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0名0]: | 身边的博弈([0第0]2版)[按需印刷]|192305 |
| 图书定价: | 28元 |
| 图书作者: | 董志强 |
| 出版社: | [1机1] 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09-02-0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1195856 |
| 开本: | 165mm×205mm |
| 页数: | 284 |
| 版次: | 2-1 |
| 内容简介 |
| 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近百个故事讲述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世界的运用,使你通过快乐地[0学0]习生活中无时不在的博弈掌握竞争的技巧。让我们在遍及古今中外人文、历[0史0]、政治、军事、经济、管理、心理行为等[0领0]域的故事长廊里酣[0畅0]淋漓地感受博弈的精巧和运筹帷幄的快感!. 20世纪初的[0大0]数[0学0]家希尔伯特教授曾说过,真正的数[0学0][0大0]师是能够在乡间小道上向偶然遇见的农夫讲清楚什么是微分几何的人。那么,博弈论圈中真正的高手,是能够通过讲故事把博弈论的基本道理向基本没有多少高等数[0学0][0知0]识背景的读者说明白的家伙,我们找到他了。.. 本书内容涵盖了完全信息博弈论的基本范围,共有13章、近百个故事,加上在恰[0当0]的时 [1机1] 以恰[0当0]的篇幅给出博弈论的基本概念,让我们在遍及古今中外人文、历[0史0]、政治、军事、经济、管理、心理行为等[0领0]域的故事长廊里,酣[0畅0]淋漓地感受博弈的精巧和运筹帷幄的快感!... |
| 目录 |
推荐序 快乐地[0学0]习博弈论. 1 关于博弈论 /1 博弈的要素 /2 谁应该[0学0]习博弈论 /3 思维和策略技巧 /4 读者和我之间的博弈 /5 2 博弈范例 /8 别人的红包更诱人 /8 三方对决:弱者的生存之道 /9 三[0国0]风云:一段历[0史0]的重新解说 /12 是否应置敌人于死地 /14 为什么只要1美元不要10美元 /15 教授为什么这般狠心 /17 教授的圈套 /18 赵高设局 /20 分而治之:合谋与组织中的歧视 /22 理性的昏君 /24 友情提示 /27 3 囚徒困境 /29 *囚徒困境模型 /30 现实中的囚徒困境 /32 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38 委托—代理关系中被设计的囚徒困境 /40 “囚徒困境”究竟有多严重 /45 *[0优0]势策略:以不变应万变 /47 友情提示 /48 4 智猪博弈与搭便车 /49 *智猪博弈与重复剔除劣势策略 /50 现实生活中的智猪博弈 /53 [0权0]利配置与强行搭便车 /56 友情提示 /62 5 [0优0]反应、纳什均衡与其他几个经典案例 /63 *[0优0]反应与纳什均衡 /64 电视频道的性别战 /68 懦夫博弈 /71 协调博弈 /74 多重均衡中可能的结果 /75 没有纯策略均衡的情况 /80 友情提示 /82 6 让策略混合起来 /83 *策略混合动 [1机1] /84 *如何寻找混合策略均衡 /88 随 [1机1] 的好处 /94 如何认识混合策略 /105 混合策略的麻烦 /109 友情提示 /114 7 向前展望,向后推理.. /116 *逆向归纳[0法0] /117 逆向归纳[0法0]的应用例子 /121 理性的局限与非理性行为 /135 友情提示 /145 8 威胁、承诺与报复 /146 威胁和承诺 /147 历[0史0]与现实中的威胁与承诺 /154 报复的作用 /169 友情提示 /174 9 谈判 /175 生活中的谈判 /176 谈判的策略 /180 友情提示 /200 10 重复博弈、长期关系与合作 /201 重复博弈与合作 /202 生物界合作的例子 /210 合作与合谋 /215 友情提示 /217 11 集体行动和[0大0]规模协调博弈 /219 集体行动的逻辑 /220 现实中的集体行动困境及其克服 /227 [0大0]规模群体的协调 /239 嵌入博弈与均衡效率 /250 友情提示 /253 12 投票和选举 /255 投票中的策略 /256 民主选举中的策略行为 /261 广泛的投票 /268 友情提示 /269 13 结束语:博弈论常受质疑的几个问题 /270 赢利数字的问题 /270 以猪、鹿、鸡喻人的伦理问题 /272 博弈论是否无助于解释现象 /274 博弈论是否对理性要求太高且不现实 /275 博弈论是否需要高深的数[0学0] /275 博弈论的应用与滥用 /276 主要参考文献 /278 后记 /280 [0第0]2版后记... /282 |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带有一定“反直觉”色彩的。它不断地挑战我们根深蒂固的“善良”和“公平”的朴素观念,提醒我们,社会运行的基础逻辑往往是效率和利益的平衡,而非纯粹的情感驱动。这种略带“功利”的视角,初读时可能会让人感到一丝不适,但深入下去,你会发现这是一种更接近现实的成熟。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信息不对称”如何转化为权力的一种描述——那不是通过武力或职位,而是通过对他人“未知”的精准控制。它不是一本鼓吹你成为“阴谋家”的书,而是让你成为一个“清醒的参与者”。它教你的不是如何去欺骗别人,而是如何识别自己是否正在被不公平的规则所利用。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普通管理学读物的范畴,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运作底层代码的注释手册。
