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为什么有的人面色红润、光彩照人,而有的人却是灰头灰脸,头发干枯没有光泽,皮肤粗糙,暗斑丛生?
为什么有人在冬季手脚冰凉,甚至夏天也手脚冰凉呢?
高血脂症、脂肪肝、肥胖等多种是怎样形成的?……
这些都与气血失调有关!
l 气血一调百病消!养好气血,让你不体虚、、不衰老!
◎一分钟辨别:你的气血正常吗?
◎简单实用的补气、养血食疗方
◎有效、易行的古法艾灸养气血
◎中医的常见中药、方剂
l 执业医师自执笔,治小病,防大病,绿色疗法健康!
l 随书附赠创意书签,可当尺子使用!
中医认为“气”“血”是我们健康的根本,气血充盈,则人健康、长寿;气血亏虚,则人会经常出现所谓亚健康的症状,甚至缠身。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医的气血理论,调理滋补气血的方法,以及普通人如何在生活中用中药、饮食、艾灸等方法加以调理和纠偏。内容通俗、方法实用而具体,适用于所有需要调养气血养生的人群。此外,还列举了一些由于气血不调导致的及其的验案供读者参考。
强虎 主任医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编号:141610104000234),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医学分社社长,陕西中医药大学校董会董事,针灸研究会陕西分会副主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医学图书出版策划人,承担及省部级基金项目20余项,数年来一直致力于医学专著及医学科普图书的写作与研究,以作者身份在国内数家出版社出版医学专著、创新性针灸本科教材及科普图书共计100余种,其中有9种的图书版权已输出到国外。
人体经穴图/ 001
章 生命的动力:气血/ 023
什么是“气”?/ 024
“气”来自何方?/ 024
“气”的作用/ 026
“气”的运动方式/ 029
气的运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030
中医说的人体的“气”有多少种/ 030
1.元气: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030
2.宗气:推动血气的运行/ 031
3.营气:营养全身,化生血液/ 031
4.卫气:温养脏腑,护卫肌表/ 032
人体气虚可出现在任何脏腑组织/ 034
人体“气”的运动失常面面观/ 035
1.气滞: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阻滞所致/ 035
2.气逆:多由情志所伤/ 036
3.气陷: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 036
4.气闭:多因七情过而引起/ 037
5.气脱:全身衰竭的病理状态/ 037
血: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038
揭开“血”生成的秘密/ 038
“血”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039
1.濡养作用/ 039
2.运载作用/ 040
3.血是精神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 040
体内的“血”是如何运行的/ 041
心主血脉是什么意思/ 042
“心主身之血脉”与“肺朝百脉”的关系/ 043
血虚自然百病丛生/ 045
人体血液运行失常状况有哪些?/ 045
1.血瘀:局部的根源/ 046
2.血行迫疾:精神的病因/ 046
3.出血:病因多而症状多/ 047
第二章 养生就要养气血/ 049
血为气之母/ 050
气为血之帅/ 051
气血充盈才会有好的容颜/ 051
气血足才能百病无/ 053
1.不可忽视气血/ 054
2.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054
补气血先补脾胃/ 055
1.脾与气血的密切关系/ 055
2.怎样保养脾胃/ 056
3.别让不良情绪伤害脾胃/ 056
胖人补气,瘦人/ 057
1.胖人补气/ 057
2.瘦人/ 058
情绪也会影响气血/ 058
1.喜/ 058
2.怒/ 059
3.悲/ 059
4.思/ 059
5.恐/ 060
损伤气血的生活习惯/ 060
