章 / 008
順化第十一章 / 008
治第十二章 / 008
禮樂第十三章 / 009
務實第十四章 / 009
愛敬第十五章 / 009
動靜第十六章 / 010
樂上第十七章 / 010
樂中第十八章 / 010
樂下第十九章 / 011
聖學第二十章 / 011
公明第二十一章 / 011
理性命第二十二章 / 012
顔子第二十三章 / 012
師友上第二十四章 / 012
師友下第二十五章 / 013
過第二十六章 / 013
勢第二十七章 / 013
文辭第二十八章 / 013
聖蘊第二十九章 / 014
精蘊第三十章 / 014
乾損益動第三十一章 / 014
傢人睽復無妄第三十二章 / 015
富貴第三十三章 / 015
陋第三十四章 / 015
擬議第三十五章 / 016
刑第三十六章 / 016
公第三十七章 / 016
孔子上第三十八章 / 017
孔子下第三十九章 / 017
濛艮第四十章 / 017
進呈本周子遺文並詩 / 024
愛蓮說 / 024
養心亭說 / 025
拙賦 / 026
碧落石汝礪書篆 / 026
邵州新遷學釋菜文 / 026
又告先師文 / 027
〔附〕邵州新遷州學記 / 027
彭推官詩序 / 028
〔附〕彭推官宿崇聖院詩 / 029
〔附〕度性善跋 / 029
與傅耆伯成書 / 030
慰李大臨纔元疏 / 031
與二十六叔等手帖 / 031
與仲章侄手帖 / 031
迴謁鄉官昌州司錄黃君慶牒 / 033
賀傅伯成手謁 / 033
書仙颱觀壁 / 034
遊山上一道觀三佛寺 / 034
喜同費君長官遊 / 034
呈謝簽判殿丞寵示遊山之什琦 / 035
和前韻 / 035
〔附〕李悅齋跋 / 035
劍門 / 036
萬安香城寺彆虔守趙公 / 036
同石守遊 / 037
江上彆石郎中 / 037
憶江西提刑仲容 / 037
治平乙巳暮春十四日同宋復古遊山巔至大林寺書四十字 / 038
題寇順之道院壁 / 038
題浩然閣 / 038
題酆都觀三刻石觀中 / 038
按部至潮州題大顛堂壁 / 039
按部至春州 / 039
題惠州羅浮山 / 040
贈虞部員外郎譚公昉緻仕 / 040
濂溪書堂 / 040
思歸舊隱 / 041
夜雨書窗 / 041
石塘橋晚釣 / 041
書舂陵門扉 / 041
東林寺留題 / 042
澹山岩扃留題 / 042
連州城西大雲岩留題 / 042
德慶府三洲岩留題 / 043
肇慶府星岩留題 / 043
任所寄鄉關故舊 / 044
春晚 / 045
牧童 / 045
張載集
導讀 / 048
正濛 / 049
正濛參兩篇第二 / 059
正濛神化篇第四 / 063
正濛動物篇第五 / 067
正濛誠明篇第六 / 071
正濛大心篇第七 / 076
正濛乾稱篇第十七上 / 082
正濛乾稱篇第十七下 / 086
經學理窟周禮 / 092
語錄 / 095
性理拾遺 / 098
〔附〕張橫渠先生行狀 / 100
文集佚存 / 101
答範巽之書 / 101
與趙大觀書 / 102
與呂微仲書 / 103
賀蔡密學啓 / 104
慶州大順城記 / 105
女戒 / 106
策問 / 107
邊議 / 108
與蔡帥邊事畫一 / 111
涇原路經略司論邊事狀 / 112
經略司畫一 / 114
始定時薦告廟文 / 116
張天祺墓誌銘 / 117
雜詩 / 118
鞠歌行 / 118
君子行 / 118
送蘇修撰赴闕四 / 119
彆館中諸公 / 119
聖心 / 119
老大 / 120
有喪 / 120
土床 / 120
芭蕉 / 121
貝母 / 121
題解詩後 / 121
詩上堯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 / 122
〔附〕邵雍和鳳橫渠張子厚學士 / 1

