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是林语堂唯一的一本自传,作者描述了自己快乐的童年,以及之后的求学经历和人生感悟。在这本书中,我们看着一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如何成为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师。他的一生,是一部成长的历史,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才情与风骨。本书是林语堂的自传,也是那一代文人的成长史、思想史和精神史。
##前半部分都是自己 很坦率~ 后面都是人文学术哲学啊!
评分##“因为这本书写的是我从异教回到基督教的旅行,对于这种改变我必须再说一句,读者可能已觉得我从来没有停止过信上帝,而我也从未停止过寻求满意的崇拜形式。但我被教会神学所拦阻,我被冷酷地傲慢地演绎的以及甚至不被上帝宽恕的东西所排斥。我所处的地位,和许多生而为基督徒,但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觉得在教会中有些东西直觉地使他离开的人一样。我坦白地说,我相信有千百万人像我一样。我被那个可怕的叫作框子的东西阻止注视伦勃朗。事实上没有剧烈的信仰的改变,没有神秘的异象,没有某人把红炭堆在我头上的感觉。我重回我父亲的教会,只是找到一个适合我而不用教条主义来阻拦我的教会而已。这发生得极其自然。”林语堂的好几部自传作品都没有回避神学问题,就是他是厌恶神学厌恶建制化的教会的,进而按照自己的想象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自己理解的信徒
评分##我真的是靠意念在支撑,要不是处女座我早不看了。。。
评分##林语堂自传,了解大师的成长轨迹。
评分##书后那句概括很好,这是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思想史。一个人口述自己的一生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对自己内心的剖析,过往的遗憾与满足都成了茶水和烟,在暮年吞下了。其中尤以宗教这块儿很值得那些热衷民国基督教变迁的人来看。
评分##有人将林语堂与鲁迅和胡适相提并论,认为是三个有代表性的文化大师。仔细一想,这个提法自有它的道理。我的理解是:鲁迅是激进的,是希望大家都能醒来砸烂铁屋子的,他可以是对旧传统旧文化提倡全面革命者的代表;胡适虽然也对传统文化持批评的态度,提出了全盘西化的口号,但他的革新态度要温和许多,他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也是“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的”,他的观点是渐进似的改革;林语堂对传统文化虽不乏批评,但更多的发掘其中的好的方面,对未来对普通人类的心灵有滋养作用的成份。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也许可以给他们贴几个并不太准确的标签:鲁迅是否定者,胡适是批评者,林语堂是传承者。太过推崇某一个人,可能会走向偏颇,还是要将他们三人的观点对比一下,能兼容一下,才会有更健全的思想。
评分##我真的是靠意念在支撑,要不是处女座我早不看了。。。
评分按需。
评分##我真的是靠意念在支撑,要不是处女座我早不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