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紫禁城通览
:15.00元
作者:王树卿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10-01
ISBN:9787800472299
字数:
页码:18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紫禁城通览》: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当时称为紫禁城。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六月,建成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1420年12月8日)。明朝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14代皇帝,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10代皇帝,在这里居住,并实行对全国的高统治。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习惯,当一个朝代灭亡后,它的皇宫便被称为故宫。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1924年11月5日,清逊帝溥仪离开清宫,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明清两朝沿用500年的紫禁城,一变而为近代博物馆,宫中无数的历代珍宝成为博物院的文物藏品。
1961年,故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遗产”。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的博物院,除举世闻名的紫禁城宫殿外,还有文物藏品100多万件,每年吸引着上千万观众前来参观。为了使观众对紫禁城——这一昔日的皇宫,今日的博物院有一个历史的、全面的了解,《紫禁城通览》拟从三个方面加以介绍:一、宫殿的历史、典故;二、在宫中居住过的明、清二十四帝的简明宫史;三、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剧变和博物院现状。
目录
引言
上编 皇宫紫禁城
紫微中天丽帝京
“紫禁城”的含义
皇家“风水”
永乐营建紫禁城
关于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城墙与角楼
御道新解
午门与“午门斩首”
三大殿
太和殿
大朝礼 金柱 藻井 金銮宝座
中和殿、保和殿
清代殿试
三大殿东西两翼
文华殿
文渊阁与《四库全书》
武英殿
浴德堂与香妃的传说
内阁大堂、军机处
后三宫
乾清门
乾清宫
嘉靖宫变 “正大光明”匾与秘
密立储
交泰殿
二十五宝
坤宁宫
皇帝大婚
御花园
内东路、内西路
斋宫、毓庆宫
重华宫、漱芳斋
养心殿
垂帘听政 三希堂
东西六宫
水晶宫 长《红楼梦》壁画 储秀宫
雨花阁
外东路、外西路
太上皇宫殿
宁寿宫花园 珍妃井 畅音阁大戏台
中编 宫中二十四帝
明朝
成祖朱棣
……
下编 从皇宫到博物院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之所以会选择阅读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紫禁城”这一名字所蕴含的神秘感和历史厚重感的强烈好奇。我设想过它会是一部纯粹的学术著作,充斥着考古发现、文献考证,以及严谨的学术分析。然而,这本书的出现,以一种我未曾预料的方式,满足了我对紫禁城的好奇,却又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非一本冰冷的学术论文集,而是充满了一种人文关怀和艺术情怀。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对建筑细节的精雕细琢。我惊叹于书中对建筑材料的考究,对色彩运用的独到,以及那些隐藏在屋檐斗拱、雕梁画栋中的精妙设计。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能够将这些冰冷的建筑元素,与鲜活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巧妙地联系起来。我仿佛看到了皇帝在这里批阅奏折的勤勉,看到了后妃们在这里休憩玩乐的闲适,甚至看到了那些默默无闻的宫廷侍从们,如何在这些恢弘的建筑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这本书让我明白,紫禁城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巅峰之作,更是一部承载了无数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和生活哲学的百科全书。它教会我如何去“看”紫禁城,如何去“读”紫禁城,如何去感受这座古老宫殿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故宫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影视剧和历史纪录片片段的零散认知上。总觉得那是一个离我生活很遥远的地方,是一个属于帝王将相的舞台,与我这样一个普通人似乎没有太多关联。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作者没有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讲述,而是非常巧妙地将紫禁城的宏大叙事,拆解成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被书中那些关于工匠的智慧、关于宫廷生活的日常、甚至是一些关于皇家园林中花草树木的故事所吸引。原来,建造这样一座庞大的宫殿,背后凝聚了多少普通劳动者的心血和智慧?原来,皇帝妃嫔们的生活,也不全是锦衣玉食,也有着各自的烦恼和无奈。书里穿插着许多小小的“知识点”,比如某个建筑的特殊结构是为了防火,某个摆设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也让我对这座古老宫殿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它不再是高高在上、令人敬畏的象征,而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承载着无数人喜怒哀乐的“家”。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紫禁城更人性化的一面,更接地气的一面,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我其实抱着一种有些忐忑的心情。毕竟,“紫禁城”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宏大、厚重,甚至有些遥不可及的意味。我担心它会是一本充斥着枯燥历史年代、晦涩皇家礼仪,或是那些我完全无法理解的建筑术语的读物。然而,书页翻动间,我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仿佛是一位慈祥的长者,用一种极其生动、充满人情味的方式,将我领入了这个曾经辉煌的宫殿。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仿佛亲身漫步在太和殿的金銮宝殿前,感受着那份庄严与威仪;我能想象到后宫佳丽们在庭院中轻歌曼舞的场景,也能感受到那份深宫大院里的寂寞与无奈。书里对每一个宫殿、每一处景致的描绘都细致入微,不仅仅是尺寸、材质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融入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甚至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宫廷轶事。我读到了关于明清两代帝王在这里生活、决策、甚至嬉笑怒骂的种种细节,仿佛穿越了几个世纪,与他们一同呼吸,一同经历。这本书让我明白,紫禁城不仅仅是一座冰冷的石头建筑群,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风云、人性百态,以及无数的秘密和传奇。它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一本立体的画卷,而这本书,就是那把最温柔、最巧妙的钥匙,为我打开了它的大门。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一本厚重的实体书本身就带有一种仪式感。而当翻开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这种“厚重”的含义。它不是那种堆砌文字的流水账,而是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紫禁城深深的爱与钻研。书中对于紫禁城每一个角落的描绘,都仿佛经过了无数次的实地考察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我跟着作者的笔触,从宽阔的广场走到幽深的小巷,从金碧辉煌的大殿走到雅致秀丽的庭院,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讲述了宏伟的建筑,还挖掘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比如,那些关于宫廷生活的有趣习俗,关于皇帝妃嫔们各自的喜好,甚至是关于那些服务于皇室的普通宫人,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这些细节的融入,让紫禁城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宫殿,变得鲜活而真实,充满人情味。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仿佛亲身置身其中,与那些历史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紫禁城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智慧和魅力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拿起这本书,我心里其实抱着一种“挑战”的心态。我之前对紫禁城了解有限,总觉得它是个庞大而复杂的概念,担心这本书会过于学术化,令我难以理解。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拉近了我与紫禁城之间的距离。作者的叙述语言非常流畅、生动,仿佛在和我这位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他没有故弄玄虚,而是将那些复杂的历史背景、建筑原理,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惊喜地发现,原来紫禁城的每一个设计,都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智慧和巧妙的心思。无论是它的方位布局,还是它的色彩搭配,亦或是那些看似简单的装饰,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书中穿插的那些历史故事,也让冰冷的建筑充满了温度。我读到了关于帝王将相在这里的传奇,也读到了普通人在这里的生活片段。这些故事,让紫禁城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建筑群,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温度的“家”。这本书让我对紫禁城的认识,从一个模糊的轮廓,变成了一幅清晰而生动的画卷,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