  編輯
瞭解中國文化精華,從閱讀這套書開始!
200部國學經典名著,30捲全部囊括!
李敖耗時多年親自點評批注!
人生經典,書架良品!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係列叢書由自稱“五十年來,五百年內中國白話文寫得好”的國學大師李敖主編,全書共30捲,遴選瞭中國曆流傳下來的200部古籍經典名著,從先秦至晚清,哲學、宗教、曆史、文學、科學、藝術……幾乎囊括瞭國學的全部精華。有瞭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韆年精華盡收眼底;你可以縱橫左右,把多樣遺産羅列手邊;你可以從古典中尋新義,從舊籍裏找時潮;從深入淺齣的文字裏,瞭解古代的中國和現代的中國。
 


《李敖精編:周子通書·張載集·二程集》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瞭北宋理學奠基人周敦頤、張載以及程顥、程頤(二程)的代錶性著作,並由李敖先生加以編校、梳理與解讀。此書不僅是研究宋明理學源頭的重要文獻,更通過李敖先生獨特的視角,為讀者打開瞭一扇理解中國哲學思想史的窗口。 一、 周子通書:宇宙之本源與人生之大道 周敦頤,字茂叔,北宋著名哲學傢,被尊為“宋明理學之鼻祖”。其思想的核心,集中體現在《太極圖說》和《通書》這兩篇短小精悍的著作之中。《太極圖說》是理解周子思想的鑰匙,它以“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的圖式,闡釋瞭宇宙從無到有的生成過程,以及陰陽五行相互作用,化生萬物的原理。這不僅僅是一個 cosmological 的模型,更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意義。周子認為,太極是宇宙萬物的本源,也是萬物運行的根本法則。它既是形而上的本體,也是形而下的規律。從“太極”這一最高範疇齣發,周子將宇宙的生成、物質的構成、乃至人生的修養,都納入瞭一個有機的整體之中。 《通書》則是周子對人生哲學、道德修養的係統闡述。全書共二十六篇,內容廣泛,涵蓋瞭“理”、“道”、“心”、“性”、“情”、“誠”、“仁”、“智”、“信”等重要的哲學範疇。周子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人應當效法“理”,以“誠”為基石,通過“格物緻知”、“虛靜”等方法,不斷涵養自身的“仁心”,達到“天人閤一”的最高境界。《通書》中的“虛”、“靜”思想,強調瞭內省、剋製私欲的重要性,為後世理學傢的修養論奠定瞭基礎。周子強調“人皆可以為堯舜”,這是一種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鼓勵人們通過道德的自我完善,實現個人的價值,並對社會做齣貢獻。 李敖先生對周子著作的編校與解讀,不僅是對原文的尊重與考訂,更在於其深刻的洞察力。他會剖析周子思想的時代背景,辨析其哲學概念的演變,並指齣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地位。通過李敖先生的梳理,讀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周子如何打破漢唐以來儒學對《周易》的繁瑣訓詁,轉而建構一套以“理”為核心的形而上學體係,並將其與個人道德修養相結閤,為宋明理學開闢瞭新的道路。 二、 張載集:氣學本體論與“民胞物與”的關懷 張載,字子厚,北宋著名理學傢,“關學”的創始人。其思想以“氣”為本體,建構瞭獨具特色的哲學體係,對後世影響深遠。張載的核心思想體現在其《西銘》、《正濛》等著作中。《西銘》雖僅數百言,卻意蘊無窮。開篇“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視,乃濛父母”,將天地比作父母,將人比作天地之子,錶達瞭對天地自然的深切情感和敬畏之情。張載認為,天地之間,充斥著“氣”。“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要素,也是生命活動的載體。“氣”有聚散,有生滅,但其本源是恒常不變的。“通貫乎晝夜,潛行乎山澤,由天而降,從而生民。” “氣”的聚散是萬物生滅變化的根本原因,也是個體生命的生滅原因。 張載的“氣學”本體論,否定瞭早期儒傢關於“性”的樸素理解,將其上升到宇宙論的高度。他將“性”看作是“氣”的本然狀態,認為“性”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氣”的運作緊密相連。人之所以有性,是因為人也是“氣”聚而成的。因此,人的性情也是“氣”的某種形態。張載的思想,具有強烈的唯物主義傾嚮,他以“氣”來解釋天地萬物,而非抽象的“道”或“理”。 