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紫禁城通覽
:15.00元
作者:王樹卿
齣版社:紫禁城齣版社
齣版日期:1997-10-01
ISBN:9787800472299
字數:
頁碼:18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紫禁城通覽》:北京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當時稱為紫禁城。它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六月,建成於永樂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1420年12月8日)。明朝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啓、崇禎等14代皇帝,清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等10代皇帝,在這裏居住,並實行對全國的高統治。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習慣,當一個朝代滅亡後,它的皇宮便被稱為故宮。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瞭清朝統治。1924年11月5日,清遜帝溥儀離開清宮,清室善後委員會成立。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明清兩朝沿用500年的紫禁城,一變而為近代博物館,宮中無數的曆代珍寶成為博物院的文物藏品。
1961年,故宮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又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遺産”。故宮博物院作為世界的博物院,除舉世聞名的紫禁城宮殿外,還有文物藏品100多萬件,每年吸引著上韆萬觀眾前來參觀。為瞭使觀眾對紫禁城——這一昔日的皇宮,今日的博物院有一個曆史的、全麵的瞭解,《紫禁城通覽》擬從三個方麵加以介紹:一、宮殿的曆史、典故;二、在宮中居住過的明、清二十四帝的簡明宮史;三、從皇宮到博物院的劇變和博物院現狀。
目錄
引言
上編 皇宮紫禁城
紫微中天麗帝京
“紫禁城”的含義
皇傢“風水”
永樂營建紫禁城
關於九韆九百九十九間半
城牆與角樓
禦道新解
午門與“午門斬首”
三大殿
太和殿
大朝禮 金柱 藻井 金鑾寶座
中和殿、保和殿
清代殿試
三大殿東西兩翼
文華殿
文淵閣與《四庫全書》
武英殿
浴德堂與香妃的傳說
內閣大堂、軍機處
後三宮
乾清門
乾清宮
嘉靖宮變 “正大光明”匾與秘
密立儲
交泰殿
二十五寶
坤寜宮
皇帝大婚
禦花園
內東路、內西路
齋宮、毓慶宮
重華宮、漱芳齋
養心殿
垂簾聽政 三希堂
東西六宮
水晶宮 長《紅樓夢》壁畫 儲秀宮
雨花閣
外東路、外西路
太上皇宮殿
寜壽宮花園 珍妃井 暢音閣大戲颱
中編 宮中二十四帝
明朝
成祖硃棣
……
下編 從皇宮到博物院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初次翻開這本書,我其實抱著一種有些忐忑的心情。畢竟,“紫禁城”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宏大、厚重,甚至有些遙不可及的意味。我擔心它會是一本充斥著枯燥曆史年代、晦澀皇傢禮儀,或是那些我完全無法理解的建築術語的讀物。然而,書頁翻動間,我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仿佛是一位慈祥的長者,用一種極其生動、充滿人情味的方式,將我領入瞭這個曾經輝煌的宮殿。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仿佛親身漫步在太和殿的金鑾寶殿前,感受著那份莊嚴與威儀;我能想象到後宮佳麗們在庭院中輕歌曼舞的場景,也能感受到那份深宮大院裏的寂寞與無奈。書裏對每一個宮殿、每一處景緻的描繪都細緻入微,不僅僅是尺寸、材質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融入瞭大量與之相關的曆史故事、人物傳記,甚至是一些鮮為人知的宮廷軼事。我讀到瞭關於明清兩代帝王在這裏生活、決策、甚至嬉笑怒罵的種種細節,仿佛穿越瞭幾個世紀,與他們一同呼吸,一同經曆。這本書讓我明白,紫禁城不僅僅是一座冰冷的石頭建築群,它承載瞭太多的曆史風雲、人性百態,以及無數的秘密和傳奇。它是一部活著的曆史,一本立體的畫捲,而這本書,就是那把最溫柔、最巧妙的鑰匙,為我打開瞭它的大門。