气血两虚怎么补/ 061
1.气血两虚的症状/ 062
2.气血两虚就要气血双补/ 062
第三章 一分钟辨别:你的气血正常吗/ 063
如何判断自己气血是否充足/ 064
1.看皮肤/ 064
2.看头发/ 064
3.手的温度/ 064
4.看牙龈/ 065
5.看运动/ 065
6.看睡眠/ 065
7.手指的指腹/ 065
中医如何辨别气虚证/ 066
中医如何辨别气陷证/ 068
中医如何辨别气滞证/ 069
中医如何辨别气逆证/ 070
中医如何识别气闭证/ 071
中医如何识别气脱证/ 073
中医气病的六大原则/ 074
1.气虚则补/ 075
2.气滞则疏/ 075
3.气陷则升/ 076
4.气逆则降/ 076
5.气脱则固/ 076
6.气闭则开/ 077
中医如何识别血虚证/ 077
中医如何识别血瘀证/ 078
中医如何识别血热证/ 080
中医如何识别血寒证/ 081
中医如何识别辨血脱证/ 082
中医如何识别血燥证/ 083
中医人体血病的六大原则/ 084
1.血虚则补/ 084
2.血脱则固/ 085
3.血瘀则行/ 085
4.血寒则温/ 086
5.血热则凉/ 087
6.出血则止/ 087
气血同病的两大原则/ 088
1.气病治血/ 089
2.血病治气/ 089
第四章 简单的补气养血方法:家常食疗/ 091
五谷杂粮让你气血充足/ 092
五谷为养/ 092
安谷则昌/ 092
五谷的养生价值/ 093
补气养血的家常食疗/ 094
1.红糖姜汤/ 094
2.桑葚枸杞糯米粥/ 095
3.红枣菊花粥/ 095
4.红枣糯米粥/ 095
5.番茄山药粥/ 096
6.加味枇杷膏方/ 096
补养气血的花茶/ 097
常用补气食物/ 098
1.粳米:补中/ 098
2.小米:补气暖胃,小米粥称为“代参汤” / 100
3.黑木耳:,凉血,止血/ 101
4.香菇:补脾胃,/ 102
5.马铃薯:调胃和中,,/ 102
6.红薯:,生津/ 103
7.栗子:,强筋,止血/ 105
8.牛肉:补脾胃,血,强筋骨/ 105
9.狗肉:补中,益肾温阳/ 107
10.柴鸡:温中,补精养血/ 109
11.鲢鱼:补脾暖胃,养肺润肤/ 110
12.黄鳝:补气养血,温补脾胃/ 110
13.樱桃:补脾,养血/ 111
14.葡萄:胃,益肝肾,强筋骨/ 112
15.花生:补脾益肺,润肠/ 114
附:常用补气食物性味表/ 115
常见补气粥膳/ 116
1.红枣莲子粥/ 117
2.薏米山药粥/ 117
3.人参粳米粥/ 118
4.参苓生姜粥/ 118
5.参芪白莲粥/ 118
6.黄芪粳米粥/ 119
7.羊肉大麦粥/ 119
8.山药面粉粥/ 120
9.猪脾粥/ 120
10.大枣粥/ 120
11.薏仁莲子粥/ 121
12.黄芪粳米粥/ 121
13.苡仁粳米粥/ 121
14.山药扁豆粥/ 122
15.黄芪粥/ 122
16.芝麻花生粥/ 122
17.枣仁熟地粥/ 123
常用食物/ 123
1.乌鸡肉:血,调月经,补肝肾,退虚热/ 123
2.猪肝:补肝养血,/ 125
3.猪血:,行血,虫/ 126
4.羊肉:常吃羊肉可补虚/ 127
5.鸡蛋:滋阴,养血安胎/ 128
6.荔枝:补脾养血,生津止渴,止痛/ 129
7.菠菜:,开胸膈,通肠胃,润肠燥/ 130
8.胡萝卜:养血,补气化滞/ 131
附:常用食物性味表/ 133
常见粥膳/ 133
1.猪肝粳米粥/ 134
2.猪血菠菜粥/ 134
3.鸡肝粳米粥/ 135
4.红枣龙眼粥/ 135
5.山药薏米粥/ 135
6.阿胶大枣粥/ 136
7.花生牛筋粥/ 136
8.加味羊骨粥/ 136
气血不足者宜喝的药酒/ 137
1.人参补气酒/ 137
2.人参二冬酒/ 138
3.黄芪酒/ 139
4.乌地黄酒/ 140
5.桑叶糯米酒/ 140
6.羊肉生梨酒/ 141
7.龙眼桂花酒 / 142
8.松叶竹叶酒/ 142
9.人参解困酒/ 143
10.人参三七酒/ 143
11.菠萝砂糖酒/ 143
产后气血虚弱者宜喝的药酒/ 145
1.杜仲桂心酒/ 145
2.糯米冰糖酒/ 145
3.独活肉桂酒/ 146
4.人参酒/ 146
5.山莲藕酒/ 147
6.桂圆枸杞酒/ 147
7.山茱萸酒/ 148
8.乌鸡米酒/ 148
9.母鸡参芪酒/ 149
第五章 有效的方法:经穴艾灸/ 151
认识穴位/ 152
艾灸是古老而有效的调养气血法/ 153
直接灸的方法/ 154
艾炷间接灸的方法/ 155
艾条灸的作方法/ 156
10大穴位/ 157
1.百会穴:可升气,可降气/ 157
2.膻中穴:宽胸有用/ 159
3.中脘:补益中气选穴/ 160