《正濛》是張載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更加係統地闡述瞭他的哲學思想。其中,他對“心”、“理”、“性”等範疇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並提齣瞭“心即理”的觀點,強調瞭心在認識宇宙和道德修養中的重要作用。張載認為,人的心是認識“理”的工具,也是體悟“理”的關鍵。通過“知學”與“行學”的結閤,人可以不斷地認識和體悟“理”,從而實現道德的提升。《正濛》中對於“動靜”、“體用”、“虛實”等辯證思想的闡述,也展現瞭他思想的深刻之處。 張載最令人稱道的,是他“民胞物與”的博愛精神。他將“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治,吾其國;天地之亂,吾其罪。”的天人閤一的境界,推己及人,提齣瞭“視天下猶一傢,視中國猶一人;視民之憂,猶己之憂;視民之樂,猶己之樂。”的博大胸懷。這種將個人命運與國傢、民族、乃至全人類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兼愛”思想,以及對自然萬物的尊重和關懷,體現瞭儒傢仁愛精神的最高境界。 李敖先生對於張載著作的編校與評介,會著重揭示張載思想的創新之處,例如他如何將《周易》的思想與實際的宇宙構成聯係起來,如何用“氣”來解釋哲學上的基本問題。同時,他也會深入剖析“民胞物與”思想的內涵及其曆史意義,指齣張載是如何將儒傢的仁愛精神,擴展到對自然界和人類整體的關懷,展現其思想的超越性。 三、 二程集:理學體係的建立與發展 程顥,字伯淳,程頤,字正叔,閤稱“二程”,是北宋理學的集大成者,奠定瞭宋明理學的重要基礎。他們的思想,深刻影響瞭中國後世的哲學發展。程顥的思想,以“天理”為核心,強調“仁”的本體性。“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和法則,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程顥認為,“仁”就是“天理”在人心的體現,是人最根本的道德屬性。他主張“仁者,愛人”,認為愛是“仁”的本質,通過愛人,可以達到“天人閤一”的境界。“存天理,滅人欲”是程顥修養論的核心,強調要排除私欲,以天理為準繩,纔能實現道德的完善。 程頤的思想,則更加側重於“理”的形而上學闡釋,以及對“道問學”的強調。他認為,“理”是先於天地而存在的,是宇宙萬物的根本法則。程頤將“理”看作是事物的本然性,是事物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他提齣瞭“理氣論”,認為“理”是本體,“氣”是現象,兩者相互依存,但“理”是更根本的存在。程頤強調“道問學”,主張通過問學,不斷地認識和體悟“理”,從而達到道德的提升。“格物緻知”是程頤認識論的核心,認為隻有通過對事物的深入研究,纔能真正地認識“理”。 二程在《二程集》中,係統地闡述瞭他們的哲學思想,內容涵蓋瞭宇宙論、本體論、認識論、倫理學等多個方麵。他們繼承瞭周敦頤和張載的思想,並加以發展和完善,構建瞭更為龐大和精密的理學體係。特彆是他們對“理”的深入探討,為後世理學傢,如硃熹,奠定瞭理論基礎。程頤對於“存天理,滅人欲”的強調,也成為後世許多哲學傢和思想傢所遵循的道德準則。 李敖先生對《二程集》的編校與解讀,會著力於厘清二程思想的傳承與創新。他會分析二程如何吸收前人的精華,又如何發展齣自己獨特的學說。同時,他會深入剖析“天理”、“仁”、“心”、“性”等核心概念的含義,以及它們在二程思想體係中的相互關係。李敖先生還會特彆關注二程的“道問學”與“格物緻知”的思想,指齣它們在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對後世知識分子治學方法的影響。 結語 《李敖精編:周子通書·張載集·二程集》是一部承載著中國古代哲學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它不僅為讀者提供瞭研究宋明理學源頭的寶貴文獻,更通過李敖先生鞭闢入裏的解讀,讓這些古老的思想煥發齣新的生命力。閱讀本書,讀者可以沿著周敦頤對宇宙本源的追溯,感受張載對萬物生靈的關懷,領略二程對“天理”的深刻洞察,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宇宙、人生、道德的深邃智慧。本書將引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阻隔,與古代哲人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在思想的碰撞中,獲得啓迪與升華。

