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墓志汇编(全三册)
:580.00元
作者:郭玉海,方斌 ,故宫博物院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134001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盒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4.926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墓志汇编》一书即将出版,书中收录三国至清代墓志234方和高昌砖志122方,每种都有介绢、释文和拓片相配。这些墓志出土于清代与民国年间,见诸著录。本书编者指出:墓志中既有端方陶斋旧物,也有周季木、徐森玉、马衡等一一批民国时期收藏家的品,其中许多都曾经名动一时。高昌砖部分包括高昌国时期和唐代高昌郡时期,全部都是由考古学家黄文弼于1930年参加中国瑞典合作科学考察时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发掘所得。大部分墓志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拨交和征集的,还有的则是在更早的时间已来到故宫了,因为石刻很重,不便携带搬运,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办入藏手续。书中的拓本都是近年来从墓志上精拓下来的,绝大部分墓志自出土以来并无损坏,有的墓志盖上的铁环依然完好无损。这说明近百年间,它们得到了妥善的保护。高昌砖的情况就不同了。朱书和墨书的文字普遍退色,有些早已出现表面粉化甚至碎裂。拿1931年出版的《高昌砖集》中的图版一一比较,今非昔比,令人叹惋。这说明砖制文物的保护仍是个迫切的、有待解决的课题。这批墓志在史料、书法和文字、语言方面都有重要价值,学者已多有研究。
目录
序言
前言
凡例
故宫博物院藏墓志目录
故宫博物院藏墓志
部分 三国—唐(建中)
第二部分 唐(贞元)—清
第三部分 高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专注于某一特定断代的学习者,我发现这套汇编的价值在于其无可替代的系统性。过去我零散地收集或查阅一些碑刻资料时,总会担心遗漏了某个重要的侧证或关键的地域性发现。有了这套“汇编”,就好比拥有了一个经过精心整理和校对的“数据库”,所有的相关信息都被整合在一个框架内,极大地提高了研究效率。原本可能需要数周时间在不同图书馆和档案库中比对的碎片化信息,现在可以一册在手,迅速定位和交叉参照。尤其是一些地方志中记载不清、或仅存残片的墓志,在这套权威的汇编中得到了补全或修正。这套书不仅仅是为研究者提供材料,更是为研究者设定了一个高质量的“起点”——我们不必再为基础资料的准确性耗费过多精力,可以直接聚焦于更深层次的解读和比较分析。这种对基础性工作的扎实奠基,才是真正体现其学术贡献的所在。
评分初翻阅这套书的目录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广博的覆盖面和严谨的收录标准。这套汇编显然不是简单地将一些碑文抄录汇总,而是经过了极为审慎的筛选和考证。它横跨了多个朝代,地域分布上也体现了对历史脉络的深刻理解,让人可以清晰地追踪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风尚、文化交流以及权力结构的演变,这些都深刻地烙印在了墓志铭这种独特的“微型史料”之中。我尤其欣赏它在文献比对上所下的功夫,对于那些流传有诸多异本的墓志,编者显然进行了细致的甄别,力求提供最接近原貌的版本。这种对“真伪”的执着,是学术研究的基石。每篇碑文前的引言或考证简述,虽然篇幅不大,却常常点明了该墓志在史学上的关键意义,像是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快速理解其价值的窗户。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收录了什么”,更在于“如何对待这些资料”的态度上,体现了极高的学术良知和严谨的操作规范,对于严肃的历史爱好者或专业研究者来说,这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案头参考资料。
评分我尝试着从社会史的角度切入这套汇编,结果被其中蕴含的丰富人文细节所震撼。墓志铭作为生者对逝者最后、也是最集中的一次“官方叙事”,它提供的远不止是简单的生卒年月和官职。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窥见唐代士人的交游网络,宋代地方豪族的权力结构,乃至魏晋时期门阀士族的自我期许与道德规范。那些对逝者功德的描摹,往往折射出当时社会最推崇的核心价值观——是忠义、是孝道、是文采,还是边疆功勋?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例如,对比几位不同背景官员的墓志铭文风,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官方标准文体与民间私家撰文之间的微妙张力,这为理解当时的文化权力中心在哪里,提供了绝佳的文本证据。对我而言,这套书不是冰冷的石头记录,而是承载着无数个体生命情感与社会期盼的“时间胶囊”,它们以一种庄重而独特的方式,讲述着那些湮没在宏大史书叙事中的鲜活故事。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厚重的精装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看着就觉得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力作。我个人非常看重书籍的物理呈现,好的印刷和装帧能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愉悦感。从封面到内页的纸张选择,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尤其是那些精美的插图和拓片,清晰度和还原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这对于研究历史文献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毕竟很多时候,文字描述是苍白无力的,直观的图像证据才是最有力的佐证。我特地对比了以前收藏的一些零散的碑刻资料,这套书的系统性和权威性简直是压倒性的优势。光是版式设计,就体现了编纂者的专业素养,排版疏密得当,注释清晰标注,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专业书籍的读者,也能较快地进入状态,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所困扰。总而言之,从一个纯粹的“藏书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工艺水平,完全配得上其内容的价值,绝对是书架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拥有并反复摩挲。
评分这套书带给我一种奇特的“历史在场感”。当你凝视那些经过千百年风雨侵蚀的文字时,那种跨越时空的敬畏感是看普通史书难以体会的。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关于逝者家世、祖辈功绩的描述,它们构建了一个古代社会阶层流动和身份认同的复杂图景。这些墓志铭文,往往比官方正史更直接地透露出家族的自我期许与对外展示的形象。比如,有些墓志会刻意强调与某个著名人物的姻亲关系,或者将自己的祖先追溯到某个光辉的古代氏族,这些细节无疑为我们重构古代的社会网络和家族策略提供了宝贵的“八卦”——当然是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八卦”。它们以一种近乎个人的、饱含情感的方式,试图在历史长河中为自己和后代留下不朽的印记。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触摸到那些刻字匠人手中的刻刀,感受到书写者面对石碑时的虔诚与期盼,这使得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构筑起来的宏大叙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