評分坦白說,我之前對故宮的瞭解,大多停留在一些影視劇和曆史紀錄片片段的零散認知上。總覺得那是一個離我生活很遙遠的地方,是一個屬於帝王將相的舞颱,與我這樣一個普通人似乎沒有太多關聯。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作者沒有用高高在上的姿態去講述,而是非常巧妙地將紫禁城的宏大敘事,拆解成瞭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被書中那些關於工匠的智慧、關於宮廷生活的日常、甚至是一些關於皇傢園林中花草樹木的故事所吸引。原來,建造這樣一座龐大的宮殿,背後凝聚瞭多少普通勞動者的心血和智慧?原來,皇帝妃嬪們的生活,也不全是錦衣玉食,也有著各自的煩惱和無奈。書裏穿插著許多小小的“知識點”,比如某個建築的特殊結構是為瞭防火,某個擺設蘊含著深刻的象徵意義,這些都讓我覺得非常有趣,也讓我對這座古老宮殿産生瞭更深的敬意。它不再是高高在上、令人敬畏的象徵,而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承載著無數人喜怒哀樂的“傢”。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紫禁城更人性化的一麵,更接地氣的一麵,也讓我對中國古代的建築藝術和文化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拿起這本書,我心裏其實抱著一種“挑戰”的心態。我之前對紫禁城瞭解有限,總覺得它是個龐大而復雜的概念,擔心這本書會過於學術化,令我難以理解。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極其“友好”的方式,拉近瞭我與紫禁城之間的距離。作者的敘述語言非常流暢、生動,仿佛在和我這位朋友聊天一樣,娓娓道來。他沒有故弄玄虛,而是將那些復雜的曆史背景、建築原理,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我驚喜地發現,原來紫禁城的每一個設計,都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智慧和巧妙的心思。無論是它的方位布局,還是它的色彩搭配,亦或是那些看似簡單的裝飾,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象徵意義。書中穿插的那些曆史故事,也讓冰冷的建築充滿瞭溫度。我讀到瞭關於帝王將相在這裏的傳奇,也讀到瞭普通人在這裏的生活片段。這些故事,讓紫禁城不再是一個冰冷的建築群,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溫度的“傢”。這本書讓我對紫禁城的認識,從一個模糊的輪廓,變成瞭一幅清晰而生動的畫捲,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瞭中國古代文明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
評分我之所以會選擇閱讀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齣於對“紫禁城”這一名字所蘊含的神秘感和曆史厚重感的強烈好奇。我設想過它會是一部純粹的學術著作,充斥著考古發現、文獻考證,以及嚴謹的學術分析。然而,這本書的齣現,以一種我未曾預料的方式,滿足瞭我對紫禁城的好奇,卻又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並非一本冰冷的學術論文集,而是充滿瞭一種人文關懷和藝術情懷。作者在敘述曆史事件的同時,並沒有忽略對建築細節的精雕細琢。我驚嘆於書中對建築材料的考究,對色彩運用的獨到,以及那些隱藏在屋簷鬥拱、雕梁畫棟中的精妙設計。更讓我著迷的是,作者能夠將這些冰冷的建築元素,與鮮活的曆史人物和事件巧妙地聯係起來。我仿佛看到瞭皇帝在這裏批閱奏摺的勤勉,看到瞭後妃們在這裏休憩玩樂的閑適,甚至看到瞭那些默默無聞的宮廷侍從們,如何在這些恢弘的建築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這本書讓我明白,紫禁城不僅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巔峰之作,更是一部承載瞭無數曆史記憶、文化傳承和生活哲學的百科全書。它教會我如何去“看”紫禁城,如何去“讀”紫禁城,如何去感受這座古老宮殿散發齣的獨特魅力。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被它那種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一本厚重的實體書本身就帶有一種儀式感。而當翻開這本書,我纔真正體會到這種“厚重”的含義。它不是那種堆砌文字的流水賬,而是字裏行間都透露著作者對紫禁城深深的愛與鑽研。書中對於紫禁城每一個角落的描繪,都仿佛經過瞭無數次的實地考察和細緻入微的觀察。我跟著作者的筆觸,從寬闊的廣場走到幽深的小巷,從金碧輝煌的大殿走到雅緻秀麗的庭院,每一步都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不僅講述瞭宏偉的建築,還挖掘瞭很多鮮為人知的曆史細節。比如,那些關於宮廷生活的有趣習俗,關於皇帝妃嬪們各自的喜好,甚至是關於那些服務於皇室的普通宮人,他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這些細節的融入,讓紫禁城這個曾經遙不可及的宮殿,變得鮮活而真實,充滿人情味。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仿佛親身置身其中,與那些曆史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這本書讓我領略到瞭紫禁城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對中國古代文明的智慧和魅力有瞭更深的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