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编深圳市地图
出版社: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
版次:2015年12月修编
印次:2016年1月第30次印刷
定价: 15元
书号:ISBN9787807211853
审图号:粤S(2003)057号
尺寸规格:850*1180mm
编辑说明
《新编深圳市地图》为袋装折叠正反两面印刷,地图展开尺寸850mm×1180mm。正面:深圳市地图,,公交信息,盐田中心图,布吉中心图,龙岗中心图,珠江三角洲地图,旅游景点美食住宿信息。反面:深圳市中心城区图(范围北至银湖宾馆银湖旅游中心,南至友联路,西至新湖路宝安区政府,东至沿河北路,东湖公园)。
内容简介
城区详图 市域全图 道路交通 公交系统
旅游景点 食宿指南 购物信息 香港资讯 珠三角路网
图片展示
从信息颗粒度的角度来看,这份地图成功地在宏观概览与微观导向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当你摊开它,你看到的是一个脉络分明的现代都市结构,清晰地界定了各个行政区、功能片区的地理边界。然而,当你聚焦于某一小块区域,例如福田中心区或南山科技园,你会发现即便是楼宇群之间的内部道路、公园的小径甚至是一些隐秘的穿街巷道,也得到了相当详尽的绘制。这表明测绘团队在数据采集时,必然投入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地校核,而非仅仅依赖于卫星影像的粗略勾勒。对于那些需要在城市中进行精确地址定位的专业人士,比如物流配送员、房产中介,或者需要进行城市勘察的工程师来说,这种细节的精准度是至关重要的。电子地图的优势在于实时更新,但纸质地图的优势在于全局的、无缝的上下文关联。它帮助我理解一个地址在整个城市版图中的相对位置和空间逻辑,而不是被局限在屏幕上那个不断缩小的“小圆点”周围,从而建立起一种更扎实的空间认知能力。
评分拿到这本2016年的地图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时代的印记和历史的厚重感。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获取即时更新的导航信息轻而易举,但纸质地图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所记录的那个特定时间点的城市形态。2016年,深圳正处于一个快速的城市迭代期,许多新的开发区可能尚未完全成熟,一些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跨江通道或许还在规划蓝图之中。这本图册,就像一个时间胶囊,冻结了那个瞬间的城市骨架。我仔细比对了一下我记忆中的一些区域变化,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失落”的地标或道路走向,这让我不禁思考城市发展的动态美学。对于城市规划爱好者、历史研究者,或者仅仅是怀旧的本地居民来说,这本图册的价值就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导引功能。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静态的对比参照系。在色彩和印刷质量方面,虽然不及当代的高清数码印刷品那样色彩饱和,但它那种略微偏暗、带有经典测绘风格的墨色,反而赋予了地图一种可靠的、官方的质感。触摸纸张的纹理,感受折痕带来的物理记忆,这些都是冷冰冰的App界面无法给予的人文温度。它提醒着我们,在所有算法和数据流背后,城市首先是真实的、可以被触摸和阅读的物理空间。
评分对于普通使用者而言,地图的易读性和符号系统的统一性是衡量其优劣的关键指标。这款图册在图例和符号系统的设计上,似乎遵循了一套严谨的、符合行业标准的规范,这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它的人,也能快速理解不同颜色和线条代表的含义。比如,不同等级的道路被赋予了鲜明的粗细和颜色区分,公共交通站点(地铁、公交枢纽)使用了统一的图标,而文化与休闲设施则用更柔和的标识进行点缀,这种视觉层级的划分非常科学。我特别留意了步行和非机动车道的表示,在许多城市地图中,这部分往往被弱化,但深圳作为步行友好度较高的城市,这张图对这些微观路网的尊重值得称赞。此外,图册的装帧工艺也体现了其实用主义。采用的纸张具有一定的抗撕裂和防泼溅特性(虽然不能完全防水,但面对偶尔的咖啡溅射还是有基础抵抗力的),配合精确的折叠线,使得地图能够轻松地被折叠回其最初的紧凑形态,不会在使用几次后就散架成一堆难以复原的纸片。这种对耐用性的考量,体现了设计者对地图实际使用场景的深刻理解。
评分作为一位热衷于自驾长途旅行的人士,我通常对那些“旅游交通图系列”的出品抱有极高的期待,因为这意味着它不仅要覆盖核心城区,更要辐射周边的城际连接网络。这张图册在区域路网的衔接处理上,展现出了专业测绘机构的功力。特别是它对广东省内部的交通骨干——那些连接深圳与周边珠三角城市的高速公路系统,描绘得极为清晰,标注的收费站信息和里程数也相当准确。我曾经在没有提前规划的情况下,依赖一张过于聚焦于深圳内部的导航,结果在出口处被复杂的省道指引搞得手忙脚乱。这张图册的“旅游交通图”定位,确保了我在跨市通勤或短途周末游时,能够有一个高瞻远瞩的视角来选择最优路径,避免陷入城市内部的拥堵陷阱。它详细标注了多个出入口的替代方案,比如某条高速拥堵时,可以提前转入另一条平行的地方性干线。这种多重冗余路径的设计,对于依赖自驾出行的用户来说,是安全感的基石,远比电子导航临时重定向的通知要来得踏实和全面。折叠后的小巧尺寸,也方便我把它放在手套箱的角落,需要时可以随时取出,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是导航软件的弹窗提醒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本册子拿到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它那近乎史诗级的开本,展开后几乎要占据我整张书桌,对于那些追求一览无余全局观的城市探索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我记得上次使用这么大尺寸的地图还是在大学年代,当时为了规划一次横跨数个省份的自驾游,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将几张地图拼凑起来,边缘的重叠和错位常常让人抓狂。而这款折叠地图的尺寸设计,恰到好处地平衡了信息的广度与日常携带的实用性。虽然它需要一个相对宽敞的空间才能完全舒展,但一旦铺开,深圳这座城市的脉络便如同被施了魔法般,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从罗湖的繁华到宝安的广袤,每一条快速路、每一条主干道,甚至是一些细微的社区道路分支,都标注得纤毫毕现。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电子屏幕无论如何也无法比拟的,电子地图会因为缩放层级的限制而丢失细节,但这张纸质地图,只要你的眼睛能跟得上,信息密度就是恒定的。我尤其欣赏它在交通枢纽部分的细致程度,高铁站、机场的进出匝道指示,甚至是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步行距离,都做了精细化的标记,这对于初次踏足深圳或者需要频繁在不同交通工具间切换的商务人士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避免了在人流中迷失方向的窘境。它不仅仅是一张地图,更像是一份立体化的城市导航手册,充满了对用户体验的深思熟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