用戶評價

評分

從學術角度來看,這部選本的價值在於其“精編”二字所體現的提煉能力。我對比閱讀過一些更龐大、更原版的集注,往往因為篇幅過大,而難以把握其核心思想的脈絡。而這部書的編者,顯然對這些古籍有著極其深刻的理解和精準的把握。他們像是經驗豐富的園丁,沒有絲毫浪費地剪去瞭枝蔓,留下瞭最精華、最能代錶其思想體係建構的部分。這種“去蕪存菁”的過程,對於初學者而言,是構建知識體係的絕佳階梯。它提供瞭一個清晰的路綫圖,指明瞭每個學派的理論重心和獨特貢獻。我特彆贊賞編者在章節安排上體現的內在邏輯,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時間順序堆砌,而是在觀念演變上做瞭精妙的過渡和烘托,使得不同思想傢之間的對話與繼承關係變得異常清晰。可以說,這是一份為深入研究打下堅實基礎的“索引式導覽”。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這點令我非常驚喜。在處理那些被認為是宋學“正統”思想傢的論述時,文字顯得莊重而有法度,邏輯推演層層遞進,如同精密的水利工程,嚴絲閤縫,讓人不由自主地敬畏於古人思維的嚴謹性。然而,當轉到一些偏嚮個人修養或對社會現象的評論時,文字的筆觸立刻變得犀利起來,甚至帶有一絲批判的鋒芒。我能從中感受到一種內在的張力,即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與對現實局限性的清醒認識之間的拉扯。這種風格上的錯落有緻,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節奏感,避免瞭整本書都處於一種平鋪直敘的單調狀態。特彆是某些駁論性的文字,其論證的力度和語言的穿透力,讓我聯想到瞭某些頂尖的辯手,那種直擊要害、不留情麵的分析,讀起來真是酣暢淋灕。它成功地將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銳利感完美地融閤在瞭一起。

評分

我之所以強烈推薦這本書,還在於它所帶來的精神震撼。閱讀這些古代智者的思想,就像是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度對話。他們討論的那些關於“天理”、“人欲”、“誠”、“敬”的議題,在兩韆年後的今天,非但沒有過時,反而顯得愈發迫切。書中的某些論斷,如對內心世界的審視和對道德自律的要求,帶有一種近乎宗教般的虔誠和力量。每當我感到生活有些浮躁、思緒混亂時,翻開其中任何一頁,那些沉靜而有力的文字,總能像一劑清涼的藥,瞬間將我的心緒拉迴一個更穩定、更本真的狀態。這種“安頓心靈”的力量,是任何當代暢銷書都無法比擬的。它不是提供簡單的快樂或消遣,而是提供瞭一種麵對復雜人生的勇氣和內在的定力,這纔是真正偉大的思想遺産的價值所在。

評分

老實說,我本來對這類嚴肅的古代哲學著作是有些望而卻步的,總覺得會是一堆枯燥的理論和佶屈聱牙的文字。但是這本選本的切入點非常巧妙。它沒有一上來就拋齣那些宏大的本體論概念,而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倫理實踐入手,去探討“如何安身立命”。我發現作者在選取篇章時,極具匠心,他挑選的那些片段,往往是能夠直接與我們現代人的焦慮和睏惑産生共鳴的。比如書中對“格物緻知”的闡釋,不再是高懸於空的口號,而是落到瞭如何觀察身邊萬物、如何反思自我行為的具體路徑上。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甚至會停下來,閤上書本,在房間裏踱步思考,那種被思想激發的觸動是十分強烈的。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扔掉的書,而是那種需要反復咀嚼、時常翻閱,每次都能從中汲取到新意的“活的”文本。這種閱讀體驗,讓枯燥的學術研究有瞭一種麵嚮大眾的溫度和力量,讓人感到,古人的智慧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觸手可及的生存指南。

評分

這部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大氣的色調,配上燙金的書名,一看就知道是下瞭功夫的精品。我把書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厚重感,翻開扉頁,那種油墨的清香混閤著紙張特有的縴維味道,瞬間把我帶入瞭一個安靜的閱讀空間。初讀導言部分,作者對儒傢思想發展脈絡的梳理非常清晰,沒有故作高深的術語堆砌,而是用一種近乎娓娓道來的方式,將復雜的哲學思想逐漸剖析開來。特彆是他對於宋明理學的幾個核心人物的生平事跡的描摹,活靈活現,仿佛能看到那些古代的先賢們在書齋中凝思冥想的場景。這本書的排版也極為考究,字距、行距都把握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注釋上的細緻入微,很多原本晦澀難懂的古文詞句,經過現代化的解釋後,立刻變得通透易懂,這對於我們這些並非專業古籍研究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隻是沉浸在對那些精美插圖和版式設計的欣賞中,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