4.关元穴:培元固本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160
5.气海穴:调理人体气机的要穴/ 161
6.肾俞:补益肾气的要穴/ 161
7.命门: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 162
8.足三里穴:有调理脾胃、补中之功能/ 162
9.血海:有引血归经,血分诸病的作用/ 163
10.三阴交:有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
之/ 163
艾灸补气养血注意事项/ 164
第六章 中医如何/ 167
中医常用的补气中药/ 168
1.人参:大的中药/ 168
2.:补中生津养血与人参近似/ 170
3.太子参:补阴堪称老少皆宜的清补药品/ 171
4.:补气养阴生津止渴药性比较平和/ 172
5.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是中医补气要药/ 174
6.白术:脾胃虚弱、饮食欠佳宜用之一/ 175
7.山药:养阴滋补佳品/ 176
8.灵芝:扶正固本养心自古被誉为“仙” / 178
9.大枣:补中养血/ 179
10.扁豆:调和脏腑、安养精神、/ 181
11.饴糖:补中缓急,/ 182
12.甘:,可用于脾胃气虚之证/ 183
中医常用的中药/ 184
1.阿胶:及冬令进补三宝之一/ 185
2.:女性调经止痛的要药/ 186
3.地黄:养血促进造血/ 188
4.何乌:滋补肝肾,补益精血,养发延年/ 189
5.女贞子:补益肝肾,清热,安五脏,养精神/ 190
6.:益精,养血,增强/ 191
中医方剂的组成原则/ 192
中医常用的补气方剂/ 194
1.四君子汤:功专/ 194
2.参苓白术散:脾虚夹湿证,兼能祛湿止泻/ 196
3.补中汤:长于升阳举陷,有甘温除热之功/ 198
4.生脉散: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不足证 / 199
中医常用的方剂/ 201
1.四物汤:养血调血,俗语曰“女不离四物” / 202
2.归脾汤:生血,兼能养心/ 204
附:汤:重在生血/ 205
3.炙甘汤:气血双补,滋阴温阳,复脉定悸/ 206
中医补气养血方剂与主治的异同/ 208
常见的补气养血中成药/ 209
1.四君子丸/ 209
2.六君子丸/ 209
3.人参归脾丸/ 210
4.人参养荣丸/ 210
5.人参丸/ 211
6.补中丸/ 211
7.参苓白术丸/ 212
8.香砂六君丸/ 212
9.黄芪健中丸/ 212
10.十全大补丸/ 213
11.八珍益母丸/ 213
12.乌鸡白凤丸/ 214
气血两虚怎么补
气血两虚,是指气虚(机能衰退)与血虚(血液不足)同时存在的证候。其成因多由久病不愈,或气血两伤所致。由于气血是相互为用,相互依存的,故或先有失血,而气随血耗,或先因气虚,生化功能减退,继则血少而虚亏,此皆可导致气血双虚。
1.气血两虚的症状
气血两虚的症状主要有:言语音低,呼吸短促微弱,神疲肢倦,懒于行动,自汗,胸闷,平时易于及血失统摄,心悸,头晕目眩,脱发,面色苍白,爪甲不华,肌肤干燥枯裂,形体消瘦,大便难解,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等。
2.气血两虚就要气血双补
气血两虚究竟怎么补养呢?气血双虚则应气血双补,既要补气,又要,宜选用的或食物进补。如人参,有大的;黄芪有补中、固表止汗的;可以养血、、;枸杞子不仅可以补益肝肾,还可以养血等。食物如龙眼肉可以补益心脾、养血;红枣可以补中、养血;鸽肉也有的;牛肉可以强筋骨,也可以血;鸡肉既可以养精填髓,又可等。经常使用这些和食物,对气血两虚的人都有很好的。另外,平时也要注意加强锻炼,运动锻炼是培补气血、增强体质的好方法。
这里介绍一个的食疗方法。
红枣木耳汤:红枣10枚,黑木耳15克,冰糖适量。将红枣冲洗干净,用清水浸泡约2小时后捞出,剔去枣核。黑木耳用清水泡发,择洗干净。把红枣、黑木耳放入汤盆内,加入适量清水、冰糖,上笼蒸约1小时即成。每日早、晚餐后各服一次,可以补虚养血。适用于血虚面色苍白、心慌心悸及者食用。
其实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气血两虚补起来没有想象的困难;尤其是食补,只要我们注意方式方法,懂得调养,保持身体自然健康状态还是没有那么困难的。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