评分这本新近读完的书,让我对人际互动中的微妙之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叙事非常贴近生活,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更多的是通过生动的案例来展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无意识地卷入各种“博弈”。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讲到职场中的资源分配,分析得极其透彻,让人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似随意的决策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利益考量和策略对抗。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只是教你如何“赢”,更重要的是让你看清“局势”,明白什么时候应该主动出击,什么时候更应该保持低调以图后效。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周围人言谈举止中的弦外之音捕捉得更敏锐了,不再是懵懂地接受信息,而是开始在脑海中构建多维度的互动模型。它就像是一副清晰的X光片,把人际关系这张错综复杂的网,毫不留情地呈现在你面前,让你既感到一丝清醒的震撼,又油然而生一种掌握主动权的兴奋感。尤其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以前那些纠缠不清的矛盾,现在似乎都有了理性的分析入口。
评分作为一名经常需要进行跨部门协作的职场人士,我阅读这类书籍往往抱着“取经”的心态,希望找到立竿见影的工具。这本《身边的博弈(第2版)》虽然提供了工具,但它更侧重于“心法”的修炼。其中有一个关于“次序效应”的讨论,非常具有启发性。作者指出,在多人决策中,谁先发言、谁后表态,往往决定了最终结果的天平倾向。这种对“流程设计”重要性的强调,让我开始反思以往会议组织上的诸多疏漏。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让你开始有意识地去“设计”你的每一次互动,无论是递出一份文件,还是在电梯里与领导的短暂交谈,都可能成为一次小型的、决定性的博弈。它像是一面擦亮的镜子,让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习惯性反应和思维盲区,逼迫你去训练那些平时懒得使用的“策略性肌肉”。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坐在你对面,娓娓道来他多年看透世事的智慧。它没有使用艰涩的学术术语,即便涉及到一些经典的博弈论模型,也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进行转译,确保即便是对这方面知识完全陌生的读者也能轻松领会。我个人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所展现的那种冷静和客观。他从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专注于“结果导向”和“策略优化”。比如,书中对比了两种不同的谈判风格:一种是基于强硬姿态的对抗,另一种则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引导。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案例分析,我深刻认识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谁能更有效地管理和释放信息,谁就掌握了博弈的主动权。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被一种“系统性思考”的框架所重塑,看待问题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纳入了多方利益交织的动态系统之中。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怀疑,市面上关于人际交往的书籍已经汗牛充栋,这本《身边的博弈(第2版)》又能翻出什么新花样?结果,它给了我一个扎实的惊喜。它避开了那些陈词滥调的“秘诀”或“口诀”,转而深入挖掘了“人性”这个永恒的主题。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比如他描绘了在小组讨论中,那些不言不苟的人是如何通过沉默来施加影响力的,那种压迫感,我读书时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从微观的两人互动,逐渐扩展到宏观的群体决策,逻辑链条清晰而有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承诺与兑现”的章节,它不是简单地教你守信,而是剖析了“过早承诺”和“延迟兑现”在不同情境下对个人信誉资产的动态影响。这种基于社会心理学基础的深入剖析,让这本书的知识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实践价值,绝非浮于表面的“鸡汤”可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